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探索中高职人才培养模式有效衔接的路径

2015-06-11黄宁江王文渊孙兴力

课程教育研究·下 2015年5期
关键词:学制办学中职

黄宁江 王文渊 孙兴力

【摘要】随着我国宏观经济转型和产业升级,市场经济发展迫切需要提供高技能复合型人才。传统职业教育的人才培养模式已不能适应当前人才需求特征变化趋势的问题,本文通过探索中高职人才培养理念、课程体系、师资队伍及职业资格证书衔接等具体路径,促进中高职人才培养模式的有效衔接。

【关键词】“3+2”学制  中高职衔接  人才培养模式衔接路径

【中图分类号】G7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5)05-0130-01

一、“3+2”学制中高职人才培养模式发展的趋势

当前我国中职院校办学层次普遍较低的现状已不能适应市场经济和企业发展所提出的应用型高技能人才要求,迫切需要通过建立新模式落实中职教育与高职教育的接轨,满足现代职业教育的需求。虽然中职教育与高职教育属于同一类型,不同阶段和层次的教育,但两者却未能有效衔接。在传统三年制高职人才培养模式基础上发展的中高职“3+2”学制是新型人才培养模式。这种模式有助于中高职院校服务区域经济发展能力的提升,是以企业人才市场切实的人才需求为导向来实施办学战略;可帮助中高职学生及家庭降低教育成本的投入,整合中高职教育资源,中高职院校办学资源及办学质量的利用效率提升。由于中职教育的办学起点较低、生源质量较差,在实际的办学过程中,实施“3+2”学制的中高职人才培养模式衔接的过程中遇到了一系列问题,影响了“3+2”学制模式的人才培养质量。中高职教育工作者有必要探讨中高职人才培养模式衔接的具体路径,促进中高职人才培养模式的有效衔接,为建设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奠定坚实基础。

二、实施“3+2”学制中高职人才培养模式衔接的需求

1.职业教育的核心特色是技能教育,中职教育阶段若过于强调专业动手技能的教育,其教学效果会因专业知识技能不足而受影响,故在教学安排中可偏重这方面的教育活动;高职阶段则在中职阶段奠定的的专业知识技能的基础上,开设更多的专业动手技能课程,促进学生学有所用的能力。中高职院校可通过实施“3+2”学制中高职人才培养模式,注重学生专业知识和专业动作两部分技能的教育,从而提升学生综合专业素质与能力水平。

2.中高职的发展需遵循社会与经济的发展规律,促进职业教育资源和产业生产经济资源的有机整合和优势互补,实现职业教育和产业发展的合作共赢。中高职院校通过实施“3+2”学制职业教育人才培养模式有效衔接的方式,从学校层面整合职业教育资源,解决在中职和高职教育领域教育资源利用效率不高的问题,为市场经济发展提供充裕的应用型高技能人才。

3.职业教育应以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为载体,注重中等与高等职业教育在培养目标、专业内涵、教学条件等方面的衔接。“3+2”学制中高职专业衔接即有明确的专业层次规格、专业布局、又与产业对接、与市场经济互动,可形成立体化的职业教育专业成长体系,即可满足学生对就业的需求,又可适应学生为提升其职场地位而继续学习的要求。

三、实施中高职人才培养模式有效衔接的具体路径

1.中高职人才培养理念的衔接    职业教育体系从传统应试教育向有助于培养独立人格和创新思维能力的创新式教育转型,需树立职业人才培养的创新理念。学校需打破传统管理模式,结合学生在不同学习阶段的学习规律来设计创新的教育实施方式,实施“3+2”学制制订统一的学籍管理制度及人才培养计划。同时中高职院校可通过与地方政府、企事业单位及行业协会展开深入交流,确立校企合作的高效模式,贯彻开放式培养技术人才的理念,可有效解决办学资源短缺造成的约束,又可集中资源打造精品专业、精品课程。

