罗崇敏:办有灵魂的教育
2015-06-09
什么是有灵魂的教育?有灵魂的教育,应是有思想和制度活力的教育;是教育价值充分实现和教育创造力不断涌流的教育;是促进教育公平和教育竞争有机统一的教育;是教师充满着教育情怀、教育理想、教育尊严的教育;是培养自由意志、独立人格、大爱情怀、创造能力、社会责任和幸福生活的公民的教育。
怎么办有灵魂的教育?我认为首先教育以人为目的;第二要使教育充满着爱;第三,建设富有活力的教育体制。
一、教育要以人为目的。教育是什么?教育是发展人的生命、生存、生活,实现人的价值,引领人类文明进步的圣神事业。但现实教育却严重违背了教育的本质,教育不是以人为目的,而是以人为手段。康德说:“无论是对你自己,还是对别人,在任何情况下,把人当做目的,绝不只把人当做工具”。(《道德形而上学基础》)在康德看来,“人是目的”,是永恒的道德定律和法则。人的价值不是能用厉害功用能够评价的。孔子说:“君子不器”,我们可以从两个方面来理解,一是君子不器己,二是君子不器人,不要把自己当成工具,也不要把别人当成工具,教师不能把自己看成是教书的工具,更不能把学生培养成工具。
教育要以人目的,就要求教育必须构建“自由独立”的主体价值,构建“教真育爱”的根本价值,构建“传知授业”的实用价值,构建“幸福人生”的终极价值。这就需要以价值主义教育思想为指导,全面实施生命教育、生存教育和生活教育。通过生命教育,使受教育者知生命价值,认知生命,热爱生命,健康生命,敬畏生命,保护生命,安全生命;通过生存教育,使受教育者知生存之道,适应生存,学会生存,挑战生存;通过生活教育,使受教育者知生活意义,热爱生活,奋斗生活,幸福生活。通过三生教育使受教育者知生理,调心理,懂伦理,守法理,明事理,激发生命的活力,增强生存的定力,富有生活创造力。通过生命、生存、生活教育,使人认知生命的意义、增长生存的智慧、培养生活的信仰,实现人生的幸福,促进人类的文明。三生教育进入《国家教育改革发展中长期规划纲要》。三生教育的实施应注重认知教育、体验教育、感悟教育相结合;价值教育、能力教育和制度教育相结合;家庭教育、学校教育、社会教育相结合。总之,要把三生教育作为一种教育思想、教育理念、教育内容、教育方法、教育目标贯彻到教育各方面和全过程。
二、要使教育充满着爱。爱是什么?爱是情怀,爱是智慧,爱是悦纳,爱是真诚,爱是感恩,爱是责任,爱是人性的光辉,爱是社会的磁场。爱是具体的,不是抽象的;爱是心灵感应,不是山盟海誓;爱是情感自觉,不是政治诱骗。柏拉图说过:“真正的爱是下凡的灵魂对真实存在和美善的回忆和渴望。”中华民族是崇尚爱的民族,具有爱的优秀传统。儒家的“仁爱”,墨家的“兼爱”,道家的“上善若水”之爱,无不闪烁着人类爱的光辉。人类因爱而存在,民族因爱而延续,人因爱而崇高。但在现实生活中,人类最缺的是爱,中国最稀缺的是爱,人自身最稀缺的也是爱。办有灵魂的教育就是使教育充满着爱,放射着大爱、真爱、至爱的光辉。首先教育要培养有大爱之心的人。使受教育者学会爱,懂得爱,会施爱。爱自己,爱他人,爱社会,爱国家,爱人类,爱智慧,爱自然,爱宇宙。第二要建设有爱心的教师队伍。教师要热爱教育,忠诚教育,热爱学生,奉献学生。要对教育充满情怀和理想,以爱心滋养爱心,以情感点燃情感,以智慧传承智慧,以价值构建价值,以创造激发创造,以幸福传承幸福。第三要崇尚真理。亚里斯多德:“我爱我师,更爱真理。”学校是大爱的磁场,是真理的殿堂。学校要传播真理,认知真理,实践真理,捍卫真理;教真知,学真实,做真人,行真事。第四,要树立教育尊严。所谓教育尊严就是因教育事业的神圣,而使全社会对教育有敬畏感,使教师为从事自己的事业有自豪感,使一切教育工作者对生活有幸福感。不但教师要树立职业尊严,国家和全社会都要树立教育的尊严。第五,用规则看守教育。体制兴教,机制兴校。国家、政府和学校都应努力创造激发教育情怀,培养教育爱心,担当教育责任,肩负教育使命的体制机制。进行规则教育,增强规则意识,用规则培育爱心,用规则守护爱心。第六,构建和谐共振的共生价值。传播和践行自由、民主、平等、公正、诚信、和谐、法治、幸福的共生价值观,促进家庭、团队、民族、人类、共同生存和发展。
三、建设富有活力的教育体制。第一,应改革和调整教育所有制结构,建设公办教育、民辦教育、公立学校、私立学校、股份制学校平等竞争、共同发展的办学体制。我们应从教育体系建设、人才培养、教育资源利用、教育科学研究等方面构建国际化办学的体制机制,为构建全球教育治理新模式承担大国责任。第二,管理体制改革。应进行教育宏观管理体制、中观管理体制和微观管理体制的全面改革,实行办、评、管分离。政府对教育宏观管理主要体现在教育立法及完善配套制度,做好所辖范围内与经济社会相适应的教育事业发展规划,拨款;制定各级各类学校的设置标准及审批程序;制定基本的学制、学历和学位制度及专业人才培养目标。教育部门的中观管理主要是依据有关法律,指导学校设置,调控学生规模,制定校长、教师的任职资格和聘任规则,依法对学校进行监督与评估。中观管理的核心职责是服务,服务学校、服务学生。学校微观管理应坚持民主管理、依法管理、科学管理,建立基础管理、系统管理、全程管理、精致管理的机制。第三,实施学制改革。建议实施基础教育十年义务制(小学五年、初中三年、高中两年),就是从小学到高中实行十年一贯制的义务教育,初中毕业以后进行普通教育与职业教育的分流,30%的学生进入普通教育体系,70%的学生进入职业教育体系,建立中职、高职、研究生教育为一体的现代教育职业体系,使大学毕业生在二十岁左右进入社会就业、创业。第四,教育评价体制改革。应对现行的考试制度进行一次革命,特别是对普通高等学校招生考试制度进行革命性的变革。实行学、招、考分离。变一次考试为过程测试,变一张试卷评价为综合素质评价,建立考试法,招生考试纳入法制轨道。第五,全面推进课程改革。改革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组织形式、教学管理和教学评价。注重在课堂中培养人的主体性,建构人的主体价值;使教材内容实现真理性、智慧性和价值性的有机统一;具体教育内容的安排,应促进教育课程类别的有机统一;注重运用自主式、探究式、合作式、开放式的教学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