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新兴大国扶持企业实现赶超的政策工具运用*
——基于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动态演化博弈视角

2015-06-09黄永春祝吕静沈春苗

南京社会科学 2015年6期
关键词:战略性新兴产业大国

黄永春 祝吕静 沈春苗

新兴大国扶持企业实现赶超的政策工具运用*
——基于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动态演化博弈视角

黄永春 祝吕静 沈春苗

新兴大国企业在战略性新兴产业赶超过程中,由于赶超能力薄弱和赶超动力匮乏,频繁呈现赶超迷失现象,即赶超重点由初始的技术赶超转移至产能赶超。因此,新兴大国政府应通过政策工具的实施,扭转企业的赶超迷失现象。鉴于此,本文构建了新兴大国政府与企业间的演化博弈模型,探讨为达到最优进化稳定状态,政府所应采取的策略演化路径,并进行了仿真分析。在此基础上,借助政策工具理论构建了新兴大国扶持战略性新兴产业企业赶超的政策工具框架,进而解析了我国扶持风机制造业赶超的政策工具。研究表明,新兴大国不仅应通过供给政策推动创新要素向企业的集聚,提高企业的研发能力和研发效率,而且应通过需求拉动政策提升企业赶超收益,助推企业开拓国内外市场;还应通过环境营造政策规范企业竞争秩序,降低企业的赶超风险和失败损失,从而引导企业回归技术赶超。

新兴大国;战略性新兴产业;政策工具;动态博弈

一、问题提出

新兴大国为缩小与发达国家间的经济和科技差距,正积极抢抓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的“机会窗口”,试图借助后发优势推进战略性新兴产业的赶超发展,以实现“弯道超越”。然而,部分新兴大国企业在战略性新兴产业赶超过程中陷入了赶超的“泥泞状态”。例如,我国光伏企业由于核心技术与市场“两头在外”,加之欧美国家的“双反调查”,陷入赶超困境。这主要是由于战略性新兴产业具有高投入、高风险及准公共性等特征,而新兴大国企业的技术创新能力和市场开拓能力较弱,并且新兴大国市场需求开启滞缓、商业配套滞后。由此,新兴大国企业在赶超过程中极易萌发短视行为,而将赶超焦点由初始的技术赶超转移至产能赶超。因此,新兴大国应出台推动企业技术赶超的政策工具,帮助企业化解赶超劣势,降低赶超风险。实践中,由于新兴大国政府的有限理性,以及企业的逆向选择(安同良,2009),极易出现扶持政策与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匹配度较低的现象(Liu&Simon,2011)。例如,新兴大国政府在扶持战略性新兴产业赶超过程中沿用传统产业的产品补贴政策,从而催生了产能扩张、补贴依赖和企业寻租等现象,抑制了企业的技术赶超。因此,新兴大国应把握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发展特征,强化企业技术赶超能力的培养,从而加快战略性新兴产业的赶超发展。

现有学者研究了战略性新兴产业的演化规律,剖析了后发企业的赶超劣势和制约因素,借助案例研究方法初步构建了后发国家扶持战略性新兴产业赶超的政策框架。例如,李奎(2012)借鉴创新2.0理论,提出了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的双螺旋模型,并提出了促进我国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的政策框架。陈衍泰(2012)提出了战略性新兴产业演化的两阶段框架,探析了影响战略性新兴产业演化的四维度因素。在此基础上,黄永春(2014)和卢超(2014)等学者借鉴政策工具理论,分别研究了我国高铁和新能源汽车等产业的政策工具现状,并探讨了相应的政策工具。由于战略性新兴产业具有高风险和高收益等特征,因此政府应通过差异性政策降低企业在战略性新兴产业赶超过程中的不确定性(许箫迪等,2014)。故而,近期众多学者聚焦于研究政府创新基金的投放对象和方式(肖兴志,姜晓婧;2013),探讨政府补贴方式对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创新作用机制和动态调整机制(王宇,刘志彪;2013),研究政府对战略性新兴产业创新补贴的绩效及影响因素(陆国庆,2014)。然而,前人较少针对新兴大国企业赶超迷失现象,结合新兴大国企业技术赶超能力薄弱和动力缺失的情况,探讨新兴大国应如何推进企业的赶超发展。

