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在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2015-06-10王大飞

俪人·教师版 2015年10期
关键词:桃子创新能力意识

王大飞

课堂教学是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主要阵地。尤其是推行素质教育的今天,小学阶段教育的重点是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精神。小学数学教材中蕴含着丰富的创造因素,具有促进人的创造性潜能开发的作用。因此在小学数学中要努力开发和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要把学生的求知欲、好奇心激发为创新精神。如何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呢?我认为,作为一名教师要充分挖掘教材本身的创造因素,把知识的内在规律与学生的认识结构结合起来,寻找切实可行的方法给学生认知思维的机会,从多方面、多角度去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一、更新教育观念,唤起学生创新意识

目前,我们的教育过程教师包办代替实在过多,特别是在农村小学,学生的接受能力不够强,所以每逢上课,总怕学生听不懂,学不会,记不牢,把学生当成“书柜”,拼命塞,反反复复。我以前也是这样的,现在才知道,这样,既扼杀了学生与生俱来的个性和创新潜能,又不能培养出创造性的人才。江泽民同志曾强调过:“必须转变那种妨碍学生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发展的教育观念。”教师要变“教”为导,成为学生学习过程的引导者、启发者、参与者、诊断者,以唤起学生强烈的求知欲和创新意识,提升每个学生的主体地位,强化他们的主体意识能力。要知道,教师不仅是学生的心灵奥秘的探索者,而且是学生创新思维的开发者。所以只有更新教育观念,增强主体意识,才能把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渗透到教学的各个环节中,唤起学生的创新意识。

(一)用科学家的故事激发学生。用科学家勇于探索,大胆创新的故事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引导启发学生阅读科学家和发明家的传记、故事,学习科学家的探索创新精神。告诉学生在学习中,也要像科学家那样,展开想象、不断思考、刻苦探索、发现新问题。

(二)激发好奇心。“好奇”是儿童的天性,他们常常会因好奇而生疑,提出一些你意想不到或不必要的问题。如“1+1”为什么等于“2”,最大的角度有多大?最小的角度又是怎样的?为什么“倍”不能做单位名称?……如果教师认为这些问题无意义,不置可否,甚至责怪学生,那你就错了,要知道这样就会挫伤他们的积极性,其实学生能提出这些问题正是他们积极思维、创造求知的表现,教师应加以正确的引导与鼓励。

二、创设问题情境,激发创新热情

创新能力不是一朝一夕形成的,而是平时长期有意识地培养而形成的。要想激发学生的创造能力,教师必须激起学生对学习的兴趣。数学教材本身就比较枯燥,教师必须善于将抽象具体化,将枯燥内容生动化。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就要善于创设某种问题的情境,如:故事情境、活動情境、游戏情境、动画情境、生活情境等,把问题隐藏在情境中,引起学生的兴趣,从而激发学生积极地去思考或操作,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使学生有足够的时间去探索去思考。如:在教学“有余数的除法”时,我创设了一个故事情境:小猴分桃子,一共有9个桃子,每个盘子里分的桃子的个数要相同,小猴该怎样分?让学生帮小猴用学具中的桃子分分看,分的方法越多越好,学生们兴趣盎然,动手分起来,在分的过程中有的同学提出问题:老师,有的分发有剩余的,有的正好分完,为什么?我先让他们说说怎样分,用算式记录在黑板上:

9÷1=9个 9÷2=4个多1个 9÷3=3个

9÷4=2个多1个 9÷5=1个多4个 9÷6=1个多3个

9÷7=1个多2个 9÷8=1个多1个 9÷9=1个

、然后,让全班分组讨论刚才学生提出的问题,学生根据操作发现,平均分一些东西时,由于分法不同,有的正好分完,有的分了以后还有剩余的,从而很自然地建立了“余数”的概念。接着我让学生认真观察,发现这些算式中:余数都比除数小……通过学生对故事情境产生了兴趣,进行了操作,并在操作中发现问题,通过讨论解决问题,使他们尝试到了成功的甜头,增强了自信心,激发了他们的创新热情,使他们认识到:只有大胆去发现去思考,人人都将是发现者、创造者。

三、激发思维,锻炼创新能力

在人们的心灵深处,都有一种根深蒂固的需要,这就是希望自己是一个发现者、研究者、探索者,在儿童精神世界里这种需要特别强烈。教师应充分利用儿童的这个优点,在教学中善于激活学生的思维。任何发现和发明,都是建立在发散思维基础上的,没有发散思维就无所谓创新。教材本身因为含有创新因素,所以教师应善于结合教学内容,重在例题、习题的思考上开辟新思路,启发学生一题多解、一题多叙、一题多问等,鼓励学生对同一个问题积极寻找不同的思路,敢于发表不同的见解,以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如在教学几百几十减几十口算题:360–70=?教材上的方法是360–70=290。为了让学生不被书本上的方法所限制,我放手让他们动脑、动笔,然后踊跃发表自己的想法,结果出乎意料,学生说出了多种方法:①300–70=230 230+60=290 ②370–70=300 300–10=290 ③ 70–60=10

300–10=290 ④400–70=330 330–40=290这样长期的训练,学生的思路开阔了,思维的灵活性大大增强了,为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提供了可能。

在掌握知识的过程中,学生往往通过大量重复性的活动和练习,以加强对某个知识的理解和记忆,会形成一种习惯性思维,常常爱用一种习惯了的思路或固定的思维方式去考虑同类问题,但这种思维,一旦形成定式,就会束缚人的思维的发展,使人发现不了新的问题,想不出新的方法,成为学习创造的心理障碍。因此,在教学中,应注意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的能力。鼓励求异思维,如:有道应用题,一辆汽车原来有乘客26人,到“北流”站下车16人,上车10人,现在车上的乘客比原来少多少人?学生一般思路是:26–16=10人,10+10= 20人,26–20=6人,当问到还有别的解法吗?好一会儿,都没有反应,后来,我再叫他们认真审题,读题,并认真思考,现在车上为什么比原来乘客少?他们沉默了一会儿终于有一位同学想出来了,16–10 =6人,这个算式十分简单,比常规方法简单得多,后来,我让他向全班同学说他的理由,使全班同学的思路都豁然开朗了。这时,我因势利导地告诉学生:如果在解答应用题时,能认真分析问题和已知条件的关系,那你就很快找到通往目的的捷径,快速达到目的地。这时,我看到同学们眼里闪烁着兴奋的火花。因此,我经常注意到把应用题的一般解法和特殊解法紧密联系起来,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

总之,创新能力的培养是一项细致复杂的工程,只有不断探索,不断研究,不断完善、总结,重视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才能为培养创新人才奠定坚实的基础。

猜你喜欢

桃子创新能力意识
人的意识可以“上传”吗?
高中数学课堂教学中创新能力的培养
创新能力培养视角下的无机化学教学研究
桃子
桃子
推进软件产业创新能力提升
增强“四个意识”发挥“四大作用”
意识不会死
基于创新能力培养的高职音乐教育改革探讨
强化五个意识 坚持五个履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