极客覃政:站在下一个风暴口
2015-06-08吴炜
吴炜
作为航天部第五研究院辍学不久的博士生,脸上还未褪尽书生的气息,覃政已经骑上了商业这匹烈马。
每个人都生活在现实与理想、真实与梦境之间,但历史上从来没出现现在这样的境况:人们可以在有控制的情况下,清醒地接触现实一般的梦境……
戴上蚁视头盔ANTVR KIT,玩恐怖屋游戏的时候,四野开阔,黑魆魆的夜景里一片茫然。记者找不到如何前进的方式,后来在蚁视CEO覃政指点下用手柄控制自己的前后移动……于是,四周的动静开始多起来,突然窜出的鬼怪着实让人惊了一下。而当片源换成一个美女模特视频的时候,看起来比较诱惑:立体感的美女曲线玲珑,仿佛能看到皮肤的肌理——只是“她”有点卡通化,让你感觉似真非真。但不管怎么说,这类作品给人的想象空间已足够……
这是2015年3月在蚁视科技的一次参观活动中,笔者对虚拟现实的第一次亲密接触。
书生上马
蚁视科技的办公地址坐落在海淀区学院路768创意产业园的一排红砖房里。相比于北京的另一个创意胜地798,768更是科技和创意结合的地方——创意类科技公司扎堆。作为过去的国营电子仪器厂改造的园区,这里楼层不多,容积率高,气象开阔,在拥挤的北京享有一份静气。
这个公司现在有20多人,大伙儿正忙这忙那的,像个手工作坊。在靠窗的会客区,还来了几波人,有的是合作伙伴,有的是媒体,有的则貌似应聘者。
蚁视科技创始人兼CEO覃政仿佛处于风暴眼中心。他顶着个大脑袋,面部表情有点愣——似乎有点“扑克脸”,不知道是因为接待人太多造成“表情疲乏”,还是因为长期电脑前工作造成的——但他行动上很积极。这个告别学院生活不久的理工男,眼下正在频繁地和人打交道。他必须在一波波的客人前反复介绍公司和产品,作为技术型创始人,这个任务可能略为艰巨。
但覃政也不是HOLD不住大场面的人。事实上,这个小公司先期迸发的能量让人眼睛一亮。蚁视科技在2014年12年召开的新闻发布会,让人难以相信这是一个初创公司做的事情。在这场发布会上,蚁视共发布了ANTVR KIT、机饕-蚁视虚拟现实手机头盔、蚁视VR相机三款产品,还曝光了蚁视超薄VR头盔、蚁视AR眼镜、蚁视HR眼镜以及光学隐身设备四款概念性产品。发布会从阵容、呈现方式到美术装帧,都显示出精致的品味。
许多细节经过琢磨,比如在介绍机饕-蚁视虚拟现实手机头盔的时候,覃政播放了一个动画片,为了和那些纸糊盒子般的虚拟现实眼镜作区分,蚁视的创意人员杜撰了一个饕餮的故事——他们把中国古典元素和自己的机器做了结合。当故事以动画片的形式呈现时,这个发布会带上了一点文艺意味。
覃政在多个场合,成了公司产品的坚定的推销者,他并不高大的身躯里仿佛有一种抑制不住的能量。“虚拟现实,我们是国内第一家;另外,我们是全球第一款全兼容的虚拟现实设备!”他这样说,先占领了两个“第一”,也和美国的Oculus 做了区分,前者的兼容性要弱一些,打造的是苹果式的封闭体系。
覃政说自己的“第一”,有他的自信,“我们大概有五十多项的专利,其中最核心是光学显示技术。我们要在光学的方式、机械的结构,以及软件、外观方面等方面建立起自己的专利壁垒。”
这个公司的“第一”当然不止这两个。2014 年 4 月,蚁视在美国KICKSTARTER 上进行了虚拟现实头盔的众筹,40天筹得26万美元,打破了中国项目的众筹记录。
初生牛犊不怕虎。作为航天部第五研究院辍学不久的博士生,脸上还未褪尽书生的气息,覃政已经骑上了商业这匹烈马。
遭遇风口
2014年10月,马克·扎克伯格在Facebook的一次会议上说:“每隔10至15年就会出现一个重要的计算机新平台,而我们认为虚拟与增强现实是即将出现的下一代平台上的重要组成部分。”
这一年,Facebook以约20亿美元的总价进行了对沉浸式虚拟现实技术公司Oculus VR的收购。有人认为,这在某种程度上标志着虚拟现实技术的热潮正在开启。
“Facebook是想把Oculus做成一个新的社交方式,未来人的社交可能就在虚拟世界里面社交。扎克伯格有这样的一个愿景,他愿意去买。”覃政说。
而他的蚁视科技,正在中国做和Oculus殊途同归的事情。而且,按照覃政的说法,由于其打造的是更为兼容的体系,有着与Oculus不同的想象空间。
虚拟现实的定义不一而足,在百度百科上,它也被称为灵境技术或人工环境。它利用电脑模拟出一个三维空间的虚拟世界,为使用者模拟视觉、听觉、触觉等感官的接触,让其产生身临其境的感觉,可以及时、没有限制地观察三度空间内的事物。
关于虚拟现实,著名科技博客主王冠雄说的比较有意思:“我们都想活到另外一个地方去,逃避一会儿现实。但是,除非你吸毒或者是精神病,否则你不可能真正做到这种体验,因为你避不开这个距离感。现在这么多虚拟现实设备,核心其实就做了一件事情,把距离感干掉了!”
