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础教育信息化过程中中学教师信息素养的培养
2015-06-09翟红丽刘凤娟
翟红丽++刘凤娟
摘要:随着基础教育信息化的发展,中小学教师作为教学的设计者和实施者,具备良好的和较高的信息素养有着极其重要的现实意义。因此,本文针对基础教育信息化过程中中学教师信息素养的现状,在基础教育信息化发展的背景下探讨了培养和提高中学教师信息素养的策略。
关键词:基础教育信息化;中学教师;信息素养
信息技术给教育带来了深刻的变革,使教育快速进入教育信息化时代。在教育领域,教育信息化从观念、思想、理论到方法、手段、模式都为教育教学带来了根本性的变革。这就需要我们转变思想,树立现代教育理念,即重视信息教育,重视培养学生继续学习、自主学习的能力。要做到这一点,必须提高教师的信息素养,尤其是作为基础教育一线的中学教师更应具备这一重要素质。教师要在信息社会中立于不败之地,就必须熟练掌握获取和利用信息的技能,不断提高自身的信息素养。因此,如何培养和提高教师的信息素养,已经成为教育教学改革最迫切的行动之一。
一、基础教育信息化过程中提高中学教师信息素养的必要性
教育信息化是将信息作为教育系统的一种基本构成要素,并在教育的各个领域广泛地利用信息技术,促进教育现代化的过程。在教育信息化的过程中应高度重视对教育系统以信息的观点进行信息分析,并在此基础上进行信息技术在教育中的有效应用。基础教育信息化其实就是基础教育走向信息化时代,包括教育体制、教育设施、教育方式信息化等,它可以看作是一个追求信息化基础教育的过程。
首先,中学教师良好的信息素养是培养高素质、复合型创新人才的需要。在信息化社会,如果培养的人才缺乏捕捉信息、有效利用信息迅速发现新机会的能力,就很难在激烈竞争的社会环境中求得生存与发展。
其次,良好的信息素养是中学教师未来生存和发展的基础。随着信息素养在生活就业以及社会道德等方面作用的日益显现,原有的素养已不足以应付工作,原有的知识已无法适应时代,特别是中老年教师应及时更新观念,继往开来,与时俱进。中学教师必须建立新的信息素养基础,以适应未来的生存和发展。
再次,中学教师良好的信息素养是时代发展的要求。中学教师作为知识的传播者、教学内容的研究者、教学环境的创设者,应适应时代发展的要求,学会认知、学会学习,掌握现代化的教学手段和教学方法,熟练运用信息工具进行信息资源的获取、筛选、加工、处理和运用。
最后,中学教师良好的信息素养是教育发展的必然要求。随着我国教育事业的快速发展,教育教学也迅速并列发展和完善,形成独特性很强的学科体系。特别是教学模式的转变,素质教育的实施,向中学教师提出更高的要求,教师不仅需要获取知识包括本学科的专业知识,更包括人文社科知识,而且更需要与教育教学工作的扩展与延伸相适应。
二、中学教师信息素养的现状
在基础教育信息化的时代背景下,中学教师的信息素养直接影响中学生的信息素养,中学教师具备较高的信息素养可以转变其思想观念,树立其现代教育理念,也会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继续学习的能力。所以,中学教师肩负着提高中学生信息素养的重大责任。但是,我国中学教师的信息素养普遍较低。目前,关于中学教师信息素养的相关研究也比较多,概括起来,有很多亟待解决的问题,具体现状主要表现如下。
1.缺乏信息意识和对信息价值的判断力
多数中学教师都不愿意使用现代化教育手段,他们不去适应现代化教育的需要,而是继续使用传统的方法,所以就造成了停滞不前的结果;还有少数中学教师不从多渠道去获得信息,获得信息的方法单一,缺乏信息意识,其中一部分中学教师对网络上的资源利用率不是很高,没有自己一碰到问题,就去网络上找自己所需要的资源的习惯;多数中学教师已经认识到信息的重要性,对信息也有了一定的处理能力,但对信息价值的判断力不够,积累先进的教学理念的经验不足,从而阻挡了中学教师信息素养的提高。
2.信息知识结构不合理,信息面窄
我国大多数中学教师所掌握的各类知识应达到的水平、发挥的功能与高质量完成教学活动的要求不一致。例如,中学教师对教育学、心理学知识的掌握情况不能令人满意。还有的中学教师不能很好地掌握所教学科知识的思想与本质内涵,无法沟通迁移,特别是不能将相关学科知识综合化。有一部分中学教师缺乏广博的信息知识,文化知识单一,中学生无法通过教师了解相关的知识,也不能激发他们强烈的求知欲。
