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唐代苏颋《武担山寺》
2015-06-11羊红
羊红
摘 要:苏颋是唐代著名人物,与当时著名人物张说齐名,号称“燕许大手笔”,其释文成就在当时就得到了认可。历来对苏颋的研究主要集中在生平经历和整体思想风格上,而没有对个别作品进行细致分析。现在本文针对苏颋在蜀中所作的《武担山寺》诗进行分析,并探讨苏颋如何运用佛教语汇吟咏爱情。
关键词:苏颋 《武担山寺》 爱情
苏(670—727),字延硕,唐代京兆武功人,是尚书右仆射苏瑰的长子,也是初唐文坛著名人物,与燕国公张说并称“燕许”“苏张”“燕许大手笔”。苏的诗文成就在当时就得到了高度认可,“神龙中,累迁给事中,加修文馆学士,俄拜中书舍人。寻而父同中书门下三品,父子同掌枢密,时以为荣。机事填委,文诰皆出手。中书令李峤叹曰,‘舍人思如涌泉,峤所不及也”{1}。一直以来,研究苏的人很多,但基本上都集中于研究作者的生平事迹的考证、整体作品风格的分析上,而没有深入分析个别作品,由于《武担山寺》诗运用了佛教语汇来吟咏爱情,与以往同题材诗作都不一样,因而这里对该诗进行简单分析,兹录全诗如下:
武担山寺
武担独苍然,坟山下玉泉。
鳖灵时共尽,龙女事同迁。
松柏衔哀处,幡花种福田。
讵知留镜石,长与法轮圆。
这首诗的创作时间应于开元九年(721)到开元十二年(724),苏两度入蜀为官期间。苏因为整治恶钱事件影响,于开元八年罢相任礼部尚书,次年检校益州大都督府长史,“玄宗开元九年至十二年,两次入蜀为益州长史,存诗二十七首”{2}。“吴廷燮《唐方鎮年表》,郁贤皓《唐刺使考》皆认为苏开元十一年重入蜀……苏有《武担山寺》诗……武担乃蜀王妃墓,石镜为妃墓的表征。这首诗显然是苏在成都所作。”{3}因此,这首《武担山寺》诗是苏在蜀中所作应该是无疑的。
这首诗题名《武担山寺》,看似平常,其实大有来头。武担山位于成都市西北角的北较场内,是古蜀王开明王妃的墓冢。相传,古蜀国王为纪念已故的爱妃,便派遣五丁去爱妃的故乡武都担土至成都筑坟,后世便把这座坟茔叫作“武担山”,由于山上还有一个石镜,因此,“武担山”又名“石镜山”。南北朝、唐宋时期,武担山上均建有寺庙,名“武担山寺”,又名“咒土寺”“石镜寺”。可以说,武担山作为古蜀国王纪念故去王妃而修筑的坟,早已成为二者爱情的见证,苏这首《武担山寺》,题名即来源于此。
首句“武担独苍然,坟山下玉泉”,这是说,武担山独自耸立在那里,显得青翠苍然,而就在这武担山下面,还有一道泉水。上文已经介绍过,这武担山就是古代蜀国国王王妃的墓,所以这就不难理解为什么苏在这里说“坟山”。坟山和武担山实际上是同一个意思。
再看第二句,“鳖灵时共尽,龙女事同迁”。先来看上半句“鳖灵时共尽”,鳖灵是传说中的古蜀国王,罗泌《路史》有“杜宇末年逊位鳖令,鳖令者,荆人也……鳖令死尸随水上,荆人求之不得,至蜀起见望帝,望帝以之为相,后以国去之隐于西山”{4}。古时“鳖灵”和“鳖令”相通,因此鳖令就是鳖灵。《华阳国志校注·蜀志》说,“开明(位)[立],号曰丛帝。丛帝生卢帝。卢帝攻秦,至雍,生保子帝……九世有开明帝……未有谥列,但以五色为主,故其庙称青、赤、黑、黄、白帝也”{5}。因此,本诗中的“鳖灵”实际上指代的是古蜀国王,历代古蜀国王,而不单指“鳖灵”这一历史人物本身。
再来看下半句“龙女事同迁”。龙女是神话传说中龙王的女儿,而观音身边的龙女是婆竭罗龙王的女儿,八岁时去灵鹫山礼拜佛陀,以龙身成佛,龙女的形象不仅出现在佛经故事中,也广泛出现在各种文学作品中。由于龙女的形象是慢慢演化的,因此有必要简单介绍一下。
中国历来有崇拜龙的传统,在先秦时代虽然没有明确的“龙女”形象,但也为后来“龙女”形象的演变奠定了基础,而印度那伽故事的传入,则深深地影响了中国“龙女”形象的演变。“中国龙女故事的产生受印度佛经故事的影响,但并非简单地模拟。在发展的过程中,它形成了千姿百态、类型众多,符合中国文人审美习惯的故事。龙女形象也由那迦故事中丑陋、低人一等的动物,幻化为中国文人心目中的美貌、深情、富有而高贵的女子……其中陇西李朝威的《柳毅传》中所塑造的风鬟雨鬓,哀怨动人的龙女是被公认的中国龙女中最美的一个。”{6}可以看出,“龙女”这一形象在中国人心目中是美好的,值得称颂的,象征着美和善良。