换言之,虚拟现实有可能是未来一种能让人上瘾和着迷的一种技术和生活、工作体验方式——未来,肯定有一种疾病叫“虚拟现实上瘾”,就像现在的“网络上瘾”、“手机上瘾”那样。
而且,不仅如此,虚拟现实的未来发展有可能超出“消费”和“娱乐”的范畴。它有可能重构这个世界的很多运行规则。越来越多的迹象显示,观影和游戏只是虚拟现实技术初显身手的地方。未来的图景会更加美妙:医学院的学生只要戴上头盔,就可以练习给虚拟病人做手术;室内装修也不必再纸上谈兵,戴上头盔就能体验设计的效果……
怀着对可见但又有不确定性的未来的憧憬,国内外厂商纷纷发力,已知的就有Facebook、微软、三星、HTC等。中国大陆的厂商,推出虚拟现实类产品的也不少,但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公司并不多,蚁视科技是其中之一。
而覃政,是蚁视科技一些重要专利技术的所有人。
说起自己独有的技术,覃政讲了一个故事:“在 2012 年的时候,那是一个很偶然的机会。我有一次晚上工作完之后脑子里边还在想问题,然后我就去准备冲个澡,在打开水之前,我忘了摘下我的眼镜。水淋到我头上的时候,我特别慌张,去找开关关水,结果我抬头看到了浴室的灯,这个时候我发现一个很神奇的现象——我居然可以看清我的每一根睫毛,而且这个睫毛的影像在我的视网膜上会放得非常的大。”
覃政开始仔细地去分析它,发明了所谓的“复眼光学技术”:“我们采用昆虫一样的视觉原理,通过一个一个小的微透镜组成一个阵列,就好比我的眼镜上面的一个一个小的水珠一样,能够用一种完全不同的方式产生虚拟的图象,而采用这种技术产生的这种虚拟图象可以使得你能够看到很多个不同的平面。”
极客少年
出生在湖北恩施,覃政的家庭背景没什么传奇色彩——父亲是个老师,母亲是个护士。只是他从小喜欢动手,尤其喜欢一些电子、光学方面的东西,做玩具车、做热气球,甚至做过一个能发射的多级“火箭”。
一个高中数学老师——他的大舅——影响了他。大舅在学校教书之余,独立完成了自己家里的家具制作,还鼓捣起电路电器之类的玩意。覃政跟着他学过做玩具枪,拆卸各种部件。
不知道什么时候起,覃政迷上了科幻。用他的话来说,他成了科幻的“死忠”。
最开始他看的是少儿科学画报。1997年,他买了第一本《科幻世界》,从此,爱上了看纯文字的科幻刊物。阿瑟·克拉克、刘慈欣这样的科幻大家的作品早已深入他的心。他还告诉记者,他和刘慈欣见过很多面,个人关系还不错。
事实上,覃政自己还写过三部科幻小说,均发表于《科幻世界》杂志。其中有一篇还入选《2007年度科幻小说(选集)》。
他还曾是北京航空航天大学科幻社的社长,他的妻子聂竞舟则是另外一个大学科幻社的社长。两个学校一起搞活动,一来二去,两人就好上了。在北航期间,他还和同学一起捣鼓科幻短片,在他导演的一部名为《北航惊魂2》的自拍短片中,他和一个男同学扮演探险者,而聂竞舟扮演了里面的一个女鬼“聂小倩”。影片中的覃政没戴眼镜,一副“小清新”的阳光烂漫形象。
科幻深刻影响了他。覃政告诉记者,虚拟现实头盔的设想早在上世纪80年代的科幻小说中就已经出现,因此这几年出现的虚拟现实头盔并没有什么奇怪。科幻和现实的边界似乎正变得模糊。Oculus Rift的发明人帕尔默·拉奇也是一个科幻迷。2014年,谷歌投资的增强现实技术公司Magic Leap甚至邀请了科幻作家Neal Stephenson做他的“首席未来官”。
记者比较好奇,对于一个资深科幻迷来说,时下一些风靡大众的科幻影视作品在他眼里是怎么样的呢?
