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让思想品德课堂教学根植于生活

2015-06-09李涛

创新时代 2015年5期
关键词:思想品德生活活动

李涛

陶行知先生说,“生活即教育,社会即学校,没有生活的教育是死教育。在生活里找教育,为生活而教育”。《思想品德》教材是围绕初中学生的生活来组织编写的,教材内容体现了生活化的课程理念,思想品德课教学如果脱离生活,那将是枯燥的、呆板的、空洞的。因为思想品德课的目标,不仅仅是让学生知道理论知识,更是要将教学内容与现实生活融合在一起,引导学生在自身生活的背景、事件、经历和问题中自主探究、自主建构,使学生在观察生活、感受生活、体验生活的探究活动过程中形成积极的生活态度。这就要求我们把思想品德教学融入生活,紧密与生活联系起来,让学生在生活中学习,在生活中体验,在生活中自我教育,内化自己的道德情感,以达到理想的教学目的。

一、挖掘鲜活的生活内容是教师在备课环节中的立足点

思想品德课堂面对的学生不是一张白纸,他们在以往的学习、生活中已积累了一定的生活经验,而且有些生活经验对他们的影响是深刻的,并且教材在内容上也关注到了学生的现实生活,为教学提供了线索和空间。作为教师就要从教材描述的生活片段中选取链接生活的点,注意学生已有生活经验与教学内容的联系,充分发挥已有生活经验在教学中的作用,将生活化的思想品德课堂常态化。

例如,笔者在讲授苏教版八年级上册《对自己的行为负责》这一内容时,做了如下探索。

导入:播报《羊中好声音》。

展示图片:学校初二(2)班宿舍里学生生活物品摆放整齐的照片,在羊中10月份的文明宿舍评比中,初二(2)班9个宿舍在卫生、纪律方面均是满分,全部被评为文明宿舍,在班级常规管理评比中获得第一名。

分析:常规管理评比中初二(2)班学生为什么会做得这么优秀?结论:每个同学对每一个细节认真负责,才会脱颖而出。

教师引导:这个世界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美的眼睛,相信同学们一定已经发现了很多“责任之美”,让我们一起来夸一夸身边负责的人(同学、教师、家长、陌生人)并分享他们的真实故事。

学生列举事例,教师展示校园里的“责任之美”的图片:认真执勤的值班人员、埋头批改作业的教师、管理晨读的班干部、细心拣菜的食堂后勤、恪守职责的门卫保安、献爱心踊捐款的每一个公民……

播放采访录像:学校2011届初三毕业生吴呈杰(2014年江苏省理科高考状元)谈责任。

情境材料来源于学生自己的生活,通过自己学校的各类榜样材料和吴呈杰的视频的播放,激发了学生的兴趣,起到“用身边事教育身边人”的作用。从生活中来,到生活中去,激发了学生的兴趣和探究的欲望,调动了学生主动参与的积极性,问题的提出也具有针对性,学生也有话可说,很自然地导入新课。

二、设计贴近生活的情境是教师教学过程中的立足点

教育家卢梭认为:教师的职责不在于教给学生各种知识和灌输各种观念,而是在于引导学生在外界事物和周围环境中学习,并结合学生的生活实际,从而使他们获得有用的知识。所以,教师在教学中要注意为学生创设生活化的情境,以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创设教学情境就是模拟生活情境,把生活中发生的关于教学内容的现象重现在课堂上,使课堂教学更加接近现实生活,使学生身临其境,以期加强学生的感知。

例如,在讲《磨砺坚强的意志》时,笔者请来了原来的学生陆华同学,请她谈谈她是如何承受挫折,磨砺意志,做一个坚强的人的。她讲述了自己的亲身经历:高三那年,她母亲去学校看望她,在回家的路上不幸发生了车祸,车毁人非,母亲在医院里整整躺了20多天没有苏醒……面对飞来横祸,面对即将来临的高考,面对自己因为悲伤的情绪而导致不断地下滑的成绩,她也曾彷徨过、放弃过,甚至是绝望过,但是自己唯有坚强起来,考上重点大学,才是对妈妈的最好回报,她痛定思痛,擦干眼泪,从容走进了考场,并以优异的成绩被江西财经大学录取……教室里静悄悄的,叙述者的情绪感染了每一个在坐的学生,郑智化的《水手》缓缓响起:“他说风雨中这点痛算什么,擦干泪,不要怕,至少我们还有梦……”是啊,阳光总在风雨后,贝多芬两耳失聪却奏响了享誉世界的《生命交响曲》,学校学生孙强在患严重脑震荡的情况下凭着自己坚强的意志,走进了北京大学,“艰难困苦,玉汝于成”,只要你坚定你的信念,再大的挫折都会挺过去,而智慧和自信就是战胜挫折的最大馈赠。同时笔者发动学生去搜集有关他人战胜挫折的资料,建立起信息资料库,一旦谁遭遇到了失败和挫折,我们就启动这个资料库向他发出各种“选择坚强,加入自信一族”的援助信息,帮助他正确面对成长的考验。这样,巧用教材内容设置情境,设置出人性化的教育氛围,在潜移默化中影响了学生,达到了“润物细无声”的教育效果。

