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群众办报”思想文献综述研究
2015-06-11高姝玥
高姝玥
摘 要:群众办报作为我党新闻理论体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是从事新闻工作必将恪守的基本准则和优良传统,其思想一直在不断的丰富其内涵并指导着新闻工作。本文通过对“群众办报”思想的文献进行研究分析,发现主要集中在思想溯源、文献阐释等方面,并分析了目前研究存在的不足。
欧新平在《新时期贯彻“群众办报”方针的思考》一文中指出,由于网络媒体近年来迅猛发展,再加上市场经济社会,人们价值观念发生转变,以及报业自身对于信息采集专业队伍给予较高重视的缘故,导致党报多年来坚持的“群众办报”传统逐渐削弱,针对这一新问题,文章最后给出了解决方案,即必须发扬党报走群众路线的优良传统,只有这样,党报才能走出这种困境。
业界人士对于“群众办报”如何适应新形势也有论述,比如何瑞兰的《新形势下的“群众办报”》,刘伟、周洋的《重视和升级报纸的“群众通道”——“走转改背景下的群众办报”高峰论坛综述》等。
(四)关于“群众办报”思想运用的早期实践基础的相关论述
关于这一点的文献并不多,在搜索过程中只找到了两篇。其中,李文在《群众办报思想的重要实践基础——黑板报》中提到,截止1944年,“群众办报”的实践活动大致从群众读报、群众办黑板报和工农通讯员三方面发展,而在这三项活动中,大众黑板报是群众办报活动的最为重要的一环。文章从大众黑板报的产生、陕甘宁边区黑板报的基本状况、黑板报的宣传报道内容、大众黑板报的业务特征四个方面对“群众办报”的实践基础进行了论述。
田中初的《黑板报:“全党办报、群众办报”的一种实现方式》一文以各个时期革命根据地为视界,从传播的五W框架入手,对黑板报这种非专业新闻媒体进行分析。
(五)以业界个案为例進行的实践性分析
以个案为出发点,论述“群众办报”思想的文章大部分都由业界人士所撰写。范洪涛、周洋的《升级“群众通道”寻求突围路径》一文,就以《武汉晚报》为例,文章指出,新世纪以来,在信息传播技术的推动下,传统的传播格局正在经历着一场颠覆式的变革,为适应这一变革,《武汉晚报》通过自觉遵循“走转改”的基本要求, 践行“为群众办报”的新闻思想,推行“让群众办报”的新闻政策,使市民成为新闻的发现者、采写者和传播者。章学锋的《新传播格局下群众办报的创新——以《西安晚报》为例》对这一点做了相同的阐述。
龚丽娟在《坚持群众办报 推动报业发展》一文中结合南昌日报社的做法,论述了新形势下,“走转改”和“三贴近”是“群众办报”思想的创新举措。
二、研究不足与展望
纵观我国目前对于“群众办报”思想的研究,大多从“群众办报”思想的溯源、内容、如何传承、实践基础、个案研究这几个方面入手,基本上都是从媒体的角度出发,研究媒体如何针对 “群众办报”做好办报工作,而对于其主体群众的研究相对较少。群众本应是“群众办报”的主体,应该成为“群众办报”思想研究的重点,但却鲜有学者有相关方面的论述。笔者认为,可以以群众为研究重心,探讨群众如何参与到办报的过程中、怎么参与、这种参与会对办报过程产生怎样的效果和影响。
其次,以业界个案为例,对“群众办报”进行实践性分析的研究很多,但对这些论述进行阅读之后,笔者发现,多数研究都没有很好地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基本都是以先论述“群众办报”思想,然后谈媒体针对这一思想的做法这一模式为主。笔者认为,从这一角度论述“群众办报”,应该将思想与实践经验相结合,在谈及实践的时候,应该注重与相对应的思想理论相结合。
再次,对于“群众办报”思想传承的研究,在时间轴上基本上都止步于胡锦涛时期,对于习近平上台后关于“群众办报”提出的新举措鲜有论述,仅有的几篇包含习近平“群众办报”思想的文章,但也只是对其进行简要提及,并没有详细而深刻的论述。在新的形势下,“群众办报”思想应该注入新的内涵,这也是日后关于这一思想可以进行深入研究的新领域。
参考文献:
- 张春林.群众办报思想的源流及其延伸[J].重庆社会科学, 2008(8).
- 朱清河.马克思主义群众办报思想的形成逻辑[J].中国延安干部学院学报,2012(3).
- 童兵.依靠全党和全体人民群众办报——毛泽东新闻思想要点之三[J].新闻与写作,1993(8).
- 李铁.毛泽东党报理论的“群众路线”[J].辽宁经济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11(6).
- 朱清河.马克思主义“群众办报”实践的价值归宿[J].新闻大学,2013(4).
- 淳风.“群众办报”与新闻改革[J].苏州大学学报,1994(2).
- 欧新平.新时期贯彻“群众办报”方针的思考[J].淮北煤炭师范学院院报,2007(4).
- 李文.群众办报思想的重要实践基础——黑板报[J].新闻知识,2008(3).
- 范洪涛,周洋.升级“群众通道”寻求突围路径[J].新闻记者, 2013(7).
[责任编辑:艾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