持续演进、日益丰富、更为广泛的移动通信新世界——“2015世界移动通信大会·上海”记者观察
2015-06-05陈雍君
本刊记者 陈雍君
2015年7月14日至17日,GSMA成功在上海新国际展览中心举办了“2015世界移动通信大会·上海”。这是GSMA亚洲移动通信博览会升级为世界移动通信大会后首次在上海举办。以“移动无极限”为主题,“2015世界移动通信大会·上海”聚焦互联汽车、可穿戴技术、移动支付、智慧城市等在各方面改善着人们生活的移动技术,并设立了手机配件专区、终端设备专区、游戏专区、App演示区、创新演示区、创业谷等特色展区。有包括中国移动、华为公司、中兴通讯、大唐电信、诺基亚、Mozilla、SK Telecom、Visa等在内的国内外共350家企业参展,大会吸引了超过35 000人参观。工业和信息化部副部长尚冰莅临大会并发表了主题演讲。
同期,GTI(TD-LTE全球发展倡议)亚洲大会召开,中国移动通信集团董事长奚国华表示,预计到今年年底中国移动4G宏基站数将超过100万,全网人口覆盖率将达到85.4%,高铁4G专网覆盖总里程达到或超过2.35万公里。此外,中国移动呼吁产业积极合作,发挥GTI影响力和产业协同作用,加速TD-LTE在“一带一路”区域的部署和发展,扩大TD-LTE全球规模,并以此促进“一带一路”区域国家的互联互通和经济的升级发展。
此次大会中外参展企业的比例达到一比一,这显示了中国市场在世界通信市场板块中地位日趋重要,并正影响着世界电信行业生态。《移动通信》作为“2015世界移动通信大会·上海”的支持合作伙伴(Supporting Partner)携最新刊物和电子刊物再次参加了这一年度盛会,并与运营商、设备厂商、互联网应用企业等行业各方展开广泛沟通。
通过深入交流与观察,笔者亲身体会了世界移动通信领域演进升级的速度之快,创新型行业应用之丰富,并与业界同仁一道期待一个更加美好、便捷的移动通信新世界。
4 G已趋成熟,潜力正待发掘
自从TD-LTE牌照发放伊始,中国的4G网络就仿佛开上了快车道。截至2015年6月,全国的4G用户总数已突破2.25亿,中国移动已完成90万个基站的建设,且年底将突破100万基站。因4G网络规模商用而带来的数据业务不断激增,数据业务消费增长势头无可置疑地逐渐取代话音业务成为运营商最为倚重的利润增长点。与此对应的是,从本届世界移动大会可以看到4G相关内容已经显现出充分发展的产业状态。
首先是4G芯片、终端以及室内覆盖产品呈现出丰富业态。移动通信产业的发展特别依赖芯片的发展,其次需要能够满足各消费层次和应用需求的品类丰富的终端产品,最后因为4G频段较高的关系,必须有比3G时代更加先进和便捷的室内覆盖方案。在本届大会上,中国移动展出了国内外全系列的4G芯片,覆盖所有频段和主流制式。终端方面,支持VoLTE的千元价位手机已经发布,标志着终端产品已发展到全面状态。室内覆盖产品则呈现出丰富化、小型化趋势,且涌现出形态各异的便携式个人热点分发设备。总体来看,芯片、终端和室内覆盖产品解决方案的普遍成熟表征了当前的4G产业已趋成熟。
除此之外,关于4G LTE网络的潜力挖掘正在日渐深入,相关产品和方案令人眼前一亮。例如中国移动展台不仅展示了TD-LTE三载波的载波聚合解决方案,还展出了LTE TDD+FDD载波聚合方案,能够在5载波上实现下行1Gbps的峰值速率。其中FDD 2个载波,分别为934-954,1805-1825;TDD 3个载波,为2575-2635。这是中国移动为迎接未来FDD和TDD融合组网的技术准备,也是4G潜力能够得以全面挖掘,并得以衔接5G的标志。此外,诺基亚在大会现场演示并展出了TD-LTE-Advanced 3.5GHz载波聚合方案,中国移动、中兴通讯等不约而同展出了最新的3D MIMO天线等。诸多产品和方案显示了4G网络发掘潜能、长足进步的脉络,同时也将藉此达成中国政府提出的“提速降费”指标要求。
展馆内人潮汹涌的同时,中国移动在嘉里酒店会议厅隆重发布了“中国移动技术愿景2020”。在该愿景中,中国移动把4G潜能的挖掘和提升等持续演进称之为“TDD+”,它标志着4G速率将有机会提升5倍以上,也就是说在2016年至2020年间陆续投入商用之后用户的峰值速率可达5Gbps。此外,中国移动还对虚拟化、软件化的未来网络架构进行重新定义,称之为通信4.0时代,并将新一代革新网络命名为“NovoNet”。在NovoNet概念中,NFV、SDN等新技术将使移动网络、IP承载网络、传送网络、数据中心等领域实现虚拟化,从而打造更加灵活高效的网络运营体系,为用户和合作方提供更为开放、敏捷、按需的电信服务。
行业应用类创新丰富多彩
