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乳酸的性质与制备方法
2015-06-05刘斌基
刘斌基
(新疆众和股份有限公司 乌鲁木齐 830013)
聚乳酸的性质与制备方法
刘斌基
(新疆众和股份有限公司 乌鲁木齐 830013)
本实验以L-乳酸为原料,直接熔融聚合法合成了聚乳酸。通过红外光谱(FTIR)和核磁氢谱(1H NMR)分析和表征聚乳酸的结构,凝胶渗透色谱(GPC)测试聚乳酸样品的分子量及分子量分布。
L-乳酸 聚乳酸 聚合
1 聚乳酸性质与合成方法
1.1 聚乳酸的性质
1780年,瑞典化学家席勒(Scheele)就从发酸牛奶中提炼出一种有机酸,称之为乳酸。乳酸是生物体内正常糖代谢的产物,是以一些植物中提取的淀粉为最初原料,经过酶分解得到葡萄糖,再通过乳酸菌发酵得到的,原料方便易得,工艺已趋向成熟。
乳酸分子有一个手性碳原子,根据其光学活性可分为左旋L-乳酸和右旋D-乳酸,分子式为C3H6O3,两种不同光学活性的乳酸结构式如下:
聚乳酸分子链中不同单体组成和序列分布将会引起不同的性能。聚乳酸具有三种立体异构体:聚消旋乳酸PDLA(Poly D-Lactic Acid)、聚左旋乳酸PLLA(Poly L-Lactic Acid)、聚右旋乳酸PDLLA(Poly D,L-Lactic Acid)。见表1。其中,PDLA与PLLA具有结晶性,PDLLA则是非结晶性的。常用的是PDLLA和PLLA。对聚乳酸而言,PLLA和PDLA在生物体内都是通过水解作用降解成乳酸,进入三羧酸循环,被生物体完全吸收,无毒性作用。
表1 聚乳酸的性能[1]
聚乳酸的基本原料乳酸是人体固有的生理物质之一,对人体无毒无害。
且聚乳酸有良好的机械性能及物理性能,适用于吹塑、热塑等各种加工方法,加工方便。可用于加工工业到民用的各种塑料制品、食品包装、快餐饭盒和工业及民用布。聚乳酸有良好的防潮、油脂和密闭性,在常温下性能稳定,但在温度高于55℃或富氧及微生物的作用下会自动分解,使用后能被自然界中微生物完全降解,最终生成二氧化碳和水,不污染环境。
聚乳酸具有良好的生物相容性、可吸收性、机械强度和耐久性,可经受各种消毒处理与良好的加工性能,因此应用广泛,主要集中在环保与医学两个领域。
1.2 PLLA聚合方法
化学合成制备PLLA主要有两种方法:一种是“一步法”,即直接缩聚法,在溶剂(二苯酚酯或烷基-芳基苯酚等)存在的情况下发生缩合脱水反应;另一种是“二步法”,即开环聚合法,将L-乳酸作为原料在引发剂存在的条件下生成环状二聚体丙交酯,然后加入催化剂开环聚合。
1.3 聚乳酸合成的目的与意义
本实验为探索性实验,目的在于了解掌握聚乳酸的合成方法及原理,对聚乳酸的结构、分子量及产率等参数进行测试分析,从而提出基本的合成工艺条件及应用数据。当前节能环保意识备受人们关注,尤其是随着我国“限塑令”的发布,使可自降解替代性塑料的开发生产迫在眉睫。聚乳酸作为一种生物降解材料,其原料乳酸来源丰富,且具有良好物理性能,是石油基塑料的理想替代材料。但影响聚乳酸塑料广泛应用的最大问题是合成工艺流程复杂,成本较高。本实验正是基于这种考虑,采用直接熔融聚合法合成聚乳酸,以期优化工艺流程,降低成本,促进聚乳酸的广泛应用。
2 实验部分
2.1 实验原料及仪器
本实验所用到的实验原料及仪器见表2、表3,装置见图1。
表2 实验原料
实验装置包括三个部分:反应装置、冷凝装置和真空装置。其中反应装置包括自动控温加热装置、磨口温度计、油浴锅和磁力搅拌器等;冷凝装置包括直型冷凝管、弯管、接收管和磨口锥形瓶,用于冷凝并接收反应生成的水;真空装置包括了真空泵、真空表和真空度控制阀,主要控制反应体系的真空度。
图1 反应装置图
表3 实验仪器
2.2 聚乳酸的合成
如图2所示,SnCl2·2H2O∕TSA催化乳酸缩聚的过程是SnCl2·2H2O分子与乳酸低聚物(OLLA)反应,Sn⁃Cl2·2H2O镶嵌在乳酸低聚物末端,促进乳酸低聚物的羟基和羧基的发生缩合反应,随着反应的进行,体系的极性逐渐降低,而TSA的存在延缓了这一趋势,使反应进一步向缩聚的方向进行。
图2 SnCl2·2H2O∕TSA催化L-乳酸反应过程图[2]
实验步骤:
(1)预聚:将150 mL L-乳酸加入到250 mL的单口烧瓶中,磁力搅拌,油浴加热。在压力2×104Pa下逐渐将温度升至100℃,脱水2 h;接着在压力104Pa、温度130℃下脱水2 h;然后在压力1×103Pa、温度130℃下脱水4 h,得到无色透明的粘稠液体,冷却后为玻璃状固体。通过GPC测得Mn约为980。
