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活出真性情刘欢的微幸福生活很爷们儿

2015-06-05

山海经 2015年10期
关键词:刘欢

活出真性情刘欢的微幸福生活很爷们儿

2015年3月13日,在第二季《中国好歌曲》的年度盛典上,“鼓王”赵牧阳在演奏《侠客行》时,激动的刘欢导师亲自擂鼓为其助阵,为了表现出震撼悠远的效果,每一次敲打鼓面时,鼓槌和手都务必同时接触鼓面,结果一首歌下来,刘欢的手指都被磕出了鲜血。可是即使十指受伤,轮到学员刘胡轶演唱时,他眉头都不皱一下,马上又返场伴奏钢琴。这不管不顾的样子让观众惊呼:性情刘欢,不怕玩命!

可是,熟悉刘欢的人却并不会大惊小怪,在他们眼里,刘欢本来就是这样一个至情至性的人:做得了居家宅男,当得了战地“记者”,放不下那口小酒,最爱就是家人朋友,这样的微幸福生活伴随着他的每一天。著名乐评人金兆钧这样感慨:刘欢是个性情中人,他的歌都能从中听出他的散淡、悲怆和豪放,音乐是他的情感宣泄方式,歌里包含了他对生活的所有感受。

大腕“宅男”,足不出户的“家国情怀”

刘欢是一个宅男,这不但已是娱乐圈里的公开秘密,就连刘欢本人也多次在采访中承认:自己是一个很在意家庭生活的人。

他有个不成文的习惯,每个月外出演出的机会从不肯超出两次,其余时候大多呆在家里“老婆孩子热炕头”。他的妻子卢璐都承认“他是个能在家里呆住的人”,最长可以连续一周都不下楼。

其实,他这么喜欢宅,还得从当初刚刚结婚时的一段经历说起。婚后,刘欢和卢璐也曾分居两地。为了爱情,卢璐忍痛放弃了正当红的事业,调到北京电视台工作。可是,由于种种原因,夫妻俩只能挤在刘欢当时所在的国际关系学院的小宿舍里,更可怜的是,他们只有一张集体宿舍的单人床。尽管如此,夫妻俩也非常感恩,毕竟能在一起不容易。

就这样,直到女儿出生前,他们才有了一套像样点的小房子。搬新家的当晚,刘欢用唱片机放了一首自己最喜欢的钢琴曲,他曾对妻子感叹:“家里这么好,有你,有女儿,哪里都不如家里好!”

有了这套小房子后,他们也终于有了自己的厨房,再也不用挤在筒子楼里等着张家做完饭李家再去生炉子的生活。所以,做饭也成了刘欢“宅”的第一大爱好。

说起做饭,刘欢非常得意,还记得当初正是因为这门手艺,他才追到妻子卢璐:1988年和妻子恋爱时,两人仅仅相识九天就私定终身。可是这桩婚事遭到了卢璐父母的强烈反对。为了说服岳父岳母,刘欢特意赶到了岳父家中,来了就没把自己当外人,不但把家里打扫得干干净净,还细心地帮岳母擦拭眼镜上的灰尘。

最打动岳父岳母的是,他主动下厨,像变戏法似的做好了一大桌子菜。岳父乐了,他发现刘欢不仅非常孝顺,而且菜做得一流,女儿嫁给他不会吃亏。于是,第二天岳父就心甘情愿地彻底接受了这桩喜事。

如今,刘欢每次到长沙演出,即使举办方为他订好了宾馆房间,他也只会到岳父家休息。每次去,他还会亲自下厨做菜,陪岳父喝两杯。

而只要在家里,做饭的事情他总会包在身上,从不肯让妻子动手。在外演出时,如果吃到什么可口的饭菜,他也会暗暗记下,回到家后买来食材做一做让家人尝尝鲜。

说起刘欢“宅”的第二大爱好,那就是深夜写歌。因为白天太闹,他无法静心,所以深夜就成了他灵感爆发的时候。工作起来,他的生活完全昼夜颠倒,一般到早上6点才睡。睡觉前,还不忘为上学的女儿和妻子做好早饭。厨房窗户的小黑板上,经常有刘欢的画,比如画着四个鸡蛋和一头歪牛,那是他告知妻女的早饭内容:鸡蛋加牛奶。

