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少年人格不健全问题研究
2015-06-09张茜
张茜
摘 要 青少年人格不健全主要表现在:缺乏社会责任;人际关系不协调;缺乏意志力;道德低下,缺乏诚信等。造成青少年人格不健全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有家庭因素、学校因素和社会因素。健全青少年人格需要家庭、学校和社会三方共同的积极努力。
关键词 青少年 人格 建议
中图分类号:B844.2 文献标识码:A DOI:10.16400/j.cnki.kjdkz.2015.05.079
On Adolescent Personality Unsound Problems
ZHANG Qian
(School of Philosophy and Public Administration, He'nan University, Kaifeng, He'nan 475004)
Abstract Adolescent Personality unsound main problems: the lack of social responsibility; interpersonal disharmony; lack of willpower; immoral, dishonest and so on. Causes of adolescent personality unsound is multifaceted, with family, school and social factors. Healthy adolescent personality needs of families, schools and social tripartite positive efforts.
Key words adolescent; personality; suggestion
1 青少年人格不健全的表现
俄罗斯教育学家科林渥斯在其著作中曾经形象的把青春期称之为“心理上的断乳期”,在这个阶段,青少年感觉自己开始成长,能够摆脱家庭、学校的束缚,独立的面对这个复杂的社会环境。但是这种成长带来的不仅是收获,更有可能是一种潜在的危机,随之而来的是各种内心的不安和情绪上的波动。
(1)缺乏社会责任。青少年就是我们社会发展和进步的支撑,因此作为青少年,本该具有蓬勃的朝气和崇高的理想,但是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青少年受到市场经济的影响越来越大,逐渐淡忘了自己原本的憧憬,转而追逐不切实际的心理安慰和拜金主义的享受,并且随之发生的就是青少年开始荒废学业,结交具有共同价值观的青少年,这时就容易诱使青少年形成个人主义的思想,对于社会上发生的事件视而不见,也没有意识到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的重要性,反而是以鄙视的态度来对待。
(2)人际关系不协调。由于青少年仍处于青春期,所以青少年并未成长的如同他们内心所认为的那样,认识不到自己缺乏周全的思考和经世的阅历,固执认为自己有独特的风格,因此逐渐形成了独特的人际关系处理方式,但是这往往是以个人为中心的一种方式,并非是正确待人接物的态度和手段。加之家长和老师对青少年部分言行的否定,使青少年开始抵触与家长和老师,甚至对同年龄阶段的同学也会产生敌意,这就使得青少年的心理容易陷入一种失衡的状态。
(3)缺乏意志力。随着国家政策的逐步贯彻落实,社会上的独生子女呈现逐步增多的趋势,而家庭中对于独生子女的教育问题也就呼之欲出了,又由于一些贫困家庭的父母外出打工,留下年迈的父母和年幼的孩子,这些孩子有很多都缺乏管教。目前犯罪事件的发生越来越低龄化,比如杭州萧山17岁青少年因发生口角而用围巾将同伴勒死,山东省一名15岁的男孩为了要钱,和伙伴一起诈骗自己的父亲。青少年由于年轻,尚未经历世事,所以在遇到挫折和失败的时候容易迷失自我,不少青少年都在自认为的人生低谷选择走向死亡,这些事件的不断发生不能不引人深思。
(4)道德低下,缺乏诚信。由于我国传统教育体制的制约,目前我国对于德育方面并不是十分的重视,但是众所周知,“德高为师,身正为范”,只有具有了崇高的道德情操,才能够立足于社会。但是目前在我国现行的教育体制之下,德育并没有受到应有的重视,因此就造成了青少年的思想道德水平普遍低下的情况,很多有着高学历高智商的青少年由于道德低下而走上了不归路。在国外,每个人都有自己的诚信档案,如果你做出了有损诚信的事,那么将会影响你的学业、就业、事业和人生,但是在我国,目前并没有针对诚信缺失有具体的解决措施和惩罚手段,因此青少年在自制力缺乏的情况,无法有效地约束自己,所以才会产生缺乏诚信的现象发生。
2 青少年人格不健全的原因
导致青少年人格不健全的原因是多种多样的,从总体上来讲就是家庭、学校、社会三者对青少年人格的形成起到最为重要的作用,其中学校教育在青少年时期占据了大部分的时间,所以学校中人格教育体系是否完善对青少年人格健全的塑造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
从我国学校教育宏观的大环境来看,学校教育中对学生人格塑造的不重视是造成学生人格教育无法展开的首要原因。学校是致力于培养人才的地方,积极向上的学校道德教育可以让学生自身拥有正确的价值观、人生观、世界观,之后健全人格的形成也可以说是水到渠成。近些年来,尽管素质教育成为学校教育的重要组成,然而应试教育造成的影响已经深入到每一位一线教育工作者,成绩依然是判断学生优劣的唯一标准,也是学生奋斗的唯一目标。长此以往,学生的道德水平与之相脱节,势必会引发其它方面问题。在学校教育中,人格教育工作普遍被认为人格是务虚的,不如让孩子全身心地投入到学习中,在考试中取得好成绩才是关键。
其次,在我国几乎所有的中小学校都没有设置专门的学生人格教育部门,没有相应的部门,单凭政教处、学生处这些部门在平时只能对学生进行日常的管理,不能够深入细致的开展学生的人格教育工作,机构不健全造成的部门缺失成为学校中人格教育没有取得效果的重要短板。
另外,我国近年来一直在对中小学进行减负,减少文化课程的设置,更加没有时间和精力去进行人格课程的研究设置和开展,单调的文化课程让老师和学生习惯于这种循环的教育模式,不知道进行人格教育课程的拓展。这种整体教育上的不完善是我国教育中的一大缺憾,也是我国教育与西方教育明显的不同。
在人格教育中至关重要的学校教育存在诸多的问题,成为越来越多青少年人格不健全的原因之一,如何让学校树立正确的教育理念和目标,扩充教学内容,改变教育方式,完善教育者的人格,真正的发挥应有的人格培养的作用,也成为本次研究的主要目的。
3 健全青少年人格的建议
在确定青少年人格的塑造是以学校为中心之后,那么,学校教育该如何发挥自已的优势,通过怎样的方式方法使受教育的学生养成良好的品德和健康的心理素质,来帮助他们树立起正确的人生基础价值的观念,进而不断的塑造性格呢?
