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拟消渴安糖方辅治对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患者NCV及TNF-α、FFA、MBP的影响
2015-06-09姜俊玲林寿宁刘鹏
姜俊玲,林寿宁,刘鹏
临床研究
自拟消渴安糖方辅治对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患者NCV及TNF-α、FFA、MBP的影响
姜俊玲,林寿宁,刘鹏
目的 观察自拟消渴安糖方辅治对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DPN)患者神经传导速度(NCV)及肿瘤坏死因子(TNF-α)、血清游离脂肪酸(FFA)、髓鞘碱性蛋白(MBP)的影响。方法 DPN患者80例采用数字表法随机分为对照组40例,治疗组40例,对照组给予甲钴胺,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自拟消渴安糖方。用药8周,比较治疗前后NCV,并采血测定TNF-a、FFA、MBP水平。结果 治疗前2组MCV、SCV及TNF-α、FFA、MBP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组治疗后所测各指标均较治疗前显著改善(治疗组:正中神经MCV、SCV 的t=8.069、9.21,腓总神经t=8.00、5.80,TNF-α、FFA、MBP的t=9.50、7.62、9.90;对照组:正中神经MCV、SCV的t=6.16、5.57,腓总神经为6.41、2.16,TNF-α、FFA、MBP 的t=4.80、9.16、6.41,P<0.05);且治疗组较对照组MCV、SCV增加显著(正中神经MCV、SCV 的t=3.13、4.11,腓总神经MCV、SCV 的t=2.38、2.92,P<0.05)、TNF-α、MBP下降明显(t=2.36、4.53,P<0.05),2组FFA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0.17,P>0.05)。结论 消渴安糖方辅治对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能更好地改善患者感觉神经传导和神经根病变,促进神经修复,缓解临床症状,降低DNP患者炎性因子、刺激轴突再生可能是其作用机制之一。
消渴安糖方;周围神经病变,糖尿病;肿瘤坏死因子-α;游离脂肪酸;髓鞘碱性蛋白
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diabetic peripheral neuropathy,DPN) 是糖尿病最常见的慢性并发症之一,糖尿病诊断后10年内常有明显的临床糖尿病神经病变,神经功能检查发现60%~90%的糖尿病患者有不同程度的神经病变[1]。DPN以远端对称感官或远端感觉运动神经病变最常见,主要表现为肢端麻木、发凉、疼痛、感觉障碍,目前尚没有疗效可靠的药物和方法[2]。我院内分泌科应用自拟消渴安糖方,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取得较好疗效,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2013年4月—2014年10月广西中医药大学附属瑞康医院内分泌科住院及门诊的DPN患者80例。采用简单随机数字表法,按1∶1分为2组。治疗组40例,其中男23例,女17例;年龄49~73(61.0±11.2)岁;糖尿病病程8~13 (8.5±2.2)年;伴周围神经病变病程3~9 (5.4±2.1)年;合并高血压病21例,冠心病12例,糖尿病肾病29例。对照组40例,男19例,女21例;年龄47~72(58.3±12.6)岁;糖尿病病程7~16(8.8±1.6)年;伴周围神经病变病程2~11(5.6±1.4)年;合并高血压病18例,冠心病14例,糖尿病肾病32例。2组患者在性别、年龄、病程、合并疾病等方面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本研究经医院伦理委员会批准,患者及家属同意并签署知情同意书。
1.2 选择标准
1.2.1 入选标准: (1)2型糖尿病诊断符合1999年世界卫生组织(WHO)标准;(2)DPN诊断标准参照WHO的诊断标准:①有2型糖尿病原发病基础;②有肢体感觉运动神经病变表现;③神经电生理检查有异常改变;④同时可除外由于大血管病变、免疫性外伤性及其他神经疾病所致的周围神经病变。(3)治疗前1个月内血糖控制稳定者;(4)中医诊断参照《简明中西医结合内科学》[3]:具有口渴多饮、消谷善饥、尿多而甜、形体消瘦、肢体麻木刺痛等症状,唇紫,舌暗或有瘀斑,苔薄白,脉弦或沉涩;(5)年龄35~75岁。
1.2.2 排除标准: (1)合并有肝、肾和造血系统等严重原发性疾病的周围神经病变患者;(2)妊娠或哺乳期妇女及对本药过敏者;(3)不符合纳入标准,未按规定用药,无法判断疗效或资料不全等影响疗效或安全性判断者。
1.3 治疗方法 2组患者均进行严格的饮食控制,合理选用抗血小板聚集、他汀类调节血脂及口服降糖药或注射胰岛素控制血糖并保持血糖稳定。对照组予甲钴胺(卫才中国药业有限公司生产)500 μg口服,每天3次。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自拟消渴安糖方,药物组成:黄芪30 g,党参20 g,山茱萸15 g,枸杞子15 g,黄连10 g,沙参15 g,牡丹皮15 g,当归10 g,桃仁15 g,红花10 g,医院制剂室统一煎剂,300 ml包装,每天1剂,分2次服。连服8周后评定疗效。
1.4 观察指标 神经电生理检测采用丹麦DISA2000型肌电图仪,检测感觉神经传导速度(SCV)、运动神经传导速度(MCV)。治疗前和治疗8周后采取空腹静脉血分离血清后,采用放射免疫法测定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比色法测定血清游离脂肪酸(free fatty acid,FFA)、酶联免疫吸附法测定髓鞘碱性蛋白(myelin basic protein,MBP),试剂盒均由武汉博士德公司提供。
