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如何培养乡镇小学生学习音乐的兴趣

2015-06-10刘文娟

俪人·教师版 2015年10期
关键词:审美能力小学美术课堂教学

刘文娟

兴趣,通常是一把打开通往知识大门和成功之路的金钥匙。培养学生对艺术的爱好,唤起学生对音乐的深刻而长远的兴趣是音乐教师的重要任务之一。音乐课是学校实施音乐教育的基本途径。而在乡镇小学音乐课堂上,学生对音乐课偶尔会提不起兴趣,不专心上音乐课,在下面做语数作业或在音乐课上懒懒散散地唱一唱是常有的现象。为了改变这种状况,从小培养学生的音乐兴趣,我在教学实践中进行了一些改革和探索。就是什么让学生不想上音乐课,对音乐课不感兴趣呢?以及如何培养学生对音乐课的兴趣问题,谈谈自己的一些粗浅体会:

一、学生对音乐课不感兴趣的原因分析

1.学校的因素:虽然音乐课是必修课,但音乐课在乡镇小学得不到重视。虽然领导都承认:“没有美育的教育是不完全的教育。”但由于音乐课不是主科,当师资、课时缺乏时往往把音乐(美术)课暂时放到一边,就连每周的一节的兴趣小组活动课都难以得到保证。当然这也是很无奈的。

2.教师的因素:语数老师经常挤占音乐课的教学时间,在学生中造成了音乐课可上可不上的不良影响。学校音乐教师不足,让一些爱好音乐的教师兼任音乐课教学,由于还兼任其它课也就没有精力潜心于音乐教学,因此他们是一种应付心态,能把孩子管住就行。

3.学生的因素:在乡镇,许多家长认为孩子只要语数成绩好就行,音乐课考不及格没关系。这些认为音乐课“不长知识”的认识上的偏差,给课堂教学带来了相当大的负面效应。因此学生对音乐课重视程度不够。有些是为了松弛一下被众多作业搞得很紧张的神经,有些是想利用音乐课发泄一下情绪。

二、如何培养乡镇小学生学习音乐的兴趣

1.发挥教师艺术魅力,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提高兴趣

融洽的师生关系具有巨大的“亲和力”。音乐教师从第一节课起,言行举止就要散发着艺术魅力,充满艺术激情,能够吸引学生去模仿、学习、追求和超越。在上课时,教师要做到精神饱满,通过灵活的眼神、活泼的语气、夸张的动作来吸引孩子们的注意力。尤其是上课的前十分钟,重要的导课环节,教师一定要用语言或动作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从而让学生产生学习的欲望。教师在课堂上要真正和孩子建立意识上的平等,而不应居高临下。孩子不是老师情绪化的倾泻对象,他们也有尊严,他们不喜欢老师经常用命令式的口气跟他们说话。比如我们在课堂上就应多用一些“好不好?”、“行不行?”、“大家说怎么办?”一类的话语,这样,既能够尊重了孩子们的意见,又可以激发他们学习和思考的兴趣。在学唱歌曲的时候,老师可以走到学生中间去和他们一起演唱甚至跳舞,尤其在低年级教学时老师应多给孩子一些亲密的语言与动作。当他们表现出色的时候,我们可以摸摸他们的头,说一声“你真棒!”;当他们遇到困难的时候要拍拍他们的肩,说一声“要加油!”。我们要让低年级的孩子感觉我们像妈妈,让高年级的学生感觉我们像朋友。总之,在课堂中,教师要与学生建立起平等的师生关系,创造一种平等民主、相互交流的课堂气氛,把关爱和笑容留给学生,久而久之,孩子们很自然地就对教师产生一种亲切感和信赖感,喜欢和老师表达自己的内心感受。这也就是所谓的“亲其师而信其道”。

2.与课堂对话,让学生走进音乐课堂

小学生好奇好胜,但意志力较差,情绪不稳定,注意力易分散。他们喜欢新鲜的东西,奇异的刺激物对他们具有很大的吸引力。教学要从学生的心理特点出发采用灵活多样、生动活泼的教学形式,为学生提供参与各种音乐实践的机会,调动学生学习音乐的积极性,使他们在音乐学习中获得美感和享受,从而对音乐课堂感兴趣。

以前音乐课在学校没有引起足够的重视,许多都是兼任音乐课教学,进修机会少,兼课多,导致音乐课不能正常化,所以未能发挥音乐课的特色。作为一名新教师,首先应将音乐课正常化,体现出其独特的特征,使音乐课更富有音乐性,音乐课堂充满朝气,溢满活力。

