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5—2014年正阳县麻疹流行特征分析
2015-06-05杨元峰纪付仓彭鹏蔡亚平
杨元峰 ,纪付仓 ,彭鹏 ,蔡亚平
1.南华大学公共卫生学院,湖南衡阳 421001;2.河南省正阳县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河南驻马店 463600
麻疹由麻疹病毒感染引起,传染性极强,易引起暴发或流行,是我国法定报告管理的乙类传染病[1]。WHO已将麻疹列为计划消灭的传染病之一,并设定了各个区域达到消除麻疹目标的年限,其中,我国所处的西亚太平洋地区设定于2012年达到消除目标[2]。为探讨新形势下麻疹防控策略,最终实现消除麻疹目标,现对正阳县2005—2014年麻疹的流行特征,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麻疹病例信息由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信息系统与麻疹监测报告管理系统下载获得,包含麻疹病人性别、年龄、家庭住址等基本信息。人口数据来源于《正阳统计年鉴》。接种等数据来源于正阳县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统计报表。
表1 2005—2014年正阳县各月麻疹病例分布(例)
1.2 相关定义
病例定义和分类釆用《全国麻疹监测方案》[1]标准麻疹定义和统一分类标准。该文所分析病例为实验室确诊病例及临床诊断病例。
1.3 统计方法
采用描述性流行病学方法进行分析,采用Excel 2003软件整理有关数据;采用SPSS 13.0软件进行数据统计分析,计数资料进行χ2检验。
2 结果
2.1 麻疹流行情况
2005—2014年正阳县共报告麻疹病例565例,死亡2例,年平均报告发病率7.18/10万,年平均病死率0.53/100。总体来看,报告发病率呈先升后降再升趋势,2010年最高,为9.24/10万;2011年最低,无病例报告。2010年以前,麻疹发病水平较高,之后,麻疹发病水平保持在较低水平。死亡病例全部分布在2007年,其他年份无死亡病例。发病情况详见图1。
2.2 时间分布特征
2005—2014年正阳县各月均有麻疹病例报告,主要集中分布在冬春季,共报告473例,占总数的83.71%。报告病例从12月开始增多,2月最多,达278例,占49.20%;进入夏季后,报告病例数迅速减少,见表1。
2.3 地区分布特征
2005—2014年正阳县各乡镇均有病例报告,呈高度散发与局部爆发分布。其中,真阳、雷寨、慎水报告病例较多,分别为 98 例(17.35%),54例(9.56%),50 例(8.49%),同中最少,为 7例(1.24%)。
2.4 人群分布特征
2.4.1 年龄分布 2005—2014年该地区报告的病例主要集中在5岁以下儿童,共354例,占总数的62.65%,年龄最小者23 d,年龄最大者56岁。<1岁188例,1~4岁166例,5~9岁 68例,10~14岁 21例,15~19岁 38例,20~24 岁 16 例,25~29 岁 18 例,30~34 岁 25 例,35~39岁15例,40~44岁6例,45岁及以上4例。
2.4.2 性别分布 2005—2014年,该地区共报告男性麻疹病例344例,占总病例数的60.88%;女性221例,占总病例数的39.12;男女病例性别比为1.56∶1。不同性别间麻疹的发病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4.884,P>0.05)。
2.4.3 职业分布 2005—2014年,该地区发病人群以散居儿童为主,共362例,占总数的64.07%,其次为农民、学生,分别为 92例(16.28%)、91例(16.11%)。
3 讨论
2005—2014年正阳县共报告麻疹病例565例,年平均报告发病率7.18/10万,离消除麻疹目标[3]尚存在较大差距,应继续采取针对性措施,防控麻疹。
2010年以前,该地区报告的病例呈散发与爆发并存之势,特别是2007年,报告病例最多,占比63.00%(355/565),主要集中在离县城较近的区域及较远的区域,提示该地区免疫规划基础薄弱,各区域间免疫规划工作水平不一,离城近的区域麻疹高发可能与人员流动较大有关,离城较远的区域可能存在免疫空白[4-5],今后应加强含麻疹成分疫苗的基础免疫工作。2011年,发病率出现“断崖式”下降,原因可能为:①2007—2008年麻疹流行期间,累积病例增多,人群暴露于传染源的机会增加,易感性下降;②2010年,该地区开展了8月龄到14岁的含麻疹成分疫苗强化免疫工作,对98.56%的适龄儿童进行了查漏补种,从而降低了适龄儿童的麻疹发病率,也减少了其他年龄组人群接解传染源的机会,进而减少了全人群的发病人数[6]。
该地区2005—2014年麻疹的发病仍属于小年龄组发病模式,主要集中在5岁以下散居儿童,这与国内多地报道[7-9]的结果一致,5岁以下儿童仍是防控麻疹的重点人群。麻疹的发病具有明显的季节性,因此,在麻疹高发季节来临之前,应加强对麻疹的监测,并适时开展含麻疹成分疫苗的查漏补种活动。此外,作者通过其他调查[10]发现该地区居民对麻疹相关知识了解程度低,而加强健康教育和健康促进,动员全社会参与是我国综合性消除麻疹策略中重要的一个环节,并始终贯穿于消除麻疹工作的全过程,因此要积极开展多种形式的健康教育和健康促进工作,努力提高居民防病知识水平,降低麻疹发病率,以实现、维持消除麻疹目标。
[1]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全国麻疹监测方案[J].中国疫苗和免疫,2014(4):364-375.
[2]WHO.Global control and regional elimination of measles,2000-2012[J].Wkly Epidemiol Rec,2014,89(6):45-52.
[3]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卫生部关于印发《2006—2012年全国消除麻疹行动计划》的通知[J].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公报,2006,1(12):30-35.
[4]贺春民,王震一,宋继阳.正阳县2007年.麻疹流行情况分析[J].微生物学免疫学进展,2011(4):53-54.
[5]李卫红,时凯,张振武.2004~2008年驻马店市麻疹流行状况分析[J].预防医学论坛,2010(3):273-274,276.
[6]陈绍丽,林伟研,莫想换,等.2005-2011年东莞市麻疹流行特征分析[J].现代预防医学,2014(24):4419-4421.
[7]王文敬,周松梅,王俊,等.2005年至2010年苏州市相城区麻疹分布规律分析[J].苏州大学学报:医学版,2011(5):856-858.
[8]杨克志,刘国栋,刘渠,等.深圳市龙岗区2006—2010年麻疹流行病学分析[J].华南预防医学,2012(2):52-54.
[9]苏宁,邢启明.2011-2013年广州市番禺区麻疹流行病学特征分析[J].热带医学杂志,2014(8):1113-1115.
[10]杨元峰,蔡亚平.驻马店市居民麻疹相关知识认知调查[J].中国卫生产业,2015(24):147-1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