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财经网》

2015-06-09

财经 2015年21期
关键词:政策改革

编辑推荐

释放改革红利才是“救市”之根本

陆铭

上海交通大学特聘教授、复旦大学教授

要让资本市场能够健康、稳定、持续地发展,在根本上要增强人们对于经济增长的信心。而提振信心,必须释放改革红利,从根本上破除那些阻碍资源配置的体制束缚,鼓励民间资本进入满足潜在需求的教育、医疗和文化等产业,加大城市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的投资。在政府和民间合作(PPP)项目中,政府要让社会资本能进入有获利空间的项目。只有这样,才能兼顾满足人民需求、提高投资回报和弥补公共资金不足等多个目标。也只有这样,股市飘红才不是泡沫。

要释放改革的红利,必须首先形成两个共识:

第一,要回到经济学的最基本原理。无论理论还是人类历史经验都证明,虽然市场不是万能的,但只有市场机制才是资源配置的最有效机制,所谓“政府更好地发挥作用”是指政府应该在市场失败的时候去弥补市场的不足。

换言之,政府应首先相信市场能解决资源配置的绝大多数问题,而不是去取代市场,对于市场想做的事情一味地禁止。经济学对于市场经济的研究,其基本点是认识到追求收入和生活品质的提高是最基本的人性。比如,大城市之所以重要,是因为它符合人们追求收入和生活品质的人性。这一简单道理如果不被人们客观地认识到,那么一些诸如限制外来就业人口的子女教育这样荒谬的政策出台,结果就是既不利于经济增长,又无益于社会和谐。

第二,在讨论公共政策问题的时候要充分认识到,中国问题的起点是一个存在大量行政干预的不完善的市场经济,从这个起点出发,经济政策的首要问题是放松管制。

一段时间以来,我越来越感觉到,很多人在讨论中国问题的时候都把起点搞错了。要知道,经济学的教科书只是告诉我们,在市场失败的时候政府应对于完全自由市场经济进行干预和纠正。但很多人在讨论政策的时候,都不知道什么是当下正在执行的政策,不知道中国的实际情况不是政府缺乏对于自由市场经济的干预和纠正,而是存在大量由计划经济思维导致的与市场“对着干”的现象。

比如,人们很容易认为大城市存在城市病是因为城市人口已经过多了,其实,这主要是因为政府多年前的城市人口规划远远低于实际,导致公共服务和基础设施的供给不足。有研究发现,在达到一定的人口规模之后,中国的大城市人口规模进一步扩张不利于提高劳动生产率。看到这样的数据,研究者如果了解当下的政策是限制特大城市人口,那么就应该去追问,为什么别的国家的大城市充满活力,城市病得到了有效地治理,为什么中国的城市没有去改善管理和技术,发挥大城市的积极作用。

再比如勞动力问题。中国出现的城市劳动力短缺,在很大程度上是因为仍然存在着劳动力流动的障碍,其中特别重要的就是仍然广泛存在的对于外来人口的公共服务歧视。而很多讨论没有先把制度上的劳动力流动障碍搞清楚,错误地把农村的留守儿童、老人和妇女问题归结为城市化的恶果。

对于区域经济发展问题,用财政转移支付等手段支持欠发达地区的发展当然是必需的,但当前首要的问题是,仍然存在建设用地指标的计划经济配置,超标建设的工业园和新城都与建设用地指标向三四线城市的倾斜配置有关,如果中央的财政转移支付大量投在背离欠发达地区比较优势的项目上,那么,这样的投资是不可能有高回报的。

对于之前盲目扩张形成的产能过剩,以及当前制造业投资的滑坡,中国的起点是长期以来对于利率的管制。在这个背景下,首先要讨论的是受抑制的利率怎么加剧了重化工业和基础设施的投资过剩,以及对于民营部门的融资障碍怎么导致了资源的无效配置。把这个起点搞明白了,就知道,当前中国工业增速的放缓是此前过度投资和产能过剩的结果,这不是一般意义上的“去工业化”,更不是说中国不再需要通过投资来追赶美国。

对于创新,中国未来需要加强人力资本投资,提升创新能力。但当前的问题是,即使对于已经形成的人力资本和创新能力,那些限制城市人口规模的政策,限制行业进入的政策都仍然束缚着人力资本投资的回报和创新创业能力的实现。这个问题不解决,人力资本投资本身的积极性就会受到局限。

在中国做研究和讨论政策需要先把现状搞清楚。中国当然需要那些弥补市场缺陷的政策,但是当前首先需要的是释放市场活力的放松管制政策。换言之,当前最需要的不是搬出市场缺陷理论为目前存在的政府干预寻找基础,中国迫切需要的是回归正常的市场经济。

无论是通过户籍和土地制度改革来消除劳动力流动的障碍,还是减少民营经济进入教育、医疗、文化等行业的管制,任何一个改革红利都会给经济增长带来可持续的活力,这才是真正的“救市”。

当然,要释放改革红利,触动利益比触动灵魂还难。作为学者,我们唯一能做的就是把这些道理争辩清楚。我希望人们能够明白,今天很多的政策违反了“让市场成为配置资源的决定性因素,更好地发挥政府作用”的基本原则,在根本上是反市场的。中国正在出现“改革与危机的赛跑”。如果主动改革,中国经济的潜力还非常大。如果不改革,那么潜在的危机就将逐渐逼近。

《财经网》消息

猪肉价格创三年新高

本世纪以来,中国的猪肉市场价格“寒热病”持续发作。猪肉价格近期再度飙升,四个月涨幅接近三成,创下三年新高。根据历史经验,猪肉价格与CPI相关性较强,如果猪价快速上涨带动物价超预期回升,货币政策甚至有可能被迫转向。分析认为,猪价走高可能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下半年货币政策空间,降息、降准的频率很可能低于上半年,但至少从年内看,货币政策仍将保持松紧适度的基调不变。

首个省级新电改细则出台

据悉,贵州省日前发布了深化电力体制改革工作方案,方案提出,单独核定输配电价,分步实现公益性以外的发售电价格由市场决定,妥善处理电价交叉补贴。

5月底,贵州省被纳入了输配电价改革试点。只隔了两个月,新电改相关细则就已出台,可谓迅速。从方案看,贵州基本是按照新电改9号文的要求在推进电力交易体制改革,这也是目前首个配套新电改的省级细则。

首份以税控烟成绩单出炉

7月27日,国税总局公布了上半年税收情况。值得关注的是,自5月10日起,卷烟批发环节消费税税率提至11%,并在批发环节加征0.005元/支的从量消费税。从6月首个税款征收期看,卷烟批发环节从价计征消费税63.4亿元,同比增加34.3亿元;从量计征的消费税5.8亿元,为净增长。两项合计增收40亿元。

上期本刊高关注度报道

7月20日-8月2日

1  博弈大救市

2  “失灵的市场需要救助”

3  万亿银资入市起落

4  民营银行何以立身

5  京津冀交通入轨

6  超越工业与服务业之争

7  希腊劫后无余生

8  河北“大考”

9  精准医疗有多远

10 “僵尸肉”拷问冷冻食品安全

猜你喜欢

政策改革
政策
政策
政策
助企政策
政策
有些政策为何沦为“万分正确、十分无用”
改革之路
改革备忘
改革备忘
改革备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