3.把趣味歌唱带入课堂

歌唱教学是音乐教学的基本内容之一,也是学生最易于接受和乐于参与的音乐表现形式。但由于学校以前没有规范的音乐课,在音乐课上没能有效地进行歌唱教学,在教学中反复进行刻板机械的歌唱训练。久而久之,学生丧失了对歌唱的兴趣。因此我把歌唱重新带入音乐课堂,从学生对歌唱学习的兴趣出发,面向全体学生,将歌唱教学情趣化,变单调为丰富多变,变刻板为生动活泼,变机械为愉快灵活。在歌唱教学中体现形象性、趣味性、愉快性等一系列原则。歌唱教学方法的情趣化可以给学生带来极大的快乐,使学生对歌唱产生浓厚的兴趣,变“要他唱”为“他要唱”,变“唱得多”为“唱得好”,变“苦学”为“乐学”。

4.把精彩舞蹈带入课堂

俄國作曲家斯特拉文斯基曾说:“离开动作的音乐是无法想象的。”这说明音乐和舞蹈是分不开的,音乐的旋律、节奏同人体律动有着内在的联系,而喜欢活动是儿童的天性,把舞蹈与音乐结合起来能很容易地制造快乐的学习气氛,激发学生的热情。为了活跃课堂气氛,更好地表现作品,我根据学生的心理特点,把舞蹈带入了课堂中,引导他们投入到音乐中来,改变单一的教学方法及死气沉沉的教学气氛,让学生发挥性地做一些即兴表演。如音乐课上,在优美的音乐伴奏下,老师为学生表演舞蹈,学生产生律动,通过自己的律动,学生感受到了音乐的节奏和欢快的情绪,更激发了学生的积极性;当学生唱到激动时,会情不自禁地手舞足蹈起来,教师就可以带动学生跟上音乐的节奏进行身体律动,利用舞蹈、律动,活跃课堂引发学生积极思维。

在教完一首新歌时,我常常用小组竞赛的方法来熟悉和巩固歌曲,小组竞赛有利于调动学生的歌曲兴趣和培养学生的集体荣誉感。在竞赛前,我要求学生要认真聆听其他小组的演唱,并提供评分标准,让学生自己担任评委相互评议。然后引导他们从歌曲的情感、音准、速度、力度等方面进行评价,最后还评出一位最佳评论员。这样,学生在欢乐激烈的气氛中,不仅提高了音乐表现力、语言表达能力,而且还知道了自己的优点,明确今后努力的方向,更让学生变被动为主动。

结语

总而言之,音乐教师的重要任务是培养学生对音乐的兴趣,而大多数学生本来就对音乐有兴趣,只是不喜欢音乐课。在学校教育中,似乎只有看学生是否喜欢上音乐课,才能判断学生是否喜欢音乐。而作为音乐教师只要从自己的实际出发,以育人为本,音乐教育一定会在乡镇小学结出丰硕的成果。

浅谈小学生艺术审美能力的培养

内蒙古自治区巴彦淖尔杭锦后旗北马路小学 张 娟

【摘要】随着课改的不断深入,人们的教育观念也在不断更新,美术教育的内涵在日渐丰富。美术教师应通过各种途径为学生创造用多种感官去接触外界事物的机会,从而提高学生的审美意识和审美能力,增强学生对大自然和人类社会的热爱及责任感,实现创造美好生活的愿望,追求真、善、美相结合的人生境界。

【关键词】小学美术 课堂教学 审美能力

审美意识和能力将是伴随学生一生的财富,对学生进行审美教育,不是一朝一夕之功,而是一个长期的潜移默化的过程。在新课改不断发展与推进的背景下,小学美术教学面临着更多的机遇和更大的挑战,传统的美术教学形式已经不能满足最新形势的要求。小学美术教师只有不断地改革和创新教学策略,才能为学生审美能力的培养与锻炼提供更加宽广的发展平台,也为教学的与时俱进提供莫大的活力。关于如何在小学美术课堂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以下几点将作出比较具体性的说明。

1.让小学生走进大自然和生活,欣赏美

艺术上的美都来源于生活,大自然是一位伟大的艺术家,如:冬天白皑皑的一片、秋风中的红叶、夏季里碧海黄沙、冬去春来,春暖花开,花红草绿、万紫千红……自然界绚丽多彩的景象和事物,多不胜数,我们应该带领着学生去欣赏这自然界中千姿百态的美,引导学生去观察和体验,让学生置于美好的自然环境中,这将对学生的审美能力培养起到潜移默化的作用。其次,我们还可以引导学生去欣赏生活中的美,如:龙腾虎跃的喷泉、色彩斑斓的霓虹灯与形态各异的民族服饰,这些色彩和线条能直接给予学生美的感受。引领学生参观当地的美术馆、博物馆或是文化遗产,如宗教建筑、园林、民居、城区等古香古色或是现代城市的建筑。这样的方式会让学生对他们比较熟悉的生存环境产生浓厚的审美兴趣,取得一些意想不到的效果。创造一个更为广阔的文化情境教会学生如何欣赏,这让学生产生美好的情感,增长审美的意识。

