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杀手”做慈善,与生活握手言和

2015-06-11钟钟

人生与伴侣·共同关注 2015年16期
关键词:杀手安乐死男朋友

钟钟

她替好友签署了一份“安乐死同意书”,却因此成了众人眼中的“凶手”,一夜之间她的世界崩溃塌陷,她得了创伤后应激心理障碍。她把自己关在小黑屋里,不与包括父母在内的任何人说话。无路可退的她,决定在悬崖边与狮子决斗……

签署“安乐死同意书”

纪慈恩出生于山西太原,原本只是一个普通的女大学生,她的命运逆转始于19岁那年。

2006年底,纪慈恩在荷兰留学多年的好姐妹默默回到老家,一回来就告诉纪慈恩自己已是肝癌晚期,还有半年的存活时间。默默每天用药量特大的止痛针,说话就会喘,几乎天天坐在轮椅上。阔别多年,纪慈恩不曾想到再见到默默竟是如此情景,当时她觉得天都塌了。

默默6岁时被离异的父母抛弃到孤儿院,7岁时被外婆领回抚养。后来她和大院里的纪慈恩成了好友,两个人整日腻在一起,度过了童年、少年的所有时光,直到默默去北京读大学。默默上了大学以后兼职做翻译,纪慈恩缺钱时默默都会给她。默默的外婆去世后,默默就很少再回老家。后来她有机会去荷兰做交换生,就一直留在了那里。在荷兰查出癌症后,预感不久于人世的默默回国处理后事,但最主要的目的就是见她在世界上唯一的“亲人”纪慈恩。她希望纪慈恩去荷兰陪她度过人生中最后的日子。这个请求获得了纪慈恩全家的支持,二人一同返回了荷兰。

回到荷兰,默默的疼痛更加剧烈。当地医院规定每天能打两针杜冷丁,每一针可以止痛四五个小时。可默默只打一针,其余的时间就让纪慈恩和男朋友看着自己的痛苦。她用头撞墙,咬自己的胳膊,牙都能咬掉,要不然就用冷水冲自己。纪慈恩对于默默的抗拒治疗,十分不解,默默告诉她,有一种方法能够帮助自己彻底解脱,那就是安乐死。但是年轻的纪慈恩当场就否定了,她觉得会有转机,好死不如赖活着。

作为全球第一个实现安乐死合法化的国家,荷兰规定当病人身患的绝症,且遭受极度痛苦,在其本人意识清醒的情况下,经多位医生鉴定后,可实施安乐死。默默完全符合条件,只要她再给医院提供一份亲人或关系最亲密的人签署的“安乐死同意书”,就可以实现解脱。她能想到的亲人就是纪慈恩和自己交往8年的男友,她希望他们一起来签署自己的安乐死协议。

当时的纪慈恩只有19岁,默默的男朋友24岁,都不清楚安乐死是怎么回事,两个人就上网查资料。纪慈恩和默默的男友虽然理论上认为选择安乐死是对的,可情感上却无法接受。“她清醒的时候就跟我们讲道理,讲她的痛苦。我们就去找医生,医生不给我们任何建议,只说,现在还不是疼痛程度最大的时候,将来会更剧烈。可到底有多疼,医生也说不清楚。不清醒的时候,默默就说,不要让她恨我们,我们能为她做的最后一件事就是同意安乐死,我们不签字只是为了满足我们内心的需要,根本不是为她考虑。”在默默的哭泣和逼迫下,他们只有“签字”一个选择。

医生每天都来问,纪慈恩和默默的男朋友每天都说第二天,一直拖到第三天晚上,默默跟纪慈恩和男朋友做了最后的告别,决定第二天签字。那天早上纪慈恩到默默的病房时,默默的男朋友没有来,她去宿舍找,也不见他踪影,顿时就明白了默默的男朋友在故意回避。纪慈恩只好回到病房独自面对这个重大的决定。

