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再启发展新里程

2015-06-05王娟

少林与太极 2015年4期
关键词:习练太极拳

王娟

2014年12月3日,对和式太极拳代表性传承人和有禄来说,是一个值得铭记的日子。

这一天,由国务院批准公布的第四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及其扩展项目名录中,和式太极拳名列其中,和有禄为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和式太极拳代表性传承人。这是继2009年由中国武术协会审定的《中国武术段位制教程 和式太极拳》出版后,国家对和式太极拳固有价值的再次肯定,也意味着实现了和式太极拳人多年来梦寐以求的夙愿。

这一喜讯,为即将过去的2014年画上了一个圆满的句号。

而在和有禄的心里,2014年也是和式太极拳发展史上值得大书特书的一年:

这一年,第五届和式太极拳交流大赛成功举办。

这一年,和式太极拳走进了校园,焦作市中小学980余名体育教师接受了培训。

这一年,和有禄走出国门,在美国路易斯维尔市为来自世界各地的300多名太极拳爱好者进行了培训。

这一年,各地和式太极拳发展如火如荼,对拳师需求量猛增。为此,占地20亩的和文化基地项目开始紧张施工,建成后将成为和式太极拳人才培训基地。

和式太极拳发展的春天到来了。

枝繁叶茂,桃李满园。这是几代和式太极人期盼的盛景,也是对祖先的告慰。

一个半世纪的传承发展

——和式太极拳创始人和兆元开启的“和”时代 和式太极拳始自清末河南温县赵堡镇和兆元(公元1810—1890年),距今已160余年。

和兆元,字育庵,自幼秉承家学,习文学医。15岁时,在其姐夫李棠阶的劝导下,和兆元开始学习武艺。李棠阶是晚清时期的进士,曾经官拜户部尚书、军机大臣、礼部尚书、工部尚书等职。当时社会动荡,风雨飘摇,清王朝处于严重的社会危机之中。李棠阶教导和兆元习文学武,报效国家。1825年冬天,和兆元拜在邻里陈清平门下习武。道光十六年,和兆元26岁,正是风华正茂时。这一年,他随李棠阶来到北京,在李棠阶的影响下,以易理、理学和中医理论对原习练拳术充实革新,形成了走架轻灵圆活、柔顺自然的拳法风格,由于其突出理论指导,强调体用一致、技理相合,故被称为“带理架”,并在此基础上丰富完善为独具特色的拳架、拳法理论、文化内涵以及习练方法,自成体系,世代传承,后人称之为“和式太极拳”。和兆元返回到家乡赵堡镇,传拳授艺,使这套太极拳在赵堡镇广为流传。和兆元还著有《太极拳谱》、《太极拳要论》等著作流传于世。

1928年,当时政府大力提倡国术,和兆元长孙和庆喜在当时的形势鼓舞下,为弘扬祖传绝技,开始收徒授艺。他有教无类,因人施教,教出了和学信、和学敏、郑伯英、郑悟清、刘世英、郝玉朝、柴玉柱、郭云等一批技理兼优的门徒。

至今,和式太极拳已传至七代,当前其门人已遍及全国,传至海外。

和式太极拳理论主要有和兆元(清)《太极拳要论》、《九要论》、《太极拳体用总歌》等,和敬芝(清)《高手武技论》、《太极拳正宗论五字妙诀》、《撒放秘诀》、《走架打手行功要言》、《比手》、《葛手十六要》、《较手三十六病》,和庆喜(民国)《耍拳论》、《耍拳解》、《习拳歌》等。拳术套路有传统七十二式、精要十八式。和式太极拳架有“合、顺、中、平、轻、柔、圆、活”八个特点,走架轻灵圆活、柔顺自然,以阴阳变化之法形成千变万化的技法,达到滑如鱼、黏如胶、软如棉、硬如钢的技击特色。其理论特色除了理技相合外,还有独具特色的“耍拳”理论。这一理论要求走架时招势自然圆活,神意活泼,呼吸顺畅,体现了天人合一的自然观。

几十载的艰辛求索

——和式太极拳传承人和有禄开启的发展之春

1963年,和式太极拳第六代传人和有禄出生于温县赵堡镇一个中医世家。其父和士英是有名的中医,也是当地太极拳名师,每天一有空就教孩子们练拳,严谨苛刻,即使在“文化大革命”时期,他也坚持闭门教授。

在习练“金鸡独立”这个式子时,和有禄总是掌握不了要领,反复练了好几百次,腿疼得直掉眼泪,直到父亲看着招式到位满意点头为止。和氏门中有一种独特的训练方法,叫做“百日功”,即一天练架100遍,连续练100天,一天不得间断。拳架练习到一定程度后,父亲指导和有禄练“百日功”。开始时还能够坚持,到了50多天时,和有禄真有点坚持不了了,但父亲却始终在一旁耐心讲解,带着练习,陪他度过了枯燥的习拳生涯。得父真传,和有禄套路、器械皆渐至上乘。

在父亲身边,和有禄拳理拳法与中医理论皆修。1983年应征入伍后,他被分配到一所部队医院,又系统地学习了现代医学知识,加之日常关注儒家文化,和有禄对太极拳理论的理解日益加深,对和式太极拳守中用中的奥妙更有体悟。

