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互动交际中话语标记“不是”的浮现与衍化
——兼论会话中话语标记的发展问题

2015-06-05邓莹洁

关键词:语法话语交际

邓莹洁

(北京语言大学 国际汉语教学研究基地,北京 100083)

互动交际中话语标记“不是”的浮现与衍化
——兼论会话中话语标记的发展问题

邓莹洁

(北京语言大学 国际汉语教学研究基地,北京 100083)

浮现语法认为,“用法先于语法”,把语法看成是不断变化发展的,是在动态交际中所形成的趋向结构。文章以“不是”为研究对象,考察互动交际浮现产生话语标记的路径和话语标记各项功能的浮现,并预测其发展方向。关于“不是”,文章主要结论为:(一)“不是”由否定短语发展成为话语标记,离不开语义虚化、主观性增加、其后省略宾语脱落以及在互动交际中的高频使用;(二)“不是”在话语关系层面的核心内涵使得其话语标记功能具有内在统一性;(三)互动交际模式所赋予的功能特征和“不是”本身的便利条件有利于它向叹词方向发展,这映证了浮现语法的重要观点——语法是不断变化的。

互动交际;“不是”;话语标记;浮现语法;动态发展

一、引言

关于话语标记来源和演变的研究一直是学者们探讨的热点,如方梅(2000)、董秀芳(2007)、刘嵚(2008)、乐耀(2011)、李思旭(2012)、刘丞(2013)和李宗江(2010、2014)等的研究。各类话语标记成员之间存在较大差异(董秀芳,2007)[1],其来源和演变路径也各有区别,但综合来看,前人对于话语标记的来源和演变路径主要有以下几种看法:1.话语标记是语法化的结果而非词汇化的结果(Brinton&Traugott,2005)[2];2.一部分话语标记是词汇化结果,一部分话语标记是语法化结果;3.话语标记是词汇化和语法化共同作用的结果;4.话语标记经过区别于一般词汇化和语法化的过程而形成;5.除了词汇化和语法化的作用,话语标记的形成还受益于话语功能。

我们认为,对话语体中话语标记的形成和发展可以用浮现语法理论来解释,而这一解释更贴近前面所列的关于话语标记来源和演变路径的看法中的第5种。Hopper(1987)首次提出“浮现语法”的概念,他认为语言结构或规则由话语塑造,是在交际中协商形成的,这个过程一直持续。[3]浮现语法有三个基本观点:1.语法产生于实际运用,在话语中浮现并由话语塑造;2.语法一直处在演化之中,无终点;3.语法并非交际双方共有的相同规则。[4]

本文试图以对话语体中的“不是”为例,观察互动交际浮现产生话语标记的路径和话语标记各项功能的浮现,并预测话语标记“不是”的发展方向。北方方言中,“不是”的使用较为频繁,已有研究包括刘丽艳(2005)和殷树林(2011),以上研究的研究对象都为作为话语标记的“不是”,本文的研究对象为对话语体中独立出现的“不是”。与前人研究有所不同的是,本文除了考查“不是”的话语标记功能,还观察了共时平面上、互动交际中的其它功能。文中语料逐条转写自电视剧《小爸爸》、《咱们结婚吧》和《离婚前规则》,电影《心花路放》和《泰囧》。

二、话语标记“不是”的形成路径

对话语体中,“不是”既有主要承载静态意义的情况,也有主要承载浮现意义的情况。静态意义观属于结构主义,研究语言基本意义,不涉及结构研究外的语用因素;“浮现意义”非构成成分本身固有、非事先存在,是在动态语言中不断浮现、达到一定程度,并最终固化的意义。[5][6][7]我们可根据“不是”在共时平面的各种功能分布,通过观察它在不同会话中的各类意义,分析其从否定判断短语演化至话语标记的形成路径。

(一)“不是”主要承载静态意义

“不是”的静态意义表示否定判断,在对话中,有“不是”主要承载静态意义的情况。这类“不是”更贴近结构主义视角,所在句子意义接近命题或真值,主要有三种情况:1.在同一话轮中进行纠正;2.应答语中的“不是”直接否定前一个话轮的引发语;3.应答语中的“不是”所否定的对象需要根据语境稍作推理。