鉴于战略性新兴产业赶超的关键是技术赶超,而技术赶超的核心是研发效率的提升。因此本文以提高新兴大国企业研发效率为切入点,以提高企业技术赶超动力和能力为导向,构建了新兴大国政府与企业的演化博弈模型。在此基础上,基于政策工具理论,构建了新兴大国扶持战略性新兴产业企业赶超的政策框架,进而结合中国风机制造业赶超案例的解析,探讨了新兴大国扶持企业进入战略性新兴产业并实现赶超的政策工具。

二、新兴大国政府与企业的博弈模型

1.新兴大国政府与企业的博弈矩阵构建

(1)利润函数的构建。战略性新兴技术成果是支撑战略性新兴产业赶超的源泉,其研发效率将影响企业在战略性新兴产业的技术控制权和市场话语权。因此,本文将战略性新兴技术的研发效率作为衡量企业技术赶超能力的关键指标,并将其引入C-D生产函数,从而构建了新兴大国战略性新兴产业企业的研发产出函数。

式(1)中:Y为新兴大国某战略性新兴产业企业的研发产出;A为该企业的研发效率;K、L分别表示该企业的研发资本与研发人员投入;α、β分别为K与L的产出弹性系数。式(2)中:为该企业的初始技术水平;t为某战略性新兴产业的演化发展时间;代表影响研发效率的统计误差,服从正态分布反映研发无效率水平,服从截尾正态分布N();与相互独立。其中为的期望值,越大,表明研发无效率越高;则表示第t时间点的研发转化率。

企业在战略性新兴技术研发过程中需要投入资金和劳动力,因此构建如下成本函数:

因此,得到新兴大国企业实施战略性新兴产业赶超的利润函数:

(2)博弈矩阵的构建。针对企业的技术赶超行为,有限理性的新兴大国政府群体方策略可分为支持或不支持,企业技术赶超策略表现为实施技术赶超与不实施技术赶超(以下简称为“实施赶超”与“不实施赶超”)。①如果政府采取不支持策略,且企业不实施技术赶超。此时政府与企业均无“创新租”,即政府税收收益为0,企业收益为0。②若在政府不支持赶超情形下,部分内生努力企业仍然实施技术赶超策略。假设其赶超成功概率为,税率为,赶超成功的税前利润为;假设赶超失败的净损失为F。此时,企业收益为政府收益为。③如果政府采取支持策略(即政府通过供给、需求和环境等政策工具支持企业的赶超行为),并且企业实施赶超策略。假设政府扶持资金为S,优惠税率为。此时企业赶超成功的概率为,税前利润为;收益为F+S,政府收益为-S。④如果在政府扶持情况下,企业选择不实施赶超策略。此时企业收益为S,政府收益为-S。由此,本文构建了新兴大国政府与战略性新兴产业企业赶超行为的博弈矩阵:

1图 新兴大国政府与企业赶超行为的博弈矩阵

值得说明的是,相对于“企业实施赶超、政府不扶持”的情形,“企业实施赶超、政府扶持”下的企业赶超成功概率较高,即,故而。同时,为激励企业的技术赶超,政府会实施税收优惠等政策措施,因此。

2.政府扶持行为与企业赶超行为的演化博弈分析

假设在博弈初期,新兴大国政府选择支持企业技术赶超行为的概率为x,不支持企业技术赶超的概率为1-x;企业选择实施技术赶超的概率为y,选择不实施技术赶超的概率为1-y。由于战略性新兴产业的高收益特征将吸引更多企业实施技术赶超行为,并且为了推进区域经济增长,新兴大国政府也会对多个企业进行扶持。因此,x可理解为政府群体中选择支持的比例,y可理解为企业群体中选择实施技术赶超的比例。由此,本文采用复制动态方程模拟双方博弈过程中的策略调整过程,该方程主要通过博弈方的比例、策略期望与平均期望之间的关系来反映其策略调整的速度,具体如下:

