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文殊般若经碑》刊刻年代考

2015-06-10王林林

中国书法 2015年5期
关键词:郡守文殊北齐

王林林

山东汶上水牛山北朝《文殊般若经碑》历来被认定为北齐碑。其具体刊刻年代经考订,笔者认为《文殊般若经碑》立碑年代应在北周建德六年(五七七)至隋大业三年(六O八)的三十年间,而非北齐年间。

「经主厉威将军兖州东阳平太守义州五成上郡太守太山羊钟」的识辨:《文殊般若经碑》全文录《文殊般若经》,碑文左右两侧刻有小字数行,但根据现存各种拓片来看都较漫漶。而解读此碑的关键则在这几行所透露的信息上。

1.「义州」的识读与「东阳平郡」的归属

从较为清晰的剪裱本《文殊般若经碑》题记部分来看,「太守」下缺一字,但仔细辨识便能发现此处原有一字,因时间久远,只能辨识出上部两点、两点下方的横画及戈勾。将笔画标识出来,再结合该碑的书写风格,笔者将此断为「义州」。义州,南朝梁普通四年(五二三)分霍州置。《南北朝侨置州郡考》记载:「五城郡在蒲县东南,领侨县三」,又记「五城郡,齐省,魏侨义州之汲郡置」,证实了对此字的辨识,也证实了五城郡属义州,且属北齐。

关于「东阳平郡」,《补北齐书疆域志》第三十八条记载,「东阳平郡属兖州,下辖元成、乐平、顿丘、馆陶、平原」。证实了东阳平郡属兖州。

2.「太守」与「郡守」和「厉威将军」问题

「太守」之称呼在北齐适用,而北周称「郡守」。《北史·周本纪上》有「元年(五五七)春正月,天王即位,柴燎告天……九月庚申,改太守为郡守」的记载。在出土的北周墓志中,也可以找到佐证。《周故开府仪同贺屯公墓志》中有「历位卫大将军、右光禄大夫、太子中舍人、河间郡守」,《大周普安壮公墓志铭》亦有「进爵为公,授卫大将军、帅都督,除恒农郡守」的记载。此类例子在史书和墓志中俯拾即是。

厉威将军,魏置此官,北周沿用。目前所见较早记载此官的文献是《北史·卷八十·列传第六十八》中「孝文初,与弟乘信及其乡人韩内、冀富等人魏,拜厉威将军,河间子。」孝文帝即位在延兴元年,即此官最晚设置当在四七一年左右。据《周书》《北周六典》记载,厉威将军在北周为四命,是四十三将军之一。而此官废止则在隋大业三年(六O八),据《隋书·百官志》记载,「炀帝嗣位,意存稽古,建官分职,率由旧章。大业三年,始行新令」。检索「新令」中的百官志,未见厉威将军此官。

那北齐是否也有厉威将军设置呢?检录《北齐书》《北史》《通典》等,均未发现北齐设此官。也就是说,厉威将军在南北朝时期,只有北周设置。

题记的自相矛盾和羊钟生平的可能性解读:前文叙述了经主羊钟的历任官职,但这里显然存在许多矛盾之处。第一,北齐并无厉威将军此职,为何一直以来《文殊般若经碑》被认定为北齐碑?第二,北齐将郡中的最高行政长官称作太守,而北周称郡守。而且东阳平郡和五城郡确属北齐管辖,这又证实了此碑为北齐碑而非北周碑,这正是考察此碑刊刻年代的有利线索。笔者认为,经主羊钟先是仕齐,后因齐灭,转而仕周,并在时局稳定后返回故地,刻经祈福。

据考,齐覆灭后,转而仕周的例子不在少数。这不仅包含个人节操等因素,也与北周攻占北齐后采取的一系列安抚措施有关。《北史·周本纪》载,「(建德六年,五七七年)癸丑,诏自伪武平三年以来,河南诸州人,伪齐破掠为奴婢者,不问公私,并放免之」,「己丑,诏山东诸州,举有才望者赴行在所,共论政事得失」。《时珍墓志》有「(时珍)复作明室……」的记载。据志文可知,墓主时珍卒于齐武平七年,生前仕齐,而墓志上称齐为「伪齐」,却称周为「大周」,由此可见当时北周对待北齐官绅的态度和齐官对北周的归顺与认同。

据上推断,经主羊钟应是齐官,并担任北齐兖州东阳平郡太守和义州五城郡、上郡太守。后因北周攻占北齐,感于北周开明的政策和当时的时局,决定归顺北周,并被北周授予厉威将军一职。又因此碑立于兖州高平郡(今济宁汶上),而北周攻克高平郡在建德六年(五七七),因此羊鐘才能堂而皇之的在水牛山顶立此碑并在碑上刊刻北周新职。结合厉威将军一职的废置时间,也就是隋大业三年(六O八),于是得出《文殊般若经碑》应立于建德六年至大业三年间。

猜你喜欢

郡守文殊北齐
北齐·墓壁画 仪卫出行图
打油诗也能保命
打油诗也能保命
涉县中皇山摩崖刻经
文殊菩萨启智图
敦煌新樣文殊造像中的于闐國王像研究
敦煌新樣文殊造像中的于闐國王像研究
腊节
酒泉文殊山万佛洞西夏四角天王图像初探
晋阳开化陶俑 来自地下的北齐人装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