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学教师素质与课堂教学探究
2015-06-10徐幼平
徐幼平
素质教育与课堂教学有着怎样的关系?过去有人认为,素质教育就是加强课外活动,培养学生的特长。实际上,如果把素质教育仅仅局限于课外活动的范围,忽视课堂教学中研究和落实素质教育,这是一种误解。因为学生在学校活动时间大部分在课堂,课堂教学所承担的任务量是素质教育要完成任务的主体。教育基本规律决定素质教育的主渠道是课堂教学。当然,为促进学生素质的全面发展,不能把学生禁锢在课堂便不能让学生在课堂里死啃书本。因为素质教育对课堂教学的要求更高了,对教师的要求也更高了。
一、努力提高自身素质,确保对学生进行素质教育
1、道德素质。百年大计,教育为本;教育大计,教师为本;教师大计,师德为本。教师的道德示范就是一种实际存在的人格力量,也是一种强有力的教育因素和教育手段,它对学生起着潜移默化的教育作用。“以身立教”可获“身其亡而教存”之效。具体体现为:(1)“捧着一颗心来,不带半根草去”的无私奉献精神;(2)远大的理想,强烈的事业心,高尚的责任感和顽强的意志力;(3)民主、平等待人,要尊重学生人格,对学生一视同仁,要坚持理解、尊重、信任和严格要求的辩证统一;(4)更新观念,紧跟时代步伐。
2、科学文化素质。对于学生来说,教师是一个知识的宝库,是一本活的教科书,是一个有学部的人。教师只有具备深厚的科学文化知识,才能真正驾驭课堂,达到居高临下,左右逢源的境界。具体表现为:(1)要有扎实的专业基础知识;(2)要有宽厚的教育科学理论知识,包括教育学、教育心理学、教学法等知识,并根据教育规律,深入钻研教材,探索和发现新的教育方式和教学方法;(3)要有广博的相关学科知识;(4)掌握以计算机为代表的现代教学工具、教学手段;(5)新教师度用期培训:对新分配到中小学任教的师范院校毕业生,使其尽快适应教育、教学工作的培训;对非师范专业毕业生进行教育科学、学科教学法和教学基本功的培训;(6)职务培训:按教师队伍职务的任职要求和高一级专业职务的部分要求进行的培训;(7)骨干教师培训:对有培养前途的中青年教师按骨干教师的要求和对现有骨干教师按学科带头人的要求进行培训;(8)专题培训:根据需要进行的多种专题培训和对各职能中小学教师进行的教师基本技能的培训。
4、智能素质。教师职业的突出特点是具有创造性,单纯“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者也”的教師概念在现代教育中已不够全面,21世纪的教师应具备以下的智能素质:(1)客观的评价能力;(2)敏锐的观察力;(3)较强的自学能力,教师工作的创造性特点要求教师必须不断进行自我教育,不断提高自己;(4)比较广泛的社交能力;(5)较好的表达能力、组织能力、管理能力;(6)教学相长,工学兼得,在日常工作中提高自己。现代教育要求人们树立终身教育和自主发展的观念。德国教育家第思多惠说:“只有当你不断地致力于自我教育的时候,你才能教育别人。”(7)学校图书馆是教师自我教育的理想场所。学校图书馆是学校书刊情报资料中心,是学校教育教学和教育研究不可缺少的重要设施,也是教师进修的理想场所,教师能从中了解教育动态,学习先进理论和现代教育技术,提高内在素质和教育教学水平。(8)重视各种学术活动和社会实践,不断提高自己。随着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化,各种形式的业务活动和学术交流也在不断增加。如主管部门组织的优质课、听课、说课等活动,校际之间的学术交流,教育专家的讲座、学术报告,教育教学杂志的征文等都是自学的好机会。另外,参加函授大学、夜大、高教自学考试等学习,不断丰富知识,掌握技能,全面提高自身素质,以适应素质教育的高要求。
二、改革课堂教学,有效推进素质教育
应试教育中最大的一个问题是:课堂教学中,学生处于被动学习状态,学生积极主动参与很少,极大影响了学生的素质和学习积极性、主动性。其直接表现为学生厌学和缺乏独立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为此,要使课堂教学素质化。
1、教师必须改进课堂教学,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教育家都认同一个道理: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在课堂教学中,教师通过备课,搜集补充大量素材,对教材内容加工处理,抓住要点,巧妙地把比较枯燥的知识内容变得生动有趣,就可以大大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改变厌学现状。教育家第斯多惠曾指出:“如果使学生习惯于简单的接受和被动的工作,任何方法都是坏的,如果能激发学生的主动性,任何方法都是好的。”教师只有想方设法改进课堂教学,使学生变被动为主动,变机械为自主,调动全体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才能使知识传授和能力培养融为一体,切切实实搞好课堂教学,让素质教育走进课堂,占领课堂。
2、教师的情感渗透,能发掘学生内在潜力,有效搞好课堂教学。事物发展的根本原因在于事物的内部,外因要通过内因才能起作用。教师水平再高,教法再好,只是具备一种外因条件,要完成好课堂教学,搞好素质教育,还必须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才能达到理想而满意的效果。对于尚未成熟的中小学生来说,学习目的和动机并不稳定,有相当一部分学生在某种程度上是凭感情为教师而学,当他与教师产生对抗情绪时,就会故意不听课,不完成作业。为此,作为教师必须用真爱去对待学生,因为师生之间的社会关系,对教学活动有着很大的影响。民主、和谐、亲密的关系,可以为课堂创造一种愉快的气氛,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反之,则会降低学生的学习情绪,有的甚至连正常的课堂教学秩序都难以维持下去。过去学校有一学生,由于很小就失去了母爱,父亲又很少有机会与之谈心,一直跟随年迈的祖母生活,养成了懒惰、不求上进等不良习惯。对教师的批评当成耳旁风,有时故意破坏课堂纪律,使教师无法正常上课。后来教师改变方法,经常给以生活和学习上的关心与鼓励,多次反复的谈心和家访,教师的爱心,终于改变了该生,使之从—个后进生,变为上课认真听讲,积极发言,并能协助教师维护课堂纪律,关心集体的优等生。正如某地一校长所说:“爱的传递激起师生感情共鸣,心灵共振。”学生感受到教师的爱,就会爱教师,进而对所教学科产生兴趣,激发他们对学习、对生活的热爱。
总之,作为教师,只要以课堂为中心,优化教育,构建新的教学模式,从内心去关爱学生,找出每个学生的闪光点,坚信每个学生都能成才,鼓励学生成功,就能发掘学生内在潜力,有效搞好课堂教学,使课堂教学真正成为素质教育的主阵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