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企业财务绩效与社会责任的关系研究

2015-06-09

中国商论 2015年35期
关键词:变量责任财务

企业财务绩效与社会责任的关系研究

西安职业技术学院 王萍

本文以《中国企业社会责任发展指数报告(2011年)》中的上市100强企业为研究对象,扣除公司治理或财务资料不齐全者,剩余89家企业。本研究利用多元回归分析探讨财务绩效与企业社会责任关连性。实证结果显示,财务绩效对企业社会责任为不显著关系。

财务绩效 社会责任 上市公司

1 引言

过去针对财务绩效与企业社会责任关系之研究显示,财务绩效与企业社会责任间并未存有一致性。如Barnea & Rubin(2010)指出企业可通过策略性地执行企业社会责任,有效提高自由现金流量和降低资金成本,达到股东价值最大化的目的;Christensen (2010)指出当企业致力于企业社会责任,反而会造成代理成本提高,导致财务绩效下降,故企业社会责任与企业绩效呈现负向关系;Edward & Elizabeth(2008)指出在考虑所有权人的管理哲学及态度情况下,财务绩效与企业社会责任间关系不显着。

且财务绩效衡量指标可区分为会计指标(Accounting Measure)及市场绩效指标 (Market Measure)。会计指标包含资产报酬率(ROA)、股东权益报酬率(ROE)及每股盈余 (EPS);市场绩效指标则包含股票报酬率及Tobin’s Q。Christensen (2010)可采用采用净值比、销售增长率及ROE作为衡量财务绩效。

综合上述,企业社会责任与财务绩效间之关系尚未发现存在一致性,且在考虑财务绩效衡量指标不同状况下,是否能更反映出财务绩效与企业社会责任间关联性,因此本研究将通过采用不同财务绩效指标重新检验中国企业财务绩效与企业社会责任间之关系。

2 理论基础与研究假设

有很多文献对企业社会责任与财务绩效间关系进行了研究,期望能获取正向关系以鼓励企业进行社会活动,然而财务绩效(CFP)与企业社会责任绩效(CSP)之关系却由于企业社会责任为一复杂的概念,并缺少具体测量方式,再加上财务绩效指标并未有一致性标准,因此,学者们对两者间的关系并未有一致结果。如早期文献多采用ROA或ROE作为财务绩效衡量,然而Bharadwal & Konsynski(1999)提出企业现存资产及未来潜在成长性可通过Tobin’s Q为市场价值变量来衡量,Alisom、Tyson & Jay于2007年提出企业承担社会责任时,即使会降低未来的现金流量,但却仍能增加公司目前市场价值,因此在探讨企业社会责任与财务绩效关联性时,除了传统采用会计绩效外,亦可采用市场价值变量Tobin’s Q衡量。

在考虑如上述财务绩效衡量指标不同时发生,但可能的对企业社会责任存在直接或间接影响因素下,财务绩效与企业社会责任间关联性一直都无法寻获肯定的答案。然而,回顾之前的文献,仍可以找到企业社会责任与财务绩效关联性的理论,可以分成:正向影响、负向影响来讨论。

2.1 正向影响

2.1.1 良好管理理论(good management theory)视角

此理论认为好的社会绩效需要配合优良的管理技巧和策略,这也是好的财务绩效所需要的(Alexander & Buchholz,1978;Anderson & Frankle,1980;Davis,1973;Ullma nn,1985;Waddock & Graves,1997)。有好的社会行为的公司将被预期会经常去做好的市场行为,而企业管理者会透过消费、投资和受雇行为等方式去奖励这些良好管理的行为。陈春山(2008)企业社会责任及治理一书中提及,虽然重视社会责任的企业,未必绝对有助于企业获利大幅提升,但却可以避免社运人士、环保人士抨击,进而提高公司声誉、提升销售额、增加企业价值。

2.1.2 股东契约成本理论(stakeholder contract cost theory)视角

Jones (1995) 指出股东契约成本理论是假设进行社会活动的利益比成本还重要。企业若遵守这种隐藏的理念,企业将促使社会更和谐,并最小化维持与股东间的成本,股东将预期企业会公平地处理有关他们的权力,因此,企业的社会绩效行为对减少与股东相关成本是有用的。而Schuler & Cording (2006) 指出若企业违反公平的基准,股东可能通过发布一些对企业不好的信息给其它股东,导致企业经营成本的增加。也就是说,股东会因为企业的社会绩效而去改变他们的行为,进而影响企业的财务绩效。因此,有好的社会绩效的企业应该比那些有不好的社会绩效之企业有较低的股东成本,且会赚取较高的财务报酬 (Jones, 1995)。

