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在美丽乡村规划中对古镇价值的探讨

2015-06-07倪金卫李婧瑜

山西建筑 2015年31期
关键词:姚安新村古镇

倪金卫 陆 翔 李婧瑜

(云南农业大学建筑工程学院,云南 昆明 650201)

在美丽乡村规划中对古镇价值的探讨

倪金卫 陆 翔 李婧瑜

(云南农业大学建筑工程学院,云南 昆明 650201)

依据云南省姚安县光禄古镇概况,对该古镇的岁月价值、历史价值和美学价值进行了分析,并以大龙口新村规划为背景,论述了新村规划的整体构思理念及其布局方案,指出充分尊重当地传统文化,可以使美丽新村更具文化底蕴,有助于加强社会凝聚力。

古镇,乡村,规划,价值

1 姚安县光禄古镇概况

光禄古镇位于云南省楚雄州姚安县北部12 km处,历史悠久,名胜古迹众多,是古南方“丝绸之路”通往东南亚和印度等地的一个重要据点。汉武帝元封2年(公元前109年),设弄栋县,城址在今旧城村高陀山。隋开皇17年(公元597年),在这里设弄栋总管府。 唐武德4年(公元621年)设姚州都督府,统辖今滇西、滇东、黔南及川南大片土地。南诏时设弄栋节度。宋代归大理国,实为高氏土司家族执掌天下。元代置姚安路于光禄,明清改称姚州府、姚州。长期以来,一直是古代治滇重镇,历史上曾是全省、全州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是从四川进入云南后,东进昆明西下大理的必经之地,是中原进入滇池和洱海的咽喉要道,历来为兵家必争之地,历代王朝均在此设路、府、州、县,并选派名流之士镇守其邦。

光禄古镇是姚安县的北大门,它是一个以历史文化和农耕文化为主的小镇,土主信仰、道教、佛教在这里并存。古镇坐落于群山环抱的盆地之中,地势平坦,交通便利。2004年10月18日被云南省政府命名为“云南省历史文化名镇”。光禄古镇布局独特,从龙华寺连文昌宫至军民总管府,接东关城门形成一条建筑主轴线,贯彻在“坤”字形的民居街道上,东、南、西、北四关连接四方,形成了“坤”字形的独特建筑布局。

位于古镇西侧的龙华寺始建于唐天佑年间,元代元文宗设置的姚安路军民总管府建于公元1328年,还有文昌宫、三丰祠、中西合璧的高雪君祠等文物古迹(见图1,图2)。

2 古镇的价值分析

2.1 岁月价值

古建筑的岁月价值体现在自然力的作用下,历史建筑的蜕变过程。龙华寺始建于唐代,之后多次遭遇火灾,又多次重建,其中的圆通楼仍为明代建筑,最近的为清代光绪年间重建,所以整个古刹遗留了各朝代不同风格和细节,真可谓历经沧桑。姚安路军民总管府始建于元朝,历经各代风风雨雨,也留下了各朝代的印记。光禄镇的民居建筑,主要为清代建筑,同时带有某些元、明两代的痕迹,岁月沧桑,有的已经破旧、脱落,却给人历史的底蕴,记录了岁月的痕迹。沿街的老式店铺,曾经顾客盈门,现在仍保留着当年的样式(见图3)。

2.2 历史价值

文物建筑的历史价值,主要是它所携带的历史信息的意义。

古建筑作为人类发展的某个历史阶段实物见证,反映出其历史价值,历史建筑保留得越真实越完整,那么它的价值就越大[1]。

古镇的命运与历史上一些重大历史事件联系在了一起。唐天宝十年,唐朝与南诏国发生的天宝战争,开端即是起源姚安,战争对唐朝国运产生重大影响;宋代姚安属大理国,大理国从起源到兴盛再到灭亡,许多事件都与姚安古镇及高氏家族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元代置姚安路于光禄,明清改称姚州府、姚州,该地一直是云南的政治经济中心和军事重镇。在光禄古镇的众多历史遗迹中,姚安路军民总管府无疑是年代最长,保存最为完整的建筑群。门前的演兵场,威武的大门建筑和会武馆、思補堂等,完整地记录了当年军事首脑机关驻扎于此的种种盛况(见图4)。从元代开始建立,又历经明清两代的种种变迁,其主要价值恰恰体现在它携带着从诞生及整个存在过程中所获得的历史信息。也就是说,作为历史的实物见证历史上发生一系列历史事件。