令F(x)=0和F(y)=0,可得双方的五个策略均衡点(0,0),(1,0),(0,1),(1,1)(p,q),其中p=-经计算可知,以上得出的均衡点并不全是进化稳定策略点。进一步根据p、q值,可将两种群(政府群体和战企业群体)类型比例变化的复制动态关系及其稳定性分为6种情况,如图2 (a)-2(e)所示:

对图2分析,得到新兴大国政府和企业两种群演化博弈的进化稳定策略如表1所示。

图2 新兴大国政府与企业博弈双方群体的复制动态和稳定性示意图

表1 新兴大国政府和企业博弈双方演化的ESS

通过对表1中Ⅰ~ⅠⅠⅠ三种状态的分析可知,政府应采取措施使其演化路径符合Ⅰ→ⅠⅠ→ⅠⅠⅠ。因此,结合表1和图2得到以下结论:

3.数值模拟

数值模拟结果如图3所示,其中x和y分别代表政府群体选择“支持赶超”和企业群体选择“实施赶超”的初始比例。图3(a)的参数取值为,满足条件(Ⅰ)。图3()为满足条件F<0的数值模拟图,图3()为满足F的数值模拟图。其中,图3()中选择“实施赶超”企业方比例先上升后下降,表明虽然企业在政府支持下实施技术赶超的期望收益大于零,但随着选择“支持”的政府方比例迅速下降且接近零,企业方也会逐渐放弃实施技术赶超的策略行为,最终双方均收敛于(0,0)。此时,若部分实施支持策略的政府方通过政策工具降低企业研发失败损失F,使F降为0.05,其余参数值不变,满足条件(ⅠⅠ),将得出数值模拟图3 (b)。这表明政策工具能优化企业实施技术赶超的行为路径。再者,若实施支持赶超策略的政府方继续强化扶持力度,使,其余参数值不变,满足条件(ⅠⅠⅠ),可得到数值模拟图3(c)。这表明政府改进政策工具可改变双方策略行为的演化路径,最终提高战略性新兴产业赶超成功概率。

三、新兴大国扶持战略性新兴产业企业赶超的政策框架

在演化博弈分析基础上,借鉴 Rothwell和 Zegveld (1985)的政策工具分类法,从供给、环境、需求三个维度构建新兴大国扶持战略性新兴产业企业赶超的政策框架。

1.供给推动政策工具

供给推动政策指政府通过科技投入、人才培养、信息服务等政策工具为企业的技术研发提供支撑,从而提高企业研发能力。新兴大国企业在战略性新兴产业赶超过程中,面临研发能力薄弱、技术人才匮乏以及先发国家技术压制等后发劣势,亟需政府制定相应扶持政策以化解技术赶超风险。鉴于此,新兴大国应通过科技人才培养、研究资助等创新要素的供给,降低企业技术赶超风险和成本,并鼓励企业实施开放互补式创新(黄永春等,2014),从而降低企业的研发无效率水平Nt,提升企业技术赶超成功的概率r2,降低企业技术赶超成本C。其次,新兴大国应通过财政投入、风险引导资金等方式拓宽企业融资渠道,克服企业资金薄弱劣势,加速战略性新兴技术的研发与转化,降低企业研发的无效率水平Nt。此外,新兴大国应通过研发补贴S激励企业的创新产出,进而推动战略性新兴产业的赶超发展。