(1)【果然给杨桃妈妈买了一床羽绒被】

果然:阿姨,我就给您买了这个水星被子,不是,就这牌子它,这是羽绒被。(《咱们结婚吧》)

(2)【服务员不让齐大胜寄放衣服】

服务员:不好意思,先生,我们这不寄放衣服。

齐大胜:不是,我不是跟你这寄放,我就跟你暂时地存放。(《小爸爸》)

(3)【徐朗怀疑王宝是高博的眼线】

徐朗:你千辛万苦这么跟着我,就是为了旅游?

王宝:对啊,我这不是掉队了么?然后身上又没钱。

徐朗【拿着高博的钱】:这是什么?谁给你的?

王宝:……这是高博的……

【徐朗更加生气】

王宝:不是,我真不……

徐朗:我再问你一遍,你到泰国到底是来干嘛的?(《泰囧》)

这类“不是”,其前都有引发句或对应语境,其后一般都可根据对话或语境直接补出宾语,即“不是”否定的是实在的对象,例(1)果然用“不是”纠正了自己的口误,例(2)齐大胜否认自己的行为是“寄放衣服”,例(3)王宝否认自己是高博的眼线,这三个例句若去掉“不是”,会影响话语的真值意义。

(二)“不是”承载静态意义和浮现意义

这类“不是”和前一类“不是”较为接近,但前一类“不是”局限于句法语义层面的否定,而这类“不是”对动态语境的依赖性更强,兼有句法语义否定和语用否定,具体来说,这类否定也是由引发句引出,但否定的对象需要结合动态交际过程推测且这个“不是”主观程度较高。

(4)【思晴在机场送别耿浩,耿浩恋恋不舍,郝义不愿耿浩对思晴表白】

思晴:那……来日方长。

耿浩:来日方长。

郝义:行了,走吧走吧。

耿浩【对思晴】:啊……我是想说……

郝义:想说什么呀,手机都留下了,咱们短信联系吧啊。

耿浩【对思晴】:啊,不是,我想问问你,那个防狼喷雾什么牌子啊?(《心花路放》)

(5)【果然父母以为果然不想要孩子】

果然爸:我们抱孙子了,你呢,该干嘛干嘛,多好的事啊,怎么了,这是?

果然妈:就是啊!

果然:不是,我更正一下啊,我们俩从来也没说不要孩子。(《咱们结婚吧》)

例(4)中,交际中的三人都知道耿浩想说的是表白的话,郝义的最后一句话是“不是”的引发句,意思是让耿浩短信表白,但耿浩用“不是”否认了表白的意图。例(5),果然父母以为果然不愿要孩子,果然用“不是”“更正一下”。

(三)“不是”主要承载浮现意义

第三类情况和前两类情况不同,去掉前两类“不是”,会影响交际中真值语义的表达,第三类“不是”属于话语标记,不参与构建话语语义,即便去掉对交际也无影响。

(6)【郝义诧异东东居然又找到了他】

郝义:你怎么来了?

东东:走的时候也不说一声。

郝义:不是,你,你怎么能找到这来呢? (《心花路放》)

(7)【黎昕劝王明轩不要马上结婚】

黎昕:你真要娶她?

王明轩:我是认真的。

黎昕:不是,兄弟,你刚大学毕业,刚刚步入花花世界,青春年华、风华正茂、血气方刚、风流倜傥……(《离婚前规则》)

例(6),郝义对东东能再次找到他感到疑惑,用“不是”标示自身认知状况和实际情况之间存在差异的情况,表达了自己的惊讶。例(7),黎昕反对王明轩马上结婚,用“不是”标示自己反对的态度。

(四)互动交际中话语标记“不是”的形成路径

由主要表示实义的否定判断短语到意义虚化的话语标记,共时平面中各种用法的“不是”呈现出连续统的分布。在互动交际中,“不是”承载各类意义的情况可反映其话语标记用法的形成路径。