2.1.3 可负担理论(affordability theory)视角

Schuler & Cording(2006)认为可负担理论将焦点集中在社会绩效的成本。因为社会行为是昂贵的,所以,只有那些有良好财务绩效的企业才有能力去进行企业社会行为。这个理论与Carroll(1979)提出的企业社会责任模型相似:经理人必须先达到有利可图,接着符合法律规范,然后合乎道德,最后才是无条件的承担利他责任。此理论意味着有好的财务绩效才有能力去做社会行为,进而增加企业的社会绩效,故财务绩效将影响社会责任绩效,且两者之间存有正向关系。

2.1.4 可利用资金假说(available funds hypothesis)视角

若企业有获利的话,则企业就有能力提供任何计划的资金需求,包含企业社会责任的活动。因此,当公司财务绩效增加,则公司会去从事社会责任;若公司财务绩效不好,则公司不会去从事企业社会责任。因此,Preston & O’Bannon(1997)指出虽然企业希望能遵循良好企业品德表现的规范,但是他们的实际行为却取决资源的可利用性。

2.1.5 闲置资源理论(slack resources theory)视角

此理论认为较好的财务绩效将增加闲置资源 (财务的或其它的) 的可利用性,并给予企业投资在社会绩效领域的机会,例如:员工关系或环境等。假如闲置资源是可以被利用的,那么会将这些资源分配到社会领域,将会产生较好的社会绩效。Waddock & Graves (1997) 也指出那些有财务问题的企业并没有多余的能力去进行有关企业社会绩效的活动,因此当财务绩效好的企业有更多的资源能投入于社会责任行为上,将能改善长期的企业形象及企业与股东的关系。

2.2 负向影响

2.2.1 私有成本理论(private costs theory)视角

私有成本理论假定企业社会绩效会造成企业的成本增加,却无法令企业获得相对的报酬,并认为私有成本理论前提假定为:进行社会行为对企业是不利的,因为社会行为令企业无法最大化其私有报酬 (Aupperly,Carroll & Hatfield, 1985;Friedman,1970;Preston & O’Bannon,1997)。企业投资在社会行为上可能使一些团体受惠,但私有的利益却是减少的,因此,Friedman(1970)指出私有成本理论意味着管理者在做社会行为时,却忽略了在做这样的行为时,企业的私有成本会增加,即牺牲对企业本身或对社会更有利益的行为。故在其它条件相同时,这样的社会行为将导致较差的财务绩效。

2.2.2 经营阶层的狡诘理论(managerial guile theory)视角

Jensen and Meckling(1976)指出此理论是源自于代理理论,因为很难去监督管理者的行为,所以即使从事的企业社会行为会损害企业的整体绩效,有些经理人仍会基于私人利益从事社会责任行为(Preston & O’Bannon,1997)。Barnea & Rubin(2010)指出,当企业过度投资于社会责任行为时,而不将资源用于具有高生产力的产品上,将使企业的财务绩效无法达到最大化目标,并降低股东利益,然而,却会增加经理人个人利益,造成代理问题产生。

2.2.3 经营阶层的机会主义假说(managerial opportunity hypothesis)视角

Williamson(1967;1985)认为企业经理人可能会追求他们自己私人的目标,而对股东和其它股东造成损害。Preston and O’Bannon(1997)认为企业在制定决策时,经理人会优先考虑他们自己最重要的利益,其次才考虑顾客的利益,意指管理阶层为追求私人的经营目标,可能导致财务绩效与社会绩效之间为负向关系。并且当财务绩效好的时候,经理人可能会通过减少社会支出,试图利用机会去增加他们自己短期的收益;相反的,当财务绩效不好时,经理人可能会通过从事显而易见的社会活动,补偿或是掩饰他们的失败。

综上所述,企业财务绩效对于企业社会责任之相关文献有许多,如Carroll(1979)、Schuler & Gording(2006)提出的可负担理论、Preston and O Bannon(1997)提出的可利用资金假说、Waddock & Graves(1997)闲置资源理论,此三种理论认为企业财务绩效对于企业社会责任有正向影响;然而,Preston and O Bannon(1997)提出经营皆的机会主义假说却认为经理人会于财务绩效不好时,反倒通过进行社会活动,补偿或掩饰其经营失败。此外,Ruth(2006)亦指出企业为了维持目前的高财务绩效,会刻意不去承担企业社会责任,以便将资源全部投入于生产业务中,此二种看法皆表示财务绩效与企业社会责任为负相关。

