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归途列车”,献给迷途女孩的爱情挽歌
2015-06-08乙末
乙末
2014年10月2日,在全球第66届纪录片和新闻艾美奖颁奖现场上,武汉籍著名纪录片导演范立欣凭借《归途列车》荣获最佳纪录片和最佳长篇商业报道两项大奖,这是华人获得的首个全球最高权威的纪录片大奖。然而出人意料的是,这部给他无限荣誉的纪录片,只缘于他对一个女孩的承诺……
那年,火车站雪花飘飘中
爱笑的女孩
2010年1月19日,南京火车站,一场大雪,让春运处于半停滞状态,每个人脸上都写着焦躁。
当时还是中央电视台新闻记者的范立欣受命拍摄春运中的农民工。一位身穿红色羽绒服的女孩笑靥如花,在人群中甚是耀眼。范立欣情不自禁把女孩也拉入镜头中。
女孩走到范立欣面前:“你是记者吧?我只是去上海短途,你把拍我的删了吧。”范立欣笑着点点头,女孩转身又随着购票大军移动。
拍完南京火车站后,范立欣决定再到上海火车站,但当天的火车票已售完。第二天上午九时,范立欣终于挤上列车去上海。让他意外的是,穿红色羽绒服的女孩竟与他同车厢,且座位就隔两排。
拥挤的车厢里,他们攀谈起来。女孩告诉他,她叫陈琳,家在镇江农村,是南京市一所小学的老师。范立欣也大体讲了自己的经历:武汉人,大学毕业后在武汉电视台任新闻记者;2006年因拍摄纪录片《沿江而上》进入中央电视台。
听说范立欣经常拍片,陈琳提议:“春运列车上的民工就是很好的题材,每个人的脸上都是故事。”范立欣眼前一亮,他一直想拍一部反映农民工的纪录片,却没想到好的视角,陈琳的话让他豁然开朗。
分手时,两人互相留下了电话和QQ号。
范立欣说干就干,完成拍摄任务后,就飞到广州,到农民工最集中的大都市寻找拍摄素材。在这里,他找到了一对十分有镜头感的中国农民张昌华和陈素琴夫妇。夫妇俩来自四川省广安市大安镇回龙村,为供家中儿女念书,1990年就出来打工。为了春节回家,他们费时一个月才买到车票。张昌华夫妇几经考虑,答应范立欣拍摄他们的返程之旅。
获得同意的范立欣高兴地告诉陈琳这个好消息。此后,两人通过网络、电话等频繁接触。网络上的陈琳单纯而安静,对范立欣热衷的纪录片和新闻工作充满好奇。
回到央视后,范立欣向台里申报拍摄选题,却未获批准。这对他犹如当头棒喝,郁闷的他告诉了陈琳。没想到,第二天陈琳却给他发去了自己收集的许多国外的纪录片资料,并留言:“成功和幸福属于坚定和勇敢的人。我当了逃兵,希望你能加油。”
这是个与自己有缘分、默契和思想共鸣的善良女孩呀!他意识到,伴随着他的纪录片大梦,陈琳已敲开了他的心房。他下定决心,即便台里不支持自己拍摄,即便不知要为此付出多少时间,他也要实现自己的职业理想。
那月,南京莫愁湖中那如梦似幻的倒影
春节之后,范立欣拿出积蓄十多万元,又融资二十余万元,置好设备,邀了五六人,搭起了拍摄班子。陈琳则给范立欣提议:纪录片可取名“归途列车”,与春运的内容相吻合,又充满回家的期盼与希望。范立欣欣然应允。
一切准备妥当的周末,范立欣飞到南京看望陈琳,几乎没什么表白,范立欣很自然地就牵起了陈琳的手。
两人相恋了。范立欣劝说陈琳离开南京去北京,从此便能朝夕相伴。听到他的提议,陈琳高兴地流下了眼泪,但高兴之余却意外地拒绝了范立欣,理由是她在南京有家人。范立欣只得每月飞两次南京,与她相聚。
2010年9月初,拍摄因资金耗光而被迫停下。范立欣郁闷地来到南京,而让他更郁闷的是,当他一身疲惫地赶到南京时,陈琳并没来见他,手机也一直关机联系不上。直到晚上9时,陈琳才在电话里解释说学校有排演,无法来见他。范立欣听出了女友的难过,安慰她安心工作。
第二天是周六,陈琳因为排演不能陪他,到了晚上,才到范立欣的酒店见他。范立欣惊讶地发现,她的手凉如冰、身子颤抖。怎么了?面对范立欣关切的眼神,陈琳神情凄苦,没有解释,只是把他抱得更紧。
回北京后,陈琳的电话依旧时常关机,连上网也变少了。可任他怎么问,陈琳都以工作忙碌为由搪塞过去。范立欣隐隐觉得有什么地方不对,可到底是什么呢?
