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用先进文化占领高校思想阵地

2015-06-11阿生录

党的生活·青海 2015年9期
关键词:讲座校园文化

阿生录

党的十八大以来,青海民族大学认真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通过制定和实施《关于加强宣传思想文化工作的若干意见》,努力用先进文化占领学校思想阵地,推动了学校全面发展。

坚持与时俱进建设校园媒体

在新形势下,大学宣传思想文化工作必须与时俱进,充分利用现代手段提升工作品位和感染力、吸引力。为此,青海民族大学加大现代校园媒体建设力度,逐步形成了校园网、电视、广播、校报、电子宣传屏、阅报栏六位一体、立体综合的校园媒体平台。

切实把网络舆论引导作为宣传思想工作的重中之重,开辟网络思想道德教育园地“进德网”,开办了一批贴近师生学习生活的优秀栏目,运用学生喜爱的网络话语体系弘扬主旋律、传播正能量,形成网上舆论强势。鼓励班主任、辅导员和青年教师开通微博微信,及时开展教育、引导舆论,形成网络正能量。健全完善校园网监督员、网评员制度,强化对不良有害信息的监管,及时阻断有害信息在校园网络传播扩散。

校园电视台于2012年9月6日正式开播,总投入近300万元,是省内高校唯一的电视台,并实现电视网络化。校园广播电视台除假期以外全年播出,每周播出7天,每天分早、中、晚等时段共播出约4小时。早晨档分别设《世界掠影》《祖国风光》《大美青海》《校园风景》等栏目,播放专题纪录片。中午档分别设“百家讲坛”等精品讲座展播栏目。下午档分别设《民大新闻》《人物风采》《校园纪事》栏目,主要播放自制节目,另设《周末影院》。为了提升电视台节目质量,又开展了电视台工作人员海选活动,从全校学生中通过层层比赛和培训,选出了10名优秀主持人和50名采访记者、摄像、技术人员。经济学院学生、电视台副台长王俊丽说,通过几个月的电视台学习实践,学到了原来一、两年才能学到的东西,动手能力得到了显著提高。

校园广播台成立于1986年,39年来时刻坚持把党的声音和学校要求传达到校园每个角落,在师生中产生了广泛影响。广播台每周7天按早间、中午、傍晚、夜间四个时段播出,分汉、藏、蒙、英四种语言,设有新闻转播、法治在线、校园访谈、就业看台、音乐驿站等栏目。其中每天早、中、晚定时播出“每周一歌”,分别选播爱国歌曲、民族歌曲和外国歌曲,成为深受学生欢迎的品牌栏目。广播台也成为播音主持人才的培养基地,近5年共有15人考取国家播音员从业资格证书,17人在省内外新闻媒体就业。

校报创办于2001年,至今已办15年共180期,是省内高校创办最久、覆盖面最广,并已加入中国高校校报联盟、实现电子化的校报,对开四版,每月两期,彩色印刷,印数5000份,校内发至学生宿舍,省内发至各大厅局、各州县及教育局、中学,省外发至教育部、国家民委和34所高校。设有综合信息、教学园地、科研天地、思想园地、西海文艺副刊等栏目。《校报》设学生记者团,拥有固定的学生稿源,培养了衣郎、曹谁、西原、李宏勇等一批优秀的青年作家。

与此同时,充分发挥3块单色宣传屏和阅报栏作用,始终做到占领主阵地,弘扬主旋律。

青海民族大学党委书记赵燕武表示,我们按照习近平总书记“意识形态工作是党的一项极端重要的工作”的要求,从各方面不断加强和改进宣传思想工作,提高工作针对性和实效性,从而为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奠定了坚实的思想基础。

强调文化育人打造精品讲座

近年来,青海民族大学认真贯彻落实党中央《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高校宣传思想工作的意见》和我省的实施意见,高度重视各类学术和思想文化讲座的育人功能和引领作用,实施“进德讲堂”“从政之要”“学科文化”“节日文化”“经典小说导读”等系列讲座,取得了积极成效。