这样的深夜里,从他的指尖流淌出了很多脍炙人口的歌曲作品,刘欢在平凡生活中汲取能量,也“宅”出了特色。

除此之外,宅男刘欢还有一个最重要的爱好:看电视新闻。毕业于北京国际关系学院的他,对国际形势一向非常关注。有关此类的纪录片及新闻报道的光盘一上市,他就会千方百计买回来,一买就是十多套,每套都有许多张。买回家后,他会欣喜地叫来几个做新闻工作的老友一起看,然后根据新闻信息,一起分析过过瘾。他们曾经很详细地分析过朝韩关系、也因为看到欧洲受灾马上预测中国的粮价或许会变化。忧国忧民的样子有时让妻子嗔怪:“你不会是想跳槽干联合国秘书长吧?”

曾经,在伊拉克战争爆发后,央视新闻频道主持人水均益接受了战地采访的任务。作为刘欢的老友,出发前他特意将这个消息告诉了刘欢。刘欢听后沉默良久,然后认真地说:“哥们儿,这次可不同以往,你可得千万小心。”

当前,与高校图书馆文化活动相关的研究主要涉及阅读推广、素质教育、文化传播、主题活动、艺术展览等多个方面,而将文化活动与空间再造相结合的研究尚不多见。如何在图书馆现有空间内,发挥全方位的空间功能,打造出多位一体的文化空间,适应于形式多样的文化活动,真正把高校图书馆的文化引领作用充分发挥出来,对于推动高校校园文化建设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为了不让刘欢过于担忧,水均益便换了题,主动征询刘欢有什么采访建议。想不到,刘欢竟真的叮嘱起他来:要多多贴近最底层的民众,采访一下当地百姓对战争的态度、他们的生存环境以及对和平的期盼。实地采访时,水均益也侧重了这些问题。他发回国内的新闻受到了广泛好评,成功“对战争进行多角度、全面、深刻的报道”。

因此有一次,水均益同刘欢一起上节目时曾说:“等你有一天嗓子不好了,我们两个联手干吧,保证天下无敌。”这事一时在央视传为美谈,诸多新闻大腕听说后无不感叹:音乐家竟宅成了“新闻专家”,这实在是太稀罕了!

硬汉“酒痴”亦醉亦醒亦真情

多数时候,刘欢呈现在众人前的是流行音乐人的形象,可是很少有人知道他还是圈内著名的“酒痴”。

刘欢能喝酒,早在上学时就留有威名。1981年,他考入国际关系学院后,他的宿舍门口总是摆着一排酒瓶子,如果有人要找刘欢,只要看门口的酒瓶数量。早在上大学时,刘欢每次酒后就有个“毛病”——喜欢夜里在楼道里弹吉他唱歌。据同学回忆,那时有几个生活极规律的同学实在无法忍受他的“折磨”,又不好直说,不得不努力学习以求跳级换宿舍。

那时学生的口袋里毕竟没有什么钱,想喝酒的刘欢为了过酒瘾,经常在周末到“第三食堂”为参加周末活动的同学免费伴奏,只要有源源不断的啤酒供应,他就能弹一个晚上。那时刘欢一个人能喝一瓶白酒,如果不睡觉的话,啤酒可以永远不停地喝下去。如今,刘欢的酒量有所减少,但余威尚存。他的客厅像是一个精致的酒吧,摆满他从世界各地搜集来的美酒。惬意时,独自小酌一番便胜却人间无数。

