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中国好师生:您送30斤粮票我回赠套房

2015-06-05浙云

山海经 2015年8期
关键词:粮票恩师爱人

文/浙云

中国好师生:您送30斤粮票我回赠套房

文/浙云

弟子窘迫恩师雪中送炭

78岁的田国栋是浙江杭州人,1996年从瓶窑中学退休。

田国栋一出生,便遇上了抗日战争。战乱让他一家过着颠沛流离的生活,直到抗战胜利才随家人回到杭州城里读书,至初中毕业。上个世纪60年代初,田国栋为了谋生,受聘远赴300多公里外的青田县华侨中学代课,教数学并兼任班主任。因工资不到30元,生活条件也十分艰苦。对知识十分渴求的田国栋却没有被打垮,一边教书一边函授高中。

这年,田国栋所在的班级来了一位寄宿生叫刘方炯,1943年出生于青田县船寮镇一个偏远小山村的刘方炯是长子,还有5个弟弟和妹妹,家庭十分贫困。为减轻家庭的负担,他从小就随父亲到县城打工。后来,家里的条件略有改善,刘方炯和弟弟妹妹才得以上学。

刘方炯吃的是咸菜,成绩却杠杠的,看到老师种菜、卖米,他会抢着帮忙……这样的“学霸”,老师们都会另眼相看。同样吃过苦又热爱知识的班主任田国栋更是有种惺惺相惜的感觉,经常叫正在长身体的刘方炯一起吃饭,以补充营养。

刘方炯读初中期间,弟弟和妹妹一个接一个要上学,家里实在供不起他继续学习,只得半途辍学。同年,田老师转正调到青田县北山中学任教,不久又因爱人怀孕,调回杭州瓶窑中学,两人便没再见面。

田国栋离开后,成绩优异的刘方炯受邀在华侨中学代课,接替田老师的数学课。因为有了30元的工资,他渐渐地成了刘家的顶梁柱。随着时间推移,陆续发生了许多事情。父亲生病,他成了家,两个孩子相继出生,妻子又没有工作,全家人的生活都靠他微薄的工资维持,还要省钱给父亲治病,刘方炯的家中常常是吃了上顿没下顿。面对嗷嗷待哺的孩子和饥寒交迫的亲人,刘方炯只能到处借粮。

1971年,华侨中学的中层干部张老师到杭州开会,机缘巧合与田国栋相遇。多年未见的老同事聊了别后的一些情况。期间,张老师提到了刘方炯因家里人口众多,生活艰难的情况。

刘方炯的户口在农村,没有粮票,仅靠他代课的30元工资要养活10个人!而田国栋夫妻俩都是居民户口,工资都比刘方炯高,每人每月有20多斤的粮票,还有其他粗粮补助,只养了两个小孩,除资助一点给老人外,其余都是自己一家花。但也就填饱肚子而已,几乎攒不了钱,每月盈余的粮票也就两三斤。田国栋听后惊讶不已,他实在是想象不出刘方炯的生活状况。

当想到有盈余的粮票时,田国栋便起身告辞,赶回家跟妻子商量,他想把盈余的粮票拿去资助刘方炯,以解刘方炯的燃眉之急。也是教师的爱人十分理解和支持丈夫对学生的关心,当即将家里四五个月才省下来的十多斤粮票找出来拿给丈夫。田国栋立即赶去旅社,托张老师将这些粮票带给刘方炯。

虽然不多,但对于窘迫的刘方炯一家来说,就是雪中送炭!自从辍学后就没再和老师见面,刘方炯万万没想到分别多年的老师会对自己伸出援助之手,他知道恩师节省这么多的粮票也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内心的激动无以言表……

自此,师生之间再次取得了联系。之后每隔一段时间,两人都会写信给对方,而田国栋夫妇每月都会将节省下来的两三斤粮票寄给刘方炯,有时是他寄,有时是他爱人寄,直到刘方炯的父亲身体好一点,能打工赚钱,刘方炯提出来后才停止。具体资助多少,田国栋已经想不起来了,但刘方炯说肯定超过30斤。

恩师住蜗居学生赠房报恩

上世纪八十年代,“侨乡”青田人扎堆出国,短短几年便赚得盆满钵盈,衣锦还乡,刘方炯的一个亲戚就是其中之一。生活依旧困难的刘方炯羡慕不已,便央求亲戚带他去比利时安特卫普省德尔讷市。

语言不通又没有钱,不久还跟亲戚闹意见,分道扬镳,他只得让爱人从义乌进小商品发到比利时。可是,不懂市场又没钱的妻子进的都是一些没有出口证的内销产品。而西方国家对商品管控得比较严,禁止证件不全的商品在市面流动。刘方炯因此锒铛入狱,坐了一年多的牢。迷茫和无助让刘方炯想到了曾经帮助过自己的恩师田国栋,便写信给田国栋。

“没有困难就不叫生活,越是困难越要坚强。以你的能力,相信你很快就会变好……”读着恩师的回信,刘方炯感到心头暖暖的,很快度过了那段黑暗的日子。从此,他隔一段时间就会写信或者电话联系恩师,诉说着不曾和家人说的辛酸苦楚,而田国栋的每一句鼓励,都无时无刻支撑着他在异乡独自一人度过的艰辛时光。