因此,根据上述文献讨论,我们可以提出攸关企业社会责任绩效与财务绩效间关系的假设如下:

假设:中国上市公司企业财务绩效对企业社会责任绩效存在显著关系。

3 研究设计

3.1 变量定义

本研究依据Huang (2010)、Lo et al.(2010)、廖秀梅、李建然及廖益兴(2003)及洪荣华、陈香如及王玉珍(2005)的研究,选取财务绩效的相关重要变量,各重要变量及其定义整理如表1所示。

需要说明的是,Tobin’s Q值表示通过企业现存资产来衡量未来潜在成长性企业价值,而Tobin’s Q计算方式是以公司的市场价值除以资产的重置成本(replacement cost),当Tobin’s Q值越高,代表市场给予公司的评价越高于公司资产之重置成本,但因资产重置成本资料取得不易,所以本研究以资产账面价值代替资产的重置成本。

另外,依照North American Industry Classification System(NAICS),将农林渔牧业、采矿业和炼油业、建筑业、制造业、批发商买卖、零售商买卖、运输仓储业归类为制造业(IND Mfc),为制造业之企业虚拟变量为1,反之,则为0;金融保险业、房地产与租赁业、控股公司归类为金融服务业(IND Fin),为金融服务业之企业虚拟变量为1,反之,则为0;专业、科学、技术相关产业、行政后勤支持业、教育产业、健康照护与社福组织、艺术娱乐休闲事业、旅馆餐饮业、其它、公家机关归类为服务业(IND Ser),当企业同时不为制造业及金融服务业者时,则设为服务业。

3.2 样本选择

本研究样本取自中国上市企业,首先透过《中国企业社会责任发展指数报告2011年》中以总资产为衡量标准选出之国营100大企业与民营100大之企业,共200家企业,再扣除样本数据不齐全或错误者,最终样本为89家中国上市企业。

表1 变量说明

4 结果分析

4.1 变量间相关性分析

从表2中可以发现,除了Tobin’s Q对环境责任绩效为显着负相关之外,无论是ROA或Tobin’s Q对于企业社会责任所有构面的变量皆不显着,表示中国上市企业在追求企业高度成长性之同时,可能会对于环境保护、环保政策推广有负向相关。

4.2 财务绩效与社会责任关系实证分析

从表2中可以发现财务绩效变量ROA与Tobin’s Q对企业社会责任各项变量皆不满足5%显著水平,表示中国上市企业追求高报酬率及高度成长行为,对企业社会责任并无明显直接影响,依据Cambell(2007)之研究结果,可能是由于财务绩效与企业社会责任之间存有未知干扰因素影响,故财务绩效对企业社会责任绩效才表现为无相关关系。

因此,本研究为加深探讨财务绩效与企业社会责任的相互关系,则将企业社会责任各变量当做自变量,取ROA和Tobin’Q为因变量,目的为检验企业社会责任是否会影响财务绩效。其结果如表4、5,从VIF值中可发现企业社会责任变量之间有相对较高的相关性,但根据方世荣统计学导论(2001),该值并未达极端值10以上,故据此推论本模型并未发生严重的共线性。于模型(1)中可发现并未有任何企业社会责任变量满足5%显著水平,表示中国企业的责任管理、市场管理、社会责任及环境责任四项,对于财务绩效ROA皆没有明显关连性;另从模型(2)中显示,在设定5%的显著水平情况下,未有任一企业社会责任变量呈现显着。而设定10%的显著水平状况下,责任管理与Tobin’s Q为显着负相关,社会责任则为正相关,表示当企业越守法、越宣扬法律责任时,却反倒是会降低企业市场价值。而社会责任与Tobin’s Q呈正向显着,表示当企业越重视员工等股东利益,其Tobin’s Q绩效越佳。

由于社会责任发展指数作为一衡量整体企业社会责任绩效之指数,因此为避免与四项企业社会责任构面变量拥有高度共线性,特分开衡量其与财务绩效间之关连性,实证结果如表5所示。结果中可发现,社会责任发展指数对于ROA及Tobin’s Q皆不显着,表示在中国上市企业中,企业社会责任对于财务绩效间并无明显显著关系存在。

