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通窍化瘀方联合针刺与常规西医治疗分泌性中耳炎的临床比较

2015-06-05郭月婷刘江涛苏彦超

医疗装备 2015年14期
关键词:通窍咽鼓管神经节

马 芳,郭月婷,刘江涛,苏彦超

(1.新乐市中医医院 耳鼻咽喉科;河北新乐050700;2.廊坊市第四人民医院 耳鼻喉科,河北廊坊065000;3.大厂回族自治县中医医院 放射科,河北大厂065304;4.河北省易县医院 心内科,河北易县074200)

通窍化瘀方联合针刺与常规西医治疗分泌性中耳炎的临床比较

马 芳1,郭月婷2,刘江涛3,苏彦超4

(1.新乐市中医医院 耳鼻咽喉科;河北新乐050700;2.廊坊市第四人民医院 耳鼻喉科,河北廊坊065000;3.大厂回族自治县中医医院 放射科,河北大厂065304;4.河北省易县医院 心内科,河北易县074200)

目的:对比通窍化瘀方与针刺和常规西医治疗分泌性中耳炎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200例接受治疗患有分泌性中耳炎的患者随机分为A组和B组,每组各100例,A组采用通窍化瘀方与针刺法进行治疗,B组采用常规西医方法进行治疗,治疗结束后对比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结果:A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2.0%。显著优于B组总有效率78.0%(P<0.05)。结论:采用通窍化瘀方与针刺法治疗分泌性中耳炎治疗效果显著优于常规西医法,能够提高治疗有效率,缩短病程,减轻患者的痛苦,适合在临床中广泛推广应用。

中耳炎;通窍化瘀方;针刺;常规西医;分泌性

分泌性中耳炎(SOM或OME),临床表现为中耳积液(其中包括粘液、浆液、粘液浆液混合液,不包含血液及脑脊液)、听力下降的非化脓性炎症。按照病程不同可将本病分为急性和慢性,一般病程在8周以上为慢性[1]。正常人群的发病率约为0.5%~1%,而约有80%左右的儿童出现过分泌性中耳炎,其中30.0%~40.0%患者会出现复发[2]。此病儿童及成年人均可发病,病情复杂容易反复,会导致患者听力下降,出现耳痛或者耳鸣等症状,较难治愈,极易导致耳聋的发生,会引起患者焦虑烦躁等情绪,严重影响患者的生命质量[3]。现代医学普遍认为,本病的发生主要与患者咽鼓管功能出现障碍及中耳腔出现炎性渗出液相结合的作用有关。选择我院200例前来接受治疗的分泌性中耳炎患者,分别采用通窍化瘀方与针刺结合以及常规西医法进行治疗,对比治疗结果。现将结果总结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选择自2012年3月~2014年12月前来我院接受治疗的患有分泌性中耳炎的患者随机平均分为A组和B组,每组各100例,A组采用通窍化瘀方与针刺法进行治疗,B组采用常规西医方法进行治疗,A组患者男性52例,女性48例,年龄为17~71岁,平均年龄为(46.23±4.33)岁,病程1~15d,平均病程为(7.42±1.24)d。B组患者男性53例,女性47例,年龄为18~70岁,平均年龄为(45.97± 4.02)岁,病程1~15d,平均病程为(7.13±1.07)d。两组患者一般资料经统计学分析差异不显著(P>0.05),可以进行比较。