中国公民与俄罗斯公民在俄罗斯登记结婚,必须注意在我国法上并不包括俄罗斯法上影响婚姻效力的诸多情形,比如虚伪表示、错误表示、欺诈,这些在俄罗斯都可以构成婚姻无效的事由。而在俄罗斯并不那么严格的情形,比如低于法定婚龄、严重遗传性疾病等,在我国都可以导致婚姻无效。而且,中俄法定婚龄差别很大。

文物建筑的根本是它的历史真实性。信息只有成为一个相对完整的系统,它们的价值才能达到最大。完整、多层次,以对应历史上社会、文化、政治、经济、军事和科学技术等各方面多层次的系统性。光禄古镇作为一个千年古镇,其政治、军事、经济、文化传统、民居建筑等,一直延续而没有中断,形成了系统的多层次的体系,具有很高的历史研究价值。古镇的建筑群保护相对完整,与环境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包含着信息交换和系统化,包括街区、聚落、城镇等,体现了它的系统、整体、生动和真实。

2.3 艺术价值和相对艺术价值

由于历史建筑随时间的发展必然会受到自然力的影响,所以不可能具有初建时完整的艺术形式。姚安路军民总管府虽历经风雨,其大门仍然保持完整,并保持了元代建筑的特点,其内部的一些建筑,经过重建,具有了明清建筑的一些特点。街道旁的商铺民居,则通过修缮、重建,使古镇整体风貌较为完整,具有相对的艺术价值(见图5)。

3 大龙口美丽乡村规划背景

由于姚安县美丽乡村建设和城市发展的需要,项目把美丽乡村建设与扶贫工作、安居工程的工作结合起来,一些过于分散的农村住户和小聚落,生产、生活条件差,挨户进行建设、扶持成本高、资金的使用效率低,采用异地安置的方式,在本乡镇条件较好的村庄集中建设美丽新村,把这些农户集中到新建的美丽新村中居住,使农户的生活条件得到显著改善。通过发展农业产业化的手段解决其生产和生活来源问题。通过优化用地结构和布局,盘活存量建设用地,珍惜和合理利用土地资源,保护耕地,改善人居环境,促进城乡统筹发展,推动“彝州新村”建设。

4 新村概况

大龙口村位于姚安坝子东山脚下,有花灯之乡、渔米之乡的美称,位于姚安县城以东,距县城7 km。全村辖12个自然村,25个村民小组,1 426户,5 395人。总耕地面积5 622.46亩,经济收入主要以粮烟种植,畜牧养殖和水产养殖为主。2014年全村经济总收入达7 926.07万元,粮食总产量295万kg,人均纯收入4 700.64元。

5 规划构思与布局

5.1 整体构思

规划设计以宜居、富民、和谐为重点,以“传承文明、美丽乡村”为规划主题,基于“宜居生态、功能升级、文化引导、产业驱动”的规划机制与创新理念。

基于姚安悠久的历史传统,新村在规划布局时从功能、交通等与老村相互联系和补充,同时又相对独立,中间保留部分耕地和休闲垂钓园,形成田园小镇布局。

按照“五个一”的标准,完善配置公共设施,包括:一个综合服务中心、一个文化站、一个休闲广场、一个宣传报刊橱窗、一个以上无害化公厕。

1)完善基础设施和公共设施。基础设施包括市政给排水、道路交通、电力电信等;公共设施如幼托、农贸市场、文化活动中心等。

2)改善人居环境。设置组团式绿地体系和休闲活动场地。环境生态化的原则,满足日照、采光和通风要求,充分利用原有绿化树种,着重进行步行环境和绿地系统。

创建以生态和健康为主题的多样化的住区环境,通过雨水回收、多样化种植等生态技术,构景造园,形成高品质的生态社区;并配合规划在道路、公共绿地、公建配套、住宅布局等方面与地块周边采取整体规划设计,营造富有个性的整体居住环境。