1989年,和有禄到温县粮食局工作。此时,温县习练太极拳之风愈刮愈烈,尤其是随着1992年第一届温县国际太极拳年会的召开,太极拳发源地一时成为人们朝拜的圣地。工作之余的和有禄开始为和式太极拳这一拳种的传承发展思虑起来。

为了谋得和式太极拳在拳界的一席之地,和有禄精研拳术,率队参加比赛屡屡夺冠,并在各类武术杂志上发表文章,使得和式太极拳渐得关注。1998年起,和有禄还到全国各地遍访名师高友。在宝鸡、西安,他拜会了祖父和学信、和庆喜之子和学敏、外祖父陈桂林以及郑伯英、郑悟清的传人任志义、柴学文、郑伯英之子郑鸿烈、范士书、刘瑞等人。任志义先生是和学信、郑伯英二人的弟子,虽已经80多岁,但仍身轻体健,习拳不辍。当任志义先生看了和有禄的拳架后,激动地拉着他的手说:“是你爷爷的拳架!和家后继有人了!”

1993年,在温县政府的支持下,和有禄会同和学俭、和定乾等人成立了和式太极拳研究会,和有禄任研究会的秘书长。和式太极拳研究会的成立,为和式太极拳的普及发展迈出了重要的一步,但是和式太极拳从一个拳架发展到一个体系、一个流派,还有一段漫漫的征途。

2001年3月,首届世界太极拳健康大会在海南省三亚市举行,和有禄作为和式太极拳传人应邀参加大会并做名家表演。看到全世界的人们这么迷恋太极拳,和有禄的心里受到了深深的震撼,他毅然辞去温县粮食局的工作,在族人的支持下,开始专业从事和式太极拳的传播。

辞掉工作后,和有禄应邀到全国各地传播和式太极拳,并帮助各地成立和式太极拳组织,先后在重庆、焦作、江苏金坛、郑州、漯河等地成立了和式太极拳研究会、协会、推广中心。他还建立了和式太极拳网站,积极组队参加各类太极拳活动并频频夺冠,展示了和式太极拳这一武林奇葩的风采。

在和有禄的努力下,近年来和式太极拳得到了又好又快的发展,一件件大事也记录下了和有禄的贡献。

一是2006年,首届和式太极拳观摩交流大赛正式开赛,以后每两年举办一届。单拳种的交流大赛在拳界并不多见,但和式太极拳的单拳种比赛却开展得红红火火。不仅有名家表演,还有名师讲座以及理论研讨会等,使得赛事成为世界和式太极拳人的一次大交流、大展示、大讲堂。

二是和式太极拳顺利入选河南省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在人力、物力、财力几乎没有支持的情况下,和有禄独自一个人承担了原本需要十几个人合力完成的申遗工作。

三是和式太极拳段位制系列教程编写。2008年,由国家体育总局武术研究院组编,旨在完备武术段位制考评内容和等级标准的《中国武术段位制系列教程——和式太极拳》项目,由和有禄担任执行主编(执笔),从撰写文字到图片拍摄,和有禄克服种种困难,最终圆满完成。本书由中国武术协会审定,并在高等教育出版社出版发行。和有禄还先后编著了《和式太极拳谱》、《和式太极拳十三式》、《和式108式太极拳(中英文)》等专著,拍摄的《和式太极拳、剑、刀、棍、推手》教学VCD光盘先后在人民体育出版社、海燕出版社出版发行。

令和有禄欣慰的是,随着和式太极拳独具的功能与价值被大家认可,身边习练和式太极拳的人越来越多。目前,和式太极拳习练者在国内主要分布在河南焦作、郑州、开封、漯河、平顶山,陕西西安、铜川,四川成都、绵阳、江油,吉林长春、公主岭,安徽芜湖、蚌埠,江苏常州、苏州、金坛,广东广州、深圳、顺德、佛山,江西龙南、抚州,湖北武汉、孝感、襄阳、麻城以及北京、上海、重庆等地。境外分布地有韩国、澳大利亚、新加坡、西班牙、日本、香港、澳门、台湾等国家和地区,习练者达数十万人。

今天的和有禄已经站在一个新的历史起点。中国武术八段、政协焦作市委员、河南大学客座教授、焦作市和式太极拳协会会长、温县和式太极拳学院院长、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和式太极拳代表性传承人,一项项来自社会各界的荣誉让和有禄不敢有丝毫懈怠。展望未来,他信心十足:“针对目前各地急需优秀教练员的现状,位于赵堡镇的和文化园开始紧张建设。建成后,这里将成为和式太极拳人才培训基地,能高效培养一大批高素质教练。我相信,乘借和式太极拳入列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的东风,和式太极拳会迎来又一个新的发展加速期。”

现在的和有禄,依然独守清贫,全身心投入和式太极拳的传播普及工作,全然忘记了一路奔波走来的痛苦与艰辛。在他看来,和式太极拳发展的春天即将来临,不管如何艰难困苦,他都坚定信念,为自己珍爱的事业奋力前行。

猜你喜欢

习练太极拳
传统杨式太极拳85式(节选40式)(二)
传统杨式太极拳85式(节选40式)(一)
长治市中老年人习练太极拳现状调查与分析
行云流水在太极拳演练中如何运用的研究
习练六字诀需要注意的几个问题
内家拳道法平衡推演太极拳习练模式
谈选练健身气功功法或动作的方法
习练健身气功的一点体会
光影视界
42式太极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