表2 各变量Pearson相关系数分析

表3 财务绩效对于中国企业社会责任绩效之实证结果

表4 企业社会责任对于财务绩效之实证结果

最后由表5显示,企业负债比例越高,财务绩效ROA越高,而企业规模越大,财务绩效ROA越佳,此皆符合Cheung, et al(2010)针对中国上市企业之研究;控制人变量与财务绩效ROA亦呈现正相关,表示当企业为民营企业时,财务绩效会较佳。

表5 企业社会责任发展指数对于财务绩效之实证结果

5 结语

本研究从财务绩效角度探讨企业社会责任,却发现对社会责任影响不显著,因此本研究将财务绩效改设为应变量,企业社会责任为自变量,亦得到同样不显着之结果,并不符合原先假设。可能是由于中国企业多具有官股成分存在,而中国企业于2008年胡锦涛主席极力推动企业社会责任状况下,中国企业开始更加积极推广企业社会责任活动,相较于欧美等先进国家推动企业社会责任是由于全球供应链及资本市场的要求,中国企业社会责任活动推广是由政府带动进行,由于此背景动机因素不同,致使官股持股比例与企业社会责任多项显著,反倒是财务绩效与企业社会责任无一显著。

参考文献

[1] Alexander,G.J.,& Buchholz,R.A.(1978). Corporate social responsibility and stock market performance[J].Academy of Management Journal,21.

[2] Anderson,J.C.,& Frankle,A.W.(1980).Voluntary social reporting: An Iso-beta portfolio analysis. Accounting Review,55.

[3] Aupperly,K.E.,Carroll,A.B., and Hatfield,J. D.(1985).An empirical examination of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corporate social responsibility and profitability.Academy of Management Journal,28.

[4] Barnea,A.,& Rubin,A.(2010).Corporate social responsibility as a conflict between shareholders. Journal of Business Ethics,97(1).

[5] Bharadwal,A.S.,Bharadwaj,S. G.& Konsynski,B.R.(1999).Information technology effects on the firm performance as measured by Tobin,s Q.Management Science,45.

[6] Carroll,A.B.(1991).A Three-Dimensional conceptual model of corporate social performance. Academy of Management Review,4.

[7] Cheung,Y.L.,Tan,W.Q.,Ahn,H.J.,& Zhang,Z.(2010).Does corporate social responsibility matter in Asian emerging markets?[J].Journal of Business Ethics,92(3).

[8] Christensen,J.,Kent,P.,& Stewart,J.(2010). Corporate governance and company performance in Australia.Australian Accounting Review,20(4).

[9] Davis,K.(1973).The Case for and against business assumption of social responsibilities. Academy of Management Journal,16.

[10] Edward N.& Elizabeth W.(2008).Corporate social responsibility and financial performance:the virtuous circle.Review of the Quantitative Finance and Accounting,32.

[11] Friedman,M.(1970). The social responsibility of business is to increase its profits.New York Times Magazine.

[12] Jensen,M.C.,& Meckling,W.H.(1976).Theory of the firm: Managerial behavior,agency costs, and ownership structure.Journal of Financial Economics,3.

[13] Jones,T.M.(1995).Instrumental Stakeholder Theory:A synthesis of ethics and economics. Academy of Management Review,20.

[14] Preston,L.E.,& O Bannon,D.P.(1997). The corporate social financial performance Relationship:A Typology and Analysis.Business & Society,36.

[15] Schuler,D.A.& M.Cording(2006).A Coporate Social Performance - Corporate Financial Performance Behavioral Model for Consumers. Academy of Management Review,31.

[16] Ullmann,A.A.(1985).Data in search of a theory:A Critical examination of the relationships among social performance,social disclosure,and economic performance of U.S.Firms.Academy of Management Review,10.

[17] Waddock,S.A.,& Graves,S.B.(1997).The Corporate Social Performance - Financial Performance Link.Strategic Management Journal,18.

[18] Williams,C.A.,& Conley,J.(2005). An Emerging Third Way:The Erosion of the Anglo American Shareholder Value Construct.Cornell International Law Journal,38(2).

F275

:A

:2096-0298(2015)12(b)-049-06

猜你喜欢

变量责任财务
党建与财务工作深融合双提升的思考
抓住不变量解题
使命在心 责任在肩
也谈分离变量
论事业单位财务内部控制的实现
每个人都该承担起自己的责任
欲望不控制,财务不自由
分析师关注对财务重述的双重作用
分析师关注对财务重述的双重作用
分离变量法:常见的通性通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