综合以上对“龙女”形象的演变分析,就不难理解苏《武担山寺》里的“龙女”象征着美丽的女性。为什么是美丽的女性而不是女神呢?这还要具体回到诗作中来。“龙女事同迁”,这里的“迁”有多种含义,如转移地点,变动、改变,或者调动官职等,但是“迁”还有一个“死亡”的意义,迁神、迁形、迁殂、迁逝等,都是指“死亡”,而上一句“鳖灵时共尽”的“尽”也含有“死亡”之义,女神是不死的,只有女子才会死亡,因此在这里,“龙女”即指美丽的女子。所以,“武担独苍然,坟山下玉泉。鳖灵时共尽,龙女事同迁”,即可理解为古蜀王和那个时代一起消亡,成为了历史,而那些美女们也一起消逝了,只有见证古蜀王和他的王妃爱情的武担山依然存在,可见爱情之长久性。
而“松柏衔哀处,幡花种福田”这句进一步说明了爱情的永恒性。“松柏”是四季常青之树,一直以来都被当成“坚贞”的象征,“松柏,亦作‘松。松树和柏树。两树皆长青不凋,为志操坚贞的象征。《礼记·礼器》:‘其在人也,如竹箭之有筠也,如松柏之有心也。《荀子·大略》:‘岁不寒无以知松柏。南朝刘义庆《世说新语·言语》:‘蒲柳之姿,望秋而落;松柏之质,凌霜犹茂。清·方文《送万茂先应征北上》诗:‘同心指松柏,高言洽芝兰。”{7}所谓“松柏衔哀处”,说的就是古蜀王和他的王妃的爱情,就连武担山上的松柏也因为受到了感动而哀痛。而所谓的“幡花”“亦作‘幡华,供佛用的彩花。唐·康骈《剧谈录·真身》:‘坊市以缯彩结为龙凤象马之形,纸竹作僧佛鬼神之状,幡花幢盖之属。《旧唐书·王缙传》:‘代宗七月望日于内道场造盂兰盆……是日,排仪仗,百僚序立于光顺门以俟之。幡花鼓舞,迎呼道路。《资质通鉴·唐高祖武德二年》:‘唯取内库彩物大造幡花,又出诸服玩,令僧散施贫乏以求福。”{8}那福田又是什么呢?福田,“佛教以为供养布施,行善修德能受福报,犹如播种田亩,有秋收之利,故称。晋道恒《释驳论》:‘是以知三尊为众生福田供养,自修己之功德耳。唐玄奘《大唐西域记·摩揭陀国上》:‘诚愿大王福田为意,于诸印度建立伽蓝,既旌胜迹,又擅高名,福资先王,恩及后嗣”{9}。“幡花”和“福田”都是佛教用语,“幡花种福田”即为生生不息,长长久久之意。因此,“松柏衔哀处,幡花种福田”,实际上就是借用常青的松柏以及“幡花”“福田”歌颂爱情的长久不灭。
最后一句“讵知留镜石,长与法轮圆”。关于“镜石”,前文已经有所提及。“镜石”即上文所提到的“石镜”,《寰宇记》说,此石镜“厚五寸,径五尺,莹彻”。杜甫有《石镜》一诗,诗云:“蜀王将此镜,送死置空山。冥寞怜香骨,提携近玉颜。众妃无复叹,千骑亦虚还。独有伤心石,埋轮月宇间。”可以说,石镜也像武担山一样,是古蜀王与其爱妃爱情的见证。“法轮”也和佛教有关,“法轮”是佛教的一种譬喻,“法轮,又称梵轮,梵文Dharmacakra,巴利文Dhammacakka。它由‘法(达磨Dhrama或Dhamma)和‘轮(斫迦罗Cakra或Cakka)合成……佛教借用‘法轮,转原意为‘佛法之轮,以显示佛法的无比威力”。而“把佛教徒讲说佛法称为‘转法轮,是一种象征性的比喻……这个比喻主要有以下意义:1.象征佛法能‘摧破众生的罪恶,犹如转轮王的轮宝能碾碎一切阻碍它的东西。2.象征解说佛法永不停
滞,犹如车轮不住地辗转向前。3.象征所说的佛法圆满无缺,犹如车轮”。因此,“法轮”可谓永生不灭,而镜石“长与法轮圆”,即为象征爱情的永生不灭。
综上所述,苏《武担山寺》是一首歌颂爱情的诗,这首诗通过吟咏武担山来歌颂蜀王及其王妃的爱情,进而歌颂爱情的永恒不灭。苏此前也有写过其他爱情诗,如《和郭主簿春日有所思》、《长相思》词、《春晚紫微省直寄内》、《山鹧鸪词》二首等等,都没有像这首《武担山寺》诗那样采用佛教语汇歌颂爱情,甚至此前同题材的诗也没有采用这种方式。因此,《武担山寺》诗可谓古代爱情诗的“奇葩”。
{1} (后晋)刘:《旧唐书》,中华书局1975年版,第2880页。
{2} 陈均:《苏其人及其诗文》,《唐代文学研究》1993年版,第131页。
{3} 吴明贤:《苏入蜀考》,《四川师范大学学报》2006年第1期,第60-61页。
{4} (南宋)罗泌:《路史》,(清)永,纪昀等:《四库全书》,上海古籍出版社1987年版,第56页。
{5} (东晋)常璩撰,刘琳注:《华阳国志校注》,巴蜀书社1984年版,第185-186頁。
{6} 张晓兰:《漫谈龙女龙女故事的起源与嬗变》,《社科纵横》,2005年第4期。
{7}{8}{9} 罗竹风:《汉语大词典》,汉语大词典出版社1994年版,第871页,第759页,第94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