纪慈恩拿起了她这一生中最沉重的一支笔。根据医院规定,安乐死需在签字当天进行。最后的时刻来临了,默默平静地叫纪慈恩离开病房。默默面容平静地跟她挥挥手,一面挥手还一面竖起两根手指,做了一个胜利的手势,对于这个世界没有丝毫的眷恋。而在窗外注视着默默实施安乐死的每一秒,纪慈恩眼睛都舍不得眨一下,终于默默在纪慈恩的视线里安静地停止了呼吸。

人生全面崩盘

在荷兰社工的帮助下,纪慈恩处理了默默的一切后事,把骨灰带回中国。回到家乡,她整日撕心裂肺地痛哭。她原本以为这已经是人生中最沉重的经历,不料命运的一个巨大的黑洞正在前方等待着她。

2007年1月,在默默的追悼会上,当默默生前的同学得知是纪慈恩签署安乐死,提早结束了默默的生命时,会场立刻骚动起来。大家的目光转向了纪慈恩,有人说你不觉得你太忘恩负义了吗?她对你那么好。接着第二个人说,你以后一定会得到报应。第三个人说你不得好死啊。第四个人说默默本来还可以多活几个月的,你是凶手,是你杀了她。后面还有人说什么,纪慈恩已经听不见了,她被来势汹汹的责难当场吓傻,以至于失去了为自己辩解的能力。

回到家纪慈恩直接进了自己的房间,再也没有说话。不但不说话,纪慈恩也不出自己房间半步。她不敢看到光,只有在黑暗里才有安全感。她家的窗帘是双层的,一层是很深颜色的布,一层是纱,她全部拉上。她有时候低头坐在床上,有时候坐在地上。吃饭是她妈妈给她送进来,甚至连上厕所都不敢出房间。

“整件事情就像群殴,你给一刀,他给一刀,并不知道哪一刀是致命伤,最后共同造成这个结果。回国的时候,我可能已经接近崩溃了,如果面对的是大家友善的安慰,也许结果会不一样。”纪慈恩说。

紀慈恩坐在地上,不断地自问为什么是我。一晃一年,她的状态没有任何好转,她没开口说过一句话,除了看病从不出门。同学沈洋得知了纪慈恩的情况后,主动提出带她到北京散散心。基于对沈洋的信任,也想离开这压抑之地的纪慈恩答应了。到了北京纪慈恩才发现,他们去的是一所孤儿院。

纪慈恩第一眼看到了一个小女孩,她被小女孩的那双眼睛给吸引住了。女孩用一双大大的眼睛盯着她。虽然她们没有说话,但是那双眼睛融化了她。女孩一个人在那儿静静地玩儿,她走过去,看着女孩玩儿,女孩对她笑了笑,她忽然觉得自己在这个孩子面前很安全。

后来保育员阿姨告诉她,那个女孩是在3个月大的时候被遗弃的,有个阿姨捡到她,一直养到她5岁,后来实在养不起才送到福利院,所以她很孤僻。也许是缘分使然,每次纪慈恩去孤儿院,女孩都喜欢坐在她旁边,什么都不做,什么都不说,只是乖乖地坐在她的旁边。她也不说什么,看见女孩就笑,她们像是两个被这个世界抛弃的孩子,她经常来这里度过一整天的时间。不知道是第几次,女孩开口说话的时候,纪慈恩就去回应她,慢慢地也开始说话了。因为之前有一年没有说话,她声带很难发声,说话有点像半聋哑人那种感觉,不能完全发出声来,有些撕裂。

在悬崖边和狮子决斗

能够说话并不代表痊愈,沈洋建议纪慈恩做康复治疗。这次治疗一下子将所有被封存记忆的伤口重新撕扯开,“从说第一句话开始我就在哭,根本听不清自己在说什么。一开始坐在椅子上说,后来就靠着暖气管坐在地上,一边说一边撞暖气管。说到荷兰那一段实在说不下去了,我头上流着血趴在地上求着医生不要让我再说了。”陪同纪慈恩来的哥哥实在看不下去,决定中断治疗,把她带走了。这一次回忆刺激了纪慈恩,她产生了自杀的倾向,在北京的医院里住了半个月才回到家乡。

