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设“道”等风来 雾霾堪伏吗

2015-06-05郝丽霞

科学之友 2015年1期
关键词:灰霾风道廊道

郝丽霞

随着雾霾天气日益频繁地造访,呼吸业已成为许多城市的心头之痛。放眼全国,尽管各地正大刀阔斧地实施清洁空气行动计划,但彻底消除雾霾仍有待时日。于是,屡遭雾霾围困的人们只能暂时寄希望于自然界的风雨获取短暂的蓝天。风,开始成为拯救蓝天的代名词,与风有关的一切驱霾举措,也迅速成为火爆的话题。

“风道”,即风走的路线。每座城市的建筑布局不同,天气形势不同,“风道”也不尽相同。城市风道也叫城市通风廊道,就是在城市局部区域打开一个通风口,让郊区的风吹向主城区,以增强城市的空气流动性。

近来,“城市风道”已被多地提起。武汉于2013年在国内率先启动《城市风道规划管理研究》的编制,对风道基础条件进行定量分析,建立评价体系,并提出该市风道总体布局方面的初步设想。杭州也在研究建设城市风道,从城郊引风吹走市区的雾霾。南京2014年初公布《大气污染防治行动计划》,首次提出“清洁空气廊道”的概念,计划在2014年年底前划定6条城市“清洁空气廊道”,2017年底前“廊道”内排放废气的企业将全面退出。

“引风驱霾”靠谱吗

专家直言,一条路很难有消霾的作用。首先,雾霾对地区来说是面的概念,一条道路或者一条风廊是线的概念。虽然城市规划的确会考虑到风向的作用,如会把垃圾场、工业区等放到城市的西北向,但要靠一条路解决雾霾问题,或者形成更好的气流,就有点牵强了。

但是,诸如“清洁空气廊道”的规划本身是科学的,新鲜空气进来后,可以附带把雾霾吹掉。很多污染的形成就是因为没有很好地通风,以美国洛杉矶为例,因为不通风,霾积聚在城市上空,而通风廊道正好可以缓解这种情况,但这并不是把霾的问题解决了,不会消除雾霾。局部除霾是没有意义的,即便是通风廊道也只能起到降霾的作用,将污染空气吹到其他地方去罢了,不能解决根本问题,只不过这地方的雾霾少了。

中国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总规划师杨保军以北京为例,指出,通过“风道”来减缓雾霾,效果可能有限。因为北京以前在规划时,没有把“风道”作为主要的考虑因素。而作为北方城市,主要怕冬天的寒冷,所以规划选址时以防冷为主。他举例说,北京的四合院,大门是开在东南方向,背后是墙和房子,以保证冬暖夏凉。“目前北京城区已经发展到了五六环,现在把风道空出来也很困难。”杨保军认为,北京空气差主要因为周边的重工业和劣质煤影响,加上北京地形属于小盆地,扩散条件不好。除了产业结构升级和清洁能源等,多种树、保留湿地和公园、提高新建设、开发地区的绿化率等,都可以减缓北京雾霾。

[治霾攻坚战 专家有话说]

留出自然风道可使城市宜居,人为开辟“城市风道”却不会对驱霾有什么用武之地。我国中东部地区一度发生大面积灰霾污染,多个城市空气质量达到最糟糕的“严重污染”级别。造成大范围灰霾天气的一个重要原因,是受近地面静稳天气控制,空气在水平和垂直方向流动性都很小,大气扩散条件非常差,造成污染物持续累积。

静稳无风、大气扩散条件差的不利气象条件,如今时常出现。对此,有的城市规划、环保等部门开展研究项目,希望建“城市风道”,把郊外的风引进主城区将空气中的霾等污染物吹走。

引风驱霾、风吹霾散,这一设想看起来很美,实际效果却让人怀疑。秋冬季节不利气象条件发生时,一定是少风甚至根本无风的,“城市风道”几乎没有用武之地。2014年12月初灰霾天气席卷长三角地区、京津冀及周边地区、东北地区,不仅城市被灰霾笼罩,一些原本生态环境优美的农村地区、偏远山区也不能幸免,这说明有没有风道,对无孔不入的PM2.5来说,差别不大。在区域性复合型大气污染面前,任何一个地区都不可能独善其身。

在城市规划和建设时进行气候可行性论证,留出自然风道,有利于缓解城市热岛效应。让城市宜居是必要的,但为了驱散灰霾而在城市建成区开辟人工风道,不仅用处不大,还可能造成资源浪费。

针对严重的灰霾、糟糕空气,有很多研究比“引风驱霾”更为现实,更为迫切。比如,污染“元凶”到底在哪?在最近遭遇严重灰霾很多南方城市,对首要污染物PM2.5的具体来源和比例,都缺乏基础研究和数据。 长期以来经济发展方式粗放,煤炭等能源消耗超计划增长,机动车保有量增长过快,环境监管力度不足,违法排污屡禁不止——这是导致灰霾频袭、大气污染严重的主要原因。在目前的科技水平下,不利气象条件难以改变,今后还会一再发生,尽早走出“十面霾伏”,不能指望风刮,还是要靠扎扎实实地治污与减排。

延伸阅读:“治霾神器”大盘点

远距离喷雾降尘车。2013年底,西安市出现了一种治污减霾的“神器”——远距离喷雾降尘车。和普通洒水车喷出的水流相比,这种水雾颗粒极为细小,达到了微米级,它的吸附力也增加了3倍,耗水量却降低了70%,遭遇雾霾天气、PM2.5空气质量严重超标时,可随意选择一个区域进行液雾降尘,达到清洁净化空气的效果。

高空雾化喷淋系统。由武汉科技大学机械工程专业2013届毕业生李恒发明。在塔吊上安装喷头,在高空形成飘飞的水雾,吸附空气中的灰尘颗粒和杂质,起到降尘作用。喷淋一段时间后,可以润湿地面,又能有效压尘防止重新扬起,甚至还能为人工增雨起到辅助作用。

治霾水炮。2014年5月,在兰州东方红广场,两台军绿色炮筒式的机器引来民众围观。从安装该设备的公司了解到,这种治理雾霾的高射远程风送式喷雾机,可将自来水雾化并喷出600米远的水雾,对雾霾、粉尘比较大的施工场地都有除尘及降温的作用。

运河除霾。北京社科院最新发布的《北京公共服务发展报告(2013-2014)》提出,通过开凿“京津陆海运河”改善雾霾天气,虽然不能从根本上解决北京的雾霾天气,但可以通过“微气候”的调适来降低北京部分PM2.5的来源。

猜你喜欢

灰霾风道廊道
最美城市“绿化带”
大美黄河生态廊道
合肥市灰霾时间特征分析及其对农业生产的影响
地铁车辆空调系统送风均匀性仿真及优化
工业遗产廊道的旅游开发
灰霾治理很迫切专家代表献良策
北京市将引风除霾
中央空调末端风机盘管专用出回风道
钟南山:肺癌高发与灰霾有很大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