达沃斯:“李”式公关展现“中国自信”
2015-06-09尚军
尚军
每年年初,在瑞士小镇达沃斯举行的世界经济论坛年会被誉为全球经济的“风向标”。当来自世界各地的2500多名政商学界精英今年齐聚达沃斯时,最引人注目的莫过于中国国务院总理李克强。
新年伊始,李克强从达沃斯开始了自己繁忙而紧张的外交日程。这也是中国外交今年的开场大戏之一。继去年成功推销中国装备和富余产能后,这位“超级推销员”又担当起中国的“超级公关”,站在达沃斯的讲台上介绍中国经济形势和深化改革进展—达沃斯见证了“李”式公关魅力,以及他所展现的“中国自信”。
新年首访意味深长
李克强对达沃斯并不陌生。2010年,时任副总理的他就出席过世界经济论坛年会。
镶嵌在阿尔卑斯山间的达沃斯虽闻名遐迩,但地理位置偏僻,去一趟不易。从20日上午乘专机离开北京,李克强一路奔波,历时近15个小时才抵达达沃斯,其间先坐飞机到苏黎世,再换汽车,又转火车,等到下榻达沃斯酒店时已是当地时间当天晚上。
不顾舟车劳顿,李克强新年首访选择达沃斯,看中的是其平台效应。作为全球经济界最顶级的非官方“盛会”,世界经济论坛年会是思想和观点的“集散地”,也是引导外界正确认知中国,开展高层公关的绝佳场所。近年来,中国在国际上展开多方位魅力攻势,李克强出席达沃斯论坛完美契合这一战略。
在世界经济复苏前景不明的大背景下,外界对中国这个全球第二大经济体的表现寄予厚望,同时也对中国经济减速换挡调结构的“新常态”存在偏颇认识。
就在今年的达沃斯论坛开幕前夕,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在最新发布的《世界经济展望》报告中,将2015年和2016年全球经济增长预期分别下调0.3个百分点至3.5%和3.7%,下调幅度为3年来最大。这让与会者们感到丝丝寒意。巧合的是,在李克强启程当天,中国国家统计局公布的数据显示,2014年中国经济增长7.4%。虽创下20多年来的最低增速,但仍处于合理区间。
当美国著名经济学家施蒂格利茨提出,2015年,中国将取代美国成为按购买力平价计算的全球第一大经济体时,另一些人则在担心增速放缓的中国“经济快车”可能脱轨。
“李克强在年会上阐释中国经济政策,展示中国改革决心,会使世界更好了解中国经济形势,提振世界经济的信心。”中国现代国际关系研究院经济所所长陈凤英说。
诙谐幽默彰显自信
当地时间1月21日下午6时许,世界经济论坛年会的全会厅里人头攒动,不少人早早地占了座位,等待聆听李克强在开幕式上的特别致辞。
开幕式上的特别致辞历来是达沃斯年会期间最重要的一场活动,世界经济论坛把它留给了李克强。
“我在这里要向大家传递的信息是,中国不会发生区域性、系统性金融风险,中国经济不会出现‘硬着陆。”李克强斩钉截铁的话给在场所有人吃了“定心丸”。
这份自信源自对中国经济“新常态”的准确把握。中国经济进入“新常态”,李克强用“双中高”三个字来形容,即经济由高速增长转为中高速增长,发展必须由中低端水平迈向中高端水平,为此要坚定不移推动结构性改革。
这份自信源自中国决策者们的政策定力。没有强刺激,只有强改革。李克强说,我们将继续保持战略定力,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和稳健的货币政策,不会搞“大水漫灌”,而是更加注重预调微调,更好实行定向调控,确保经济运行在合理区间,同时着力提升经济发展的质量和效益。
这份自信更源自对发展动力的精准定位。为实现“双中高”,李克强在论坛致辞中首次提出“双引擎”概念。一是打造新引擎,推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二是改造传统引擎,重点是扩大公共产品和公共服务供给。
清华大学经济管理学院教授李稻葵认为,第一个引擎意在调动更大范围的市场力量,关键词为“创新”。第二个引擎强调政府作用,如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的提供,关键词是“服务”。
专家指出,“双引擎”是颇有新意的比喻,它不仅蕴含着中国经济发展的动力,还将成为世界对中国的“信心之源”。
在达沃斯这个滑雪胜地,李克强更是用“滑雪三要素”妙喻中国经济与改革。他说,滑雪有三要素:速度、平衡和勇气。这对中国经济而言,就是要主动适应新常态,保持中高速度的增长,平衡好稳增长和调结构的关系,以壮士断腕的勇气推进改革。
“双中高” “双引擎” “大水漫灌” “滑雪三要素”……李克强诙谐幽默、生动形象的语言风格让现场的听众轻松捕捉到了中国经济发展的思路,感受到浓浓的“中国自信”。
听完致辞后,国际货币基金组织总裁拉加德说:“我已亲自向李克强总理表示敬意,演讲太精彩了。”
澳大利亚前总理陆克文则说:“我特别喜欢他谈到中国改革的一些故事,讲得非常有内容,也有味道……滑雪方面的比喻,讲得非常好,其他的老外都听得懂,也认识到他的重点是什么。”
世界期待中国方案
当中国步入“新常态”时,世界也在发生深刻变化。正因如此,世界经济论坛把今年的年会主题确定为“全球新局势:我们如何应对”。
从李克强的致辞中,外界不仅希望读懂中国经济,还期待在如何应对全球新局势上看到中国方案和中国智慧。
李克强从达沃斯自身的转型经历说起,为应对全球新局势开出了“中国药方”—世界需要新“盘尼西林”。
“达沃斯曾经是治疗肺病的疗养地,因为盘尼西林的发明而转型,”李克强说。“时至今日,达沃斯已经成为‘头脑风暴的智力中心,世界也需要新的‘盘尼西林来应对新挑战。”
如此独特的观察得益于李克强致辞前登高望远的感悟。“偷得浮生半日闲”,一直忙于政务的李克强当天上午难得抽空登上了达沃斯附近海拔1800米的沙茨阿尔卑山顶。站在那里极目远眺,达沃斯小镇尽收眼底,如此开阔的视野是打开思路的绝佳环境。
“每临大事有静气”,李克强面对即将来临的“头脑风暴”,表现出的是淡定和从容。
具体而言,李克强提出的中国版“盘尼西林”新药包括三方面内容:面对复杂的国际局势,要坚定维护和平稳定;面对多元的世界文明,要共同促进和谐相处;面对多变的经济形势,要大力推动开放创新。
“李克强在达沃斯发表致辞,反映了中国力图塑造全球议题的积极外交政策,”美国智库“战略与国际问题研究中心”中国问题专家斯科特·肯尼迪如此评价。
这种参与全球议题设置的积极姿态不只是停留在官方层面。与李克强一同抵达沃斯的是一支阵容强大的中国代表团,既包括了外交部长王毅、国家发展改革委主任徐绍史、商务部长高虎城、央行行长周小川等政府官员,也包括了以马云、任正非等为代表的中国企业家,以及李扬、林毅夫等高校、研究机构的经济学家。
本届论坛围绕中国的话题也占了相当大的比重,包括“中国前景展望” “中国对外投资展望” “中国经济发展评析”等专题讨论。
无论在中国话题,还是在全球性议题上,达沃斯的会场发出了越来越多的“中国声音”,世界也期待看到更多的“中国方案”。
(作者为本刊特约记者)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