回到家里,纪慈恩重新躲进了她那个逼仄的小世界里。生了这样一场大病,从小带她的姥姥很心疼,每天都来看望她。冬天的一天,姥姥来看她的时候因为大雪路滑摔了一跤。她从门缝里向外张望,想察看动静,一瞬间发现妈妈的头发白了很多,姥姥也老了很多,她关上门哭着问自己:“你是不是只能如此?你是不是只能让你的家人去面对这样一个你?”那个时候就像在悬崖边和狮子决斗,要么你死要么我活,一定得战胜自己。她主动给医生发短信,说要回去治疗。

此后,纪慈恩咬牙挺过了50多次治疗,复述了5个月,说得最痛苦的时候就撞暖气管或桌子,这样会好受一点。就这样,从命运悬崖的底部一点一点徒手攀爬,终于从崩溃的边缘走了回来。在医院做康复鉴定的时候,医生称赞纪慈恩说这是一个奇迹,这么严重的状况只用了两年就康复得如此之好。纪慈恩当时就哭了。

做慈善是彻底痊愈的良方

2009年,结束了心理治疗半年之后,纪慈恩搬到了云南大理生活,过了欣赏苍山洱海景色的新鲜劲儿之后,就找到下关的福利院做义工。每周一、三、五她从早到晚都待在福利院里。福利院里的孩子都是因为先天性疾病而被父母遗弃的,照顾他们要比照顾健康的孩子付出更多。纪慈恩主要负责两个孩子:一个是脑瘫孩子的康复训练,在拱桥形状的复健装置上引导孩子一遍一遍地走路;一个是因为从小生活在暴力环境而得了精神分裂症的孩子,他从早笑到晚,几乎一刻不停,如果不清楚的人看到会害怕,可他非常黏纪慈恩,总是走过来抱住她。

跟这些特殊的孩子待在一起,对纪慈恩来讲,不是献爱心做好事,而是生活的一部分。她还决定收养在北京的孤儿院里遇见的那个女孩,等纪慈恩达到收养女孩的年龄时。她渐渐地发现“爱”与她想象的不同。以前,她认为只有她才能给女孩幸福,可后来她接受了现实:女孩的病太严重了,好的心理辅导,一个健全的家庭,是她给不了的。最终她为女孩找到了一对善良的美国夫妇,他们家其他的孩子都已成人,他们会对她呵护万分。

走的那天,女孩躲在房间里一直哭。她以为女孩害怕不可知的未来,没想到女孩却说,如果我走了,就再也没有机会回报你了。她的心疼得发颤,一个小孩子的成长远远超过了成年人的想象。她抱着女孩说:“孩子,你回报我的方式就是用我爱你的方式去爱天底下所有人。”女孩趴在她怀里使劲地点头。

除了去孤儿院,纪慈恩也到临终关怀医院里去陪伴老人。在养老院里频繁见证生命的谢幕,让她对死亡有了更深层次的理解。“孤儿院帮我开始了崭新的生活,而临终关怀讓我治愈了我过去的生活,我消除了对死亡的恐惧。”

迄今为止,作为专业志愿者的纪慈恩做过2500个小时的临终关怀服务,陪伴30多位老人走过死亡。2014年9月,她找到了一个新的方向——创办一个死亡体验工作坊,通过模拟飞机失事、火化仪式、追悼会等图景,来试图帮助人们正视死亡,克服对死亡的恐惧,从而寻找和反思生命的价值。

2015年初的一天,纪慈恩躺在默默逝去的病床上,她心情平静不起波澜,也没有感受到多少痛苦,唯一的感觉是想念。她闭上眼睛,记忆就像电影的片段那样逐一回放。虽然很不容易,但她接受了自己的苦难,接受了命运的不公,在挺过了一段艰难的日子后,现在她真正地跟它握手言和了。

编辑 / 杨世莹

猜你喜欢

杀手安乐死男朋友
答应我,千万别让男朋友帮你拍照好吗
你男朋友呢
小儿心病成幼儿“杀手”
法律形式和道德判断:安乐死与协助自杀
幸福的十大“杀手”
小巫的男朋友
男朋友
不动产登记不是房价“杀手”
病理解剖医生理解的“安乐死
安乐死的立法困境及其破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