图1 共时平面“不是”的连续分布

根据各类“不是”的句法语义特征和语用功能,“不是”在共时平面的连续统分布从左向右呈现出由否定判断短语过渡到完全虚化的话语标记的趋势。当“不是”主要具备静态意义时,它可在语法层面发挥作用,通过主要关注其所在话语的真值意义便可明确会话含义;当“不是”意义介于静态意义和浮现意义之间时,它既可在语法层面发挥作用,也可在话语层面发挥作用,需要结合动态交际过程才能明确“不是”标示否定的对象;当“不是”主要具备浮现意义时,它可在话语层面发挥作用,“在特定的话语语境中提供参与者坐标和话语坐标,以此将局部语境标示出来”。[8]主要承载静态意义的独立出现的“不是”可被视作根据语境省略了宾语,但在“不是”的连续统中,越往右越无法补出实在的宾语。“不是”之所以能够最终形成话语标记,得益于会话中相应用法的高频次浮现并呈现暂时固化状态,而且这个动态过程会随互动交际不断改变。

三、话语标记“不是”各种功能的浮现

“不是”的话语标记功能在互动交际中能够引导听者对话语的理解,使语篇关系明晰,也只有在互动交际中,其话语标记功能才能浮现。在语言的动态使用过程中,“不是”浮现出话语提示、话语转向、话题转移和会话结束等这些功能。

(一)话语提示功能

话语提示的功能是用于提示一个新话轮开始,也可用于插入进行中的话轮或提醒对方注意话语焦点[9]。“不是”可起到话语提示作用,标记使用者的目的是希望在不那么唐突的情况下,让话轮占据者退出话轮或是让出话轮占据权,或是为了提醒听话人注意即将出现的话语焦点。

(8)【金总一直跟广美和果然啰嗦,此时广、果二人急着去见另一人】

金总:……,我到现在还拍不出这个效果,我一直研究动物啊……

广美:不是,金总……

金总:你真年轻有为,……(《咱们结婚吧》)

(9)果然爸:这房产证放你这放他那,不是,有什么区别?不是都一样吗?(《咱们结婚吧》)

例(8)中,金总一直啰嗦,耽误了广美接下来的计划,但是碍于金总的地位,广美不能直接打断他的谈话,企图用“不是”抢夺话轮占有权,不那么突兀地结束谈话;例(9)可做这样的改写:“这房产证放你这放他那有什么区别”,去掉“不是”可以保持真值语义不变,在“有什么区别”前插入标记有助于突出这个疑问。

(二)话语转向功能

在会话进程中,原本只有两个交际者参与会话,言者使用标记转变了受话对象,把话语转向两个交际者之外的第三人,我们称这样的功能为话语转向功能。“不是”有时在会话中也可浮现出话语转向功能,“不是”前的会话内容在交际者甲、乙间展开,其后的内容则在交际者甲、丙之间展开。

(10)【果然妈抱怨果然爸说了不吉利的话】

果然妈:……多不吉利啊!

果然爸:呸呸呸!不是,怎么样,难受不难受?【转向问果然】(《咱们结婚吧》)

(11)李三妹:你是夏小白吗?

夏天:(摇头)

李三妹:那你认识这个叔叔吗?

夏天:(摇头)

李三妹:不是,于先生,那问题是对方怎么会给我您的联系电话呢?【转向问于果】(《小爸爸》)

例(10)中,果然妈抱怨果然爸说话不吉利,果然爸的“呸呸呸”是回应果然妈的,而“不是”后的询问却是针对果然的,标记前后的受话者发生了改变;例(11)前面的两个会话都是在李三妹和夏天之间展开的,最后一个话轮,李三妹将话语转向第三人——于果。

(三)话题转移功能

Brown&Yule(1983)认为“两个相邻的语篇部分若干不同的话题,应该有一‘点’标示由一个话题转向另一话题。”[10]这一“点”可以被视作话题转移标记,话题转移标记前后的两个话题没有直接关联。当“不是”前后分布着两个无直接关联的话题,两个话题或者属于不同话轮,或者属于同一话轮,这时的“不是”浮现出话题转移功能。

(12)小艾:打什么电话,他为什么给你打电话?