2.让小学生走进美术作品,欣赏美

美术作品是一种最直观、最值得鉴赏的艺术品,它是人们对于美好景象的“再创造”,它依赖于人类的想象能力,是一种创造性的思维活动作品。我们可以引领学生去感受和认识美术作品,帮助他们结合自己的思维活动,如观察、判断和想象,并以此来感悟美术作品。促使学生完善了自己的道德品格,形成正确的审美观、世界观和人生观。它在开发学生心智、潜能等方面都有重要意义。经常让小学生进行美术欣赏无疑会提高他们的审美能力。但小学生由于生活阅历、审美经验、知识修养的不足,往往对美术作品的理解比较困难。在这个过程中教师应始终是引导者。我们要选择符合小学生情感的、小学生最感兴趣的艺术品。而当中最能刺激小学生欣赏欲的是一幅作品的色彩。因此,让学生最先接触美术作品时可以挑选色彩明亮的,如神秘多彩的《星空》、燃烧的《呐喊》、《向日葵》的明亮等。教师除了讲给学生色彩构图等知识,更要让学生深刻理解作品反映的情感。由于小学生的阅历经验不足,教师还应选择一些学生容易接受的作品。如徐悲鸿的《马》、齐白石的《虾》等。这些作品会增加学生对美术欣赏的兴趣。通过大量有美术欣赏活动,由浅入深、循序渐进地扩大了学生的欣赏面,坚持下去也就增强了学生的审美鉴赏能力。

3.让小学生走进美术评论

让小学生走近美术评论是指让学生对美术作品认真地进行理性分析后,作出自己的判断。这种判断完全体现出个体审美观。小学生学会了美术评论会增加对美的感受力和鉴赏力。在欣赏一幅美术作品时,让小学生观察画面中不同粗细的线条、不同风格的笔法、不同感觉的色彩、不同质感的物体,研究它们会给作品带来怎样的效果。这样很容易把学习技能技巧的层面提高到审美文化的层面上来,增强了小学生对美好事物的感受和对美好生活的追求,能够体会到作品的深刻内涵和精湛的技艺。美术评论可以帮助小学生对事物和艺术作品作出正确的审美判断。教师选择一幅优秀、健康的艺术作品,它总是集中反映了生活中美好事物和艺术家正确的审美观念,能起着积极的审美教育作用。小学生面对—幅幅优秀的美术作品时,才能逐步地尝试去理解和体会作品中人物的高尚品质和作品内容所要表达的思想感情;也才能让小学生学会分清它们的本质,从而提高自身的鉴别水平,增强他们热爱真、善、美和憎恨假、丑、恶的感情判断能力。这种教育正是美术评论活力的特征,也是我们美术教育的目的之一。

4.培养小学生审美鉴别能力

当今面对商品大潮的冲击,相当多的青少年美丑不分,甚至以丑为美,有的陶醉于腐朽思想的歌曲之中,有的则堕入内容不益的画册里。造成不良的后果,成为家长忧虑的一部分,也成为社会健康发展的阻碍,至甚忧虑。这种情况向学校艺术教育敲响了警钟,必须发挥艺术教育的审美功能和发掘艺术教育中德育因素,应加强学生审美鉴别能力的培养,强化提高学生对美丑的分辨能力。

“中国古代美学思想中有操千曲而后晓声,观千剑而后识器的说法,意即通过‘千的‘操‘观(实践),才能‘晓‘识(了解认识)‘声‘器(审美对象),多实践才能比较,有比较才能鉴别。”在培养小学生鉴别美丑能力的同时,培养和提高他们对美的不同性质、类型的识别能力也是很重要的。要让他们掌握美的知识和要领,知道何以为美;要诱导他们从不同性质、类型的艺术作品中领略美,从而获得对美鉴别的敏感性和自觉性。并且应该引导学生多参加艺術实践活动,有了经验自然就可以辨别什么是美的什么是丑的,对于培养他们的审美鉴别能力有其不可忽视的意义。

让美术教育走进生活,变生活为美术学习的大课堂。让学生热爱美术,并学会从生活中发现美、创造美,逐步提升审美观,从而以艺术美熏陶日常的思想言行。以丰富的情感、正确的态度和良好的价值观去热爱祖国传统美术文化,去热爱世界的多元文化。

猜你喜欢

审美能力小学美术课堂教学
小学美术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
情境教学法在小学美术教学中的应用
关于小学美术劳技课程的思考
谈谈如何提高小学生美术欣赏能力
生本教育理念下的美术教学研究
艺术体操教学中提高审美能力的途径探索
新时期中学美术课教学方法的思考
个性化教育在美术教学中的运用探讨
且行且思,让批注式阅读融入课堂教学
对初中化学课堂教学的几点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