崔健当导演:平衡商业和自由
2015-06-11囡囡
囡囡
最近流行跨界,作家、主持人、歌手、演员,都风起云涌地进行跨界尝试。对于这种尝试延伸的话题多是挑刺的,甚至吐糟、谩骂。而崔健跨行做导演的影片《蓝色骨头》却没有遭遇这些,也许是因为大家对这个中国摇滚乐中唯一可称得上是教父的人物,无论褒贬,都极为审慎。
《蓝色骨头》并不是什么商业大片,也不是什么晦涩的文艺片,尽管影片中有黑色幽默的元素和人性压抑的内核。《蓝色骨头》原先是一首歌,后由歌词生发成了一部电影——故事讲的是两个不同时代的年轻人对于生命价值的执着追求,父亲钟振清在临终前给多年未联系的儿子寄去一封邮件,由此揭开一段凄美的爱情故事。影片在两个不同的时空中来回穿梭,两代人面临的不同困境交织在一起。
整个影片离不开对生命力的阐释,“也许我们生活在一个迷失的季节里,当我这个生命一旦成形、成熟了以后,这个生命的价值就至高无上了。”崔健这样说。他也希望他的这部电影能成为那种让大家长期观看和回味的类型,而不是快餐式的一次性消费,由此崔健并不像某些人做电影是渴望大笔大笔的短期回报的(就是圈钱)。那么,商业化地评判崔健的电影似乎也没有什么必要了(包括镜头、剪辑等一系列技术专业范畴的),我们仅仅需要讨论的可能也仅仅是这位摇滚教父要表达的是什么。
首先,是整个社会的愿望危机。崔健认为一个人、一个公司、一个社会想要立言立行要有三个要素:愿望、行动、方法。但是现在很多人是愿望错位,明明看到一件艺术品,他不去想这个艺术品本身,反而去想拥有它是不是有面子。我们很多时候并不笃定自己要什么,富有还是幸福?
然后,一个大问题就是年轻人的问题。崔健坦言自己身边很多90后创造出的东西都比他还猛。“没有任何资格歧视年轻人。我觉得年轻人有非常深刻的思想,他有一个很重要的优势:很多别人通过很长时间琢磨透的事情,他通过看一本书就明白了。但我认为你没有必要读书破万卷,有很多历史、很多过去的经历是没有用的,我真不希望年轻人去看、去接触,任何在销毁你生命能量的那些知识,你都可以屏蔽掉。你应该去畅想未来,仰望星空,你应该有创造性的未来,我觉得这才是年轻,因为你不怕犯错误。”
1999年崔健就曾引领过反假唱运动,在之后的6年他一直身体力行地呼吁大家真唱;他也一直反对演唱会赠票;对于音乐行业中是否存在大量集体行骗的事件,崔健也表示怀疑。可以说,崔健有著“老派”的思想,也可以说崔健一直保持反叛的斗志,所以对于这个花花绿绿的商业秀场,他自认没什么话语权,是个门外汉,但成为谩骂型的老愤青对于崔健也实在低幼,于是他可以为自己找到一个平衡点,平衡商业和自由。《蓝色骨头》作为一个作品和产品,崔健认为推广是必要的,但是包装坚决不干,这是把黄土卖出黄金价的行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