一次,范立欣到上海采访。为了见陈琳,他急急地处理好工作后,赶到南京。起初,陈琳高兴地让他到校门口接她,可等范立欣买了鲜花守在校门口时,谁想陈琳来电,说学校有接待任务不能陪他,并不容范立欣说话,就挂断了电话。
范立欣失落地站着,却异常清醒地感觉陈琳有事瞒着他。倔强的他没离开学校,而是守在门口,等着陈琳出来。
半个小时后,学校的走道上出现了陈琳的身影。陈琳看见他,停下来拨通了他的电话:“门口有车接我,我恳求你让我上车。明天我会把一切都告诉你。”范立欣头脑一片空白,看着一脸笑意的陈琳从身边走过。
第二天一早,陈琳来到酒店。面对范立欣的沉默,她凄然苦笑:“就像你所想到的,我只是被人包养的金丝雀。”
原来,当陈琳还在大三时,一次代表学校去市直机关表演,结果她的孔雀舞赢得了领导吴凡的青睐。此后,吴凡隔三差五就会送陈琳礼物。起初陈琳也婉拒,但吴凡一如既往。
进入大四,所有同学都在为工作四处奔波时,吴凡在最好的市直小学给她找了工作。深深的感激加上被吴凡的成熟吸引,陈琳做了他的情人。
爱情最初的甜蜜、思念过后,见不得光的孤独和沉重让她痛苦,可她同时又悲哀地发现:自己已经习惯衣食无忧的生活,连挣脱的心愿都没有。与范立欣相识后,他的热情和执着仿佛是她阴暗天空的一缕阳光,让她不顾一切地投入到这段恋情里。从一开始,她就知道他们的感情同样没有结果,但她希望尽可能多而长地留下美好。此时,吴凡的妻子到国外学习,他更频繁地约见陈琳……
陈琳平静地说完,取出张银行卡:“这是我工作存的18万,希望能帮你完成拍摄。我没希望了,但我希望帮有梦想的人实现梦想,替我寻找希望。”一席话让范立欣心如刀绞,他推开银行卡质问:“如果你真喜欢我,为什么不离开他?”陈琳呆呆地望向窗外,一言未发。
看着这个他欣赏过的女孩,心底无边无际的沉重让范立欣几乎不能呼吸。他默默收拾行李,留下句“你这样做,对得起你自己吗”就走出酒店。身后一声沉重的叹息让他的心颤抖、刺痛……
范立欣来到莫愁湖边,呆望着湖水,与陈琳相处的一幕幕在眼前晃动。良久,他给陈琳发去短信:“让我牵着你的手离开过去,一起面向明天。”陈琳很快回复:“我不配拥有爱情。祝你一路走好。”范立欣恼怒地回道:“是不配,还是不愿?”等了一个小时,也没收到回复,他提起行李离开了南京。
那日,迷途的女孩没能搭上“归途列车”
回北京后,范立欣将陈琳所有的联系方式都删除掉,陈琳成为他心中拔之不去的刺,让他感到现实的残酷,而这正是他想拍的纪录片所承载的使命。从此,他把全部精力都放在纪录片上。
在忙碌之中,范立欣的眼前常常会浮现出陈琳的身影:如果陈琳如他一样投身现实火热的生活中,她是否还会选择那条不归路?但这种假设如火花般转瞬即逝,对于陈琳,他始终有份无法释怀的伤痛,这伤痛让他不愿去关注她。
纪录片一拍就是3年。拍摄过程中,最让人揪心的是张昌华的女儿张琴。在四川老家,张琴除了要帮外婆做家务,还要到地里掰玉米、准备猪食,却从没抱怨和放弃。看着张琴带着愿望的坚定与不畏,范立欣会想起陈琳。随着时间的沉淀,他慢慢能理解陈琳当初对自己工作的关心,她真的是把自己不可能实现的梦想移到了他的身上。想到此,他的内心也难免伤感,他真的很想告诉陈琳:人生只有坚守,才会结出丰硕的果实。