以立德树人为核心,打造“进德讲堂”。学校将思政教育分为民族团结教育、祖国统一教育、省情教育、经典文化与道德教育、法纪和自律教育、就业创业教育等13板块,每个板块按照思想性与文化性并重的原则,安排3~4个有内涵、有特色、有意义、系统化的思政讲座,共确定55个选题,融思想教育于中外政治、经济、历史、民族、科学文化中,对学生进行行之有效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并切实做到学生全面覆盖、内容深入浅出、效果入脑入心。

以发扬干部培养传统为前提,打造“从政之要”讲座。借助管理学学科优势,面向全校学生开设了《管理知识精要》《孙子兵法与行政技巧和策略》等10个讲座,让各族学生接受更多从事民族地区基层管理工作的要领,使不同专业、民族的同学都拥有基本的管理技能和法律、经济、人文素质。

按照通识教育要求,打造“学科文化”讲座。学校从各院系精选学科文化讲座,面向全校学生普及学科知识,推进素质教育。目前,共安排《周易与中医之易医会通》《中国古典园林之美》等15个讲座,为培养基础扎实、底蕴深厚、全面发展的人才奠定了基礎。

以各民族传统节日为主线,打造“节日文化”讲座。从建设优秀传统文化传承体系,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增强各族师生的文化自觉、文化自信和文化自强意识的角度,设立节日文化讲座,将元旦、春节、清明节、端午节、中秋节、教师节、重阳节等纳入其中,同时也将少数民族节日纳入讲座,并注重挖掘节日文化中的爱国、团结、团圆、和谐等积极的思想道德价值。

按照建设“书香校园”要求,打造“经典小说导读”系列讲座,精选30部古今中外经典小说作为讲座内容,对全校学生进行有效的文学滋养和文化熏陶。

青海民族大学校长何峰表示,学校通过分类设计系列讲座,建立激励淘汰机制,初步解决了讲座针对性、实效性不强,计划性、系统性不够的问题,强化了讲座的导向性,形成品牌效应,增强了讲座的吸引力和学生满意率,目前已初步形成100个左右学术和思想文化讲座,真正使讲座成为青海民族大学广大师生重要的精神家园。

创建软硬环境营造文化氛围

大学是传播、发展和创新文化的重要源头,也是引领社会文化的高地。青海民族大学从提升大学文化“软实力”和“硬条件”的角度,加大建设力度,营造了浓郁的文化氛围。

深刻把握学校历史、特点和使命,形成“进德修业自强不息”校训,并获中国书协名誉主席欧阳中石题写校训。建成“智慧之光”校园雕塑、民族团结林、磐石广场、音乐喷泉、润泽园等文化设施,并精心命名校园建筑、景观和园区,请范曾、尚长荣、戴复东等著名艺术家和科学家题写相关命名,在全校显要位置悬挂于墙、刻勒于石、印制于纸,对师生进行潜移默化的教育和启迪。

图书馆、校史馆、民族博物馆、学科馆和档案馆,既是学校历史、文化和内涵的体现,也是大学生思想教育的重要载体。學校图书馆经过不断改扩建和丰富馆藏内容,无论数量和价值,都成为仅次于青海省图书馆的大型图书馆。同时,学校投入500多万元,建成省内高校独具特色的民族博物馆、脉络清晰的校史馆和内容丰富的学科馆以及空间上相对独立、业务上更加综合、制度上更加规范的校档案馆。通过努力,形成了综合配套、相互补充的校园“五馆”,成为大学文化的重要承载,也成为参观学习、对外交流的重要窗口。

加强物质环境建设,建成了功能完备、环境幽雅、充满现代气息的新校园,校园绿化面积占总面积的40%,校园内春有草、夏有花、秋有果、冬有绿,园林、庭院、道路、广场和喷泉融为一体,相映成趣,构成了激情飞扬的绿色生态校园。

