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六盘山花儿调式特征研究

2015-06-09马恒辉

作家·下半月 2015年10期
关键词:特征

摘要 六盘山花儿作为活态化的民间口传音乐艺术,是当地民众生活的历史积淀和浓缩,其不仅是我国花儿艺术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我国回民族文化中的艺术瑰宝。以六盘山花儿的历史渊源为研究起点,对其调式特征进行研究,不仅有利于进一步掌握这种艺术的音乐形态,同时也有利于新时期对六盘山花儿的保护与传承。

关键词:六盘山花儿 调式 特征

民间音乐的产生和发展具有与其他非物质文化基本相似的特征,也就是从产生到完善经历了漫长的历史发展过程,从古至今不仅一脉相传,同时也受到地域文化等各种因素的影响而不断发展和变迁。因此,即使同一类别的音乐在不同地域也呈现出显著的个性化特征,因而形成浓郁的地域特色。花儿作为我国西北地区广为流传的民间音乐艺术形式,其产生于早期即兴咏唱的一字一音、单纯古朴的腔民歌,经历不断地发展、完善与变迁,逐步形成现在严谨规正、加衬加腔、令调曲牌多样化的调民歌,这不仅合乎民间艺术的历史发展规律,同时也体现出该地区劳动人们的智慧。《甘宁青史略·附卷》在谈到花儿时曾经指出:“花儿出词鄙俚,俗袭胡戍……一人独唱,谁为顾曲之周郎,三句一叠,酷似跳月之苗俗,沦者比之山歌。然任性而为,冲口而出,毫无掩饰,其得意处,正其本色处……”。当今的花儿传播地域广大,不同地区的花儿也有其独特的地域文化特征和音乐特征,但是无論河湟花儿、洮岷花儿和还是本文研究的六盘山花儿,均呈现出曲调丰富,别具一格,具有浓厚的乡土色彩。

一 六盘山花儿的历史流源

以体现民族文化特征和地域特征的花儿文化,其产生、发展和演变与人文环境和民族地域的发展变化具有深厚的内在联系。宁夏回族自治区地处我国西北地区的边沿,在我国历史上不仅是丝绸之路的重要节点地区,同时也是中原华夏文化与西部地区少数民族文化的交融之地,因此也是花儿的交错传播之地,所以宁夏的花儿文化具有显著地地域特征和各民族文化交融特征。

宁夏花儿可分为六盘山花儿和河湟花儿两大类,主要在南部山区和黄河以南的市县流传。在解放后对宁夏回族自治区的花儿歌手的调查显示,这些歌手中回族占95%以上,而部分会唱花儿的汉族歌手,也是从回族同胞那里学来的。所以包括六盘山花儿在内的宁夏花儿一直以回族冠名。其中六盘山花儿是在古代陇山徙歌山曲的基础上,吸收融合信天游、爬山调、小曲子、河湟花儿,以及周边地区的山歌小调和伊斯兰教诵经赞圣音调等多音乐元素,加以“花儿化”之后发展形成的。所以六盘山花儿体现出多民族、多地域文化融合的显著特征,其音乐特征、传承方式及体裁结构等多而且复杂,是经过长期吸收各种优秀音乐文化元素的基础上发展形成的独具特色的花儿种类。

从花儿产生的历史源头来看,六盘山花儿与洮岷花儿有显著的区别,洮岷花儿是古氐羌人和吐蕃人在庙会圣山朝山进香、祈福求子时对歌野合的歌,而六盘山花儿则是在山野田间,即兴而作的自娱自乐的歌,因此在文化空间与风俗习惯上两者具有明显的差别。六盘山地区从秦汉开始就是边防重镇,到唐宋时期又成为回族聚居屯垦的场所,受封建礼教的影响很深。在公众场合唱以情爱为内容的山歌在这里显然会被视为非礼之举,不可能形成对歌野合的文化空间,因而不会形成类似甘青两省那种对歌野合式的花儿会。回族参与庙会与花儿会的主要目的是进行商贸活动,因此在晚上聚在一起演唱花儿小曲就成为十分自然的事情。同时,在开荒造田、兴修水利等集体劳动场合演戏唱歌鼓舞情绪的活动也是花儿产生和广为流传的重要因素,而直到现在回族聚居地区还很盛行,并成为当前花儿传播的重要形式。