3.信息检索能力差,信息加工处理能力、技术应用水平偏低
中学教师缺乏电子文献、网络文献以及数据库的基本知识,不知道怎么高效地去搜索自己所需要的信息,对一些检索的方法知道得很少,如“空格键”、“双引号”的作用,很多中学教师都不了解,所以就无法找到自己所需要的信息,或者是要花费大量的时间才能找到自己所需的信息;有的中学教师虽然能找到一些信息,但不会对这些资料进行加工处理,也无法得到自己所需要的信息;许多中学教师没有把现代信息技术应用到日常的教学活动中的习惯,或者有些中学教师对信息化设备不是很熟悉,所以在平常的上课中很少用,他们对新技术缺乏兴趣,制作出来的课件缺乏思想和理念,很难激发学生创造性学习的欲望,这也制约了他的信息技术应用水平的提高。
4.信息道德意识模糊,缺乏自觉地引导学生遵循道德的意识
有些中学教师仅仅是听说过信息道德,根本不了解什么是信息道德,还有的中学教师对网络这方面的法律法规了解甚少,甚至根本不了解,他们在进行网络注册等行为时随意公布个人资料,自我保护意识较差。大多数中学教师重视对中学生的技术教育以及对自身教育技术使用能力的提高,但往往忽视人文教育,忽视道德养成。虽然有些教师也会在技术教育中渗透职业道德教育和信息伦理教育,但没有上升到一定高度。这就会导致学生在对信息技术的使用中,出现一系列的违反规范或触及法律的问题。
三、基础教育信息化过程中中学教师信息素养的培养
中学教师教育的对象都是未成年人,是一个特殊的群体,即正处于叛逆时期的中学生,所以这就要求中学教师要有相当的耐心、责任心、爱心,更好地为中学生服务。从2001年新课改以来,中学教师群体几乎进入了“人格式裂变”时期,其中包括从“教教材”到“用教材”,从传授知识到与学生分享知识成果,从教材走向生活、回归生活,等等。中学教师每天的工作繁杂,而且这些工作不能松懈,中学生不可一日无良师,这些都体现了中学教师的责任重大,所以这就要求中学教师要有更高的信息素养和能力,这样才能更好地管理学生,提高中学生的信息素养和能力。笔者认为应该从以下四方面来提高中学教师信息素养。
1.培养中学教师信息意识和信息观念,树立现代教育教学理念
有效地培养中学教师的信息素养,首先就要改变中学教师传统的思想观念, 加强理论学习,理解新课程改革的内涵。其次,中学教师需要树立运用信息化手段进行教学的意识,逐渐把信息技术应用到课堂教学中,还要从多渠道去获取信息,如果碰到问题,就主动去互联网上去寻找自己所需要的资源,这样传统的教学方式会通过信息技术的优势,变为全新的方式,在新的教学方式下,中学生课堂学习的容量增大,获取信息的渠道增多,学习主题明确,从而大大地提高了课堂学习的效率。
信息技术影响中学教师的科研、教学、学习、生活等,这是教育发展的必然结果,中学教师必须把掌握信息素养提高到必然性和必要性层次。所以教育行政部门应加强对信息技术给教育教学工作带来的优势利益的宣传,制定相关计划和策略,对中学教师学习和应用信息技术进行指导与推动;学校也要组织中学教师集中学习现代教育技术理论和方法,统一中学教师教育信息化的思想,这样中学教师教育观念才会转变,信息技术的运用意识才会加强,学习和应用信息技术的氛围才会形成。
2.利用信息技术结合现代教育技术培训加强中学教师对信息知识的学习
中学教师自己要不断地学习专业知识,掌握教育理论知识,包括教育学、心理学的知识,并运用到实际的教学过程中,从而使自己的专业知识精深,同时提高自己的专业素养。在此基础上,还需要有广博的文化科学基础知识,培养自己多方面的兴趣与才能。将专业知识与文化科学基础知识相结合,进而运用到课堂教学中,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
作为学校,就应加大对学校教学所需的硬件设备及软件设施的投入力度,根据学校的经济实力,建设校园网、电子阅览室、网络教室等,为中学教师提供自我学习的平台,使教师和学生有充足的知识来源。有了这些设施,学校还应开设一门培训课程,专门针对教师,给他们进行现代教育技术的培训,同时不断鼓励中学教师利用信息化的教学资源进行学习,将信息技术应用到课堂教学中去,这样教师就可以随时随地进入网络平台去学习自己所需的信息,还可以在网络上互动交流,互相探讨,也加强了中学教师对信息知识的学习,从而相应地提高了中学教师的信息素养。
