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加强初中语文情感教学的有效方式探讨

2015-06-05龙江

读写算·素质教育论坛 2015年3期
关键词:情感目标教育意义

龙江

摘 要:初中语文教学中,注入情感教学,会增加学生对课本的亲切和对教师的信任,我们要尊重学生在语文教学中迸发出来的意见和看法,最大化地与他们沟通,引导学生在语文知识的广阔海洋中任意遨游,如此,语文教学就不会陷入生硬、僵化的尴尬中。

关键词:教育意义;平等关系;情感氛围;情感目标;情感语言

中图分类号:G62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7661(2015)03-268-01

初中语文学科,有着丰富的情感人文教育。现代的初中学生,感想、敢做,情感体验强烈而突出。初中语文的丰富情感“源泉”是对初中学生情感进行导向的有效方式。在初中语文教学中,注入情感教学,会增加学生对课本的亲切和对教师的信任,情感教学上的涓涓细流”会引导学生在语文知识的广阔海洋中任意遨游,而使语文学习不入生硬、僵化的尴尬中。

一、在初中语文教学中加强情感教育的意义

情感教育是语文教学的灵魂。它不仅可以促进学生身心健康成长,还可以促进其智力发展,提高其学习效率。众多心理学家一致认为,通常情况下,积极稳定的情感,能提高人的身心活动能量,从而提高学习和工作的效率;而消极否定的情感则会抑制人身心活动能量的发挥,从而降低工作和学习的效率。前苏联教育学家赞可夫也认为“如果伴随学习和思考而来的是兴奋和激动、对发现真理的诧异、惊讶和愉快的体验,那么,这种情感就能强化他们的学习活动,促进知识技能的掌握和智力的发展。”语文新课程标准中也有多处涉及对学生情感的教育,它明确指出:教育应该关注学生的情感体验,关注学生的心灵世界,给予学生更多的人文关怀。可见,在初中语文教学中实施情感教学,是对学生健康成长的促进和关注,是教育的发展进步,也是教育改革的必然,是大势所趋,更是教育意义的体现。

二、初中语文教学中加强情感教学的有效方式

1、通过构建平等的师生关系加强情感

教学是一门科学,也是一门艺术。这种科学性和艺术性的统一,存在于教师对学生的爱的表达和传递中。陶行知先生说:“没有爱就没有教育”。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罗素说:“凡是教师缺乏爱的地方,无论品格还是智慧都不能充分地或自由地发展”。因此,对于教师而言,爱不应只是教育的一部分,而应该是教育的前提,所有的教育也必须建立在爱的基础。没有爱,教育就无法实施;有了爱,教师才能与学生平等相处,才能真正达到师生间的心心相通、心心互换。因此,要想让学生愉快地接受所传授的知识或做人的原则,教师首先应摆正与学生的关系,创设友好、民主、平等的教学氛围,以心施教、以情激情,真正做到以学生为主,关心爱护每一个学生,用自己的爱营造最有利于学生学习的和谐课堂,激发学生对语文学习的兴趣,使学生的情绪处于活跃振奋的积极发展状态,真正实现师生之间的多向互动。如此,学生会以积极的学习心态,饱满的热情、百倍的信心,主动投入到语文学习中。

2、构建情感氛围

初中语文教材的课文都是一些经典文学作品,这些作品中都饱含丰富的情感,如果学生对这些作品产生兴趣,就会产生情感共鸣。创设情感渗透的氛围,是通过创设与文章内容接近的情境,能有效地营造出浓郁的情感氛围,让学生可以准确地把握文章情感。在课堂上,我们教师可以安排几个同学通过表演展示文学内容,让学生亲身体验作者想要表达的某种情感。如在上《孔乙己》一课时,可以让学生将课文改编为剧本,自编自演,体会封建科举制度的毒害,体会旧社会的世态炎凉,从而让学生更加珍惜时光,热爱现有的生活环境,让学生的情感得以升华。又如在教学《我的母亲》一文时,通过播放歌曲《妈妈的吻》向学生传达母爱的伟大,引起学生的情感共鸣。

3、通过教学目标加强情感

教材凝结了前人的智慧和心血,一部教材,不仅能满足学生的“知识需求”,向学生提供知识信息,而且因其丰富的情感内涵,还能满足学生的“审美需求”。如自然之美,社会之美,艺术之美、道德之美,人生之美等等。所以,教师在教学中的重要任务之一就是把教材中内含的情感,通过自己的加工提炼展现出来,给学生以情感上的感染,使学生在接受认知信息的同时,接受相应的情感因素的影响,引导学生在情感的世界里感受真、善、美,达到以情生情、以情促知、知情共育的效果。我认为,在教学设计中,要依据作者的写作意图、思想情感以及学生的认知基础、情感基础等因素来设立情感目标。记叙类文章应该把用具体的道德形象、生动的故事情节品味真情、感悟人生、陶冶情操作为教学情感目标;古诗文应该把通过意象的描绘、意境的渲染引导学生理解诗人高尚情感作为教学情感目标;而说明类文章也应以抓住对象的特征,从功能、用途及成因等诸方面挖掘自然美、建筑美、创造美作为教学情感目标。如:《背影》、《藤野先生》所表现的是人间真情——父子情、师生情;《怀疑与学问》所表现的是做学问、做人的深刻哲理;《晋祠》所表现的是建筑美;《过零丁洋》所表现的是爱国情等。初中语文情感教学中,教学情感目标的制订至关重要,准确、恰当的情感目标,可以使学生在道德感、美感、理智感等情感领域内得到充分地发展与提高。

4、通过教学语言发挥传情作用

语文本来就带有丰富的情感因素,这跟语文学科的特点分不开。然而怎样才能将这些情感更好地发挥出来呢?这就需要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充分发挥语言传情达意的功能,创设一个良好的情感氛围,让学生处在“我要学”的状态下愉悦地学习。在教学艺术的运用中,教师的教学语言是教师劳动的特殊手段,其艺术性,感染性,生动性,形象性,特别是情感性,对于语文教学的成功,尤其重要。实践证明:教师妙语连珠,能侃善谈,可使课文语言如出我口,如出我心;教师语言的规范准确,风趣幽默,抑扬顿挫,亦能使学生顿生倾慕之心,进而产生“亲其师,信其道”的效应。因此,情感教学中,教师语言要以情感作为敲门砖,以情激情,才能叩击学生心灵。教学中,充满感情的语言、语调与课文的结合,便创设出一种情感氛围,这种情感氛围会激活学生思维,让学生产生期待。当学生的情感被调动起来时,他们就会沿着这条情感轨道,走进课文,走近作者。

初中语文教学中注入情感教育,是适合初中学生心理发展的一种教育,初中学生,他们不是木头,不是僵尸,他们渴望情感,渴望平等,渴望理解与交流,作为语文教师,我们要尊重他们的意见和看法,与他们探讨和交流,放下“身价”,最大化地与他们沟通,如此,初中语文教学就会迸发出无限的生机与活力。

猜你喜欢

情感目标教育意义
人性论的教育意义研究
浅谈民俗文化的教育价值
新课改下中学历史教学情感目标的实现途径
浅议中小学开设书法课的意义
浅谈高中政治选修课堂的情感生成策略
“行为—认知”教学法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的实践
让健康向上的通俗歌曲走入高中音乐课堂
幼儿课间游戏活动的开展研究
入“虚境” 悟“真情”
三维动态形成性评价在应用型本科院校的研究与实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