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改背景下高校语文教学模式探讨
2015-06-05王珺
王珺
摘 要:语文是中华民族文化的载体,担负着传承民族文化、陶冶品德情操、弘扬人文精神的重任。新课程改革的到来,在给我们高校语文教学带来生机的同时,也给我们教师带来巨大的考验。如何搞好高校语文教学,转变教学模式,提高教学质量一直是广大高校语文教师不断深思的问题。
关键词:高校语文;新课改;教学模式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7661(2015)08-134-01
高校语文课程是普通高校中除汉语言文学专业以外的其他专业开设的一门公共必修的素质教育课程,对学生人文素质的提高起着关键的作用。那么,处在新教育形式下的今天,我们该如何开展高校语文教育教学呢?本文笔者结合教学实践,对新课程改革的重要意义做了分析,并提出几点教学教学见解,望能不断推进课程改革。
一、高校语文课程改革的重要意义分析
随着课程改革的不断实施和进一步深入,我们的高校语文教育教学渐渐走进各界人士的视野,得到教师应有的重视。在高校教学中,语文是一门重要的基础学科,也是学好其他学科的重要前提。课程改革的到来,高校语文教学“边缘化”现象得以改善,无论是教师的教学思想还是教学模式,都得到了前所未有的革新,课程改革正在发挥着重要作用。课程改革下的高校语文教学,首先,它符合新时期对综合性人才的培养需求:科技在进步,社会在发展,对人才的需越来越大,要求也越来越高,在当前形势下,把高校语文教学放在时代发展要求的前提下考察,才能更加明确语文教学模式改革的紧迫性。传统注入式、灌输式的教学模式,早已无法满足现阶段人才培养的需求,课程改革下的高校语文教学,注重的是学生能力的培养,价值观、社会观、人生观以及学生的人文素养、实践能力等等的提高,符合现阶段培养新型人才的需求。其次,更利于学生创新精神的养成:创新是一个民族的灵魂,是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传统的教学模式过于注重学生知识的传授,存在很大的弊端,让学生失去了学习兴趣,“教师教,学生学”的模式让学生过分依赖教师,其思考能力和创造能力得不到提高,就长远来看,不利于学生的发展。课程改革的到来,为学生创设了许多自主探究、合作交流学习的模式,沟通了课堂内外,拓宽了学生的学习空间,为提高学生的语文能力创设自由的环境,为提高学生的道德素养和审美情趣,发展个性特长,形成健康的人格提供正确的引导和有效的帮助,对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提供了便利。最后,更有利于提高学生的文学水平:在语文教学中,一个重要的任务就是培养学生的文学造诣,提高其文学水平。文学水平是学生语文综合素养和能力的最集中反映。课程改革后的高校语文教学,在教材的编制上发生诸多的变化,很多新加入的内容更加的体现其文学性,在教学模式上也极其的鼓励学生自主动手创作,学生的文学水平得以培养和提高。
二、新课程改革下高校语文教学的有效策略
1、注重转变教学观念,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孔子云:“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兴趣是学生学习最好的老师,我们的高校语文教学也是如此,也需要学生的学习兴趣来提供保障,为进一步要实施教学策略打下结实基础。因此,在高校语文教育教学过程中,作为教师的我们,应积极的转变教学观念,正确认识高校语文教学的重要意义,在教学中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充分发挥学生主观能动性,善于创造一种氛围,使学生始终处于一种情绪状态之中,对所学内容产生浓厚兴趣,并积极主动地投入进去,动脑思考问题,动口表达自己的观点,使学生通过自己的参与,感受自身的力量所在,体验到创造性学习的乐趣,从而引导学生变“要我学”为“我要学”,不断提高教学效率。
2、注重转变教学方式,培养学生能力
著名语言学家吕叔湘先生说过:“教学,就是教学生学,主要不是把现成的知识教给学生,而是把学习的方法教给学生。”在现如今的很多高校语文教学中,大部分教师都是在为“教”而“教”,完全不顾及学生知识的传授和能力的养成。课程改革的今天,作为新形势下的高校语文教师,应成为科研型、专家型的教师。我们不仅要“能”教,而且要“会”教;不仅要精通本专业知识,还要了解相关的边缘知识;不仅要钻研新的理论、新的思想,还要善于总结在教育实践中获得的经验与体会。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我们在积极转变教学观念的同时,我们还应积极地从教学的方式方法入手,转变教学方式,注重学生能力的培养和提高,使课程改革落到实处,促使学生不断发展进步。为此,教学中,首先我们要做的就是正确认识学生的主体地位:教师的教是要服务于学生的学的,学生才是学习的主人,教学的一切活动都必须以发挥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为出发点,不能忽视学生学习的主观能动性,应充分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提高他们的语文水平,同时也培养他们的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其次要做的就是引导学生不断的进行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自主、合作学习对于语文学习而言是至关重要的。创造性教学表现为教学工作者不在于把知识的结构告诉学生,而在于引导学生探究结论,在于帮助学生在走向结论的过程中发现问题,探索规律。教学中,作为教师的我们,要正视学生,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积极引导学生探究交流学习,不断开展实践活动,启发引导学生主动探索、积极思考、自觉实践,升华学生的品格修养,培养学生的各方面能力,充分发挥出语文教学的育人作用。
总结:教有千法,教无定法,贵在得法。新课程改革下的高校语文教学,其教学途径和方式还有许多许多,教学中,作为教师的我们,应积极的总结研究,不断的探究创新,不断让学生在知识的海洋中翱翔,培养学生成为社会需要的综合性人才。
参考文献:
[1] 邢宇皓.大学语文日益边缘化?遭遇前所未有尴尬[N].光明日报,2004
[2] 王庆环,王晓玉.教育界专家建议开设语文课,高校纷纷响应[N].光明日报,20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