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童病毒性脑炎与不典型化脓性脑膜炎的临床鉴别诊断
2015-06-05帕依玛桑斯孜拜黄亿荣
帕依玛·桑斯孜拜 黄亿荣
新疆阿勒泰地区人民医院儿科,新疆 阿勒泰 836500
儿童病毒性脑炎与不典型化脓性脑膜炎的临床鉴别诊断
帕依玛·桑斯孜拜 黄亿荣
新疆阿勒泰地区人民医院儿科,新疆 阿勒泰 836500
目的:通过比较临床检验结果,分析小儿病毒性脑炎与不典型化脓性脑膜炎的鉴别诊断依据。方法:选取病毒性脑炎患儿60例作为观察组,并以同期收治的60例不典型化脓性脑膜炎患儿作为对照组。分别针对两组患儿进行白细胞计数、C反应蛋白及血清降钙素原的临床检测,分析其检测结果。结果:两组患儿中白细胞计数与C反应蛋白检测结果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但观察组患儿的降钙素原水平与异常率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临床检测血清降钙素原对儿童病毒性脑炎与不典型化脓性脑膜炎的鉴别诊断具有指导作用,可为后期治疗提供参考。
病毒性脑炎;不典型化脓性脑膜炎;儿童;鉴别诊断
儿童病毒性脑炎主要属于中枢神经系统感染性疾病,其发病时期无明显规律,肠道病毒、单纯疱疹病毒、虫媒病毒、腺病毒、巨细胞病毒、传染性病毒等病毒均可引发该病的发生[1]。小儿病毒性脑炎与不典型化脓性脑膜炎均为颅脑感染的常见临床类型,两种疾病均对儿童身体健康与生长发育存在严重影响,临床治疗时需确保其及时性与准确性,但常规脑脊液检查对上述疾病诊断缺乏典型鉴别依据,存在较高的误诊几率,进而增加了患儿临床风险程度。本研究通过比较两种疾病患儿的多项检验指标,分析其典型鉴别诊断依据,从而为合理诊治提供参考,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本院2013年2月至2014年7月收治的60例病毒性脑炎患儿作为观察组,同时选择不典型化脓性脑膜炎患儿60例作为对照组。纳入标准:①对照组:影像学检查中无硬膜下积液、脑部脓肿及脱髓鞘病变;具有典型脑膜刺激征表现[2];单一抗生素用药治疗欠佳,且相关症状反复发作;排除颅内寄生虫感染、真菌性脑膜炎等。②观察组:脑电图检查中存在节律减慢表现;具有典型中枢神经相关症状[3];发病前存在其他系统感染情况;排除非病毒性感染者。观察组患儿中男33例,女27例,平均年龄(5.9±1.7)岁;对照组患儿中男31例,女29例,平均年龄(6.1±1.5)岁。两组患儿治疗前其家长均签署知情同意书,且两组患儿一般资料组间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空腹状态下采集小儿静脉血,选用雅培C8000全自动生化分析仪,以阻抗法开展白细胞计数检验,免疫比浊法检测C反应蛋白,酶联免疫吸附法进行降钙素原测定。评估标准中白细胞计数为4×109/L~10×109/L为正常;C反应蛋白在8mg/L或以上者为正常;降钙素原在0.5μg/L或以上者为正常。
1.3 统计学方法 研究数据均使用SPSS 19.0统计学软件处理,计量资料应用 ()表示,行t检验,计数资料行χ2检验,P<0.05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间检测结果比较 两组患儿的白细胞计数与C反应蛋白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观察组患儿的降钙素原为(0.3±0.1)μg/L,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间检测结果比较()
表1 两组间检测结果比较()
注:与对照组比较,*P<0.05。
组别 例数 白细胞计数(×109/L)C反应蛋白(mg/ml)降钙素原(μg/L)对照组60 9.8±0.7 7.2±0.8 2.3±1.6观察组 60 8.8±0.5 6.8±0.7 0.3±0.1*
2.2 两组间检测异常率比较 两组患儿的白细胞计数异常率与C反应蛋白异常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但观察组患儿降钙素原异常率为65.0%,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两组间检测异常率比较[例(%),n=60]
3 讨论
儿童病毒性脑炎与不典型化脓性脑膜炎均为颅内感染的常见病症,发病患儿多存在中枢神经相关症状以及脑膜刺激征表现,疾病发生后不但会严重阻碍小儿正常脑发育情况,严重者甚至直接引发死亡事件,具有较高的临床危害风险[4-5]。目前,针对两种疾病均主张采取早期诊治措施,通过迅速缓解相关病症以避免严重颅脑危害的发生。但由于脑脊液检查等方式常缺乏典型特征,易导致误诊而延误小儿有效治疗时间,本研究主要对两种疾病患儿进行多项临床指标的检测,通过分析检验结果为其鉴别及临床治疗提供科学依据。两组小儿经临床检验后,其白细胞计数与C反应蛋白的检测结果及异常状况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病毒性脑炎患儿的降钙素原水平为(0.3±0.1)μg/L,异常率为65.0%,均显著低于不典型化脓性脑膜炎患儿,提示降钙素原水平表现可辅助用于两种疾病的临床鉴别。降钙素原主要为甲状腺C细胞所分泌的炎症性蛋白质,在细菌感染与器官功能衰竭等情况影响下会显著升高,但病毒感染发生时往往并无明显变化,进而在上述两种疾病鉴别诊断中采用该指标检测具有确切的临床可行性。
综上所述,临床检测血清降钙素原对儿童病毒性脑炎与不典型化脓性脑膜炎的鉴别诊断具有指导作用,可为后期治疗提供参考。
[1]吴水新,陈前进,曹春远,等.龙岩市764例儿童病毒性脑炎流行病学特征分析[J].海峡预防医学杂志,2014,23(4):9-10.
[2]闫虹.新生儿不典型化脓性脑膜炎24例临床特点回顾性分析[J].中国中西医结合儿科学,2012,4(3):278-279.
[3]郭辉.神经节苷脂联合甲泼尼龙治疗小儿重症病毒性脑炎的疗效观察[J].河南医学研究[J].2014,23(6):58-59.
[4]郑勋,周飞.人血免疫球蛋白联合阿昔洛韦治疗小儿病毒性脑炎的效果观察[J].广东医学院学报,2014,32(3):355-356.
[5]张保霞,徐瑞.婴幼儿不典型化脓性脑膜炎的临床特点及误诊原因分析[J].中国实用神经疾病杂志,2012,15(23):42-43.
R725.5
A
1007-8517(2015)12-0057-02
2015.04.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