2.需求拉动政策工具

需求拉动政策指政府通过政府采购、消费者补贴、贸易管制等措施减少战略性新兴技术市场化的不确定性,帮助企业开拓国内外市场,从而拉动战略性新兴产业的技术赶超。新兴大国虽人口众多、潜在市场需求量大、消费者购买力逐渐上升,但也存在消费理念滞后、青睐于国外产品等消费惯性,以致国内市场难以开启,从而制约企业的市场开拓。鉴于此,首先应借助政府采购或消费者补贴为战略性新兴产品提供一个明确的预留市场,同时可通过示范推广提高消费者购买信心,减少战略性新兴产品的市场不确定性,提升企业赶超收益。其次,政府可通过强制推广与宣传引导改变消费者的偏好与消费惯性,帮助企业开发国内市场,即借助内需拉动培育企业的创新能力。此外,新兴大国可通过贸易管制和出口扶持等措施支持企业国际化,助推企业融入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全球价值链,谋取最大的产业化利润π2。

3.环境支撑政策工具

环境支撑政策是指政府通过法规管制、金融支持、税收优惠等制度的改善,为战略性新兴产业的赶超发展提供良好的制度环境。新兴大国普遍处于新旧产业的转型期,面临制度变迁的“路径依赖”的惯性劣势,即沿袭传统产业发展的制度且未形成扶持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的制度体系。鉴于此,新兴大国可通过制度改革弥补市场失灵,如通过金融支持和税收优惠等政策推动技术、金融资本、人才等创新要素的跨部门流动,降低企业的研发成本和风险,从而降低企业研发的无效率水平,提升企业研发效率A。其次,政府可实施优惠税率政策,以通过相对价格下降的替代效应引导创新要素的流入。再次,政府应推动战略性新兴产业技术标准和管理规范的建立,从而规范产品性能,增强消费者的消费信心,加速战略性新兴技术成果的转化,进而提升企业赶超利润。最后,政府应规范市场秩序,促进企业间良性竞争,保障先行企业创新利润,降低赶超失败损失F,从而激发企业的赶超动力。

四、我国扶持风机制造业赶超的案例分析

在此结合政策框架的参数分析,从供给、需求与环境的维度解析了我国扶持风机制造业发展的政策工具。本文之所以选取中国的风机制造业为研究对象,是因为:其一,中国风机制造业起步较迟,且初期发展时面临技术基础薄弱、制度滞后等劣势;其二,中国政府通过对风机制造业的政策扶持,推进了风机制造业的赶超发展。截至2013年,我国累计装机总量占全球的28.7%,超越美国成为全球第一。

1.供给推动政策。(1)培育企业的二次创新能力。中国政府在“八五”、“九五”期间支持风机制造企业在技术引进、消化吸收的基础上提升二次创新能力,以帮助企业化解技术依赖劣势。例如,1996年政府通过“乘风计划”、“以市场换技术”和税收政策等方式引导国内的科研机构、企业等单位引进国外先进技术、购买国外设备,并在此基础上进行二次创新,借助技术溢出效应提升了企业研发能力,进而实现了300kW、600kW大型风力发电机组的国产化。(2)扶持基础技术研发。“十五”和“十一五”期间,政府对风机产业基础技术研发的资助快速增长。例如,在“863”和科技攻关项目中设立了大量关于风电机组及零部件研发与制造的科研项目;在国家重大产业技术开发专项中设立了“大型风力发电技术”项目,重点研发兆瓦级变桨变速型风电机组、大齿轮直驱型风电机组的设计和制造技术;通过可再生能源规模化发展项目等渠道对风机制造企业进行研发资金扶持,鼓励建立以企业为主导的研发体系等。鉴于此,华锐和金风等风机制造企业的技术能力不断提升。例如,华锐累积申请专利数量稳居国内第一,金风自主研发的2.5MW直驱永磁风力发电机组获得“2011年度国家能源科技进步奖”一等奖。(3)建立多元化融资渠道。政府通过“国债风电”计划、风机企业上市发行以及股权流通市场的完善,形成了多元化风电产业融资渠道。