2 结 果
2.1 MCV、SCV比较 治疗前2组神经传导速度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正中神经MCV、SCVt=1.47、0.86,腓总神经t=1.12、0.79,P>0.05),与治疗前比较,2组治疗后正中/腓总神经传导速度均显著增加(治疗组:正中神经MCV、SCV的t=8.069、9.21,腓总神经t=8.00、5.80;对照组:正中神经MCV、SCV的t=6.16、5.57,腓总神经t=6.41、2.16,P均<0.05);且治疗组较对照组MCV、SCV显著增加(正中神经MCV、SCV的t=3.13、4.11,腓总神经MCV、SCV的t=2.38、2.92,P均<0.05)。见表1。
表1 2组SCV、MCV水平比较
注:与治疗前比较,aP<0.05;与对照组治疗后比较,bP<0.05
2.2 血清TNF-α、FFA、MBP比较 治疗前2组TNF-α、FFA、MBP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0.67、0.82、1.24,P>0.05),治疗后2组均较治疗前显著降低(治疗组TNF-α、FFA、MBP 的t=9.50、7.62、9.90,对照组t=4.80、9.16、6.41,P均<0.05);且治疗组血清TNF-α、 MBP较对照组下降更明显(t=2.36、4.53,P均<0.05),而FFA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0.17、P>0.05)。见表2。
表2 2组TNF-α、FFA、MBP水平比较
注:与治疗前比较,aP<0.05;与对照组治疗后比较,bP<0.05
3 讨 论
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是糖尿病最常见的慢性并发症之一,早期阶段可出现感觉异常、疼痛等症状,随着病情进展,运动神经、感觉神经及自主神经均可受累,远期预后差,早期防治DPN至关重要。中医认为本病属中医“消渴病”兼证“痹证”等范畴,是因消渴日久,耗伤气阴,阴阳气血亏虚,血行瘀滞,脉络痹阻所致,属本虚标实证。病位在脉络,内及肝、脾、肾等脏腑,以气血亏虚为本,瘀血阻络为标,气阴两虚是发生DPN的关键,血瘀是造成本病的主要原因,贯穿始终,临证多加化瘀通络之品,取其“以通为补”“以通为助”之义[4,5]。消渴安糖方是我院林寿宁教授在继承全国名老中医林沛湘教授治疗消渴经验方的基础上研制而成。该方具有益气养阴、活血化瘀之效,主要由2组药组成:(1)补益药,体现了健脾补肾、益气养阴的治法,以黄芪、党参共为君药, 共奏健脾益气之功, 枸杞子、山茱萸补益肝肾用以为臣,此为治本之法。(2)活血化瘀药,丹皮、桃仁、当归、红花等活血化瘀, 用以为佐, 体现了治标之法。诸药合用,攻补兼施,益气养阴,活血化瘀。现代研究,活血化瘀类中药能改善血液高凝状态和微循环,提高神经细胞血氧供应,可有效改善DNP临床症状[1,6]。本课题组既往研究提示消渴安糖方联合胰岛素治疗不仅可以降血糖,改善糖尿病患者临床症状[7],还具有改善微循环,保护内皮的功能[8]。
神经肌电图是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诊断与疗效判定的重要工具[9]。研究发现SCV减慢可作为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诊断标准的可靠指标之一,检测运动神经和传导神经速度对2型糖尿病患者早期周围神经病变的防治具有至关重要的价值和意义[10]。MBP是神经髓鞘所特有的脂蛋白,是神经髓鞘的重要营养成分之一[11],它在髓鞘的形成中具有重要作用,并维持中枢神经系统髓鞘结构和功能的稳定。研究证实DPN血清中MBP增加,血清MBP水平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神经系统损害的范围和严重程度[12]。甲钴胺是一种内源性的辅酶B12,能促进髓鞘卵磷脂合成和轴突再生,促进神经修复,改善神经传导[1,13]。本结果表明消渴安糖方与甲钴胺联合使用较单独使用甲钴胺提高感觉神经传导速度效果明显,可进一步降低血清MBP,提示消渴安糖方辅治对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能更好地改善患者感觉神经传导速度和神经根病变,促进神经修复,缓解临床症状。
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是微血管及血液动力学改变、代谢、神经营养因子、自身免疫及炎性病变等多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14]。TNF-α、FFA是反映糖尿病神经病变的炎性因子、脂质代谢的指标之一。TNF-α是一种重要的损伤性炎性因子,研究发现[15,16],糖尿病患者血清中TNF-α含量的高低与DPN神经细胞因子功能密切相关。脂代谢异常导致血中FFA增加,FFA参与胰岛素抵抗[17],可能是糖尿病患者并发DPN的危险因素[18]。宋庆芳[19]研究提示TNF-α和FFA是DPN的危险因素,TNF-α水平和FFA水平呈正相关。本结果显示与对照组比较,消渴安糖方对血清FFA水平影响不明显,但能进一步降低血清中TNF-α水平,表明消渴安糖方作用机制可能是通过降低DNP患者炎性因子,改善炎性病变进而改善患者神经损伤的范围和严重程度。2组血清FFA下降可能是控制血糖、血脂等基础治疗的综合作用效果。
综上所述,消渴安糖方与甲钴胺联合应用能更好改善感觉神经传导速度和神经根病变,促进神经修复,缓解临床症状,从现代作用机制研究观察,消渴安糖方可能通过降低DNP患者炎性因子、刺激轴突再生发挥作用。消渴安糖方从消渴基本病机处方,标本兼治,注重培本同时联合活血化瘀,临床应用效果明显,本研究也证实了其治疗作用,再次证实中医药辨证论治联合西药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可收到更好的临床疗效,中医药在糖尿病并发症治疗方面有其特长,消渴安糖方也值得在临床推广和进一步研究。
1 中华医学会糖尿病学分会.中国2型糖尿病防治指南(2013年版)[J].中国糖尿病杂志,2014,22(8):2-42.
