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沈尹默的书法时代观

2015-06-10蒙建军

中国书法 2015年11期
关键词:沈尹默时代精神书法艺术

蒙建军

沈尹默的书法时代观,主要体现在他对书法艺术的时代精神的阐述上。谈及沈尹默的文艺成就,很多人会想到他的诗词和书法。广为人知的书法论著主要是《书法论》《二王法书管窥》以及《历代名家学书经验谈辑要释义》等,论述笔法、笔势、笔意,倡导书学二王褚颜,剖析历代名家的学书经验。正如沈尹默积极投身五四新文化运动提倡新文学、反对旧文学、倡导早期的白话诗写作、顺应时代的发展潮流、彰显时代精神一样,他的书法思想中也蕴含着遵循时代精神的观念。

一九六三年十二月四日,《北京晚报》发表沈尹默《书法艺术的时代精神》一文,十二月七日《人民日报》在第六版进行了转载。在这篇文章中,沈尹默首次成篇论述关于书法艺术时代精神的观点。一九六三年十一月十七日至十二月四日,政协全国委员会三届四次会议在北京召开。沈尹默参加了这次会议,也列席了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二届四次会议。会议期间,沈尹默有感而发,把书法艺术的发展与时代精神联系思考,撰文发表于政协会议结束当天的《北京晚报》。这篇文章集中反映了沈尹默在当时社会语境下,对书法艺术时代性的深度思考。

尽管沈尹默是感悟时局而作,却是发自他对书法艺术自身发展的深思熟虑,而不是书法与时代的简单拼贴。他以历代书法字体的演进为脉络,把书写对象的汉字演变作为考察点。他注意到秦代的书同文,是『在文字上也作了一番统一和简化的工作』,使用小篆取代大篆,『小篆要简单些,形体也美化了』。写字匠、下层官吏中出现的隶书,是在生活应用中,逐渐占了简体的优势。楷书、行楷根据用途而变,在文字应用之中影响越来越大。文字应用的简化和书法艺术的结合实用是书法艺术发展的规律。这是沈尹默对书法历史发展中汉字实用情形的认识,是对书法艺术发展时势的深刻总结。

一九五六年,国务院公布了《汉字简化方案》,广大人民群众在工作、学习中使用简化字成为大势所趋。在这样的时代背景之下,沈尹默以一位书法家的视角,审视书法艺术的流行变化,提出自己对书法艺术的看法。一九五八年春,颜淮钦参加了上海市徐汇区工人俱乐部创办的书法研究班。沈尹默参观了研究班举办的书法展览,对展出的书作一一进行评点。据颜淮钦回忆,沈尹默在随后的书法座谈会上谈到:『现代书法,要开朗、飞跃、生动,我们要比前人写得好,书法要具有前人的法度、時代的精神、个人的特性。』沈尹默在法度和个性之外,提及时代精神,是他对书法性质的独到理解。『凡是学书的人,首先要知道前人的法度、时代精神,加上个人的特性,三者必须使它结合起来方始成功。』书法离不开法度,也有不少人谈论书法的个性,而二者之外独添书法的时代精神,只有沈尹默先生。他在此文中通过对书法艺术演变规律的简单梳理,谈到:

书法艺术家,既要学习前人的法度,又要创造自己的风格,尤其要有时代的精神。

当时,我们国家有组织、有计划地推广使用简体字,以利于人民群众学习汉字,尽快掌握知识,提高文化水平。沈尹默认识到:『从书法艺术发展的规律看来,能说明很多问题,其中最重要的一条就是要结合实用。因此,我认为书法艺术家没有理由拒绝简体字,而要拍手欢迎它,努力推行,钻研而且加以美化。』在他看来,『无论是哪一种艺术,总不能不受到它那个时代社会风气影响,书法自然不能例外』。

书法艺术如何反映时代精神?这是一个至今仍有现实意义的命题。沈尹默认为书法艺术要为广大群众服务:『值得我们取法的是,前代杰出的书家,没有一个不是既要尽量师承前人优良的体制,又要适合现代,而且要提高现代的风尚,这就可以明白,「古为今用」的实践意义了。』这种实践意义的行为,是从两条途径来实现的:一条途径是推广书写简化字,『钻研而且加以美化』;另一条是『学责致用』,书法艺术和人民群众的生活相结合,在书法艺术的实际应用中寻到书法艺术生存发展之路。

书法家积极推广使用简体字,沈尹默的理论基础是从书法艺术的发展演变中,看到了字体的每一次变化都与字形的变化相关。小篆、隶书、楷书、行草书的成型,与书写对象的简化和便捷有很大的关系。新的字体是在人们的实际书写中,不断地简便易行,得以获得认可,流传后世。在新的历史时期,我国颁布施行简化字方案,推广简体字的书写,这给书法家提出了新的历史任务,也是书法家发展书法艺术的历史契机。大量书写简体字,为了让人民群众喜闻乐见,易于被大家所接受,就要通过书法家的书写来美化汉字的字形。『笔势是在笔法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不过它因时代和人的性情而有古今、肥瘦、长短、曲直、方圆、平侧、巧拙、和峻等各式各样的不同,不像笔法那样一致而不可变易。』笔势受时代和书法家个人性情的影响,就会形成千姿百态的书写形态和笔意,以新字形来感染人们的审美。新的书写『在形体上要求端庄、大方、生动、健康的美,而不能追求怪异』。这是书法家独特的优势。很多经过汉字简化偏旁组合的字形,在具体的书写中如何造型优美,写成美丽的字形,是书法家发挥自己的聪明才智和艺术才能之处,也是书法艺术在新的历史时期的发展方向。这个方向应该成为书法家在法度和个性之外新的着力点,是书法艺术出新的突破点。『我们国家用历史上没有过的规模,有组织有计划地推行简体字,目的是便利群众,普及和提高人民文化。这是了不起的跃进,是书法艺术界一突破L的大好时机。』沈尹默为我们新时期的书法家指出了一条书法艺术的本体发展之路。在今天,当很多书法家在书法技法和个性上孜孜以求时,这仍然是书法家出新的一条路径。