齐大胜:不是,他给我打个电话,说有点事求我,……不是,行了,那个果儿那儿怎么样了?没事吧?(《小爸爸》)

(13)李三弟:今个儿啊,先简单吃一口,等回头成了啊,我再请你。

齐大胜:不是,你告诉我,你那个理念到底是什么样的?(《小爸爸》)

例(12),齐大胜的话轮里,第一个“不是”标记后的话语是他对小艾问题的答案,和前一个话轮的话题一样,第二个“不是”标记后的话题发生转变;例(13),李三弟的话题是“请客吃饭”,齐大胜没有回应这个话题,询问的是另一个话题,两个话题之间以“不是”为界。

(四)会话结束功能

在交际过程中,当言者因自身原因或外界原因想要结束会话时,可以用到“不是”标记,提示会话即将终止,这样既可以给对方一个缓冲时间,让对方有所准备,又不至于让会话结束得过于突兀,我们将这样的帮助结束会话的功能视作会话结束功能。“不是”浮现会话结束功能时,既可能位于话轮开端,也可能位于话轮中部。

(14)【有人敲门,打断了杨桃妈和苏青的谈话】

杨桃妈:那怎么……不是不是,那完了我再跟你说啊。(《咱们结婚吧》)

(15)【果然和父母讨论婚前财产问题】

果然:不是,妈,我不跟您聊了,我出去陪桃子去。(《咱们结婚吧》)

以上两个例子中,说话人都因某种原因希望结束会话,为了不使会话结束得过于唐突草率,用“不是”来做停止会话、终止交际的标记。例(14)杨桃妈本还想继续追问,但因要去开门,不得已停止对话,用“不是”标记;例(15)果然不愿再和父母讨论,使用标记以降低冲突程度。

(五)各种话语标记功能的内在统一性

方梅(2012)曾指出,连词的浮现意义和话语标记功能产生的根本动因是语用的合作原则[11]。这一动因同样可以用于解释“不是”话语标记功能的浮现:标记使用者尽量使得其语言形式呈现出与对方话语关联的状态,“不是”的预设机制是其前存在否定的对象,通过否定这一渠道建立了前后话轮的联系,使得交际双方话语具有关联性。

观察这四种功能,它们具有内在统一性,都具备话语关系层面的否定内涵:话语提示功能一是提醒话轮占据者退出话轮或让出话轮占据权,二是提醒对方注意话语焦点,这是建立在对既有话轮或已有信息否定的基础上,需开启新的话轮或提示新焦点;话语转向功能标示当前发话人放弃前一个受话人,转而选择另一个受话人,是对前一个受话角色的否定;话题转移功能是将交际的话题由一个转向另一个,可以理解为对原话题的否定;而会话结束标记则可被理解为对整个互动交际的一种否定,因此需要结束会话。需要注意的是,这里所说的“否定”表征的是话语关系层面的否定,而非某种具体的句法语义或语用否定。

四、话语标记“不是”的发展趋势

结合“不是”在动态交际中的各项特征和发展趋势,我们预测“不是”可能会朝叹词方向发展。这一推测主要基于这样的考虑:

具有强烈的主观性和突出的情态价值是话语标记“不是”的重要特征,且“不是”所浮现的情态类型由其所在动态话语的类型决定,这一性质和叹词十分接近:叹词表达一定的意思,且与所在的句子相联系;语言环境不同,叹词表达的情感不同[12]。

刘丽艳(2005)指出话语标记“不是”具有标异性,这种属性标示说话人在会话中交际状态或认知情况前后的不一致[13]。“不是”在充当话语标记时,所标示的“不一致”的程度也具有高低之分。有时这种“不一致”的程度较高,有时这种“不一致”的程度较低,从前一种状态到后一种状态,“不是”在话语语用层面所起到的“否定”的功用呈现越来越弱化的态势,与此同时,“不是”的情态价值愈发凸显,更倾向于表达言者当时的主观情感。根据这一趋势,我们可以推测“不是”也许会出现几乎不标示“不一致”的情况,主要功用为传达言者情感,接近叹词。

(16)果然:我觉得我对你妈有意见,就没有这样的!

