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科研,理论先行

2015-06-09徐玲玲

大学生 2015年17期
关键词:风扇专利大学

徐玲玲

丁云广在大学期间获得了21项民用专利,主要包括超声波应用、火箭弹结构、电力安全、辅助教学等方面的专利;1项国防专利,是关于导弹前方鸭舵的控制结构, 功能是为了更好更灵活地控制安装在导弹前方的舵。这些专利的创新性、实用性都得到了老师和评委的认可。发表1篇ISTP (科技会议录索引,国际公认的进行科学统计与科学评价的主要检索工具)国际会议论文。

2011年丁云广凭借着高中获得的9项国家级专利,通过了南京理工大学自主招生特殊人才选拔,进入飞行器设计与工程专业学习。在自主招生面试时,丁云广就显示出比其他学生更大的发明创造潜力。入学后,丁云广在科研方面更加勤勉,在努力学习的同时,积极参加科研项目。为了鼓励、激发他更大的发明创造潜力,2012年9月学校专门为设立了“丁云广科研工作室”,这也是唯一一个由在校本科生名字命名的科研室。工作室里有个不起眼的柜子,里面放着几十张获奖证书和专利证书,是他四年来醉心科研的印证。

很多专注科研的同学有种观念,认为做科研动手做实验比学习理论更重要,丁云广最开始也这么想。大一时丁云广想做一个球形机器人的项目,虽然因为是低年级学生,向学校申报项目的时候只是申报了能跑这项功能,但丁云广的目标是要达到能跑能飞能游。在做起飞功能时,丁云广遇到了拦路虎。前期计算时,丁云广认为四臺函道风扇(通俗来讲就是通过函道风扇获取更高的排气速度来达到起飞的目的)的动力是足够的,在实际做的时候,他发现四台函道风扇的距离太近了,进气量不够,动力大打折扣,无法起飞。当时丁云广还没学过空气动力学,对进气道设计更是一窍不通,怎么也解决不了起飞的问题,他才意识到问题的严重性。临时抱佛脚地补了些知识挣扎一番后,丁云广越来越发现完成当初设想的三项功能的难度是不可企及的,虽然项目最后在学校结题了,但是丁云广将之归为低年级学生的训练。

没有搞清楚理论就试验,有时候可能会撞到好的结果,但对个人的提高不大。丁云广做电路设计的时候,会找很多经典设计的方案来参考,将一些经典设计东拼西凑后照着做。但是慢慢地丁云广觉得离开了那些方案,自己的设计能力并没有提高多少,反而东拼西凑的电路工作不可靠,经常工作失常。

这些项目的教训让丁云广真切地认识到理论的重要性,“如果我先学过很多东西,我就可以少走弯路,更快更安全地到达目的地。”丁云广后来非常相信老师说的没有理论是搞不了高科技的,所有的技术都是基于知识储备及理论功底所作出的知识的结晶。这之后丁云广非常看重理论课,大学四年没逃过专业课,甚至会旁听一些其他学院的专业课。后来丁云广再做项目,他会考虑能不能做,能做到什么程度,确保只要不出大的变故,一般不会脱离事先设想的状态。

当然,即便是他失败的项目,也不意味着一无是处,可以从中积累经验。丁云广从机器人项目中积累了不少技术,这为他后面做其他项目提供了很多支持。2014年整个暑假他都在忙智能巡逻车组的项目(智能车可以出去巡逻,实时传输视频并进行远程驾驶),这个项目中发电机的控制就是当时做球形机器人项目积累下来的技术。

Q&A

Q:你在大学里做过最出格\大胆的事情是什么?

A:没有太出格的,但我做过最过分的事情是我拒绝了很多记者,可能会让他们不开心,我也想跟他们道歉。其实我拒绝并不是因为反感媒体,而是以我现在人生的阅历,我不敢发表太多的言论。假如对别人造成误导,这可能是长期都无法弥补的事情。等我走过了这一段之后,回头再看可能能提出更好更实际的建议。

Q: 请用几个词形容自己。这几个当中你最欣赏自己的是什么?

A:有时很固执,个性比较强。最欣赏自己的是有勇气按照自己的兴趣走,从我上大学报的专业到我做的事情全部是按照我的兴趣来的,这使我生活变得简单也更开心。

Q: 你在大学泡得最久的地方是哪里?

A:工作室,我的寒暑假和60%~70%的课余时间都在那度过。我毕业时还去工作室坐了会,当时真想坐那哭会,我整个大学都交待在这里了,真的挺舍不得的。

猜你喜欢

风扇专利大学
专利
“留白”是个大学问
《大学》
48岁的她,跨越千里再读大学
大学求学的遗憾
发明与专利
电风扇
基于智能手机控制风扇运行的实现
新蒙迪欧车冷却风扇常高速运转
奇瑞A5车散热风扇无低速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