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对实现中国梦的意义

2015-06-11吴艳纯

决策与信息·中旬刊 2015年6期
关键词:中国梦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意义

吴艳纯

[摘要]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党的十八大提出的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的要求,这是当前形势下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必然趋势。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中国梦的论述,指明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前进方向和奋斗目标,描绘了人民幸福、国家富强、民族复兴的美好蓝图。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对实现中国梦具有重要的意义,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实现中国梦的重要标志;是实现中国梦的社会目标;是实现中国梦的力量源泉。

[关键词]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国梦;意义

习近平总书记在2012年11月29日参观中国国家博物馆“复兴之路”展览时,首次提出“中国夢”: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就是中华民族近代以来最伟大梦想。在深入改革开放和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的今天,伟大的中国梦是亿万中国人奋发向上,不断追求的动力源泉。习近平主席在第十二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上指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就是要实现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1]。这阐明了中国梦互相关联的三个层次:国家富强的中国梦、民族振兴的中国梦和个体幸福的中国梦。无论是国家层面的中国梦、民族层面的中国梦,还是个体层面的中国梦,其实现都离不开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引领。 以“三个倡导”为主要内容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对实现中国梦具有重要的意义。

1.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实现中国梦的重要标志

“富强、民主、文明、和谐”是国家层面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要求,是激励人们奋勇前行的美好价值目标。“富强、民主、文明、和谐”与十八大报告提出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五位一体”的总布局有机联系,涵盖了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活各领域,印证了社会主义的本质和发展方向,同时兼顾了共产主义的远大理想和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总体布局,实现了社会主义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生态文明和社会文明的有机统一。毛泽东同志曾经提出,“只有加上民主,中国才能前进一步”[2]。这是我国政治发展的必由之路,也是中国梦实现的必由之路,这八个字就是社会主义现代化的一个综合的健全的价值标准。中国梦所要实现的目标就是国家富强,就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倡导的“富强、民主、文明、和谐”,因此,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国家层面分析,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实现中国梦的重要标志。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第一个倡导,是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奋斗目标,也是实现中国梦的重要标志。中国梦的本质内涵体现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和社会和谐。其时代特征表现为:其一,在实力上进一步提升综合国力。党的十八大描绘了到2020年的宏伟目标:小康社会全面发展,经济持续健康发展,科技获得更大进步,迈入创新型国家行列,人民民主不断扩大,文化软实力显著增强。其二,在幸福感上进一步促进社会和谐。党的十八大着眼于提升人民的幸福指数,提出坚决维护社会公平正义、坚持走共同富裕道路、坚持促进社会和谐、保障与改善民生,为中国梦增添了美丽的幸福光环。其三,在文明建设上进一步复兴中华文明。党的十八大将中华文明格局升华为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社会文明和生态文明“五位一体”,提升经济社会全面发展的更高阶段。其四,在价值追求上进一步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党的十八大明确提出,不断实现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上取得新成效。

2.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实现中国梦的社会目标

“自由、平等、公正、法治”是立足社会层面提出的要求,是引导社会发展方向的基本价值尺度[3]。“自由、平等、公正、法治”,始终是我们党和国家奉行的核心价值理念,也反映了社会主义社会的基本属性。我们党作为马克思主义政党,始终不渝地追寻着马克思主义的终极价值-人的自由而全面的发展,不断推进着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以及生态文明建设,落脚点就在于为人民服务,践行自由、平等、公正、法治的崇高理念,最终促进和实现人的自由而全面的发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第二个倡导,也是实现中国梦的社会目标。

今天的中国梦,是一幅多彩的蓝图,富有鲜明的时代特征和中国特色。“自由、平等、公正、法治”,是中国梦的社会目标。中国梦所要实现的社会目标是创设一种适宜人自由公正全面发展的社会环境,打破一些束缚人们实现合理愿望的陈旧条框,使社会成员过上富足而有尊严的幸福生活。《共产党宣言》指出,“每个人的自由发展是一切人自由发展的条件”[4]。中国梦强调在社会主义法治框架下,社会成员人格独立,具有个人自主性的责任自由。国家主席习近平在十二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闭幕会上讲话中指出,“要随时随刻倾听人民呼声、回应人民期待,保证人民平等参与、平等发展权利,维护社会公平正义”[5]。在社会层面,中国梦追求社会成员人格平等,具有财富获取、各种权益保障的均等机会,社会成员得失平等,真正实现权利与义务的对应、贡献与索取的对应、恶行与惩罚的对应、善行与奖励的对应、作用与地位的对应。

3.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实现中国梦的力量源泉

“爱国、敬业、诚信、友善”是立足公民个人层面提出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要求,为公民应当遵循的行为准则确立了明确的价值规范。对国家最基本的价值要求是爱国,对事业最基本的价值要求是敬业,对社会最基本的价值要求是诚信,对他人最基本的价值要求是友善。所以“爱国、敬业、诚信、友善”所指向的对象分别是国家、事业、社会和他人,它基本上涵盖了个人应如何立身处世的主要方面,因而是每一个公民应该树立的个人价值观。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个人层面强调“爱国、敬业、诚信、友善”,主要从政治道德、职业道德以及个人的德性品格等方面,强调了作为一个社会主义社会的公民,应当具有的核心道德价值,是公民必须恪守的基本道德准则,也是评价公民道德行为选择的基本价值标准。从个人维度层面分析,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实现中国梦的主体、是力量源泉。

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在十二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闭幕会上讲到,“中国梦归根到底是人民的梦,必须紧紧依靠人民来实现,必须不断为人民造福”。习近平主席在这里强调,中国梦不仅仅是中华民族的梦,更是每个中国人民的梦想,是人民意志、人民利益、人民愿望的集合体,其实现离不开全中国人民的努力奋斗。人民是中国梦的主体,也是实现中国梦的“中国力量”。只有广大人民群众紧密团结,万众一心,才能为实现中国梦积聚更多正能量,才能为每个人实现自己梦想提供广阔的发展空间。简言之,中国梦的实现要靠充分发挥人民的主体性作用,人民是实现中国梦的根本依靠。但并不是所有的人民都可以作为中国梦的实现主体,中国梦的实现也必须要求其主体具有必要的素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蕴涵的“爱国、敬业、诚信、友善”的个人价值要求,是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的集中体现,是中华民族赖以生存和发展的精神支柱。同时,也是不同价值主体之间的规约和导向,是统一思想、汇聚价值、凝聚力量和整合智慧的精神力量,为实现中国梦奠定了思想基础、群众基础、价值基础和智力基础,是实现中国梦的不竭动力源泉。

参考文献

[1]习近平.在第十二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上的讲话[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3.

[2]毛泽东选集:第三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7.

[3]徐民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内涵及培育路径[J].群众,2013,(2).

[4]中央编译局.共产党宣言[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6.

[5]习近平.在第十二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上的讲话[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3.

猜你喜欢

中国梦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意义
一件有意义的事
有意义的一天
生之意义
在高校有效传播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途径探索
IP影视剧开发中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构建
高中政治教学中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有机融入
诗里有你
美媒:非洲人欲在华追求“中国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