杨桃:不是,怎么了我妈?(《咱们结婚吧》)

(17)【王明轩一回家就看到他不让蒋新瑶买的马桶】

王明轩:不是,蒋新瑶,你到底还是买这马桶了是吧?

蒋新瑶:老公,我特别喜欢,你就迁就我一次嘛。(《离婚前规则》)

(18)李毛毛:我妈不让我打耳钉,你就找个小三是吧?

周丽娟:小三怎么了?小三比你强,比你好,比你男人,为我打耳钉流了这么多血,你敢吗?我就是喜欢小三。

耿浩:小三有什么好的呀?不是,小三有什么好的呀?(《心花路放》)

刘丹青(2011)认为叹词的本质是代替句子,能代替各种功能类别的句子,如陈述、感叹、疑问、祈使等。[14]例(16)的“不是”表示生气,相当于说“我不同意”;例(17)的“不是”表示感到意外,相当于说“我没想到”;例(18)的“不是”表示气愤,相当于说“我坚决反对”。

“直觉反应的现场性和瞬间性”,是叹词使用的一大原因[15],而这同样可用来解释“不是”的频繁使用。在接触到语言或非语言信息的一瞬间,需要宣泄自身情感时,词语句子的编码无法满足瞬间完成的要求,但“不是”却恰恰可以满足这个要求。

此外,话语标记“不是”向叹词发展还有位置和语音上的便利条件。位置方面,“不是”大多数时候独立出现在话轮的初始位置,这为其演变为叹词提供了位置上的便利条件,因为叹词的常见位置便是句首,且凭借逗号或叹号与后面的话语隔开。语音方面,“不是”充当话语标记时,其发音常为[pur][16]。李小军(2011)提出,语气词在衍生过程中,大部分都存在语音弱化现象,这一现象常常会造成结构省缩,其中一个重要表现就是“合音”[17]。那么与语气词较为接近的叹词的形成是不是也存在这一现象?“不是”已出现合音为[pur]的语音特征,这是否为它向叹词衍化提供了一个有利条件?

五、由“不是”看会话中话语标记的形成

本文观察了互动交际中“不是”各种功能的浮现和发展,分析了“不是”由否定判断短语到话语标记的形成路径,梳理了“不是”具有内在统一性的各种话语标记功能,并依据“不是”的既有特征预测了其发展态势。我们认为以下有关“不是”的探讨对会话中话语标记的形成和发展具有普遍意义。

首先,在“不是”成为话语标记的过程中,伴随着语义的虚化和主观性的增加、其后省略宾语的脱落以及在互动交际中达到一定程度的高频运用,其它会话中话语标记的形成同样也会伴随类似的句法、语义和语用特征,并在共时平面上呈现由实到虚的连续统分布。发展为话语标记的成分会更倾向于表达主观情感态度,反映“说话人对话语单位之间的关系或话语单位与语境之间的关系的主观认识”(转引自董秀芳,2007)[18]。

其次,“不是”有助于话语衔接和话语理解,有助于交际更加顺利地进行,而这一面貌是通过无数次在会话中浮现而最终暂时固化所形成。冉永平(2000,2002)认为,在会话中,说话人常用话语标记语制约听话人对话语的理解,而听话人也能根据话语标记语的解码信息,获知说话人的言语行为类型。通过多种方式调控话语和言语交际的互动性即是话语标记语所起的作用。[19][20]同时,语法的形式并非“固定的模板”,而是“在面对面的交流中协商”,结构或者规则来自言听者双方的话语并被话语定型。[21]因此,一方面,话语标记可调控互动交际,另一方面,话语标记的调控功能是互动交际浮现的结果。

最后,语法始终处于不断变化的过程中,是开放的,无终点的,根据浮现语法的这一重要观点,我们可以预测话语标记并非“不是”发展的终点,它还有新的衍化方向,这一结论同样也适用于其它话语标记。话语标记可能以原有形态向前衍化,也可能和其它成分结合后进一步虚化,还可能在产生脱落现象后继续虚化。

[1]董秀芳.词汇化与话语标记的形成[J].世界汉语教学,2007,(1):59.

