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事素材积累与多维解读
2015-06-09
秦皇岛按摩师“王老抠”
坚持27年助困
王勉的按摩店位于秦皇岛临河里小区,面积仅10多平方米。店门口贴着一张醒目的告示:“免费为70岁以上老人修脚拔罐。免费为五保户、残疾人、特困户按摩治病。免费为残疾人、下岗职工及就业困难者进行按摩培训。”据了解,在王勉27年的按摩生涯里,已累计为5000余人提供免费按摩、足疗等服务,义务培训残疾人500多人。今年9月,他当选秦皇岛市“十大最美志愿者”。不久前,他的事迹荣登“中国好人榜”。
王勉一家三口挤在不到50平方米的租住屋内,家里没有买冰箱和洗衣机,老两口也很少看电视……因为生活节俭,王勉被邻居朋友们戏称为“王老抠”。但就是这样一个“抠”人,不仅助老助困,还资助全国33名贫困学生,创立志愿者爱心团队,长年开展助残助学活动。笔者了解到,除了助学,王勉还向汶川、玉树、雅安地震灾区捐款。据粗略统计,27年来,他助学助困助残及向灾区捐款捐物折合人民币约50万元。
【多维解读】
1.善举。善不是一种学问,而是一种行动。总是考虑怎样去做好事的人,就没有时间去做好事。王勉没有巧妙的言辞,只有实际的善举.27年始终如一,这才是一种真正的“善”。
2.大爱。虽然王勉本人并不富有,但他对需要帮助的人却很大方。这种舍己为人、心怀大爱的人值得我们钦佩和点赞。
抢救的是“地名文化”
留下的是乡愁
根据全国第二次地名普查数据显示,近30年来,全国有6万个乡镇名称和40多万个建制村名被弃。现在很多地方为了发展旅游经济或为了招商引资而兴起了一股“改名风”,因为一部热映的电影、一本畅销书乃至一种被过度炒作的特产而改名的城市都比比皆是,更别说是乡镇和村庄的改名了.这些地方的新名字看上去都很“高大上”,但是随着旧的名字被丢弃与割裂的,却是名字背后的历史、文化与乡愁。
地名是有生命力的,地名文化的意义在很多时候都超过了我们的想象。比如浙江省有个嘉善县.“嘉善”二字便与“地嘉人善”的乡风民俗有关。而当地更是充分利用了地名所传递出的乡风民俗,把这种历史与文化基因继承下来,想方设法弘扬地名文化中“嘉”与“善”的元素.这对劝导当地人向美向善.对建设和谐社会都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
【多维解读】
1.地名與乡愁。乡愁从来都不是一个抽象的概念.它最终都要在具体的事物上得到体现。而这些勾起我们乡愁记忆,唤起我们乡愁情感的事物,必定会有一个或者蕴含历史典故、或者附带神话传说、或者纪念当地重大历史事件的名字。所谓乡愁,所谓集体认同感,正是由这些地名所寄托与传承的。
2.传承文化魅力。要抢救这些充满文化韵味,包含历史基因的地名,一方面需要我们扭转时下的“改名风”,不要动辄为了眼前利益而改名;另一方面,随着城市的扩建,当需要我们命名新的地名、桥名、路名的时候,不妨多挖掘一下当地的人文历史、文化典故,然后赋予它们一个值得流传的名字。这一切,无疑也需要法律与制度的保障。
83岁学霸婆婆
拿了8个大学毕业证
83岁的唐陵,在成都市老年大学已兴致盎然地读了28年,如今还在坚持每周上课:同班同学刘信清,也读到了第28个年头,病痛缠身仍坚持从华阳坐车到成都市中心上课;80多岁的王大爷,坐轮椅也要上学,把50多岁的女儿从陪读变成了同班同学…,.