3)完善产业功能。配合周边产业化种植基地的建设,规划了农产品加工区、休闲农业区、市场贸易区,完善了农产品的生产、加工、销售各环节,延长其产业链、提高附加值。同时给进入新村居住的农户提供多种就业机会,使其“能搬来,能住下,能稳定”。

6 新村风貌的构建——对传统文化历史美学价值的诠释

新村的空间布局借鉴唐代里坊制布局:东西和南北干道四面设门阙,组团基本采用棋盘式分块,中心部分设骑街门楼式文化活动中心,并布置公共活动场地,并且在建筑风貌上尽可能继承唐宋建筑风格;每个组团内部布置有小块组团活动场地和绿地,以改善人居环境;新村居住组团与老集镇之间适当保留耕地,形成田园式村庄,有利于改善生态环境,便于发展都市休闲农业。新村文化中的方案图见图6,新村住宅方案图见图7。

7 文化认同的构建有助于加强社会凝聚力[2]

由于当地山区为彝族、坝区为汉族,居民不愿把自己的住宅去模仿山区的彝族,自己有着辉煌的历史和传统文化,却要去模仿别人的东西,民众很难认同。然而自己又没能找到一种恰当的能得到广泛认同的建筑风貌,所以,这个问题一直处于争论和摇摆之中,建筑风貌散乱,社会缺乏凝聚力和文化认同感,特别是在年轻人当中。

姚安的历史,从西汉到隋唐、宋,再到元明清,都有历史记载,并有文物作为历史的物证,不可谓不辉煌,从现存历史建筑来看,主要是元朝以后的,那么新村风貌应该以哪一代为主。由于汉唐时期姚安与中原文化联系紧密,历史悠久,古朴大气的风格很容易得到广泛认可。姚安唐中期以后属南诏,宋代为大理国,元为外族统治,明清两代年代太近,因此汉唐风格成为首选,特别是唐代风格,舒展简捷,古朴大方,有大国风范;没有繁缛装饰,更适合现代建筑材料的特点。

祖先辉煌的历史必然会获得民众的文化认同感,文化认同的构建有助于加强社会凝聚力。特别是在美丽乡村规划建设的过程中文化认同的构建必然会推动公众参与的工作,民众的充分参与是完成好这项事业的重要保证。这对稳步推进姚安的美丽乡村建设具有重要意义。

8 结语

在美丽乡村规划建设中,充分尊重当地传统文化,使其历史价值和美学价值在规划建设中得以充分的传承和体现,对促进我国农村的建设和发展具有积极意义。一方面可以使美丽乡村更具文化底蕴,促进文化、旅游产业的发展;同时,通过挖掘传统文化的历史价值和美学价值,在规划过程中构建民众的文化认同感,有助于加强社会凝聚力,促进美丽乡村建设顺利发展。

[1] 李红艳.解读里格尔的历史建筑价值论[J].建筑师,2009,138(4):36-42.

[2] 易 鑫,克里斯蒂安·施耐德.德国的整合性乡村更新规划与地方文化认同构建[J].现代城市研究,2013(6):51-59.

Inquiry on ancient town value in beautiful village planning

Ni Jinwei Lu Xiang Li Jingyu

(CollegeofBuildingEngineering,YunnanUniversityofAgriculture,Kunming650201,China)

According to ancient Guanglu town conditions in Yao’an of Yunnan province, the paper analyzes age value, historical value and aesthetic value of ancient town. Taking new Dalongkou village planning as the background, it discusses integral new village planning concept and its layout scheme, and finally points out that: fully respecting local traditional culture will deepen new beautiful village culture connotation, and also be good for strengthening social cohesion.

ancient town, village, planning, value

2015-08-25

倪金卫(1971- ),男,副教授; 陆 翔(1983- ),男,讲师; 李婧瑜(1984- ),女,讲师

1009-6825(2015)31-0008-03

TU-87

A

猜你喜欢

姚安新村古镇
中国画《林涧·新村》
新世纪20年新主流电影发展景观
妈妈“糊涂”了
古镇之旅
古镇——镇远古镇
同里古镇
张雪梅国画作品欣赏
千年古镇
被资本裹挟的“新村再造”
中国·姚安2014荷花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