总之,虽然都为花儿,但六盘山花儿由于其产生的历史特征与西北地区的其它花儿具有明显的区别。这种特殊的地域特征以及产生和流传方式,使六盘山花儿在具有花儿的根本特征的同时,也具有其独特的音乐文化属性。

二 六盘山花儿的调式色彩特征

六盘山花儿以商徵型四声腔(256125)与徵调五声音阶(561235)为基础,进一步发展变化,依靠4#47b7四个带有游移性偏音的替代与增减,同时频繁使用三音列与四音列,塑造出许多变异型的商微型四声音列(5712、5124),五声音列(56123、57124),六声音列(567123、5671 24),七声音列(古雅乐、清商乐、俗乐三种音列),使同一调式由于音列不同而产生不同的变化。

1 以商徵型四声腔构成的花儿

河湟花儿中典型的商徵型四声腔(5612),在山花儿中以2—5、5—l、6—2等双四度跳进与级进混合进行为主,构成跌宕起伏的特色旋法,与河湟花儿的直上、直下的进行不同,给人以舒展流畅的感觉。在节奏音型方面,除规整的二拍子、三拍子外,以混合型加随意延长的为多,保留着高原山歌悠长自由的韵味。在句式、曲式结构方面很少加腔加衬,一般采长短句相间构成两句式、三句式、四句式、五句式、六句式等多种变体。在文字格式上较少加衬词、衬句,一股多采用上句单字尾、下句双字尾、三句一叠的独特格式,也有采用一般七字句民歌全用单字尾押韵的格式。

2 以五声徵调型的花儿

五声徵调(56123)在山花儿中是最为常见的调式之一,它常采一个小三度音加一个大二度音,组合成典型的中国式三音小组(561、235、356、653、532、216、165),并往返重复变化,构成流畅动听的乐句乐段。所以这种调式一般不加或很少加衬词衬腔以及四度以上的跳进,有些曲式节奏规整对称,山歌韵味不浓并且小调化的倾向明显的令凋,与加有固定衬词的部分河湟花儿令调如《大眼睛令》、《白牡丹令》等一样,都体现出花儿与当地的信天游或小曲子进行交流融合的特点,但是这些令调仍明显保留了花儿的基本格式与韵味,因此应该认为是花儿化的信天游以及花儿化的小曲子。所以当地的民间艺人都习惯称其为花儿或少年,而不称其为信天游或小曲子。

六盘山花儿中的五声徵调类令调,除上述常见的形态外,还有多种变化形态。例如以上四度宫音(1)或下四度商青(2)为支持音,构成不同调性韵味;在商徵型四声腔中引进角音,或利用清角音(4)代替角音,从而形成(56l24)式的单借字移调式五声调式。这类山花儿从音乐文学形态上基本都保留着加衬加腔、长短句相间、单字尾和双字尾对称轮换以及多用延留音和装饰音等特征。虽旋律起伏不大,较为流畅抒情,但仍有较浓的山野即兴演唱的花儿韵味。

3 以商音(2)作主音的五声、六声、七声调式花儿

五声商調是西北四省民歌常用的调式之一,但在六盘山花儿中,用单纯的五声商调(2356i)构成的令调较少,为了旋律的流畅动听,多采用加清角音(4)或变宫音(7)的(23456i)或(23567 i)式的六声商调,也有一些采用两个偏音都加的(234567i)式的七声商调式音阶。

六盘山花儿中的商调型令调,很少加衬加腔,多采用对称的上下句结构,有的虽重复下句或采用三句一叠的结构.但与当地其他山歌或小曲子的交融痕迹亦十分明显。其中有些长短句相间的令调虽也有吸收借鉴,但仍保留着传统花儿的韵味特色。

4 五声羽调型六盘山花儿

在六盘山花儿令调中,采用五声羽调(61235)最为常见。除单纯的五声羽调外,多采用强调主音羽下方四度音(3)或上方四度音(2)的两种调式模式。其句式组合及短衬句灵活运用等,大都保留着传统花儿令调的特色和韵昧。有一些虽与当地小曲有交流融合,但传统花儿的韵味仍较浓郁,是山花儿中最有独特色彩且流传最为广泛的传统令调。六盘山花儿羽调曲式结构丰富多彩,多采用长短句相间的三句、四句、五句、六句格式。一部分令调都习惯加衬腔衬字,但因以自娱性演唱为主,系随意即兴而为,曲首、曲中、曲尾都有。