三、运用生活化的活动是教师教学过程的载体

著名教育家杜威认为,“教育即经验连续不断的改造”。而经验都是由“做”、由“活动”中得来的,这里特别强调了学生主动活动。教材中处处有活动,时时有活动,这些活动不是远离学生生活的“空中楼阁”,而是学生能在各种各样的活动中找到自己的“影子”。因此我们可以以生活为基础,创造性地使用教材,适当补充生活中的“活”材料和学生身边的真事,从学生的实际生活中捕捉到学生感兴趣的活动,使活动内容贴近学生生活,让生活走进课堂,从课堂走向生活,改变过去那种品德教育与现实生活相脱离的德育灌输方式。

在讲述苏教版八年级《人不能选择父母》这一内容时,笔者开展“护蛋”活动,让每个学生带一个鸡蛋来校,鸡蛋一刻不能离身,到放学检查还有多少同学的鸡蛋完好无损,意在让学生明白父母把我们每个“宝贝蛋”护了十多年,却毫发未损,这里面凝聚了他们多少心血;举办“我这一家子”相册展览,家是我们成长的起点,家是我们童年的乐园,家给我们留下了多少美好的回忆,一张“全家福”留下了永恒的瞬间,在搜集、整理、制作家庭相册的过程中,重温亲情,增进对家庭的了解。通过体验亲情这一系列的活动,使学生明白,一家人生活在同一个屋檐下,需要彼此的关爱。爱和被爱是相互的,它们寓于平常的一言一行、点点滴滴中,关键是我们要带着一颗感恩的心去感受爱,去表达爱。只有学生积极参与活动教学,才能将教材中的有意义的内容与学生的生活结合起来,才是有效的学习。

四、体验现实生活的实践是课堂教学外延的拓展点

思想品德课的实践环节教学历来是教师关注的教学环节,特别是新课程改革以来,其重要地位更是日益显现。对于学生来说,只有引导学生关注和实践他“当下的、即刻的、正在进行的生活”,才会成为有效的教学。在教学中,要在教材内容与学生当前正在进行的生活之间建立一种“意义牵涉”、“利益关联”,就必须关注学生当前的生活需要,确定有意义、有价值的沟通点,让学生参与社会实践。倡导思想品德教育的实践性,应该引导学生积极投身于社会生活之中,通过社会公益活动等形式参与公共生活,体验社会生活的丰富多彩,达到思想的升华和品德的内化。

例如,在苏教版七年级上册的《我是中学生了》教学中,为了帮助新生全面了解学校,笔者组织了参观校园活动,课前准备好学校简介和参观路线,课上让课代表做导游,教师当顾问,带领全班同学兴致勃勃地参观了学校。通过参观活动使思想品德课堂变得宽松、愉快,不仅让学生学到了知识,而且激发了热爱学校之情。同时,为了让大家更快地认识新同学,笔者还发起了学生自制名片的活动,让每位同学准备一张漂亮的硬纸,在规定时间内设计好自己的名片,在课上让同学们当面把自己的名片送给自己最想相识的同学,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在这样的活动中,学生认知有展现、情感有渲染、行为实践有亲自体验,学生通过自己亲自动手获得的感受是真实可触摸的,都是自己总结出来的认识,也就使得原本枯燥无味的知识点变得有血有肉了。又如,结合“环境保护”、“合理消费”、“公民的政治参与”、“实现人生的价值”、“民族文化”等教学内容,引导学生走出校门,到社区去,到群众中去,组织学生参观访问、社会调查、生产劳动、志愿服务、公益活动、勤工助学等实践活动,使学生在社会实践活动中受教育、长才干、作贡献,将课堂上所学的理论与生动的社会实践相结合,让学生在实践中去检验所学的基本理论,让学生利用假期进行调研,了解社会,关心社会,把握社会的热点问题,并用所学的理论去分析社会问题,从而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实践证明,生活是思想品德课堂教学的源,通过生活引路,把生活带入知识的海洋,让学生用自己的眼睛观察生活,用自己的情感体验生活,用自己的方式研究生活,从生活中来,到生活中去,这不仅有利于增强思想品德课堂的活力,更有利于增强思想品德教育的时代性、针对性和实效性,还可以满足学生追求真、善、美的需要,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猜你喜欢

思想品德生活活动
“六小”活动
“活动随手拍”
行动不便者,也要多活动
优秀传统文化融入思想品德复习课探析
初中思想品德课程融入法制教育的实践探索
三八节,省妇联推出十大系列活动
初中思想品德翻转课堂教学的困惑与思考
生活感悟
浅谈初中思想品德解题技巧
无厘头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