3.1 提高认识,转变观念是健全人格教育的基础
我国教育的核心思想一直以立人为本,这是教育的初衷和立足点,更是进行教育的最终归宿。在上世纪初民国时期著名的教育家蔡元培先生就提出要进行教育改革,总结中外教育的利弊,认为教育就是要以人的发展为中心,并以此作为教育的最终目标,如果脱离了这个轨道,就算不上是真正的教育。我国在最近一次新课程改革中也确立了中心教育理念就是“一切都是为了学生的全面发展”。因此,学校教育要转变重才智,轻能力;重科技,轻人文;重理论,轻实践的基础教育观念。
学校教育的目标应当发生转变,以最大限度的开发学生除知识学习之外的其它能力,如创造能力、人际交往能力、审美能力等等,要面向全体的学生,不再简单的以学生学习成绩分等级对待学生,改变经常出现的只关心培养少数优秀人才的现象,要注重对全体学生基本素质的提高,尤其是对落后学生的关心。学校教育转变观念是一个整体性的行为,教育的对象是完整的人,是需要人一生去学习,因此要尽可能的完善。全面转变学校教育的观念是进行学校人格塑造的基础,只有打好这个基石,才可以提出切实可行的计划,把教育目标落到实处。
3.2 重铸学校环境,开展人格教育
对于当前的教育环境,西方的教育家曾经指出,现在的教育过于重视知识技能的培养忽略了学生内心除知识之外的其它诉求,学校教育的环境处在一种单调乏味,甚至冷漠的氛围之中。由于受这种环境的作用,很多学生感受不到存在感,不但降低了教学效果,更是阻碍了青少年人格的成长。学校的人文环境创造包括制度和精神两方面。青少年在人格塑造过程中作为半成品形式存在,人格存在一定缺陷,易于受到外部社会的影响。制度就是为确保学生的身心健康成长设立的无形屏障,引领学生走出错误认识。学校制度并不是一尘不变,要根据社会的发展做出相应的调整,紧跟时代的步伐,做好保障。学校的精神环境通俗讲就是校园文化,校园文化是一个校园能延续下去的灵魂所在,在首创者发掘,树立之后经过后代教育者和学生不断完善。校园文化在人格塑造方面重要的作用就是在于它的延续性,优良的校园文化,让学生在内心发出一种自豪感,成为学生心里行为的准则,在不断的宣传下,成为有形的榜样,成为塑造学生健全人格肥沃的土地。
3.3 提高师资素质,打造过硬的教师队伍
“师者,传道、授业、解惑也。”教师是教育关键,其重要作用对于学生人格形成也不例外。青少年在学校的日常学习和生活中,教师是除了同学之外最为重要的角色。所以在学校教育中打造一支高标准的教师队伍成为学校人格教育的关键。
一个具备健全人格的教师,应该表现出对工作的热爱,在工作上不断地向未知领域探索,保持一颗积极向上的心态和健康的心理素质,能以正确的心态看待荣誉和失败,坚持原则,言行一致。当然教师能够成为学生的榜样首先还是以深厚的学科知识为基础,并且能够和学生建立一种相互之间的信任,这种信任是教师以平等身份对待学生,热爱学生,只有积极主动的去接触学生、关心学生、信赖学生才可以赢得学生的信任和尊重,产生一种钦敬。教师自身能够感受到这份信任带来的责任,要求自己不断的学习,提升自己的教学水平,更好的为人师表,用自己的行动去感染身边的学生。
参考文献
[1] 王淑兰.青少年健康人格教育之我见[J].陕西青年职业学院学报,2008(2):31-32.
[2] 郑文力.论转型期青少年人格形成与教师作用[J].福建教育学院学报,2008(7):18-21.
[3] 谢晓玲.中学生人格健康和人格健康教育的调查及建议[J].学生之友,2012(1):65-67.
[4] 黄希庭.人格心理学[M].杭州:浙江教育出版社,2002.5:45-47.
[5] 陈仲庚,张雨新.人格心理学[M].沈阳:辽宁人民出版社,1986:33-41.
[6] 林崇德,杨治民,黄希庭.心理学大辞典(上)[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2003:981.
[7] 黄希庭.人格心理学[M].杭州:浙江教育出版社,2002.5:77-78.
[8] 中国社会科学院语言研究所词典编辑室编.现代汉语词典[M].商务印书馆,1983:96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