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鉴定师结盟,把守奢侈品保真

2015-06-10一鸣

恋爱婚姻家庭 2015年34期
关键词:包袋售假假货

■文/一鸣

鉴定师结盟,把守奢侈品保真

■文/一鸣

电商平台、海外代购……随着全球购买渠道的拓宽,海外奢侈品逐渐飞入“寻常百姓家”。可动辄砸下数万甚至数十万元买入的奢侈品能保真吗?我国作为全球最大的奢侈品消费国,每年海量的奢侈品进口量,对应的却是不足400人的专业鉴定师队伍,很多人因“鉴宝”无门而吃海外高仿品的亏!为破解困局,一群资深鉴定师发起成立了国内首个奢侈品公益鉴定机构,用民间力量把守奢侈品保真的“国门关”。

第一个“吃螃蟹”的人

2014年3月,一条爆炸性新闻让国人“大跌眼镜”:上海市民郭女士在欧洲某国的爱马仕专卖店买了6件高端包,单价均在45万元人民币以上。后经验证,其中4件竟是假货!

“不敢想象,奢侈品的起源地也有假货!”

“到国外实体店都能买到假货,那海外代购岂不更假?”

“在电商买到假货,你还有评价权;在实体店买到假货,你只能忍气吞声了!”

……

“吐糟”的网友中,有不少“晒”出自己花大价钱购买到高仿奢侈品的辛酸往事。在宜昌做生意的赵光明(化名)看上了一款奢侈品包,但宜昌没有专卖店,便辗转托人从香港代购了一个回来。开封后,包内竟意外地有股刺鼻的气味,但其说明书、POS签购单等凭证却一应俱全。至于该包是真是假,赵光明多次在网上“晒包”求鉴定,答案却莫衷一是,没有一个网友能给出准确的结论。

“一件高仿奢侈品包袋成本不过2000元,却卖出10多万元的高价。正因为有巨大的利润空间,造成了奢侈品行业的假货泛滥。”快言快语的黄建伟说,“高仿奢侈品在海外代购中屡见不鲜,虽然也出台了不少制约办法,但至今尚没有好的方法。”

黄建伟是上海最早从事奢侈品经营的先行者之一。因为从业早,对奢侈品牌熟悉程度高,经常有人拿着各类奢侈品找他鉴定。一次,他的一位朋友花2万元从海外代购了一条二手奢侈品皮带。由于辨不清真假,交货时他没有立即付款,拉着代购人去找黄建伟鉴定。黄建伟对于鉴定此品牌不是很在行,正要推辞时,朋友苦笑着说:“国内找不到专业的鉴定机构,只能请你帮忙了。”

朋友说的是实情。那时,在国内专业的第三方鉴定机构为零。一些奢侈品专营店的鉴定师只对自身所售奢侈品鉴定负责,既当运动员又当裁判员的模式,很难让消费者认同和信任。

盛情难却,黄建伟硬着头皮做了鉴定,没发现问题,朋友当即将皮带买下。可时过不久,朋友哭丧着脸告诉他:上次卖他皮带的代购商因售假被抓了,那条皮带是从国外进来的高仿品,价值不超过2000元。

由于自己“看走眼”让朋友遭受了损失,黄建伟十分愧疚。此后不久,又有朋友抱怨花高价购买的奢侈品是赝品。抱怨的人多了,让黄建伟上心了,在网上随便一查,以某奢侈品牌同一款包为例,网上的报价从1000元到七八万元不等。“价格差距这么大,假货肯定不少。”黄建伟担心,假货混在正品里卖,早晚把这个行业毁了。

黄建伟经过追根溯源式调查,发现大多顶级高仿奢侈品是从欧洲涌入的,由于其精美程度远非国内造假小作坊可比,再加之来自于国外奢侈

品发源地,因此具有更大的欺骗性。他随后又查阅了法律条款,中国目前没有针对奢侈品消费类的相关法律条文,对奢侈品行业也缺乏统一监督管理的标准,更缺少第三方权威鉴定机构,使得奢侈品真伪鉴定无门。