从“亚洲移动通信博览会”升级为“世界移动通信大会·上海”的一个重要标志,就是国外参展商比例的大幅增加。这不仅带来了参展企业的多样化,更使得会议内容更加丰富多彩,特别是一改往年网络设备占据主导地位的局面,今年的大会在行业应用产品和方案上占据主流,并显示了独特的魅力及品类的丰富性。这说明整个移动通信行业正在构筑一个基于传统电信网络的丰富的应用层发展业态,同时也显示了中国市场强大的吸引力,这种从单一通信服务向更多领域更大范围互联互通的转变趋势,让整个业界看到了应用类产品将有可能在中国区域开拓广阔的市场空间。
给人印象最深的是物联网、车联网、智慧家庭等相关产品和方案的大幅增加。例如华为、索尼、诺基亚、高通等行业巨头纷纷推出了自己的智慧家、智慧城市的思路与方案。与往届展会类似,通信与汽车的关联比较容易吸引眼球,然而除了通常的车辆导航、定损等传统业务之外,本届展会还涌现出全新的基于车联网的业务类型,如电动汽车的互相呼叫和能源共享、车载系统的深度定制化等。如今,一台经过定制的高端轿车已经可以做到无论开到世界哪个位置都能有效更新车载系统、推送导航数据和系统相关软件。
而围绕上述车联网应用,提供关键通信服务技术的厂商为本届大会增色不少。如台湾太思科技集团展出了具有完全自主知识产权的手机智能薄膜SIM卡,能够实现一卡多号走遍全球。而德国一家企业更是做到通过实时下载SIM卡基础数据而达到一张SIM卡穿行于各个国家各种不同制式通信网络的强大功能,这背后是对SIM卡应用技术的高精尖研究以及对汽车和通信产业相互关系的深刻洞察。
从本届大会笔者深深感受到车联网、物联网、智慧家庭终于不再是“纸上谈兵”,而是已成为实实在在的产业应用,并且正有继续扩大趋势。通信产业与其他领域不断深入交融,在互相影响、碰撞和促进中催生新的蓝海。
此外,云计算与大数据日渐脱离概念和设想层面,逐渐呈现本质,以基础工具的属性出现在许多业已成型的行业应用背后,也已成为此次大会的一个变化。与此类似的还有可穿戴设备,不再制造营销噱头,转而显示出沉稳的格局。行业热潮之后的冷静有助于回归本质,重新发现努力的重点和方向。
5 G未来令人期待
去年的上海亚洲移动通信博览会上关于5G业界还是一片模糊,而时隔仅仅一年我们看到局面已大为转变。大会召开前夕,ITU正式确认了5G的愿景和时间表,并将其命名为“IMT-2020”。与之呼应的是,本届世界移动通信大会上最为默契的行动就是大家将5G作为一个新的焦点,进行了广泛而热烈的愿景阐述。
中国移动方面由李正茂副总裁出面阐述,认为5G概念可由“关键指标”和“一组关键技术”来共同定义。关键指标是指以“Gbps”为单位的用户体验速率;一组5G的关键技术包括大规模天线、超密集组网、新型多址技术、全频谱接入以及新型网络架构。
华为公司轮值CEO胡厚崑表示,虚拟现实和浸入式体验应成为5G时代的典型,5G不仅需要高速下载也需要高速上传,其上传速率目标是1Gbps。华为在新的空口技术和新的架构上已经取得了不少突破和阶段性进展,有信心在不增加天线和站址资源的前提下将整个网络的频谱效率提高3倍。但5G的发展将更加依赖频谱资源,5G时代每家运营商至少需要100MHz的低频段频谱来提供服务,平均下来每个国家需要300MHz—500MHz的低频段频谱资源。
4G方兴未艾,5G的脚步声仿佛已隆隆,这都是因为世界移动通信领域发展速度越来越快所催生的。各国政府对5G均给予了战略性关注并开始采取具体行动。韩国表示将于2018年冬奥会推出5G服务,日本宣布将于2020年夏季奥运会推出5G服务,日本运营商NTT DoCoMo已经开始组织厂家进行技术评估和验证。而欧盟一直积极推动5G发展,由欧盟发起的5GPPP研究项目群已在7月份正式启动。中国政府不甘落后,已为5G发展设立了明确目标,并早在2012年就成立了IMT-2020 5G推进组,投入巨资推动全球5G统一标准,并于今年5月发布了5G无线技术和5G网络架构白皮书。
据了解,行业龙头华为公司已经提出了一系列5G新空口技术,即软件自适应空口设计:基于SCMA(Sparse Code Multiple Access)稀疏码多址和F-OFDM(Filtered-Orthogonal Frequency Division Multiplexing)可变子载波带宽的非正交接入,以及Polar Code极化码技术。此外,在天线及射频、核心网虚拟化、以用户为中心的无线网接入架构等方面华为公司都领跑业界做了提前的研究。
一切都表明,5G离我们并不遥远。它意味着更高的速率,更广泛的连接,以及更具个性化的服务方式,必将带来革命性的通信新体验。
“2015世界移动通信大会·上海”于7月17日落下帷幕,然而通信产业迅猛发展的车轮仍在高速前行。在世界移动大会上,人们仿佛看到了行业发展历程某一凝固的瞬间,同时又能听到产业各界争相前进的号角。我们知道,创新和进取仍然是这个行业的主旋律,我们相信,更加实用、快捷、广泛互联、更加有助于经济社会发展的移动通信新世界的到来已指日可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