经过三年艰辛后,范立欣的纪录片《归途列车》终于拍摄成功。对人性、社会深切的关注和思考,以及整个影片洋溢着的对人世、社会的悲悯情怀让影片获得了极大的关注。2013年,该片在阿姆斯特丹国际电影节上获得全球纪录片最高奖项——伊文思奖。这是历史上首次由华人导演获得此项殊荣。之后该片更是在包括旧金山国际电影节、洛杉矶亚美电影节等几十个电影节上获得了最佳纪录片、最佳摄影等六十多个奖项。
范立欣在世界各地忙碌着。许多过往,包括曾经伤害过他的陈琳似乎也在心中慢慢远去。
不想,2014年2月28日,范立欣突然接到一个陌生电话,那熟悉的声音让他心头一震,竟是陈琳。“祝贺你获得成功!我现在正努力改变。我在北京,希望见你一面。”范立欣应允了。
3月1日,两人在咖啡馆见面。三年不见,陈琳异常憔悴,完全失去了往日的光彩。
面对他的诧异,陈琳告诉范立欣:她一直愧疚并伤痛于对范立欣感情的背叛,这个沉重的十字架,让她透不过气来。这些年,她一直记得范立欣让她对自己负责的话,在她三番五次的挣扎后,吴凡终于答应放手。可多年的压抑却让她患上了严重的抑郁症,导致学校劝她辞职。于是,她决定到北京见见范立欣。
听着陈琳的讲述,望着她忧郁和渴望的眼神,范立欣心里五味杂陈。虽然也能感知这三年陈琳争取自由的不易,但他对她依旧有着无法释怀的怨与恨。范立欣通过朋友,帮陈琳约了位心理专家。范立欣的关心令陈琳非常感动,“能陪我一起去看医生吗?”范立欣一愣,以有会议为由拒绝了,然后起身离开。虽然他发现陈琳的目光很快黯淡下来,却没停住离开的脚步。
快下班时,朋友来电话,说陈琳并没去就诊。范立欣先是愣了一下,后来觉得作为前男友,他能做的都已做到了。
2014年8月,范立欣从西藏拍摄回京。当他打开邮箱,竟收到了一封陈琳给他的信:
立欣,请允许我最后一次这样叫你,当你接到这封信的时候,我已经到了天国……一直想告诉你,当年,我不是不愿回头,只是你没耐心给我机会。这几年来,你的身影是我枯寂生活中唯一的亮色,我是带着你给我的信念和爱艰难走出来的,我用忧郁来纪念我曾失去的爱情和青春……我日复一日地看你的《归途列车》,你对人性的相信和悲悯让我最终鼓足勇气见你。我多希望,你能给我一个活下去的理由,哪怕一个拥抱。可坚定的人才能有归途,我在失去你的那刻,已没有归途……
范立欣脸色惨白,马上拨通了陈琳的电话。让他意外的是,电话是陈母接的,“陈琳走了,她是吃安眠药……”
范立欣完全听不进去了,无尽的愧疚和沉重压得他喘不过气来。如果他当初能抛开怨恨,对那么一个纯真且有着生命追求却深陷泥潭的女孩关心和鼓励,她也许能更早抽身;而在她走投无路找他时,自己如果能像对纪录片中的主人公一样充满宽容和善意,或许也能在最后时刻挽留住她的生命……
2014年10月2日,在第66届纪录片和新闻艾美奖颁奖现场,范立欣发表感言时,第一次提到了陈琳:“《归途列车》这个名字是一位美丽的女孩取的,她帮我找到归途,自己却迷失了……我要将这部影片送给那位女孩——她是我心中无法忘怀的痛,她的名字叫陈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