书法本体的创新并不是囿于书斋之中,生活的天地也是书法家挥洒笔墨的新砚田。『我们现代的书人,必须完成当前这一崇高任务,要和其他艺术工作者看齐,投入到火热的斗争生活中去,努力提高认识水平。这样,才能够正确地把时代精神在艺术作品中反映出来。』书法作品如何反映时代精神,沈尹默在『学贵致用』这条路途上指明了两种方式:一是书法艺术书写的形式;二是书法艺术书写的内容。

在书写形式层面,沈尹默认为:『书法艺术应尽量发挥到实用文字方面,牌匾可写,标语可写,公告可写,甚至仿单、说明也可写』。很显然,这不是书法家日常的书法创作方式。书法艺术具有实用性和艺术性,书法家多侧重书法艺术性的创作表达。沈尹默倡导书法家在日常的书写中,不只是在各种规格的宣纸上创作,题牌匾、刷标语、写公告等等实用性的书法应用也是发挥书法艺术创作的地方。另外,实用文字的运用,也指牌匾、标语甚至公告、仿单、说明的书写内容,这些同样是反映时代精神的书写表现之一。

能够反映时代精神的书法艺术书写内容,不仅仅表现在这一方面。沈尹默认为:『当然,革命的诗词,优秀的对联和诗文更可以写。』也就是说,书法要反映时代精神,书写内容并不限于实用文字,革命的诗词、对联等传统文化中的优美文字,都是书法艺术书写的内容。从书写形式和内容两方面来反映书法的时代精神,『这样书法艺术才和群众结合得更紧密,为群众服务得更好,「学贵致用」,只有让更多的群众欣赏到书法,才是艺术家最高尚的艺术享受』。

沈尹默是二十世纪帖学书法艺术的代表书家,他的书法理论,是建立在自己笔墨实践和对古代书法理论深刻认知之上的,是他几十年来学书的独特体悟和经验总结。同样,沈尹默书法艺术时代精神的观点是在当时的社会语境之下,关于书法艺术如何生存发展的思考。可贵的是,沈尹默不是只停留在理论中深思,更重要的是他在书法实践中努力实现自己的书法艺术时代观。在《六十余年来学书过程简述》一文中,他写道:『今后致力之处,当不断提高思想认识水平,参加现代艺术行列。以吾国民族特有之笔墨,来反映人民中国平凡生动的新风尚,开朗蓬勃的新气象,做出一些贡献,更好地为广大群众服务,为祖国建设事业服务。』

如其所写,沈尹默解放后致力于书法艺术的普及提高工作,积极践行着自己书法艺术的时代理念,用书法艺术为社会、为群众服务。就如他一九六三年回浙江湖州老家时,填写的一首《采桑子》下阕所言:『太平时代人难老,八十尋常,文艺逢场,要为工农服务忙。』他积极给中央领导建议并组织成立上海中国书法篆刻研究会,创办书法培训班,编写书法普及教材和各种字帖,倾力推动书法教育。为书法艺术的普及与提高,他不顾年事已高,竭尽全力。沈尹默就像早年顺应时代潮流、成为白话诗的拓荒者一样,『踏着时代的步伐,他的书法艺术也深刻地刻下了时代的烙印。他挥笔写下了大量的毛主席诗词和为革命运动服务、为建设社会主义鼓劲的作品,散落在民众中间』。为了书法艺术被人民群众『喜闻乐见』,为满足社会各界群众所需挥毫泼墨。沈尹默从创作书法作品到实用性题字、书写对联等,甚至为企业书写产品说明书,真正体现了书法家为社会服务、为群众服务的时代精神。

这种书法艺术时代精神,构成沈尹默的书法时代观。为社会服务、为群众服务,在他眼里不是空洞的文艺口号,而是他从书法艺术发展规律和自身书法艺术实践中的体悟和总结。从书法艺术发展的角度出发,他提倡书法家使用简体字,认为这是书法艺术自身突破的历史机遇。结合自己的笔墨实践,他倡导书法家要积极投身生活,与广大群众紧密结合。书法艺术要让群众『喜闻乐见』,才能存在和发展。在当时社会语境中,沈尹默对书法艺术时代精神的理解和践行,从理论到实践的全面观点,对当代书法家的艺术创新和事业发展,仍具有积极的现实意义。

猜你喜欢

沈尹默时代精神书法艺术
沈尹默:临创书法
张红春书法艺术欣赏
激励弘扬时代精神
沈尹默:如何自学书法,才能少走弯路?
马伟书法艺术欣赏
“她时代”新闻报道中的“时代精神”呈现
所谓书法艺术
现代艺术的盛宴彰显“一带一路”时代精神
雄强飘逸的书法艺术
沈尹默的独特“拜师”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