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经济活力研究文献综述

2015-06-05□文/易

合作经济与科技 2015年10期
关键词:企业家活力经济

□文/易 伟

(四川职业技术学院 四川·遂宁)

一、经济活力相关概念界定

(一)活力。孙发平、马洪波、王兰英等认为:“活力”是指某个主体在生命机能方面所具有的旺盛的生命力。从一个地区来说,“活力”是指一个城市、区域或国家对于生命机能、生态环境和经济社会的支持程度。

(二)经济活力。孔淑红、曾铮认为:经济活力是指一国一定时期内经济中总供给和总需求的增长速度及其潜力。从投资角度,主要涉及国民生产总值的增长率(经济增长率)、固定投资率(资本积累率)和储蓄率及其变化等。张洪东认为:经济活力与社会活力、环境活力以及文化活力共同构成了整个活力体系。目前,中国正处于快速成长期,其经济活力主要表现为经济成长的能力,引进资本和吸引高素质劳动力的能力。楼海淼、孙秋碧认为:经济活力主要表现为经济的成长性,对资本、劳动力、企业家才能、科技创新等的吸引力以及利用这些要素过程中的效率。

二、经济活力的构成要素

(一)创新能力。创新能力与一个国家的产业竞争力和国际地位息息相关。陈伟认为:创新是现代企业和经济活力之源,是经济发展、生产率增长和人民生活水平提高的基本驱动力。马丁·桑德布认为:破产是美国经济活力的象征。曹梦瑶认为:中国要继续保持生产率和工资水平的快速增长,就必须加速自主创新。

(二)外国投资。崔健认为:日本吸引的外国直接投资给日本经济注入了新的活力,其主要表现在:振兴了地方经济,更活跃地进行设施设备投资和研究开发、提高了全要素生产力,对雇佣的调整更迅速等。金延杰认为:外贸与外资是衡量城市对外开放程度的重要指标。资本是城市经济持续增长的主要因子之一,先进的技术又是城市经济增长的重要源泉。吸引大量外资,发展对外贸易,是目前中国城市实现资本和技术两者结合最快捷的途径。陆晓丽认为:一个具有经济活力的城市,应该具有较强的吸引力,特别是能吸引人力、资本等流动性很强的生产要素,成为令市民向往的活力之都。

(三)企业家。江三良认为:对于地区经济活力,企业家有着重要的影响。地区经济的创新与增长,很大程度上归因于企业家的作用。企业家的成长存在集群现象,企业家集群增长的规模与地区经济活力高度正相关。城市中新兴的产业发展需要富有创新精神的企业家及其开展风险投资的行为,企业家精神作为一种发现市场机会并借助开办企业的方式来抓住这个机会的能力,在城市经济发展中将发挥日益重要的作用。

(四)经济成长性。陆晓丽、郭万山认为:经济的成长性,即一个城市是否具有经济增长的潜力与发展后劲。该层次着眼于未来,从动态角度对城市经济活力进行阐释,这是评价一个城市是否具有经济活力的首要因素。

(五)技术水平。技术的进步为城市经济的发展提供了技术支持,也对城市外的高素质生产要素形成巨大的吸引力,从而进一步促进城市经济的发展。教育水平是城市经济活力的灵魂。它影响劳动力的素质及城市的创新能力,同时也影响着城市整体的技术水平及技术转化为生产力的能力。

三、经济活力评价

侯景新、尹卫红认为:经济活力主要是发展速度的计量,通常用人口的机械增长率,国民收入、社会总产值、国民生产总值的年增长率表示。陆晓丽、郭万山从经济的成长性、对资本和生产要素的吸引力、就业及居民生活质量以及创新能力四个方面通过定性分析选取了23个指标构建了城市经济活力的评价指标体系。金延杰则从7个方面选择了19个指标,对我国50个重要城市的经济活力进行了定量评价,采用聚类分析方法对50个城市的经济活力进行了分类,最后得出:我国东部城市经济活力居前,中西部城市经济活力居后。楼海淼和孙秋碧选取了12个指标利用因子分析法对我国各省市的经济活力进行了计量评价,评价得出:我国经济活力最强的省集中在东部沿海,尤其是珠三角、长三角以及环渤海经济区,经济活力弱的省则集中于中西部地区。

四、经济活力评价方法

目前,对经济活力进行评价的主要的方法有因子分析法、层次分析法、数据包络法、专家评分法等。楼海淼、金延杰等应用因子分析法对我国31个省市区的经济活力和城市经济活力进行了评价;孙发平等用层次分析法、数据包络法结合因子分析法对西部五省区的经济活力进行了分析;中央电视台分为主客观两个层次的指标应用专家评价法评选了“中国十大经济活力城市”。

五、促进经济活力提升的建议

要让经济充满活力,赵晓勇认为:需要推动高校毕业生自主创业、加快催生一大批中小企业、加强中小企业人力资源能力建设、激励民营经济创新发展、建立针对民营企业的政府服务工作体系以及积极缓解民营中小企业融资难题。

一个最具有经济活力城市的形成,隋映辉认为,需要充分利用城市资源优势和产业优势,发挥城市的区位优势和经济增长的极核作用,形成以城市创新圈为“增长极”、以创新网络的开发为系统扩张的城市发展模式。需要将城市创新系统、企业创新系统共同构成一个功能协调、结构合理的战略生态系统。需要充分利用城市技术资源、人才优势、创新环境、产业布局,吸引跨国公司进入产业链、创新域,承接跨国公司的知识外包和科技产业转移。需要以高端产业的聚集带动一大批具有高附加值、市场需求大的零部件配套企业,形成以城市为主体的产业集群。

六、经济活力研究存在的问题

(一)评价体系不具有通用性。学术界对经济活力进行了不少的探索,但还没有形成比较一致的结论,尤其是将相关方法(指标体系)应用于具体区域经济活力评价时,指标体系并不通用。可以看到,不同学者在对不同地区经济活力评价时,所选指标并不相同,有的甚至差异很大,说明经济活力评价的具体指标体系尚未形成。

(二)缺乏纵向及纵横向对比。众多学者在进行经济活力比较时,都选择的是截面数据,进行的是同一时间不同地区经济活力的横向对比,对于同一地区时间序列数据的纵向对比还没有,更不要说使用面板数据进行横向纵向混合对比,这也是学术界需要关注的领域。

[1]孙发平,马洪波,王兰英.增强青海经济活力问题研究[J].青海民族研究,2007.7.

[2]金延杰.中国城市经济活力评价[J].地理科学,2007.2.

[3]孔淑红,曾铮.国际投资学(第二版)[M].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出版社,2005.8.

[4]张洪东,秦振艳.城市经济活力构成分析[J].黑龙江科技信息,2011.21.

[5]楼海淼,孙秋碧.基于因子分析的我国各省经济活力评价研究[J].福州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5.3.

[6]马丁·桑德布.破产是美国经济活力的象征[J].再生资源,2013.8.

[7]曹萌瑶.经济活力源于自主创新[J].中国投资,2013.10.

[8]崔健.日本引进外国直接投资与提高经济活力分析[J].现代日本经济,2008.3.

[9]陆晓丽,郭万山.城市经济活力的综合评价指标体系[J].统计与决策,2007.6.

[10]江三良.企业家集群与区域经济活力[J].浙江经济,2004.9.

猜你喜欢

企业家活力经济
“林下经济”助农增收
活力
民营经济大有可为
“民营企业和民营企业家是我们自己人”
闽籍女企业家共话“转折” :善良、坚持、灵动
改制增添活力
收回编制 激发活力
环保企业家发展前景光明
从打工妹到女企业家
从打工妹到女企业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