覃政欣赏《黑镜》这样的的科幻电视剧,认为里面的思考比较深刻,也提到了不少他感兴趣的穿戴设备和技术。
对于前不久风靡一时的《星际穿越》,他的评价是:“很多想法是比较经典的科幻桥段,拍出来很不错,里面很多东西我以前也想过,觉得还挺有共鸣的。”
“我觉得所有的科幻迷看问题的思路都是不一样的,这个世界没有什么东西能震撼他们的心理了,他的问题是怎么去震撼普通人的心理。”覃政继续说,“让我兴奋的东西可能是几年之后的东西了。”
“一个人创造一个从来没有的科幻概念非常困难。”他承认。
和一些极客相似,覃政喜欢一个人坐在咖啡馆里,静静地思考一些问题,ANTVR头盔的内部光学架构设计和外观设计,都是他在咖啡馆里完成的。
渐入蓝海
对于虚拟现实设备,根据覃政的预测,未来一年全球可能有一百万的装机量,五年左右产量和手机打成平手。
虚拟现实的趋势是越来越清晰逼真。“视角继续扩大、眩晕感持续减小、延迟进一步降低以及不断提高屏幕刷新率,这些都是包括ANTVR、Oculus在内的虚拟现实设备,未来进一步努力的方向。”覃政说。
在几款产品上,蚁视正在推进配套和升级。机饕在外形上不会发生明显变化,将取消锯齿形多卡位设计,视距不再支持调节,但却依然适合佩戴眼镜使用。蚁视头盔ANTVR KIT 机身材质会有变化,分辨率将改为 2K,镜片面积和视角会有提升。
在生态系统层面,对于简易款的机饕,机饕手机应用集成 了8 款 VR 深度定制游戏,也提供观影功能。后者可以借助 VR 版浏览器实现。ANTVR KIT作为核心产品,目前主推的是完整 VR 游戏。蚁视主要与那些因为资金或运营问题导致游戏未能成功上线的端游开发商合作。这是推出VR游戏的一种较为快速和简便的做法,因为这些游戏的技术、画面已经成熟,只需进行 VR 化。覃政透露,今年夏季会有 1-2 款游戏上线。
VR 相机方面,虽然还未上市,但其生态链方面的内容打造已经开始。据称,100 套 VR 相机被送到了旅游达人、导演甚至是日本“大片”团队手中,蚁视想在早期借助他们产生的优质视频资源丰富平台内容,为打造“下一个形态的视频分享”平台奠基。
蚁视现在正进行一次大规模的团队扩充,办公地点也将从中关村 768 园区迁至上地附近。
“ANTVR KIT最需要改进的地方主要是游戏控制系统,需要不断完善,同时要做兼容,要做各种各样的适配。”他说。
“未来我们会形成一个标准——虚拟现实控制的一个标准。”他不讳言自己的雄心。
科幻爱好者做的是长时间的“梦”。覃政在产品链条方面也有长远打算。他告诉笔者,蚁视的计划是“3年之内做虚拟现实,再花7年左右做增强现实,10年之后做全息技术”。
强挑战
在覃政在虚拟现实领域卡位成功并展开战略部署的同时,外界也在发生着巨大的变化,虚拟现实相关领域已经有许多巨头杀入。2015年1月的Windows10发布会上,微软终于正式公开了传闻已久的最新增强现实技术Holograms,同时也发布了对应设备HoloLens。短短半年时间内,微软、谷歌、索尼、三星、高通等科技巨头悉数加入了虚拟现实时代的新一轮争夺。
为了抢夺这块巨大的“蛋糕”,中国企业也纷纷入局,一时间各类VR产品纷纷上市。目前国内VR眼镜产品,除蚁视机饕外,还有暴风魔镜、极趣VR、灵镜、VIRGLASS、小宅魔镜、Nibiru梦镜等十数款之众。目前的产业竞争,则主要集中在市场较为成熟的视频与游戏领域。
就目前来看,蚁视至少面临两大挑战,一是如何在Oculus标准盛行、模仿者众多的情况下,在自己的技术路线上把硬件产品做好,形成自己的体系;二是如何在内容层面快速跟上。暴风影音在创业板成功上市,支撑它的重要概念是它的暴风魔镜以及后面的视频资源。
早在去年9月,Oculus官方就公开了其一代产品DK1外设的源代码以及工程原理图。这也导致国内山寨厂商可以比较容易地制造类似DK1的硬件产品。Oculus的这种策略,某种程度上也可看作是为自己的标准普及做工作。如果国内厂商在头盔上更多沿袭Oculus的标准,蚁视在产业链打造方面就可能显得孤单。