2.需求拉动政策。(1)培育国内市场。外资企业较早地进入了中国风机制造业且占据较高的市场份额,并对中国企业实施市场封锁,使得我国企业难以实现市场突围。鉴于此,我国通过政府采购及国产化政策为后发企业开启了国内市场。①政府采购。1994年国家电力工业部颁布了《风力发电并网运行管理规定(试行)》,规定电网全额收购风力发电量,解决了风电上网难问题,为风机制造企业创造了国内需求市场。②国产化政策。我国通过国产化政策促进了企业技术升级及市场培育,例如,1999年《关于进一步促进风力发电发展的若干意见》指出“使用国产设备的风力发电项目优先立项和上网”;2000年《关于加快风力发电技术装备国产化的指导意见》提出通过政策和资金支持,鼓励示范风电场使用国产风电机组;2005年风电特许权项目招标要求,70%的风机涡轮必须是由中国本土企业制造等。以上国产化政策不仅降低了制造成本,还为企业赢取了时间和市场。鉴于此,2007年我国风机行业民营和合资企业的市场份额首次超过了Vestas、Gamesa等外资企业。(2)开拓国际市场。随着企业研发能力的逐渐增强,风机设备质量的不断提高,政府推动部分企业将产品出口到国外。例如,中国政府支持华锐、金风和上海电气分别向印度、美国、泰国和英国出口一定数量的风机。截止2013年底,金风的海外订单达到777.80兆瓦,占其总销售量19000兆瓦的比重约为4. 1%,且国内外新增装机容量全球排名第二,实现了对GE、Enercan等先发企业的赶超。

3.环境支撑政策。(1)制定税收优惠政策。我国政府通过财税优惠政策,促进了风机企业的技术升级与市场突围。例如,政府于1996年通过税收优惠政策鼓励风电机组的研制;1997年通过减免风机设备进口税收,鼓励国内企业引进国外成套机组、先进技术设备,并在此基础上进行二次创新;2008年又对2.5MW以上大风机实施关税优惠和增值税退税,刺激了大风机的机组进口,进而促进了企业的技术升级。(2)出台法律法规和技术标准。政府通过技术标准的设立和法律法规的实施,规范了风机制造企业市场竞争环境。例如,2005年通过《可再生能源法》实施电价全额保障性收购制度,并通过发展规划确定了风电装机总量目标,建立了稳定的市场预期;2009年颁布《关于完善风力发电上网电价政策的通知》,为产业发展明确了价格信号,稳定了预期收益,并通过机组标准的设立淘汰了落后机组,促进了产业良性发展。(3)营造公平竞争的环境。在实现研发国际化后,政府取消了国产化率水平要求和外国投资企业的增值税优惠政策,建立了更加公平开放的市场竞争环境,激发了企业创新活力。鉴于此,2008年至今装机量增长6倍,国内风机制造业实现了爆发式增长,进而实现了对国外风机制造业的赶超发展。

五、研究结论与政策建议

1.研究结论

基于新兴大国企业技术研发率较低实情,本文结合新兴大国企业赶超能力薄弱和动力匮乏等劣势,构建了新兴大国政府与企业间的演化博弈模型,探讨了为达到最优进化稳定状态政府应采取的策略演化路径,并仿真分析了政策工具选择和初始条件改变对演化结果的影响。在此基础上,结合新兴大国企业的优劣势,借助政策工具理论构建了新兴大国扶持战略性新兴产业企业赶超的政策框架,进而解析了我国扶持风机制造业赶超的政策工具。研究结果表明,供给推动、需求拉动、环境营造等政策工具可化解企业的技术赶超劣势,助推企业攀升全球价值链的高端。鉴于此,新兴大国不仅应通过供给推动政策推动创新要素向企业的集聚,提高企业的研发能力和效率;并且应通过需求拉动政策提升企业赶超收益,助推企业开拓国内外市场;还应通过环境营造政策规范企业的竞争秩序,降低企业赶超风险和失败损失;从而引导企业回归技术赶超,提升技术赶超动力和能力。