羽调六盘山花儿在旋法节奏方面比其他花儿类型更为丰富多彩,除少数小调化的令调较为规整对称外,大部分即兴喝唱的令渊旋法节奏灵活多变,在行腔时加有滑音、倚音、自由延长等润腔手法,并注重在较规律的节奏中加临时性的变化节奏,以充分发挥山歌野曲随情而唱的特点。即使是同一类型腔调,在辗转传播过程中,也会因不同演唱者的嗓音条件、演唱习惯、审美情趣的不同,而形成“十唱九不同”的山歌活态文化特征,在自然传承过程,经过千百人之口代代相传,集体创造发展,不断增色添彩的实际状况。而且,这些“色”和”彩”及其音乐艾学等方面的各种变化差异,又是区分判断民歌文化的民族地域风格特色的重要依据。

5 五声角调与五声宫调型花儿

在商、徵调占统治地位的陕、甘、宁地区,人们都听惯了秦腔、迷胡、道情、信天游及河湟花儿等民歌俗曲。在一片(7125432175)的音乐声中,突然出现(35665)或(12356532)类的音调,人们自然会为它新鲜独特的异国风味而赞叹。在六盘山回族花儿中,这类具有异国风味的五声角调和西洋味的五声大调型令调占有一定的比例,而且其独特的音调进行,也常交融渗透到其他调性的花儿小曲之中。究其原因,就像回族通用的汉族方言中常杂有阿拉伯、波斯语的借词一样,与其族源和信仰习惯有密切的关系。简而言之,以前回族男子从小就要入教随俗,伊斯兰教诵经赞圣的音调对他们的影响很深,他们在日常生活劳动中唱花儿小曲时,自然会把自己熟悉的音凋掺和进去。以花儿《索里瓦提》为例,曲中明显带有欧洲大小调系统三度叠置的三音小组与中国式的三音小组交错使用,组成既有西洋大调风味,又有中同五声宫调式民歌特色的旋律。这是因为阿拉伯乐系是中国乐系与欧洲乐系之间的媒介,在世界三大乐系的繁衍发展过程中,一直起着相互交流借鉴的作用。此外,在六盘山花儿中,采用混合性大小调色彩骨干进行构成的令调虽然不多,但其伊斯兰音调色彩的进行却极为明显,有些是直接从诵经赞圣音调淡化而成的。在五声角调、角羽和角徵等不同音型构成的调式中,也带有明显的伊斯兰音调,这也从一个侧面印证了上述论断。

三 结语

流传于六盘山地区的花儿,以其秀美和独特成为西北花儿家族中具有鲜明地域和民族特性的品种。六盘山花儿在音乐方面具有鲜明的特色,不仅与信天游、河湟花儿具有紧密联系,同时又具有更强的民族性和地域性特征。只有进一步展开六盘山花儿的研究,充分挖掘其艺术价值,才能更好的传承和保护这一中华民族的艺术瑰宝。

注:本文系2014年度宁夏哲学社会科学(艺术学)项目《六盘山花儿调式与节奏研究》(立项批准号:14NXYBDB13)阶段研究成果;2015年度宁夏哲学社会科学(艺术学)项目《宁夏当代歌曲创作调查研究》(项目批准号:15NXYACDD02)阶段研究成果。

参考文献:

[1] 马致远、马昕娜:《六盘山花儿探析》,社科纵横,2010年第4期。

[2] 薛正昌:《“花儿”三大流派之一——六盘山花儿——张明星与他的花儿析论》,《宁夏社会科学》,2010年第3期。

[3] 马恒辉:《花儿的音乐结构形态探微》,《通俗歌曲》,2014年第8期。

[4] 马恒辉:《试论六盘山花儿的非物质文化遗产特征》,《名作欣赏》,2014年第10期。

[5] 马恒辉:《试论六盘山花儿中衬词旋律的结构功能》,《名作欣赏》,2014年第12期。

(马恒辉,宁夏师范学院音乐舞蹈学院副教授)

猜你喜欢

特征
根据方程特征选解法
具有两个P’维非线性不可约特征标的非可解群
月震特征及与地震的对比
如何表达“特征”
被k(2≤k≤16)整除的正整数的特征
不忠诚的四个特征
詈语的文化蕴含与现代特征
抓住特征巧观察
21株快速生长分枝杆菌的鉴定与特征
基于特征筛选的模型选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