电影好不好看谁说了算
2015-06-11范嘉东
范嘉东
一切从用户出发——作为全国第三大影院管理公司的星美国际影商城,很早就建立了自有团队经营影院用户大数据。从2015年上半年中国观众观影年龄数据来看,15-19岁的人群占11%,20-29岁的人群占41%,30-39岁人群占32%,40-49岁人群占10%,50岁以上人群及其他人群6%。其中,90后,00后是当仁不让的主力军,并在观影习惯中呈现出相相对集中的共性,
星美数据表明,不同于80后观影习惯受票价和影片质量影响较多,90后看电影目的性较强,他们更关注电影会带来怎样的社交话题,90后群体拥有充裕的观影时间,他们习惯创造话题,喜欢掌握话语权,不愿缺席熱映的影片,看电影是他们重要的社交手段。
90后造就热议话题,成就粉丝电影。在大银幕中出现过的各路“小鲜肉”们是吸引90后走进影院的重要原因。例如,吴亦凡《有一个地方只有我们知道》,鹿晗《重返20岁》,黄子韬<何以笙箫默),这三部影片都是因为有他们(前EXO成员)的加入,才使得影片在未上映前就已夺得网络超高关注度和热议度。影片一上映,也就自然而言拔得宣传头筹。这些“小鲜肉”特质的电影,受众群体非常明确——热爱分享的90后观影群体。与80后相比,90后更热爱网络互动,喜欢在微博或者朋友圈发表自己的观后感,或者根本没有影片观后感就是直接晒票根,以示今天看了一场电影的生活状态。这时候,90后观影群体就变成自媒体宣传群体,这种时效性强,互动性强的观后举动,给影片带来较大范围的二次传播。这种传播造就了热议电影,粉丝电影。电影抓住90后的眼球即拥有了强大的宣传渠道。经常会听到有些影院负责人说这个地区的人群还不习惯走进影院看电影,需要慢慢培养观影习惯,分析该群体可知,这个“进影院看电影”的习惯,重点在于“进”,而不是“看”,90后和00后的观影习惯不是从电影院培养起来的,而是在互联网上逐步孕育而成的,作为互联网的“土著”,90后,00后抓取观影资源的手段非常多,既可以纵观经典影片,又可以横览全球热映大片,所以90后从不缺影片资源,他们进影院看电影纯属是一种社交需求和寻求感官刺激。
所以吸引这一代人进影院看电影,就要将影院打造威更符合年轻人需求的社交平台。现在年轻人看电影,是再正常不过的社交行为,哪部影片能创造话同,票房就能大卖,而与影片的质量并无直接关系。一般而言,那些得奖不卖座的影片,恰巧就是缺乏话题性的影片,没有话题的影片,90后是不“感冒”的,因为只有创造话题才能产生更进一步的社交行为。
电影好不好看,与影片质量有关,与观影目的有关——就此来说这也涉及代际沟通问题,每一代人有每一代人的看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