常言道:喝酒误事,可是刘欢喝再多的酒,也从不捣乱、打架和闹事,相反他还喝出了友情,喝出了事业,喝出了好人缘。

虽然,刘欢规定自己工作时绝不饮酒,但也有例外的时候,酒竟成了救星。1994年,冯小刚和郑晓龙拍摄电视剧《北京人在纽约》,片子都快剪出来了,主题歌和插曲还是一片空白。实在没办法,冯小刚只好拿着两页纸去请刘欢谱曲。刘欢不敢掉以轻心,在近一个月的时间里,他整天泡在工作室,不是看样片就是弹钢琴,累了就几瓶啤酒猛灌下肚,然后随便找地方一倒就算是休息了。结果酒壮英雄胆,硬是一个月内写出了《千万次的问》和十多首曲子,帮助《北京人在纽约》如期播映。多年后回忆起这个桥段,刘欢仍非常感慨:全靠那点酒扛着。

刘欢“没架子”,至今仍是央视接待最省事的嘉宾之一:不用接,不用送,不用准备晚餐,连化妆都省了。2003年和2010年,刘欢两次接受《艺术人生》的专访。第一次去录像那天,恰巧赶上演播室停电,等到来电时已经是深夜11点,现场观众一个都没有走。刘欢刚刚坐到嘉宾的位置上,主持人朱军便将他好酒的事抖了出来:“都说酒后吐真言,你是出了名的好酒量,今天来了,得先让你喝点才行。”说着,亲自为刘欢倒了一杯酒。刘欢一口饮下,故意咧嘴:“这下,我的酒名算是彻底远扬了。”一位50多岁的观众说:“今天看到了一个真实的刘欢,感觉很可亲,就凭这点,我们就没有白等。”

好酒的名人中,多是性情中人。刘欢在第二次参加《艺术人生》时,朱军来了个以茶代酒。在演播室的现场,刘欢近二十年未见的儿时同学也赶了过来,当朱军提议:“刘欢的同学都起立吧。”一群成熟稳重、衣着得体的朋友齐刷刷地站了起来。这时,钢琴已经听不出旋律,只有热烈的掌声一阵接一阵……刘欢双手掩面而泣,潸然泪下。让在场的人无不动容:原来,把酒的刘欢能言欢,无酒的刘欢更性情。

神侃猛将,潇洒漫步人生路

喝酒后的刘欢往往就到了真情流露的时候,连他的妻子卢璐都在《嫁给刘欢》中写道:一入夜,刘欢就“活”了,像是变了一个人,有时候我真怀疑他是狼而非“郎”。要是再喝上一杯酒,他就会更加可爱起来。喝酒后是刘欢口齿最清楚、思维最活跃、行动最敏捷、精力最充沛的时候,说话极具感染力,颇具煽动性。每次都和好友有说不完的话,能彻底不眠地聊到第二天的上午十点。

2007年时,他曾参加了一次央视的下乡慰问演出,几个好友小酌后,回到宾馆他就和同室的毕福剑聊了起来。那是老毕第一次和他聊天,因此不知深浅,结果两个人越聊越近乎,爆侃了一夜的国际局势。第二天坐车上路后,因为休息不佳,老毕到了演出地后都分不清东西南北了。

因为刘欢酒后能侃,并且得着谁侃谁,因此只要是刘欢参加的酒局,大多数人为了休息,喝完后会马上“撤离”。如果有人一不小心被刘欢“聊上”了,那大家伙儿绝对会等着看他的笑话:“拜拜了您呐,明天见!”

如果说喝酒后属于醉话,那刘欢清醒时侃大山也是一把好手,具备“把梳子卖给和尚”的实力。著名作曲家三宝得女儿前,家里的老人已经早早准备了很多尿布。孩子刚出生,刘欢就登门道喜。三宝听到敲门声后开门一看,被着实吓了一跳:刘欢抱来高高的一摞尿不湿,把自己的脑袋都挡没了。对刘欢的好意,三宝再三推辞,刘欢进屋放下便说:“以我多年育女的经验,这些东西你保证用得上,并且这些是远远不够的……”结果,一番话下来,三宝不但欣然收下尿不湿,转身又出去买回了一大堆。

