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笔墨心境

2015-06-05邓馨

东方艺术·国画 2015年2期
关键词:张平波士顿画廊

邓馨

张平

一九九○年毕业于沈阳鲁迅美术学院国画系,获学士学位。

主要学术活动:

二○一四年,﹃携手公益二○一四春季艺术家捐赠作品义卖展﹄(宋庄上能艺术当量画廊、唯图艺术空间联合承办)。

二○一三年,﹃北京acf:艺术之旅—品牌艺术展﹄;

﹃美丽中国—当代艺术家书画作品展﹄(中华世纪坛当代艺术馆);﹃八位中国艺术家作品展﹄(法国ARTS EN CAMBRESIS);﹃已臻化境—二○一三年当代艺术家国际邀请展﹄ (北京宋庄唯图艺术空间)。

二○一二年,﹃静·物﹄展 (广州三多画廊)。

二○一一年,﹃﹁旗﹂展览﹄(法国巴黎);获美国波士顿艺术中心为国际艺术家提供的Resident邀请,进行为期十周的项目创作。

二○○九年,﹃隐匿/开放—东北当代水墨展览﹄(798高地画廊);﹃时差十二小时—东西方女艺术展览﹄(798零艺术中心)。

二○○六年,﹃三位女艺术家展览﹄(酒厂艺术区旧雨今来轩画廊);﹃五位女艺术家展览﹄(北京加君临画廊)。

二○○五年,﹃水墨精神展览﹄(北京炎黄艺术馆)。

二○○四年,﹃梦想·困惑,现代女性特质—女性艺术家作品展﹄(北京中国妇女活动中心)。

二○○三年,﹃自由,呼息—中国当代青年邀请展﹄(上海海上山画廊)。

二○○二年,﹃冬季画展﹄(北京国际艺苑画廊)。

二○○一年,﹃七人水墨展﹄ (北京环宇画廊)。

一九九九年,﹃中日青年水墨画展﹄(日本)。

一九九八年,﹃女画家四人作品展﹄(北京当代画廊)。

一九九六年,﹃十五人水墨联展﹄ (中国美术学院)。

女性画家的敏感而细腻的情感似乎与生俱来,她们在关注内心的同时,也感知着生活中所发生的一切,并在创作中将之转化为丰富的视觉图像和色彩语言。女性特质为艺术创作所带来的灵性的光环如天赐的礼物,令许多优秀的男性艺术家亦望尘莫及。长久以来,女性画家张平一直沉浸于架上绘画的探索。然而与大多数画家不同的是,她从未拘泥于某一种绘画形式,无论是水墨、油画,还是综合材料……她的每一件作品皆随心而作,享受着创作的自由。

尽管琐碎的日常无法遮蔽现实生活的矛盾与感伤,然而张平将心中的温暖和向往皆倾注在那些未知的画面上,作品记录着平实的日子,同时也承载着她的艺术理想。张平以女性的视角窥视和体察生活,随着创作的深入,她不再满足于自我情感的表达,继而延展到对更广泛的人群和社会生活的关注。2011年春天,张平应邀前往波士顿艺术中心进行为期十周的以“东西方妇女之比较”为主题的项目创作。这是一个转变创作观念的良好契机。为了筹备此次课题研究,波士顿艺术中心招募了多名女性志愿者作为活动的访谈对象兼模特。身为东方女性,张平第一次与数位不同年龄、种族、文化背景的西方女性志愿者进行访谈,并以中国水墨的形式为她们肖像—《波士顿写生》。通过这次创作活动,张平对当代中西方文化背景下女性的思想和社会角色有了更多的文化层面的思考,而从绘画角度来看,《波士顿写生》虽然借鉴了一些西方肖像绘画的表现形式,但张平最大限度地保留了传统中国画的笔墨特性和趣味,这也是她长久以来从事水墨创作一直坚守的原则。《波士顿写生》皆为头像和半身像,它们客观地呈现了模特的样貌、神情和令人印象深刻的某一瞬间的状态。在有限的创作时间内,张平用最简约的绘画语言呈现出丰富的人物性格和特征,以流畅到位的线塑形并结合墨色渲染层次、结构来表现人物的“形”与“神”,笔墨删繁就简,却不失韵味和张力。

毫无疑问,波士顿创作活动的意义不仅仅在于绘画上,它使张平的艺术观念和视野开阔了许多,当创作具有了某种文化意义,那么笔墨也会自然而然地承载着思想,并且是有感而发。继《波士顿写生》之后,2012年张平创作的《包扎系列》又进一步将关注点指向了对社会问题的思考。

不同于以往的中国画作品,《包扎系列》是一组综合材料作品,用宣纸水墨拼贴而成。“包扎”一词,首先令人想到了伤痛。在《包扎系列》作品中,巨大的面孔、躯干被一层层的绷带包扎着,触目惊心。这些受伤的个体如同一面面照进现实的镜子把张平带入了更深层面的思考。“这是当下社会多种问题的存在给我们衣、食、住、行等生存环境所带来的影响、破坏,这种伤害有直接的、也有潜在的,有看得见的、也有触摸不到的。这种包扎是自救(拯救)还是隐藏(掩盖)?我们的创造发展给我们自身、给我们的社会到底带来的是什么?”诸多的问题如同那些或隐或显的伤口一般被罗列出来,伤既在身体上,也在内心里;伤不仅是个人的,也是社会的。个体的伤痛提示了社会危机的存在,使每一个人感同身受。

对于宣纸水墨拼贴作品,张平并不陌生。早在1990年,她的大学毕业创作就是一组工笔人物拼贴作品。而《包扎系列》无论是思想深度,还是对水墨的诠释,较之当年的作品都更具有突破传统水墨的实验性。惟一不变的是,她对传统笔墨特性和趣味的坚守,而“坚守”绝非“保守”,这并不影响她吸收西方的绘画经验和方法。她将西画的构成与中国画的留白相融合,使手撕出来的意向的水墨人物在黑白关系中形成了强烈的对比。在《包扎系列》中,张平将受伤的身体的局部在画面中特意放大,使“包扎”的“伤”露在众人面前,具有强烈的视觉冲击力。

在艺术实践中,张平是一个感性先行的画家,她的敏感的艺术嗅觉正因为有勤奋、修养和才华的支撑从而获得了持久的创作力。近作《波士顿写生》和《包扎系列》仅仅是她水墨作品的一部分,即便如此,也可一窥张平自由的心性和思想的深度。

2015年3月19日

猜你喜欢

张平波士顿画廊
叽叽喳喳的小喜鹊
雨中画景
高中生英语学习焦虑现状研究
梦话
画廊
画廊
画廊
波士顿禁止公务员吐槽申奥
裸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