3.加强中学教师的信息能力,提高信息技术应用水平
信息技能培训包括入职前的培训和在职期间的培训两种。在入职前的培训中,培养和提高中学教师信息素养的主要途径是在校期间的学习,学校应尽量多开设信息技术课程,这样学生就会通过信息技术课程获取较多的相关信息知识和技能。在职期间的培训中,在职中学教师信息素养和能力的培养主要有专业进修等。在职期间的培训需要有组织、有计划地进行,它对中学教师信息素养培养的影响和作用很大,已得到人们的普遍肯定。在中学教师信息素养的培养中应该多鼓励中学教师参加网络论坛的一些专题讨论、积极参与各种研讨会、发表教学成果等。
中学教师要多学习一些基本知识,如电子文献、网络文献以及数据库等,要经常用网络去高效地搜索自己所需要的知识,多去了解一些信息检索的方法,这样不仅节省时间,而且能提高自己的信息检索能力。中学教师要学会适当的改变,如改变一下处理自己所需信息的方法,灵活运用,这样也就能提高自己的信息处理能力。中学教师还要养成把现代信息技术应用到课堂教学中的好习惯,培养对新技术的浓厚兴趣,从而不断提高自己的信息技术应用水平。
4.通过教师职业道德教育提高中学教师的信息伦理道德意识
加强教师职业道德教育,培养中学教师的信息道德意识,使中学教师能够自觉地遵守信息应用人员的道德规范,不从事任何非法的活动,能自觉抵制网络中不良信息的影响,具有分析、筛选、整理信息的能力。同时中学教师还应知道一些防止计算机病毒和其他计算机犯罪活动的知识,不随意在网络上公布个人资料,提高自我保护意识。一般来说,在应用信息技术时,能不能遵守一定的伦理道德规范,所利用的信息对于人类社会的影响好不好,这就是有没有信息道德修养的问题,这就要求中学教师具有良好的道德规范,筛选对人类社会影响比较好的信息,从而对学生进行潜移默化的影响,更好地发挥教师职业道德精神。
中学教师信息素养的培养应该说是一项长期系统的工程,也是一个内容不断变化的工作,其培养内容、方式和方法是随着社会的发展而不断改变的,这需要教育主管部门、学校和中学教师本人的共同努力,切实地提升中学教师的信息素养,推动基础教育改革。
【参考文献】
[1]傅德荣.信息技术教育的目标、内容和方法[J].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2010,(07):15-17.
[2]何克抗.教育技术学导论[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2:384.
[3]蒋红梅,任建华.教育信息化背景下中小学教师信息素养探析[J].通化师范学院学报,2012,(04):91-93.
[4]尚亚丽,丛荣华,刘亚娟.论中小学教师信息素养及其培养途径[J].长春师范学院学报.2010,(04):116-117.
[5]刘润英.中小学教师信息素养及其培养策略探析[J].当代教育论坛.2008,(10):103-104.
[6]孙汉群.教育信息化与教师信息素养[J].中国教育信息化,2011,(12):13-17.
[7]褚芸芸,杨改学.对中小学教师信息素养培养的再思考[J].现代教育技术,2009,(04):27-29.
[8]黄荣怀.基础教育信息化的核心价值:创新与变革[J].中国教育信息化,2008,(20):22.
[9]刘凤娟.信息素养相关问题研究综述[J].陕西理工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01):90-94.
[10]张倩苇.信息素养与信息素养教育[J].电化教育研究,2009,(02):9-10.
[11]刘凤娟.基于信息技术的区域义务教育均衡发展途径探究[J].陕西理工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4,02:91-94.
[基金项目]全国教育信息技术研究“十二五”规划2013年度课题“教育信息化背景下区域学校均衡发展研究”(项目编号:136241481);陕西省教育科学“十二五”规划2014年度课题“云时代区域校地数字化教学资源共建共享机制研究(SGH140733)”。
(本文作者翟红丽单位为陕西省汉中市汉台区教研室。刘凤娟单位为陕西理工学院教育科学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