调查结果让黄建伟忧心忡忡:奢侈品鉴定在国内未成气候,大多数鉴定师出具的鉴定证书也偏向“民间性质”。奢侈品消费体量远不及中国的日本,已有13000多家二手奢侈品店,中国目前只有1300家。如果一直缺乏行业权威机构或国家标准,规范行业将成难题。

基于此,黄建伟萌生了一个想法:组建奢侈品鉴定联盟抱团出征,打造具有专业能力、严谨流程及社会公信力的第三方鉴定机构,为奢侈品正品筑起一道“防火墙”。

说干就干。黄建伟利用在行业中具有丰富人脉资源的优势,发出“征召令”后,一呼百应。国内外有9名资深奢侈品鉴定师、培训师、护理师主动加盟。经过几个月的紧张筹备,2014年10月,国内首家奢侈品第三方鉴定机构——犀真鉴定联盟在上海成立。11月3日,联盟正式上线运营。黄建伟也因此成为国内奢侈品第三方鉴定的第一个敢“吃螃蟹”的人。

鉴定师的“七种武器”

鉴定联盟的服务对象不止是消费者,也有正规经营奢侈品的从业者。黄建伟解释道:“并不是只有消费者才会被假货蒙骗,很多鉴定能力不足的从业者也会时刻面临不小心买到假货的尴尬情况。同时,为了保持公正,联盟只专注鉴定,不参与回收寄卖。”

联盟一经出现,就收到了大量的鉴定申请。走进联盟鉴定师工作室,几乎每个鉴定师工作室内都有堆成小山样的实物。这些鉴定实物中,平均每10件中就有5~6件是通不过鉴定标准的,等于占到50%以上,这无疑是一个可怕的数字。黄建伟也因此备感肩头责任的沉重。

在外界眼中,奢侈品自身就带有极其神秘的色彩,掩身幕后的鉴定师更鲜为人知。对于成熟的奢侈品鉴定师来说,有时鉴定一件奢侈品的真假最快仅需5秒钟,最多2~3分钟。

那么奢侈品鉴定是怎么进行的呢?笔者通过零距离接触,发现每个鉴定师都备有“7种武器”,即电脑、放大镜、电子显微镜、卡尺、强光手电筒、磁铁及计重仪。

这“7种武器”很稀松平常,但在鉴定师手中却被赋予了神奇的魔力。譬如奢侈品牌的拉链多为铜制,如果磁铁被拉链吸住,那肯定必假无疑。提及严谨的鉴定流程,黄建伟借用了一句中医术语来形容,那就是“望闻问切”。

“望”,鉴定师在鉴定中,为保护物件,通常会戴一只手套操作,另一只手可以直接感受皮质,凭借手的触觉和眼睛观察奢侈品的外形、材质、标识等进行鉴定;“闻”,就是通过闻气味来进行鉴定。黄建伟说:“我们鉴定师的鼻子都很灵,稍有不对劲的气味都能辨识出来。”“问”,主要是针对远程鉴定而言,远程鉴定一般只看到实物视频或图片,鉴定师就会通过向申请鉴定者询问购买时间、购买地点、购买价格等来参考。“很简单的道理,如果问出是2014年的新款,但编码却是2013年的,那肯定就有问题。”

鉴定程序中最重要的一环就是“切”,鉴定师们会借助于各种倍数的放大镜、不同尺寸的卡尺,仔细观察、比对包袋的LOGO、五金、身份卡,甚至是不起眼的缝纫针脚部分。“必要时还会用到100倍的放大镜,使包袋的每一处微小细节都一览无余。”

“鉴定中我们也会遇到许多难题。”黄建伟介绍,在仿制奢侈品这个灰色的行业中,通常将做工最次的称为C货,其次的是B货,比较好的则为A货,几乎达到以假乱真效果的则为超A货。超A货主要来自国外,比如一些来自欧洲的顶级高仿产品出品前,也会经过鉴定师鉴定。黄建伟说:“这就相当于顶级高仿品出品前就将自身的漏洞给堵死了,这给我们的鉴定师带来了挑战。”