1.2 方法:A组患者采用通窍化瘀方联合针刺治疗,通窍化瘀方组成如下:白芷、桑白皮、茯苓、辛夷花、葶苈子、桔梗、车前草、路路通各10g,甘草、僵蚕各6g,柴胡15g。伴有偏风寒的患者可添加桂枝10g、细辛3g、麻黄6g。伴有偏风热的患者可添加丹皮、蝉蜕以及黄芩各10g。伴有痰多的患者可添加陈皮、白芥子、半夏各10g,水煎温服,每日1剂,分两份服用[4]。在药物治疗的基础上辅助以针刺蝶腭神经节进行治疗。患者采取平卧位,选择长约55mm银针,进针前使用碘伏进行消毒,进针点位于颧骨弓的下沿。暂定为颧颞结节。通常在患者表皮取穴时应先找到颧颞结节这一显著标志,然后用左手食指轻轻按压,可以触碰到最高点,此凹陷处名为弓形切迹,将指头对准压满弓形切迹,并轻轻下压1~2mm,使手指下露出部分缝隙用于进针。右手食指和拇指将针尖对准左手下压指甲的中央正上方,先将银针刺入皮肤再进行调整方向,对准蝶腭神经节的位置缓缓进针。进针方向由进针点和蝶腭神经节所在位置所决定,根据个体不同进行调整。进针时将55mm银针完全进入皮中,只保留针柄在体外,进针时没感觉到任何阻力且患者面部立刻出现胀麻或者放电现象才证明位置正确。双侧面部交替进行,留针15min,每周治疗2次,共2个疗程[5]。B组采用常规西医疗法,患者口服罗红霉素胶囊(江苏恩华赛德药业有限责任公司,国药准字H20063499),0.15g(15万U),2次/d,每次150mg;口服桉柠蒎肠溶软胶囊(商品名切诺,北京九和药业有限公司,国药准字H20052401,按桉柠蒎油计0.3g/粒),2次/d,每次150mg;晨起时空腹口服醋酸泼尼松片(陕西功达制药有限公司,国药准字H61023004,5mg)20mg,患者连续服用7d后,每隔两天减少一次药量,第三次减量后停止服药。

1.3 疗效评价:治愈:患者临床症状消失,鼓膜颜色恢复正常,没有内陷,鼓室积液抽吸干净,听力正常,声导抗检检查为A型曲线图。有效:症状有所减轻,鼓膜颜色及活动有改善,鼓室积液减少,听力有所恢复,声导抗检检查为B型曲线图。无效:症状无改善甚至加重,鼓膜颜色仍为淡黄色,鼓膜内陷,鼓室有积液,听力没有回复,声岛抗检查没有明显变化。

1.4 数据分析统计:本研究使用Excel软件进行数据整理汇总,使用SPSS17.0进行统计学分析,计量资料采用(±s)表示,使用t检验。计数资料用(例%)表示,使用χ2检验,以P<0.05判断是否存在统计学差异。

2 结果

A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2.00%。显著优于B组总有效率78.00%(P<0.05)。详情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临床疗效对比(例,%)

3 讨论

分泌性中耳炎属于耳胀的范畴[6],其病因多由风邪侵袭经气痞塞造成,虽然此病表现在耳,但其病根在肺。由于肺主皮毛,肺之络会与耳中,当邪气侵表时,肺部的正气不足以低于邪气时,病邪随静脉直接侵袭耳窍,导致经气阻滞,耳窍闭塞进而出现病症,故其根本在于肺。历代医学家都对此病症有所论述,均认为此病的发生是由于患者受到风热或风寒之邪侵袭所致。这可能跟地域及居民个体差异有关。我们根据这一特点针对风热和风寒患者各进行了药物不同的配比,取得了良好的疗效。另外在治疗过程中还应注意,耳窍是一种隐蔽又弯曲的空腔,一旦被邪气侵入,极易盘结,又因为寒邪容易伤及阳气,阻塞体内气的流通,易生湿、多痰,使患者病情加重,因此在治疗过程中应对阳虚患者添加温阳驱寒的药物[7]。