立足全面发展给力社团活动

国内外一流高校的显著标志之一就在于拥有一流的学生社团,社团成为培养学生的“第二课堂”。近年来,青海民族大学高度重视社团的发展,将其作为巩固专业、提升能力、品德养成的重要平台,加大了建设力度。截至目前,共有学生社团58个,参与人数达7000多人,占在校生总数的60%。

在19个文学艺术类社团中,《河湟草》《青海潮》《春燕》等刊物,紧贴大学生学习生活和社会实际,从身边的人和事挖掘素材,无论从文学鉴赏还是在应用写作技巧上,都达到了教育人、感染人和激励人的良好效果。大学生书法爱好者协会定期组织开展书法交流展、竞赛、讲座等活动,在学生中产生广泛影响,为普及和传承书法艺术、促进学生专业学习、提升学生综合素质、创造良好的书法学习及创作氛围作出了积极贡献,并多次在全国大学生艺术作品展等活动中取得优异成绩。大学生艺术团常年开展艺术人才选拔培训比赛、演出等活动,承担“三下乡”等文艺演出、礼仪等任务,为丰富校园文化生活、提升大学生的文化艺术素养、促进校园精神文明建设做出了积极努力。文华书院定期到中小学开展国学讲座,普及国学知识,并在校内坚持开展晨读活动,有效带动了良好的学风建设。

在16个学术科技类社团中,英语爱好者协会全年组织两次四、六级英语模拟考试,举办李阳“疯狂英语”讲座,组织参与全国英语演讲大赛,常年坚持晨读且效果好,每周组织咖啡屋、英语角、看外语影片活动,社团活动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特色鲜明,效果显著。日语同好会全年举办了日语演讲比赛、忘年会、漫画展、卡拉OK大赛等,参与全省日本文化节活动,坚持开展日语角。与专业结合紧密,为提高同学们的专业能力和综合素质发挥了积极作用。大学生心理协会积极开展心理健康知识普及和宣传,通过举办心理情景剧、感恩贺卡发放和心理沙龙活动,对提升大学生人格、促进学生心理健康,发挥了积极作用。3D动力协会全年组织参加全国三维数字化数字设计大赛和全国第六届信息技术应用水平大赛,五人取得全国计算机辅助设计应用工程师证书,组织开展知识讲座和CAD设计比赛,为推广3D技术、激发学生学习热情产生了一定效果。

青年志愿者协会、爱心行动服务社、自强社、环境保护协会、青年法学会等16个公益实践类社团,利用各自的专业优势,常年与省市环保、园林、社会残疾福利、农村牧区以及社区街道合作,开展社会志愿、爱心服务、捐助、红丝带、法律援助等活动,受到社会各界的充分肯定和广泛赞誉。最近,青年志愿者协会“关爱慧灵智障人士”项目荣获“中国青年志愿者优秀项目奖”。

武术爱好者协会、跆拳道协会、散打爱好者协会、桥牌协会等7个体育类社团,本着强身健体、发扬中华武术精神,刻苦锻炼,凝练技艺,在青海省举办的各种武术大赛上,多次夺得并包揽多种级别的冠亚军,为学校赢得荣誉。

通过多层面、多形式的活动,使社团成为学校思想政治教育、校园文化和社会实践活动的主力军,为诸多大学生搭建了成长成才的平台,并在社会就业竞争中获得验证。同时也打造了一批具有团队精神、协作意识、科技创新和服务社会的精品社团。

(作者单位:青海民族大学)

猜你喜欢

讲座校园文化
以文化人 自然生成
年味里的“虎文化”
谁远谁近?
校园的早晨
春满校园
他只做有“思享”的讲座,让小小微信装下一个“万人体育场”
书法史讲座(十二)
书法史讲座(五)
文化之间的摇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