刘欢当了26年的老师,在北京的外经贸大学主讲《西方音乐史》。每次开课,他都提前10分钟进教室。课堂上,无论史学还是人物,刘欢都信手拈来,旁征博引又不失幽默。可是,因为太能讲,有时便难免跑题。

有一次讲“贝多芬的音乐之路”时,刘欢竟从贝多芬讲到了路易十六、革命者被杀死在浴缸里。结果讲得声情并茂,同学们也听得津津有味。后来有学生突然反应过来:“老师跑题了吧?”没想到刘欢马上从容地说:“这就是贝多芬生活的动荡的年代背景,他的音乐就是法国启蒙史。”只用一句便马上自圆其说,让同学们会心地笑着抱以热烈掌声。

因为他的课太精彩,很多学生被他广博的知识和人格魅力征服,纷纷要选修他的课程,结果一时人满为患。每年选修的学生要通过电脑的选拔才能入选,每次上课得提前占座,晚上6点开讲的课下午4点早就没有了座位,阶梯教室总是座无虚席,蹭课的、站着听课的同学比比皆是,比刘欢的音乐会还热闹。

侃大山能侃出疗效来的,刘欢也算得上是第一人,不愧被称为“侃神”。2009年,他去美国陪女儿读书,期间不慎患上了“缺血性股骨头坏死”。医生告诉他必须进行“髋关节置换术”,可是术后要卧床休息半年。眼见女儿考试在即,刘欢采取了恢复时间更短的“髓心减压术”,手术相对简单,却等于到时要多挨一刀,并且非常痛苦:医生对他实施硬膜外麻醉后,将右腿髋骨处切开,钻入三枚导针,再在导针中套入空心钻进行深钻……

在病房醒来,刘欢感到不止右腿,整个身体都钻心入髓般疼痛。睁开眼睛,他发现女儿和妻子都在担忧地看着自己。为了让妻女放心,刘欢开始想办法分散自己的注意力,他主动向值班的医生询问病情,医生也没有料到这个中国人有神奇的嘴皮子功夫,聊了一会他就进入了刘欢设定的环境,结果两个人从中国的风土人情聊到了胡佛水库,很快都忘记了工作和病痛,有时竟有说有笑,眉飞色舞,连吃饭都顾不上。看他这样,女儿也明白了父亲的良苦用心,哽咽地问:“爸,你真把聊天当成止痛药了?”

当上《中国好声音》的导师后,刘欢的口才更是有了用武之地:对年轻人特有的小清新、古典乐难成主流的彷徨、北漂族困于肉体,乐在心灵的可贵态度等等,都有过非常精彩的评价,让当事人鼓舞,令旁观者受益。抢学员时,刘欢扶扶眼镜、精辟简短的话经常能一锤定音,让其他老师再多说也白搭。“鸟不是除了飞,就会死;鸟是还可以择良木而栖的。”就是这句意味深长而又富有温情的话语,让原本泪水涟涟的女学员马上加入了他的战队。

离开《中国好声音》,刘欢又加入了《中国好歌曲》,结果压抑了多年终于得以出头的原创音乐迅速呈现“井喷”之势。有人说:刘欢等四位导师的妙语连珠立了头功。

如此,《人民音乐》杂志编辑部主任金兆钧曾这样评价刘欢:他有时激情奔放,好似《心中的太阳》;有时柔情似水,恰如《弯弯的月亮》。风格的多变有利于他永远保持爱美的心和那种追求的情感。那种只在自己的天地里自由自在生长,并将事业和生活都艺术化的人,不论他在哪个领域,都会是出色的王者。

猜你喜欢

刘欢
机械设计制造的数字化与智能化发展
家有懒汉刘欢
家有懒汉刘欢
刘欢:气场全开的36岁 暖心回复粉丝的机车型男
遇见更好的自己
刘欢从“大师”到“导师”
刘欢一家爱废品
不一样的爱:刘欢是个好女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