而即使排除光学技术路线的分歧,现有的虚拟现实头盔要实现消费级的应用,进入百姓寻常家,需要克服的东西还挺多。业内人士翁冬冬称:当下,头盔类产品的分辨率和视角度基本上都能满足要求,但真正要完全消除晕眩感则并非易事,毕竟人的身体存在于现实世界,而感官却被带入另一个所谓的虚拟现实世界,人体会本能地出现身体不受控制的漂移,而画面延迟、系统刷新频率低则加剧了用户类似晕车晕船的体验症状。
即使是Oculus,对向市场正式推出消费级产品也是慎之又慎。早已爆得大名的Oculus Rift头盔的消费者版预计于2016年年初上市。蚁视也正在和时间赛跑,在试图把产品做得更完美。
另外,挑战也来自于管理和商业运营。作为一个1987年出生、脱离学院才几年的技术与文艺青年,覃政必须承担起领导者的责任。当公司从一支初创团队向成熟企业过渡的时候,某种程度上的裂变可能会发生。
互联网时代的科技公司的扩张是飞快的,时间点非常重要。但在一个没有连续性的公司治理传统和商业文化积累的国度,在所谓的“快”公司,天才少年们能否驾驭各种管理难题和人性的复杂,都是值得推敲的。作为创始团队的“三驾马车”,覃政把自己和聂竞舟、张立鹏比作《三国演义》里的刘备、张飞和关羽,已有桃园三结义,但还需要广纳人才,特别是希望找到诸葛亮这样的人,可以分担一些重要职能。
“科幻迷往往是善良的,他们是现代社会仅存的仰望星空的人。”覃政对笔者说。但现在,他忙得估计连仰望星空的时间都没有了。
他最放松的时候是出差旅行的时候,“在飞机上,没人打扰,电话不通,而且有理由不干活。”
叩未来之门
“蚁视是用蚂蚁的视觉观察世界,我们未来的产品将采用昆虫视觉光学技术。另一方面,蚂蚁也是维度提升的哲学象征。”当被问及公司的名字为什么叫做蚁视科技时,覃政如是说。话语中带着一点玄机。
事实上,覃政在最开始推广自己创业计划的时候十分不顺。“2013 年 4 月份,我开始在国内寻找投资。但是当我给投资人说起我的这个项目的时候,没有一个人能够听得懂。我经过了长达 9 个月的融资,见了无数的投资人,到最后终于有一个投资人愿意在把价格压得很低的情况下投我一点钱。”
覃政曾经提着一个箱子,里面装着他当时用 3D 打印造出来的第一代样机,在国贸写字楼的一个走廊里面等了三天,就为了等一位投资人跟他聊上一句,但最后还是没有见到他。
转机是2014 年 3 月份的时候,美国的 Oculus 被 facebook 以 20 亿美金收购。到了这个时候,几乎所有覃政联系过的投资人都打电话给他说咱们能不能再谈一下。而此时的覃政已经不需要他们了。
对一种未来性的技术,需要向大众普及或者说“教育市场”——于是有了机饕眼镜。但这仅仅是第一步,未来世界远远比目前初步呈现的状况梦幻。
覃政眼里的未来世界是这样的:英特网上有个完全虚拟的世界,但又非常“真实”,你戴上一个设备就可以在里面交流、工作、游戏、战斗等。
虚拟世界是依托于互联网存在的,是互联网一个非常具象的表达。
虚拟的世界是要有秩序的。就像现在的互联网一样,开始是比较自由散漫的,渐渐立法会起来,制度性的东西会多起来。
它的产生,对现在的这个社会是颠覆性的,法律要介入,伦理学、宗教等都会介入,游戏规则也会形成。
虚拟世界在未来人类社会中会扮演的角色就像现在的互联网一样,是人类离不开的一个东西。人们的生活会方便很多。现在的出差、逛街等行为可能要花大量的时间和精力,但在虚拟现实世界里,没有地理的限制,也能降低能源的消耗,比较节能和环保。
如果说过去覃政出去演讲,主要讲的是产品。现在,他超越了这一点。
今年3月,他在福布斯中文网组织的一次活动中,对虚拟现实的未来提出了很多设想。比如未来的虚拟现实眼镜“必然会进化成隐形眼镜这样的形态”,“甚至可能把它直接植入到人的晶状体或者直接植入到人的视网膜当中”。他开始对“虚拟世界存在的意义是什么?”、“虚拟世界应该建立什么样的规则”这样的话题发表看法。
可以看出,覃政的“可怕”是他并不仅仅是个产品经理,他还是个战略思想者和行动者。2014年12月一口气发布七款产品和概念,本身就显示了覃政的战略性视野——他在意的是一个大产业,也不仅是一个产品。他的这一特质,如果发挥得好,将会给蚁视带来持续飞翔的翅膀。
而在宏图展开之前,在这个广场舞和实用主义盛行的国度,产品的说话远比创始人的说话更有说服力,这也是覃政必须面对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