2 刘占军.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中西医药物治疗[J].医学理论与实践,2015,28(1):28-29, 27.
3 方显明,林寿宁.简明中西医结合内科学[M].南宁:广西人民出版社,2004:366-367.
4 王莉明.中医中药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研究进展[J].医学理论与实践,2015,28(4):441-443.
5 中华中医药学会.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中医防治指南[J].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2011,9(22):119-121.
6 褚伟.活血化瘀法对2型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治疗价值分析[J].中外医学研究,2011,9(21):50-51.
7 郑晓峰.消渴安糖方对2型糖尿病患者胰岛素受体的影响[J].广西中医药,2009,32(1):8-10.
8 钟润芬,姜俊玲,刘鹏.加用消渴安糖方治疗早期糖尿病肾病临床观察[J].广西中医药,2008,31(4):10-11.
9 张翠云,卢祖能.肌电图在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诊断中的应用价值分析[J].中国实用神经疾病杂志,2014,17(6):3-4.
10 李金凤.肌电图检查对2型糖尿病患者运动神经和感觉神经传导速度的临床意义分析[J].中国现代药物应用,2014,8(10):26-27.
11 Christianson JA,Ryals JM,Johnson MS,et al.Neurotrophicmodulation of myelinated cutaneous innervation andmechanical sensory loss in diabetic mice[J].Neuroscience,2007,145(1):303-313.
12 丛艳,李金萱,秦晓凤,等.糖尿病患者血清S100β髓鞘碱性蛋白含量与周围神经病变的相关性研究[J].中国药物与临床,2013,13(6):758-760.
13 谢宝强,周青美.甲钴胺与法舒地尔联合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疗效[J].中国老年学杂志,2012,32(5):949-950.
14 Meksawan K,Sermsri U,Chanvorachote P.Zinc supplementation improvesanticancer activity of monocytes in type-2 diabetic patients with metabolicsyndrome[J].Anticancer Res,2014,34(1):295-299.
15 Mahmoud F,Al-Ozairi E.Inflammatory cytokines and the risk of cardiovascular complications in type 2 diabetes[J].Dis Markers,2013,35(4):235-241.
16 Kikodze N,Pantsulaia I,Rekhviashvili KH,et al.Cytokines and T regulatory cells in the pathogenesis of type 1 diabetes[J].Georgian Med News,2013,222(46):29-35.
17 李翰卿,宋微微.游离脂肪酸与胰岛素抵抗关系的研究进展[J].医学研究生学报,2012,25(9):981-984.
18 Salgin,Ong KK,Thankamony A,et al.Higher fasting plasma FFA levels are associated with lower insulin secretion in children and adults and higher incidence of T2DM[J].J Clin Endocrinol Metab,2012,97(9):3302-3309.
19 宋庆芳.游离脂肪酸与2型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关系及其机制探讨[D].石家庄:河北医科大学,2009:28-40.
医学论文中有关实验动物描述的要求
在医学论文的描述中,凡涉及到实验动物者,在描述中应符合以下要求:(1)品种、品系描述清楚;(2)强调来源交待;(3)遗传背景;(4)微生物学质量;(5)明确体质量;(6)明确等级;(7)明确饲养环境和实验环境;(8)明确性别;(9)有无质量合格证;(10)有对饲养的描述(如饲料类型、营养水平、照明方式、温度要求、湿度要求);(11)所有动物数量准确;(12)详细描述动物的健康状况;(13)对动物实验的处理方式有单独清楚的交代;(14)全部有对照,部分可采用双因素方差分析。
广西中医药大学高层次人才科研启动基金课题(No.G2007017)
530001 南宁,广西中医药大学附属瑞康医院内分泌科
10.3969 / j.issn.1671-6450.2015.06.024
2015-02-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