2.政策建议

(1)供给推动政策。新兴大国政府应借助技术供给政策帮助企业化解技术基础薄弱劣势,推动战略性新兴产业的技术升级与跨越式发展。一是基础技术研发支持政策。新兴大国应强化基础技术研发的推动政策,并促进官产学研技术联盟的建立,推进技术联盟实施协同攻关(Huang et al.,2015),以实现技术的率先突破,并降低企业的研发成本与风险。二是技术引进政策。新兴大国应引导企业重视技术的消化、吸收和二次创新能力的培育,并应鼓励企业实施开放互补式创新,以降低企业的技术赶超成本与风险,进而摆脱“追赶先进”的技术依赖怪圈。三是研发资金扶持政策。政府应通过公共研发投入对技术赶超的先行企业实施资金资助,补偿先行者的正外部性,激发企业创新动力。例如,1979-1989年间,巴西政府对乙醇企业投资由最初的占71%上升到96%,总投资额超过1.5亿美元,进而推动了乙醇燃料的研发及应用进程。

(2)需求拉动政策。当前,我国对战略性新兴产业的扶持政策存在“重供给、轻需求”的现象,阻碍了企业技术效率的改进和市场绩效的改善。因而,我国应强化需求政策的拉动,引导企业借助商业模式创新或产业组织创新推进战略性新兴技术的市场化(黄永春等;2014)。一是国内需求培育政策。政府可通过技术商用试验帮助企业跨越“技术峡谷”,并通过政府采购、消费者补贴与示范推广等政策提高消费者购买信心,使其在推广应用中不断得以实现技术升级和市场开拓。例如,2010年我国安排专项资金,对试点城市私人购买新能源汽车进行补贴。与此同时,政府可推动企业利用互补性资产实施商业模式创新或产业组织形式创新,以帮助企业抢占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利基市场,最终实现边缘赶超。二是国外市场开拓政策。政府可通过出口退税和外销渠道扶持等政策,支持企业突破发达国家的市场封锁,进而助推企业攀升全球价值链的高端。例如,印度通过免征企业软件出口利润所得税,免征软件出口额占销售额80%以上企业全部所得税等措施,推动了印度软件企业的国际化。

(3)环境支撑政策。中国光伏企业纷纷陷入破产的困境表明政府在给予战略性新兴产业企业直接补贴之外,还应从融资环境、产业引导和退出机制等方面构建良好的产业发展软环境。首先,要制定完善的产业法律法规。政府应健全法律法规,以形成有利于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的制度环境,为企业赶超提供良好的制度环境。例如,印度通过《信息技术法》与《版权法》对版权者的权利、软件的出租、用户备份的权利、侵权惩处都做了明确的规定。其次,进一步完善财税优惠政策。政府应通过税率优惠和融资扶持等政策调动市场资源流向战略性新兴产业,以加速新兴技术的突破与商业化应用。再次,出台产业发展规制。政府应制定行业技术标准和法规管制,以为新兴大国企业营造公平竞争的产业格局。例如,韩国要求SK电讯的市场占有率不得超过50%,避免了其在电信市场的垄断。与此同时,政府应通过准入制度和行业管理引导企业选择有利时机有序进入,以避免投资潮涌现象(黄永春,魏守华;2014)。此外,要强化基础设施建设。政府应完善战略性新兴产业基础设施和商业配套,以加快战略性新兴技术的商业化,以帮助企业开发战略性新兴产业的潜在市场。

〔1〕安同良、周绍东、皮建才:《R&D补贴对中国企业自主创新的激励效应》,《经济研究》2009年第10期。

〔2〕Liu Fengchao,Simon D F,Sun Yutao,etal.China's innovation policies:Evolution,institutional structure,and trajectory,Research Policy,2011,40(7):917-931.