这里的成都市老年大学是唐陵每周一都不能缺席的地方,她学文学、学养花、学音乐。“刚退休时,谋划了门生意想发挥余热,结果辛苦挣的钱全部被骗走了。”一度陷入郁郁寡欢的唐陵经老同事推荐报读老年大学。这份打发时间和排解悲情的选择果真奏效了,对付学业和结识同学充实着唐陵的生活,她兴致盎然一读就是28年。“什么都学,文学欣赏、历史、养鸟种花、音乐……”最初几年,唐陵一周只休息一天,其他六天排了满满的课程,用她自己的话说,已经到了学得太多感觉用不完的地步。
乐此不疲28年,学完一门课程毕业后又重新报名,继续学习或换门课程再学,唐陵到现在已经拿了8个老年大学的毕业证。
【多维解读】
1.积极的人生态度。无论何时,我们都要以积极乐观的心态去拓展自己和身外的世界。拥有积极的态度和行为必定会给自己带来一个充满阳光的生活和未来。
2.学无止境。少而好学,如日出之阳;壮而好学,如日中之光;老而好学,如炳烛之明。活到老,学到老,学无止境,会收获更加充实完美的人生。
为地铁“渣男”被打叫好
不是正义的入口
2015年10月17日早上9点半,在上海地铁8号线上,一名男子在车厢内因随地吐痰而遭几位女士指责后,不但不知悔改,还不断用污言秽语咒骂其他乘客,并不顾及坐在他身边的老人和小孩。该男子的言行激起众怒,最终被一名壮汉出手教训,多数人拍手叫好。
打人当然不对,更不值得提倡,因为这于法不容。可在诸多围观者的眼中,当没有更好的方式制止这种“公共秩序污染”时,出手教训该“渣男”,或许就是当时最有效率的办法。这引出了一个问题,对不文明行为的纠正,当道义指责已经无效时,诉诸轻微的暴力,这能否可以成为将不文明行为导入文明轨道的一个选择?应看到,出手教训“渣男”,不同于流氓式的暴力,它的目的,是为了止息纷争,维持正义。而且,也往往立竿见影。但问题是,靠暴力来促成文明,很可能只起到暂时稳定场面的作用,至于被教训者到底能不能从中得到教益,进而提升个体素养,似乎也不能过于乐观。
【多维解读】
1.文明。教训“渣男”,虽然是为了伸张正义,维护公共秩序,但本质上,不管是哪种暴力,又都是反文明的。在一个法治社会,维护文明与秩序,应尽量避免暴力,哪怕它看起来是正义的。
2.理性对待。人们需要一个“渣男”被教训的事实,来满足心中的正义幻象。所以,人们一边倒地欣赏那位“勇士”,但实质上这相当片面,也是一种民族情绪的冲动。
“中国饮食和茶文化”图书展
在美国休斯敦启幕
由中国图书进出口总公司、中国国际图书貿易集团公司和全国地方出版外贸联合体主办,休斯敦中国影视和中国城邮局协办的“中国饮食和茶文化”图书展,于2015年10月16日在美国第四大城市休斯敦启幕。
休斯敦中国影视负责人、天津出版集团驻美代表王惠萍指出,此前在这里举办过中华养生文化图书展,受到华人社区的热捧,满足了广大华人华侨读者的需求,希望此次的“中国饮食与茶文化”图书展也能够取得成功。她表示,今后还会继续通过展览和宣传,循序渐进地把中国各类出版形式的出版物和文化产品输送到海外,逐渐增强中国出版文化的影响力,让世界感受到中华文化的魅力。
【多维解读】
1.文化传播。这次书展的目的是弘扬中华传统文化,饮食和茶文化是其中重要的一部分,我们有责任和义务将中国的文化瑰宝传播到世界各地。
2.文化交流。等闲识得东风面,万紫干红总是春。文化交流有利于促进中华文化走向世界,有利于我们学习和吸收各民族优秀文化成果,促进本民族文化的发展;有利于促进世界文化的繁荣与发展.更有利于促进世界的和平与发展。
玛拉沁夫:
“草原”就是我的精神故乡
2015年,是蒙古族老作家玛拉沁夫步入文学之路的第65个年头,去年84岁的他,参加了习近平总书记主持召开的文艺工作者座谈会,他告诉记者,那不是简单的一场座谈会,对自己来讲是“一项莫大的荣誉”。“我都已经从工作岗位上退下来这么多年了,习总书记还记得我,还读过我的作品.握着我的手乖我聊了几句,这真的让我没想到。”
从21岁开始,玛拉沁夫因撰写《科尔沁草原上的人们》而被大众熟知,随后的《草原晨曲》《沙漠里的春天》《祖国啊母亲》均以不同形式被搬上了大银幕,而其跨界创作的歌词《敖包相会》更是传唱几十年,经久不衰。回忆起几十年前的创作心路,老作家感慨良多,“虽然我现在人在北京,但心永远在我出生的地方,那边广袤的草原是我创作作品灵感的源泉,是我一生情感的寄托,如果人是有灵魂的,那么,我的精神故乡就是那片草原和生活在上面的人民……”
【多维解读】
1.文艺之“精”。“文艺精品之‘精要做到思想精深,艺术精湛,制作精良。”玛拉沁夫说。文艺作品需要向世人展示出一种真实和美的力量。
2.作家的职责。玛拉沁夫认为,作为一个作家.他的身份不仅仅是一个作家,也是故事的讲述者,事件的参与者,而现在作家更多地成为了旁观者……我们要写好中国故事,但我们更要写出中国精神。我们要靠艺术魅力征服读者,要靠我们的实力走出国门,走向世界。
老人索要“带孙费”
与“中国式啃老”
广西陆川县56岁的杨金美将儿子、前儿媳告上法庭,索要“带孙费”。老人称,儿子媳妇一回家就玩手机,带孩子成了她一个人的事。前儿媳认为,老人带孙是天经地义的事,不能把亲情利益化。法院最终判决,夫妻各支付“带孙费”12000元给杨金美。
杨金美老人并不是一开始就索要“带孙费”的,而是在隐忍了十几年,精力不支,财力不济,儿子儿媳撒手不管的情况下,忍无可忍将其告上法庭。当前无偿带孙还是大多数家庭比较常见的模式,而这种模式之中往往隐藏着难以言表的爱与痛。
【多维解读】
1.别让亲情变得冰冷。为人子女者不体恤老人,为人父母者不尽到抚养责任,只顾自己玩乐,是变相啃老。支持老人索要“带孙费”的法院判决,虽在父母与子女、义务与权利、亲情与责任之间厘清了一条法律界线.但让人心寒。
2.孝敬父母。父母者,人之本也。惟孝顺父母,可以解忧。不懂得感恩父母、孝敬父母的人是可悲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