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规划是中国城镇化的关键
2015-06-05黄桂田
第三届中国城市管理高峰论坛由中央党校报刊社主办,汇聚政、企、学三方专家,共同就“新型城镇化:模式创新与区域实践”主题进行了深入的探讨。“中国新型城镇化规划一定要充分吸收城镇化率已经达到80%以上的发达国家的经验和教训”,黄桂田在谈到中国的城镇化时表示。
不一样的城市患上一样的“城市病”
按照14亿人口的基数进行计算,中国的城市化率如果上升到70%,中国的城市人口将达到接近十个亿。如果达到甚至超过发达国家水准的80%,中国的城市人口将突破11亿。也就是说在可预见的将来,新增城市人口将是3到4亿。现有的658个城市能否承载如此庞大的人口?将来还会形成多少个新的城市?这不是一个简单的数字处理就能得到的答案。
一些城市所患的几乎是同样的“城市病”,这和城市的规划出问题有直接关系。城镇化和城市建设是一个问题的两个方面。城镇化是一个过程,以发达国家经验来看,这一定是市场导向或者说市场机制起决定性作用的。
与城镇化相对应的另外一个方面就是城市建设和发展。城市本身的建设和发展一定是政府和市场相互融合的。在城市建设、城市规划方面,政府将起主导的、甚至是决定性的作用。至于城市的发展,尤其是城市的经济发展,则须以企业为主体,以市场为导向。如何协调政府与市场的关系,必须确保规划的科学性、整体性、长远性。
城镇化规划存在的三大问题
一是规划的主体太单一。从一定意义上来说,现在做的规划,尽管有规划局、规划设计院参与,规划形式上也征求过方方面面的意见,但实际上现在的城市规划归结到底还是由几位主要领导制定出来的。
第二,城市规划内容太狭窄。现有的城市规划基本上是由规划部门搞出来的一个城市空间规划。城市是一个综合体,至少是两个方面的聚集,一个是经济的聚集,第二个是人口的聚集。城市在规划方面至少要包含经济、文化、教育、医疗、卫生、交通、基础设施,以及土地和空气,甚至还包括空气动力学等方方面面,而现有的大大小小的城市设计院、规划部门的规划简单来说就是一个空间布局的规划,规划显得太苍白,太单一。
第三,规划时效性太差,长远性、战略性严重不足。规划没有长远性、没有刚性、没有约束力。每一届政府都可以大修、大改甚至可以推倒重来。如果是这样一种城镇化,随着中国的城镇化进程的加速,中国的城市建设带来的问题就会越来越多,今后的“城市病”就可能不是今天这样一个规模的“城市病”。
避免陷入中等收入陷阱
在城镇建设方面,政府一定是作为规划的主体。规划本身的内容,例如应该包含哪些范围,规划是否具有法律效应、具有严格的约束力,这是中国在城镇化过程中相对比较好解决的问题。但因为人口太多,所以中国的城市发展没有任何国家能够相比拟。
目前,中国人口总数13.5亿,根据有关人口学家的预测,中国人口顶峰大体是在14左右。任何一个已经实现城镇化的国家都不可能和中国相比较。正是这样,中国的新型城镇化一定要充分吸收城镇化率已经达到80%以上的发达国家的经验和教训。同时,城镇化建设更重要的是,要汲取陷入到中等收入陷阱的拉美、东盟这些经济体在城市化过程中存在的问题,集中全人类的智慧搞好中国的城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