〔3〕李奎、陈丽佳:《基于创新双螺旋模型的战略性新兴产业促进政策体系研究》,《中国软科学》2012年第12期。

〔4〕陈衍泰、程鹏、梁正:《影响战略性新兴产业演化的四维度因素分析-以中国风机制造业为例的研究》,《科学学研究》2012年第8期。

〔5〕黄永春、李倩:《GVC视角下后发国家扶持新兴产业赶超的政策工具研究》,《科技进步与对策》2014年第18期。

〔6〕卢超、尤建新、戎珂、石涌江、陈衍泰:《新能源汽车产业政策的国际比较研究》,《科研管理》2014年第12期。

〔7〕许箫迪、王子龙、张晓磊:《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培育机理与政策博弈研究》,《研究与发展管理》2014年第1期。

〔8〕肖兴志、姜晓婧:《战略性新兴产业政府创新基金投向:传统转型企业还是新生企业》,《中国工业经济》2013年第1期。

〔9〕王宇、刘志彪:《补贴方式与均衡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成长与传统产业调整》,《中国工业经济》2013年第8期。

〔10〕陆国庆、王舟、张春宇:《中国战略性新兴产业政府创新补贴的绩效研究》,《经济研究》2014年第7期。

〔11〕Rothwell R,Zegveld W.Reindusdalization and Technology,Logman Group Limited,1985.

〔12〕黄永春、郑江淮、张二震:《依托于NVC的新兴产业开放互补技术突破路径》,《科学学研究》2014年第4期。

〔13〕Huang Y.C.,Swamidass P.,Raju D.The nature nof innovation in emerging industries in China:An exploratory study,The Journal of Technology Transfer,2015(1):12-33.

〔14〕黄永春、魏守华:《后发国家企业实现新兴产业赶超的时机选择研究》,《南京社会科学》2014年第6期。

〔责任编辑:清 菡〕

The Policy Toolsof New Emerging Powers to Support Enterprise to Catch up Emerging Industries:Based on Dynamic Evolutionary Game Analysis

Huang Yongchun&Zhu Lvjing&Shen Chunmiao

Ⅰn the process of catching up with strategic emerging industry,emerging powers enterprise frequently faces the fact that lost to catch up because of the weak catch-up ability and the shortage of surpass power,namely the key of catch-up has been transferred from catching up with the technology ability to production capacity.Therefore,the emerging powers government should corrects the phenomenon that lost to catch up which the enterprise faced through the implementation of the policy tools.This paper constructs dynamic evolutionary gamemodel between emerging powers government and the strategic emerging industries enterprises,discusses the strategy of evolution path which emerging powers government should adopt in order to achieve the optimal evolutionary stable,and carries out a simulation analysis.On this basis,with the help of theory of policy tools,this paper builds the policy tools framework which emerging powers should adopt to support strategic emerging industry enterprises to catch up,and then analyses the policy tools that Chinese government used to support the wind turbinemanufactures to catch up.

emerging powers;strategic emerging industries;policy tools;dynamic game

F123.16

A

1001-8263(2015)06-0023-08

黄永春,河海大学商学院副教授、博士 南京211100;祝吕静,河海大学商学院博士生 南京211100;沈春苗,南京大学经济学院博士生 南京210093

* 本文是国家社科基金青年项目“全球价值链视角下我国发展新兴产业的赶超时机、追赶路径与政策工具”(13CGL008)、国家社科基金项目“垄断对中国产业升级的影响效应及规制性措施研究”(14BGL006)及2014年江苏省“青蓝工程”培养计划的阶段性成果。

猜你喜欢

战略性新兴产业大国
吐槽大国
多想记住你的脸
我国将24种矿产确定为战略性矿产
从器官捐献大国到移植大国还有多远
战略性新兴产业与大国崛起
回望“十二五”:中国的战略性转换与评估
新兴产业市场绩效提升的现状及建议
在新兴产业看小元件如何发挥大作用
党内民主:战略性的正能量
广东省战略性新兴产业重大项目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