面对超A货,犀真鉴定联盟制定了交叉鉴定的规则,即一个鉴定师鉴定后,再分别交由另两位鉴定师鉴定。通过反复鉴定和论证,寻找蛛丝蚂迹确定产品的源头,与鉴定的关键因素等进行论证,最终才能得出鉴定的结论。

这样的鉴定流程自然耗时费力,为求真相,鉴定联盟不惜贴本。联盟组建后的半年多时间,每个月都要交叉鉴定十几起。

犀真鉴定联盟还是目前国内唯一一家出具书面鉴定证书的机构。但凡由联盟接手鉴定的商品,都会建立电子档案、挂防调换牌、贴防伪标、盖防伪章、出具相关鉴定证书。

严把假货入口是联盟的杜假手段之一,为掌握杜假主动权,联盟还在“堵”的基础上,畅通“疏”的通道,推出“担保式”的管家服务,引导消费群体到正品店购物。联盟作出承诺,凡联盟担保的奢侈品营销渠道如出现高仿品则“假一赔十”,而且这种担保得到了保险公司的保险承诺。堵疏结合,起到了极大的杜假效果。

也有一些商家借助犀真来欺骗消费者,比如个别售假商家在较多的同款包袋出售前,先用一款真包通过犀真鉴定后,再利用其鉴定证书来宣传自己的产品没问题,蒙骗买方。针对此种现象,联盟特地做了告示:鉴定只针对单款产品,同款未鉴定的,不代表就是正品。

鉴定出现假货,不少消费者面临退货难。对此,黄建伟建议在出手购买前最好进行真伪鉴定。前不久,一位消

费者拟通过海外代购,购买一款价值2万余元的LV包,在付款前,她将实物拍照发到了鉴定联盟请求鉴定。鉴定师通过图片辨认,直接告诉消费者,这款包属于仿冒品。该女士立即放弃购买,避免了经济损失。

犀真鉴定联盟通过免费远程图片鉴定和实物鉴定,已经对部分不法商家起到了威慑作用,让多个售假商家不得已用“已售完”来回避,很大程度上限制了假货的蔓延和流通。

“火眼金睛”是这样炼成的

“鉴定师一般不能与鉴定者见面,这也是为了防止受到情绪影响,以保证鉴定结果更为公正客观。”黄建伟笑言,奢侈品鉴定师就是一个“寂寞职业”。

奢侈品鉴定是一个非常复杂的过程,一般而言,掌握丰富的品牌知识只是一个鉴定师的“入门级”。因为每个品牌都有自己独特的防伪标示,要拥有一双鉴别真假的“火眼金睛”,还得在奢侈品市场中反复锤炼。

鉴定师的“火眼金睛”是怎么炼成的呢?黄建伟列举了鉴定联盟包袋鉴定师小L的例子。现年30多岁的小L出于对奢侈品鉴定的爱好,10多年来,出于职业习惯,他走在大街上就喜欢打量路人的各种包袋,凭眼力观测他们的包袋是什么品牌、什么型号、是真是假,有时盯着盯着就忘记了自己出门要办的事情。

有一次,小L看到一位女士拿着一个新款的爱马仕包,就跟了上去,没想到跟着那位女士进了商场后不久,就有几名保安过来盘查他。原来,那位女士发现有人“跟踪”,以为是小偷,进了商场后就悄悄向保安求助。小L经过一番解释,才消解了这场误会。“类似这样被误解的情况,小L遇得多了。”

除了“街头看包”,小L自己还花钱淘了不少名包。这些年来,他亲手摸过的包不下10万件,最多的时候,一天就有四五百件。

知已知彼,方能百战不殆。鉴定师为增强“火眼金睛”的识假能力,少不得还要与制假售假者“过招”。鉴定联盟的鉴定师每个月都要进入假货市场几次,还会借助于网络潜入到某些售假者的“网店”,或在微信朋友圈中“潜水”,暗中观察制假售假者的一举一动。有一次,一位售假者一时兴起,在微信群聊中放话:他出售的某品牌高仿包无论从标识、皮质等方面都无可挑剔。立马有人回应:包的重量肯定有差异。

