绩效改进十大原则之设计干预方案原则
2015-06-08易虹
易虹
干预方案,即对绩效问题进行系统分析后得出的解决办法,是一套用于减少或消除期望目标与实际绩效之间差距的方法。它基于前期的绩效分析和原因分析,由一系列针对差距产生的根本原因而制定的方法组成,最终达到改进绩效的目标。干预方案强调针对结果事先采取行动,是一个主动参与、共创未来的过程。其中,组成干预方案的每一个方法,被称为干预措施。
识别关键要素
系统化地设计干预方案需识别方案的关键属性,并最终输出一套指导后续行动的文档,描述方案的特点、属性、要素以及实现和度量变革所需的资源。
绩效改进工作者负责设计干预方案并实施计划,以此帮助客户理解方案的内在核心,投入维持改进所需要的预期支持,从而为下一步做出适当的资源配置。整合的干预方案包括设计内容和计划内容:设计内容将描述每个方案的特点、属性、可行性、对已认同因素的校准、预期的绩效改进等,计划内容包括时间与日程安排、所需资源、关于持续改进的建议、监督改进状况的方法等。例如,可以开发一个关于如何重新设计流程、工作或系统的计划,通过改变管理实践,明确可达到得奖标准的行为结果,并得到开发、生产、部署与维护教材的资源。
四步骤设计方案
干预方案的设计过程是将干预措施有效地组合,形成可执行的方案,其中包含四个步骤。
筛选干预措施
造成绩效差距的原因可能不止一种,所以要设计的干预措施也有很多种,将几种干预措施结合在一起的方式会取得更好的成效。绩效改进顾问需熟悉至少15种干预措施,并在众多干预措施中进行成本和效益分析,选择出最合适的进行整合。在筛选干预措施时,通常需考虑需要性、适当性、可行性、经济性和接受性这五个标准。基于此,再对潜在干预措施逐一进行评分,将高分数段的进行保留,综合其它实际因素,筛选、设计并开发出一整套为组织绩效改进服务的干预方案。
设置先导性指标
在绩效改进过程中,先导性指标是阶段性的行为目标和行为结果,可预测最终目标可否实现。所以,在干预方案的设计中需考虑先导性指标,并运用其帮助设计改进方案,在未来实施的过程中预测并监控整个项目的效果。
识别“里程碑”
在设计干预方案时,需在进度时间表上设立一些重要的时间检查点或项目关键节点,以便在项目执行过程中对项目进程进行检查和控制。
拟定商业企划书
商业企划书既能清晰地反映干预方案设计和开发的过程,又能直接作为未来工作中的使用工具,向绩效改进利益相关者和领导层汇报情况。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