(2)聚合:将预聚物及催化剂按一定比例(催化剂用量按相对于预聚物的质量比计算)加入到150 mL圆底烧瓶中,磁力搅拌,在一定温度和真空度下反应一定时间后逐步冷却到室温,获得产物。
(3)提纯:向冷却后的产物中加入一定量的三氯甲烷,放置12 h使其溶解,然后加入一定量的无水乙醇,强力磁力搅拌2 h,抽滤得到乳白色产物,放入真空干燥箱干燥48 h,称量产物计算产率。
2.3 PLLA的测试
2.3.1 红外光谱测试
红外吸收光谱是基于分子中原子的振动。由于有机分子不是刚性结构,分子中的共价键就像弹簧一样,在一定频率的红外光辐射下会发生各种形式的振动,如伸缩振动(以γ表示)、弯曲振动(以δ表示)等,伸缩振动中又分为对称伸缩振动(以γ、表示)和不对称伸缩振动(以γas表示)。不同类型的化学键,由于它们的振动能级不同,所吸收的红外射线的频率也不同,因而通过分析射线吸收频率谱图(即红外光谱图)就可以鉴别各种化学键。
固体样品的测试一般可采用卤盐压片法。聚乳酸的红外吸收光谱的测试采用卤盐压片法。取0.01 g干燥后的聚乳酸在研钵中研细,再加入1 g充分干燥过的KBr,混合研磨成极细粉末,并将其装入金属模具中。轻轻振动模具,使混合物在模具中分布均匀。然后在真空条件下加压,将其压成片状。打开模具,小心地取下盐片,放在盐片支架上,并安放在红外光谱仪中,记录红外光谱。
2.3.2 核磁共振波谱仪(1H NMR)测试
核磁共振谱是由具有磁矩的原子核,受辐射而发生跃迁所形成的吸收光谱。最常用的是氢原子核的核磁共振谱。质子的能级差是一定的,有机物分子中的所有质子应在同一磁场强度下吸收能量,在核磁共振谱中应只有一个吸收峰,但事实并非如此,有机化合物分子中的质子周围都有电子,在外加电磁场的作用下,电子运动能产生感应磁场,该磁场对质子运动产生屏蔽,屏蔽作用与质子周围电子云密度高低有关,造成质子的吸收峰在谱的不同位置出现,质子信号上的这种差异就是化学位移,故不同化学环境的质子,在谱中的吸收峰出现位置不同,而吸收峰的面积则反应同一类质子的数目。为精确测出不同化学环境下质子的化学位移的绝对数值,通常用四甲基硅烷(CH3)4Si(TMS)为标准物质,以它的质子峰为零点。
化学位移常用σ表示,σ是样品质子吸收峰与TMS质子吸收峰频率之
差与共振仪辐射频率之比。
式中:ν为样品的吸收峰频率;νTMS为四甲基硅烷的吸收峰频率;ν为核磁共振仪辐射频率。
本实验使用核磁共振氢谱(1H NMR,在哈尔滨理工大学测试)表征PLLA(经溶解、沉淀处理的样品)的结构,以氘带三氯甲烷为溶剂,0.03vol%的四甲基硅烷为内标。
2.3.3 凝胶渗透色谱仪(GPC)测试
凝胶渗透色谱主要是靠体积排除的机理进行分离的。分离的核心部件是一根装有多孔性载体的色谱柱。凝胶粒的表面和内部含有大量的彼此贯穿的孔,孔径大小不等,孔径与孔径分布决定于聚合反应的配方和条件。当被分析的试样随着洗提溶剂进入柱子后,溶质分子即向载体内部空洞扩散。较小的分子除了能进入大的孔外,还能进入小的孔,较大的分子只能进入较大的孔,而最大的分子就只能留在载体颗粒之间的空隙中。因此随着溶剂淋洗过程的进行,大小不同的分子就得到分离,最大的分子最先被淋洗出来,最小的分子最后被淋洗出来。
本实验采用凝胶渗透色谱法(GPC,在哈尔滨理工大学测试)测定PLLA的分子量。溶剂为四氢呋喃(试样在THF中溶解很好),测定温度为30℃,使用的色谱柱串连组成,使用分子量从980到710000的九个聚苯乙烯窄分布样品作为标样。
2.4 本章小结
(1)介绍了本实验所用到的实验原料、实验仪器以及实验的装置系统。
(2)阐述了实验的步骤以及催化剂与乳酸低聚物反应的过程。
(3)用红外光谱和核磁氢谱对实验产物进行结构表征,用凝胶渗透色谱仪测定其分子量。
[1]Hans R.Kricheldorf,Polylactides Synthesis,Characterization and Medi-cal.APPlication[J].Macromol.SymP.,1996,103:85-102.
[2]王伟超.L-乳酸熔融缩聚及聚乳酸的结晶和降解行为[D].浙江:浙江大学,2006.
收稿:2015-03-27
10.16206/j.cnki.65-1136/tg.2015.05.0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