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小学作文教学低效原因及对策研究

2015-06-11丁晶

课程教育研究·下 2015年5期
关键词:小学作文教学对策

丁晶

【摘要】目前我国中小学生中普遍存在作文水平较低的情况,这对孩子综合素质的提升产生了巨大的阻碍。小学是学生写作能力打基础的关键时期,如果学生小学的写作基础不扎实将会影响学生以后的写作能力,所以,应重视小学生写作能力的提升。然而,影响小学生写作提升的因素有很多,本文将总结影响小学生写作的因素,并提出相应的解决措施。

【关键词】小学作文教学  低效原因  对策

【中图分类号】G623.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5)05-0086-02

一、学生作文教学低效原因分析

1.教学目标存在误区

现在小学语文教师中普遍将培养学生的文学创作能力作为写作教学的首要目标,具有较重的文化倾向。比如教师在出题的过程中,总是过分强调立意的深度和意义,而且教师往往将思路的独特性、布局的严谨性和表达的新颖性作为定性评价学生作文的重要指标,如果学生的在这几方面没有较突出的特色,那么这样的作文将被评为一般性的作文。教师设计这样的教学目标忽视了小学生处于写作的初级阶段,写作水平较低的实际情况。所以,按照这样的标准进行评价得到的作文,成绩在90分以上(百分制)的学生或者为优秀(优、良、中、差)或者A等(A、B、C、D)的学生仅占据了学生总数的10%,而成绩在70分或者获得良或B等以下的学生占据了学生总数的72.7%。不正确的教学目标导致了教学质量的低下。除此之外,小学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只是片面的重视学生写作技能的培养和提高,而对于学生的真实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往往被忽略。这样“程式化”的培养方式,会使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忽略学生主体的意识,而主观的进行教学,导致教学质量的低下。

2.教学内容的误区

教师在教学内容上的误区主要包括三个方面:首先,教师在教学中具有科学主义的倾向。作文的教学实际上是对学生观察能力、感知能力和价值观念等一系列的情感和技能的培养。但是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总是片面的重视教授学生写作的各种文体和技法,将写作的教学当成是对学生一种实际技能的训练,将教学内容程式化。教师往往根据作文中所涉及到的文体的特点,研究一般式的套路教授学生,并在一般式的基础上进行衍生和变化。这样的科学主义的教学方式在理论上是受到批判的,但是目前大部分教师面对应试的压力,总是在理论和实践之间彷徨,最终在教学中受到科学主义的影响。另一方面,教师在学生的写作教学过程中受到人文因素的影响。这也是在“程式化训练”下形成的教学思想,倡导作文的主体意识。而这样的教学思想往往是理论呼声较高,而实际上由于应试的压力实践较少。最后,教师在写作教学的过程中往往将作文的过程简单的理解为“写”作文的过程,而忽视了学生在动笔之前的对事物进行观察和思考的过程和在写作完成之后对作文的修改过程。这样的教学方式会导致学生在写作中往往也只是重视写的过程,而忽略了写作之前和之后的关键步骤,养成这样的写作习惯,学生的写作能力很难得到提升。

3.教学方式的误区

作文的写作过程是一项学生感性感知和理性思考的过程,这需要教师在写作教学中充分利用教学手段激发学生的感性感知和理性思维。但是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教师从作文的布置环节到作文的讲评会和指导,都是在以理性的点拨为主,这阻碍了学生感性思维的提高。此外,作文本身是一项个性化的语言活动,因此,学生的水平也会参差不齐。这样的情况下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应以个别辅导为主要的教学手段。但是在实际的教学中,教师的教学组织方式都是以集体教学为主,个别的加以辅导。这样不利于学生个性的发挥和能力的提高。

二、解决小学生低效问题的教学策略

1.制定科学的教学方法

小学生的写作能力的提升包括学生的感悟能力和理性思维的提升。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不仅应提高学生的写作技能还应提高学生直觉领悟能力。例如,以作文题目“第一次_____”来说,在教师对作文题目进行讲解时,不应只强调作文中所用到的写作技能,而应对学生进行适当的引导,学生第一次经历某件事情的过程中的心理变化和内心的活动。学生在进行这样的思考和回忆之后对这个作文题目将会产生更大的兴趣,这样更利于学生的发挥。此外,教师还应加强对学生的个别辅导,针对不同写作水平的学生进行单独的辅导。

2.尊重学生主体的地位

学生的学习过程是一种选择性学习的过程,是通过教师的有效引导而使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得到有效发挥的过程。所以,学生是学习的主体。但是在实际的教学中,往往将教师作为教学的主体,这不利于学生主观能动性的发挥。所以,教师应正确认识到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主体地位,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应积极的引导。例如在习作课上,老师布置了三个作文题目供学生选择:《我的妈妈》、《我的爸爸》、《我的同桌》。某个学生开始选择《我的妈妈》,在动笔之后,他就写不下去了,于是他又改为写《我的爸爸》,但是在写了一部分之后又写不下去了,最后改为《我的同桌》,但是仍遇到同样的问题,这在学生中是普遍存在的问题。这时教师应发挥其辅导作用,帮助学生理清思路。如写《我的妈妈》,就指导学生想一想打算写妈妈哪些方面?哪件事最让你感动?由此告诉学生写人一定要抓住最能表现人物品质的典型来写,才能使人信服,活灵活现。最能说明人物思想品质并以此表现世事道理的事物,就属于典型实力事例。“轰轰烈烈”的大事是典型事例,看似平凡却包含着人物不平凡品质的小事也是典型事例。塑造典型的目的是为了说明某一种事理,所以,塑造典型时一定要结合生活实际,不能无中生有,捕风捉影。

3.建立合理的评价机制

小学生仍处于成长和学习的主要阶段,所以学生的写作水平和写作思维往往不同于成年人。所以教师在对学生的作文进行评价时,应适应小学生的能力水平,将定性评价和定量评价相结合。例如在评价“描写秋天”这篇作文时,可以采用教师评价为主,辅以学生自评和互评。这样不仅能够提升教师的教学水平,而且能够提升学生的学习质量。

三、总结

小学生的写作水平关系到学生的综合素质的提升和学生未来的发展。所以应对小学生写作教学水平的提升提起足够的重视。目前,我国小学生写作水平的教学中还存在很多的问题,教师应及时改正,保证教学质量。

参考文献:

[1] 张耀武.小学作文教学低效原因及对策[J].作文成功之路(中旬),2013,(12):40-41.

[2] 林小丽.小学作文低效原因及对策[J].中学课程辅导(教学研究),2014,(30):194-195.

猜你喜欢

小学作文教学对策
诊错因 知对策
对策
面对新高考的选择、困惑及对策
关于职工队伍稳定的认识和对策
防治“老慢支”有对策
走,找对策去!
浅谈如何提高小学作文教学效率
侧重习作讲评,观照“后作文”教学
浅谈作文教学中读者意识的回归策略
作文教学中有关“审美”的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