2.中高职人才培养的课程体系衔接    人才培养的重要载体是课程,但目前中高职院校对专业课程体系的贯通并未作出确切的要求。中高职教育的课程既要具有连续性,又要体现发展性、职业性。可由地方职业教育主管部门牵头设立中高职课程衔接联席委员会,负责在中高职“3+2”学制框架下对其所衔接的课程进行统筹规划和协调控制,重构课程体系,按照职业能力要求进行课程重组,统一规划中职院校与高职院校的人才培养规划目标,清晰界定中高职课程衔接框架下的课程体系设置模式,避免课程安排出现冲突,分段实施教学,课程设置从中职到高职由浅入深。结合中高职院校课程衔接后的人才培养新计划,来审定配套教育教材,并且确保教材内容的逻辑连贯性符合中高职“3+2”学制的要求。

3.中高职人才培养中师资队伍的衔接    教师是提高高职教育教学质量的关键,是提升高职院校竞争力的核心,为实现中高职师资队伍的有效衔接,需建立中高职院校教师一体化培养工作机制。中职教师和高职教师是现代职业教育体系中的主体,系统培养高素质劳动者和技能型人才,提升职业教育服务社会发展能力和支撑国家产业竞争力的能力。“纵向一体化”是指中职和高职的上级管理部门,包括教育部、省市教育厅在归属管理上的一致性。通过中高职教师一体化管理,推动中高职教育一体化建设,促进职业教育科学发展。“横向一体化”是指高职院校教师管理和中职学校教师管理系统方面的对接管理。如同一专业的教师在专业建设、课程建设、实训基地建设、科研和社会服务上的协同发展,共同提高,相同职能的管理部门在管理上协同交流,互通有无,资源共享。

4.职业资格证书衔接    中高职院校可构建统一的职业资格体系,与各类社会化考试机构深入协商,根据企业需求和各自的培养目标,把不同等级职业资格证的获取书融入中高职人才培养方案,进行教学内容组合、教材建设及教学组织。同时将职业资格考试成绩纳入学分制计分,降低学生学习内容的重复性,减少了学习压力,与就业岗位的需求紧密联系,为终身化职业教育奠定基础。

现代职业教育体系的构建,需要形成从中等职业教育到高等职业教育一体化的职业教育体系,而高等职业院校作为现代职业教育体系的中心,起着承上启下的重要作用。实施“3+2”学制中高职人才培养模式的有效衔接,在人才的教育与培养不同层次上,即可充分体现出不同的专业知识结构、技能结构、素质水平、教育目标及教学模式;又可体现出不同的教育层次上的教育过程的连续性、教育质量的提高性、教育对象职业性。“中职为基础,高职为主导”是中高职实现合理的衔接协调发展的原则。通过探索中高职人才培养目标、教学课程、教学教法及学生学习绩效衔接等具体路径,促进中高职人才培养模式的有效衔接,加速中高职院校教育结构重组和教育资源整合,优化职业教育办学体系,为我国宏观经济转型和产业升级提供更多高技能复合型人才。

参考文献:

[1]李德方.促进人的全面发展——职业教育功能研究[J].职教论坛,2012(4)

[2]李高芬.基于“3+2”学制的中高职人才培养模式衔接[J].教育与职业,2014(20)

[3] 苗富强.高职“3+2”模式人才培养质量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分析[J].教育与职业,2012(24)

[4]郑蔼娴,朱守锂.中高职衔接专业建设和课程改革[J].广东教育:职教,2011,5.

猜你喜欢

学制办学中职
中外合作办学在晋招生录取情况一览表
网络平台补短板 办学质量稳提升
“癸卯学制”与晚清女子教育
中国近代的学制流变
长学制医学生全程专业英语教学模式的构建探讨
浅谈中职英语教育三部曲
果真是“误了百万中职生”吗?
落实和扩大高校办学自主权
大学推出“弹性学制”值得期待
构建中职生成才通道的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