西医在治疗此病症中尝试用糖皮质激素、抗生素、黏膜血管收缩滴鼻液、鼓膜穿刺等方法进行治疗,虽然治疗效果明显,但很容易复发,患者长期使用激素类药物和抗生素会引发患者对抗生素的耐药性以及其他不良反应。现在临床上多采用驱邪通窍活血化瘀等方法,辅助以针刺治疗,但此方法存在缺点:治疗不能直接作用于咽鼓管,导致积液的长期存在。反复进行穿刺容易使患者鼓膜内进入细菌而出现感染。对于中耳积液的症状,多采用鼓膜置管方法进行治疗,需要放置3~6个月,此方法操作复杂,治愈时间较久,手术费用消耗大。针灸术是中医中常用的一种治疗疾病的方法,其创伤较小,操作方便,起效速度快,不良反应较少。针刺蝶腭神经节是一种中西医结合的治疗方法,是目前用于治疗鼻病的方法之一。西医解剖学研究显示,蝶腭神经节位于三叉神经的第二支上,是一条感受神经。此神经节虽然只为感觉神经所支配,但也有交感神经及副交感神经纤维的支配。交感神经兴奋可以使血管收缩,使鼻咽部和咽鼓管粘膜的血流量减少,腺体分泌物也随之减少。副交感神经纤维的兴奋可以引起血管的扩张,导致鼻咽粘膜膨大,腺体分泌量增加。两种神经在作用上存在拮抗作用,在正常状态下能够进行相互制衡,互相调节进而维持平衡,从中医的角度出发可以解释为阴阳平衡。当出现病变的时候,蝶腭神经节的动态平衡遭到破坏,进而导致阴阳失调。其临床表现为鼻咽腔血管扩张充血、粘膜肿胀、气道狭窄、分泌物增多堵塞咽鼓管,引发中耳积液。

咽鼓管是中耳与外界相接的唯一渠道,能够使中耳内外侧的气压保持一致,起到清洁,预防感染,隔音等功能,咽鼓管功能出现障碍是分泌性中耳炎形成的主要原因之一。机械性咽鼓管阻塞的原因包括腺样体肥大、鼻咽癌、鼻窦炎、鼻息肉、鼻中隔偏曲等因素,而功能性阻塞常见的原因为:咽鼓管表面活性物质缺乏、腭裂、小儿肌肉薄弱等情况,容易使耳内产生负压,中耳被负压吸引导致软骨内陷,使管腔更加狭窄,形成恶性循环,使患者分泌性中耳炎进一步恶化。本研究显示,通窍化瘀方与针刺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2.00%。显著优于常规西医组总有效率78.00%。综上所述,采用通窍化瘀方与针刺法治疗分泌性中耳炎治疗效果显著优于常规西医法,能够提高治疗有效率,缩短病程,减轻患者的痛苦,适合在临床中广泛推广应用。

[1]阮玉珊.分泌性中耳炎中医及中西医结合随机对照治疗性文献评价[D].广州中医药大学,2010.

[2]Rosenfeld RM,Culpepper L,Doyle KJ,et al.Clinical practice guideline:Otitis media with effusion[J].Otolaryngol Head Neck Surg,2004,130(5):95-118.

[3]Hooper SR,Ashley TA,Roberts JE,et al.The relationship of otitis media in early childhood to attention dimensions during the early elementary school years[J].J Dev Behav Pediatr,2006,27(4):281-289.

[4]滕清毅.宣肺通窍汤结合微波治疗急性分泌性中耳炎患者临床研究[J].亚太传统医药,2015,10(6):111-112.

[5]林子升,孙旭鸯,刘晓华.针刺蝶腭神经节治疗分泌性中耳炎疗效观察[J].上海针灸杂志,2014,32(1):47-49.

[6]赵金晓,彭帆,舒海荣,宋建新.宣肺通窍法治疗急性分泌性中耳炎40例[J].中国中医急症,2011,26(5):808.

[7]韩潮,高仁虎.宣肺通窍汤治疗急性分泌性中耳炎疗效观察[J].陕西中医,2013,33(4):440-441.

R764.2

B

1002-2376(2015)10-0083-02

2015-08-23

猜你喜欢

通窍咽鼓管神经节
GM1神经节苷脂贮积症影像学表现及随访研究
变异性鼻炎应用通窍鼻炎片联合糠酸莫米松鼻喷雾剂治疗的效果观察
咽鼓管-鼓室气流动态图法与音响法检测咽鼓管开放功能比较*
化瘀通窍中药治疗高血压脑出血随机对照试验的meta分析
保持“耳朵呼吸顺畅”
咽鼓管功能研究进展
视网膜神经节细胞凋亡机制的研究进展
通窍活血汤家兔体内移行成分川芎嗪的分析
鼻舒通窍合剂制备工艺的优化
鼻内镜下咽鼓管术治疗分泌性中耳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