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勤劳享生态 德高养寿年

2015-06-10李战保余仁昌余万龄

老友 2015年5期
关键词:枯木废料村民

李战保 余仁昌 余万龄

江西省余干县洪家嘴乡柳林村刘家村小组的长寿老人张桃英生于1912年。已103岁的她,银发齐耳,布满皱纹的脸上白皙泛红。她腰不弯,背不驼,耳聪目明,活动自如。当问起她长寿秘诀时,她笑了笑说:“没啥秘诀,都是大家晓得的,就是勤劳动、多积德、顺自然、心平和、平淡过日子。”

张桃英出生在一个靠编织捕鱼虾笼子的农民家庭。她自幼心灵手巧,仅读过两年私塾,便跟随父母学编织、裁剪、缝纫、刺绣等手艺活,15岁就成了技艺娴熟的多面手。18岁时,她嫁给刘家村的农民刘双喜。夫妻俩志同道合,日耕夜织,艰苦创业,仅十几年工夫就积攒了可观的财富,成了附近颇有名气的殷实家庭。但张桃英致富后不忘行善积德,不忘贫苦的村民。每逢村民有困难,她家总是慷慨解囊。1933年,村民刘矮子要卖壮丁救母,张桃英二话没说,慷慨拿出50块大洋,使其母子得救。两年后的1935年,余干连遭暴雨,发生严重洪灾。圩堤三次决口,田地被淹,颗粒无收,直到年关还有近百户贫民揭不开锅。张桃英与丈夫计议,一定要帮助村民过好年。于是他们拿出自家的粮食,解除村民大年夜的无米之困。张桃英夫妇的善举一直深得村民的赞誉和好评。新中国成立后,土地改革划分阶级成分时,村民联名上书,证明张桃英家是勤劳致富,没有雇工剥削,也没拿田地出租,岁有余粮总是扶贫济困。结果他家被划为上中农成分。张桃英曾深有感触地说:“勤劳致富走正道,好心自有好报。”

张桃英坚持自幼养成的生活方式,从不刻意改变和打乱。1991年,她83岁的老伴离世后,儿子和儿媳邀她一起生活,但张桃英还是坚持独自生活。她还耕种了两分菜地,种植了蔬菜和杂粮。常年吃着自己种的这些绿色食物。她的生活方式归结起来有“八个不”:不吃荤油,吃植物油;不吃饮料及罐头类食品,饮开水,喝绿茶,吃葛粉,吃芝麻粉拌蜜糖;不穿化纤质地的衣袜而穿纯棉织品;夏季不用电扇和空调,用自制的麦秆扇或棕蒲扇扇风纳凉;不用塑料制品,用竹木制作的脸盆、澡盆、梳子;不烧煤炭、煤气,用枯木废料落叶等作燃料;不吃剩饭剩菜,餐餐都是时鲜蔬菜;不图清闲享受。一生勤劳节俭。

张桃英说:“生活习惯了,就顺其自然,这样有许多好处。例如,用枯木废料烧火做饭,由于火文,饭菜营养不会丢失,吃起来原汁原味,喷香可口;天热用手摇扇既解热,又可促进上肢血液循环:陶器瓷器盛放食品不易变味;自己种的东西吃得放心,不用担心污染和危害。农村人土生土长,吃的用的也是土生土长,互相吻合,身体就好,不生怪病。我一生就是这么过来的。”张桃英从没看过医生,偶有点伤风感冒,加劲劳动出身汗就没事了。

张桃英育有三儿一女,如今五代同堂,孙辈、曾孙和玄孙辈共51人。后辈们都知书达理,孝敬老人,特别尊重张桃英的生活习惯。儿媳、孙媳们经常把枯木废料劈成小条块,送到张桃英的廚房,以备其用:大媳妇李无花还经常用柴火炒好蔬菜送去给张桃英享用。张桃英每天早晚用木梳梳头过百下。本地买不到木梳,在上海交通大学读书的曾孙刘文星便找遍大街小巷,为太奶奶买回两把木梳。子孙后辈们的孝敬让张桃英每天都乐呵呵的。

笔者把张桃英的健康长寿经编成了几句话:乐观开朗人缘好,绿色食品养生宝;勤劳俭朴享生态,行善积德寿自高。

猜你喜欢

枯木废料村民
“枯木龙吟”琴
人体的“废料处理厂”
定点帮扶让村民过上美好生活
枯木
张存海:带领村民过上好日子
承包地收割时遭村民哄抢,谁来管?
枯木
枯木
村民喊我去“摘些咱家的菜”
冲裁模大孔废料下滑问题的解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