[2]Brinton,Laurel&Elizabeth C.Traugott.Lexicalization and language change[M]Cambridge: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2005:136.

[3][美]威廉.克罗夫特.语言类型学与语言共性[M].上海:复旦大学,2009:347.

[4][7]姚双云.“浮现语法”与语法的浮现[J].中国社会科学报,2011,(5):1-2.

[5]沈家煊.概念整合与浮现意义——在复旦大学“望道论坛”报告述要[J].修辞学习,2006,(5):1.

[6]李美霞.浮现意义加工:路径、准则及推演模式[J].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学报,2009,(6):29.

[8]Schiffrin.Discourse Markers[M].Cambridge: 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1987:36.

[9]张旺熹.汉语口语成分的话语分析[M].北京:北京语言大学出版社,2012:57.

[10]Brown,Gilan&George Yule.Discourse Analysis[M].Cambridge: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 1983:94.

[11]方梅.会话结构与连词的浮现义[J].中国语文,2012,(06):13.

[12]刘月华、潘文娱、故韡.实用现代汉语语法(增仃本)[M].北京:商务印书馆,2007:439.

[13][16]刘丽艳.作为话语标记语的“不是”[J].语言教学与研究,2005,(6):32-24.

[14][15]刘丹青:叹词的本质——代句词[J].世界汉语教学,2011,(2):147-152.

[17]李小军.虚词衍生过程中的语音弱化——以汉语语气词为例[J].语言科学,2011,(7):355-358.

[18]董秀芳.词汇化与话语标记的形成[J].世界汉语教学,2007,(1):50.

[19]冉永平.话语标记语的语用学研究综述[J].外语研究,2000,(4):13.

[20]冉永平.话语标记语you know的语用增量辫析[J].解放军外国语学院学报,2002,(4):10-11.

[21]Hopper,P.J.Emergent grammar[J].Berkeley Linguistics Society,Vol.13,1987:142.

The Emergence and Development of“bushi”in the Interactive Communication and the Development of the Discourse M arker in the Conversation

DENG Ying-jie
(Center of International Chinese Education,Beijing Language and Culture University,Beijing 100083,China)

There is a viewpoint in the emergent grammar that usage is earlier than grammar and grammar which has been in the continuousdevelopment is formed in the dynamic communication.Based on“bushi”as the objectof the research,this paper inspects thathow the discoursemarker take shape in the interactive communication and inspects the emergence of the functions.Meanwhile,this paper predicts the development direction of“bushi”.The main conclusions about“bushi”are as follows. First,in the process from negative phrase to discourse marker,there are semantic grammaticalization,subjectivity increase,diastasisof the objectand the high frequency use in the interactive communication. Second,the phenomenon that the functions of discourse markers have intrinsic unity is based on the nuclear connotation.Third,the functional characteristics given by the interactive communication and the convenient conditions of“bushi”are conducive to the development to the direction of interjection,which is the reflection of the emergent grammar thatargues that grammar is constantly changing.

interactive communication;“bushi”;discourse markers;emergent grammar;dynam ic development

H04

A

1672—1012(2015)02—0085—07

2015-01-15

邓莹洁(1987—),女,湖北恩施人,北京语言大学国际汉语教学研究基地博士研究生。

猜你喜欢

语法话语交际
情景交际
现代美术批评及其话语表达
交际羊
跟踪导练(二)4
Book 5 Unit 1~Unit 3语法巩固练习
交际中,踢好“临门一脚”
话语新闻
话语新闻
“那什么”的话语功能
交际失败的认知语用阐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