说者无心,听者有意。这番话被“潜水”的鉴定师记住了。此后,再有从标识、皮质等方面无法鉴定真假的包袋,他就通过天平来同款测重,鉴定结果让不少高仿品被退回。2015年3月,北京某商家通过海外代购采购了30条某品牌皮带,委托鉴定联盟帮助鉴定。

对于海外代购而言,一次进货30条无疑是一宗大单,有关这宗大单的信息也在海外代购的微信朋友圈中传开。“潜水”其中的鉴定师通过他们交流的蛛丝马迹,分析出这批皮带应属超A货,因此,在鉴定中他们更加严谨细致,每一个细节问题都不放过,经过交叉鉴定,确认这批皮带系超A货。得到鉴定结果后,该商家立即退货,并对已售产品作了召回处理。商家特地致电感谢:“要不是鉴定联盟帮忙,我们的信誉就会受到毁灭性的打击。”

“从联盟建立之初,我们就确定了要永葆一定程度上的公益性理念。”黄建伟说。联盟运行以来,还曾数次遇见售假者故意送来的货品。拿到鉴定结果后,他们会挖空心思套取鉴定师的话,询问究竟是怎么看出假货的,目的自然是为了“改进制假工艺”。

为杜绝这一现象,犀真鉴定联盟规定:如果物品不能通过鉴定,无论客户如何询问,都不能说明“为什么”。黄建伟说:“不能泄露正品包袋的品牌特征。这既是为了保护品牌的知识产权,也是为了防止制假者以此为线索,更新升级制假技术。”

“智取”行不通,有些制假者索性“以利相诱”,他们千方百计打听鉴定师的联系方式,在电话中开出60万元的周薪,请鉴定师去“讲课”。此时,考验的就是鉴定师的职业道德。“我们联盟的鉴定师公益信仰坚定,没出现一个被收买的。”黄建伟自豪地说。

在奢侈品鉴定中,鉴定师们也会遇到一些尴尬和误解。有一次,该联盟的一名鉴定师在参加北京某厂商举办的奢侈品鉴宝会时,一名年轻女子的挎包被鉴定为真品但不属奢侈品。该女子一怒之下,质问鉴定师认识几个品牌,并隔着外衣将胸罩脱下,让鉴定师鉴定,经认定该胸罩属于奢侈品后,女子才离去。

对此类现象,黄建伟笑言:“部分人买奢侈品就是为了所谓的面子,当自己一直认为是奢侈品却被鉴定为赝品时,免不了心情受到打击,这种负面情绪也自然而然地迁怒到了无辜且敬业的鉴定师头上。”对此,黄建伟呼吁奢侈品使用者,一定要持有一份低调内敛的心态,而这也与奢侈品所秉持的低调的奢华不谋而合。

“不忘初心,方得始终。防止高仿品涌入国门,还任重道远!”近日,黄建伟在接受笔者专访时说,联盟将联合更多的鉴定师和业界健康力量,不断提升鉴定技术、完善鉴定流程,并通过举办面向消费者的公益讲座,传播品牌知识,普及鉴定技能,让普通消费者也掌握一定的鉴伪知识,让中国消费者不再被海外高仿奢侈品欺骗和伤害。

(责编/朱茂星)

E-mail:zmx1999@163.com

猜你喜欢

包袋售假假货
这个超市只卖“假货”
买到假货?到衙门去喊冤
纪晓岚的“假货经”
拼多多危机的背后:电商平台售假现象的法律分析
像治理酒驾一样治理假货有必要吗?
堵住制假售假的灰色空间
包袋如情人
私享包袋
网店随意买卖 假货“借壳”横行
明星热捧包袋搜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