三年后,刘方炯辗转来到了华人聚集的发达国家西班牙,在地中海边的马拉加市的一家中式餐馆里当洗碗工,后来拜师学习烹饪技术。因为吃过苦头,刘方炯十分珍惜这次学习机会,下了不成功便成仁的决心,潜心研习,渐渐做到了高级厨师。1993年,积累了足够创业基金的刘方炯租了店面,开了一家中式餐馆。他热情又诚信,还不断推出特色菜,生意十分红火。

1996年,盆满钵盈的刘方炯打算回国,在北京和杭州购房置业。在杭州金都花园选房期间,他专门抽时间去拜访近30年未见的田国栋。进门的一刹那,他惊得目瞪口呆——恩师一家四口人竟然租住在不到20平方米的一间房子里。

进一步询问中,田国栋才道出苦衷。原来,他调回杭州后一直没有分到房子,也没参加房改,住在爱人学校里的一间40平方米的教室里。一年前,教学楼拆迁,他们想要买房,可是那几年,两个子女陆续上大学、成家都需要大笔的钱,夫妻俩的积蓄全花在儿女的身上。而杭州外来人员多,几乎租不到大一点的房子。

和恩师书信、电话联系了几十年,可他一直不曾提过自己的困难,字字句句充满自信和温暖,想不到他的生活竟然如此拮据,刘方炯心酸不已。回到酒店后,他打电话给妻子,说明恩师的窘迫生活,并提出想帮恩师改善住房条件,回报当年的恩情。刘方炯的妻子虽为家庭主妇,但也是深明大义之人,也认为报恩的时候到了。两人不约而同地想到了刚花17万元在金都花园买的套房,认为90平方米的面积、两室两厅一卫,又在二楼的套房对退休老人来说最适合不过了。

第二天,刘方炯便将房产证、钥匙和过户委托书一并送到恩师家中,说明自己急于回西班牙,让恩师自己去办理过户手续,希望以此报答20年前的粮票之恩。但是,田国栋说什么也不肯接受,说自己当年资助粮票不过是做了力所能及的事情,没想过要任何回报,还说刘方炯赚钱也不容易,坚决不肯收如此厚礼。刘方炯是那种言出必行之人,坚决要恩师收下房子。最终,田国栋拗不过刘方炯,提出在刘方炯出国期间,他暂时住在那套房里,当是代为保管。

上飞机前,刘方炯特意打电话给恩师,说自己已经办理了在西班牙定居的手续,那房子恩师想住多久就住多久。言外之意是房子已经送定了,任由恩师如何处理。

归还房子情义动容

之后,田国栋对刘方炯送的房子进行简单的装修,搬离蜗居,住进宽敞明亮的套房,生活条件明显改善,心情也开朗起来,打算等攒足了首付款,就买套属于自己的房子,将这房子归还给刘方炯,因为在他觉得自己不过是暂时居住,代学生保管房子而已。

哪料,杭州的房价之后便开始飙升,两年后,爱人还因小脑萎缩,行动和说话越来越困难,住进医院就出不来了,夫妻俩的退休工资根本不够花,还需要子女资助,根本就没有能力再买房,生活依然清贫。少年夫妻老来伴,爱人住院后,田国栋也开始在医院“上班”,每天早晨7点左右出发,傍晚5点理好妻子的生活后才回家。但在和刘方炯的书信、电话联系中,他只字不提自己的境遇。

在地球另一侧的刘方炯随着年龄的增大,工作、身体、生活都大不如前。受金融危机的影响,西班牙的经济一直低迷,餐饮生意冲击最大,儿女们做什么亏什么,而且年龄大了之后,高血压等老年病也是接踵而至。更让他感到雪上加霜的是,妻子2012年还查出恶性肿瘤,一家人倾尽所有,用最好的药物控制癌细胞扩散,全力延续她的生命。可2014年底,医院还是下达了病危通知书。

为了让妻子多活一段时间,刘方炯回国卖掉了在北京的房产。元旦期间,他回青田老家,顺路又去探望恩师。

这次见面,刘方炯没提那套房子的事情,但田国栋似乎早就准备好了,没聊几句就主动拿出房产证,要物归原主,说他爱人长年住院,他随便租个房子就能养老,并对自己没能力帮助刘方炯表示深深的歉意。19年前就已经送出去的东西怎么能收回来呢?刘方炯坚决拒绝,并表示自己尚有能力解决妻子的医疗费用。可田国栋却执意要还,说危急时刻筹钱更难,这房子价值200多万,让他卖了救亲人要紧。

这回,刘方炯却没能拗过田国栋,对恩师的深明大义更加敬佩。接过房产证的那一刻,他泪花闪动。他知道恩师在这里一住就是19年,已经习惯了小区的环境,对这里有着深厚的感情,也舍不得离开,而且,他老人家现在也依然困难……

第二天,他便在小区里打听,得知租在隔壁幢有位租客即将搬离,他立刻联系房东,租下那套近70平方米的套房,并预付了一年的房租。安排好恩师的生活后,刘方炯因急于赶回西班牙照顾妻子,那房子被他以便宜的价格脱手了……

“一次雪中送炭,远胜百次锦上添花。”感人的故事在丽水网曝光后,网友们纷纷点赞,为田、刘二人冠以“中国好师生”的头衔,称这是“最好的公德教材”。可是,田国栋的说法却很淳朴,也很谦虚:“学生有困难,作为老师,帮忙是应该的。倒是刘方炯的豪爽让人钦佩!”毕竟是师生,刘方炯对此也一样谦虚:“我不过做了一点力所能及的事情。田恩师爱生如子,深明大义,才值得敬佩。”

(本文谢绝任何形式的转载和改编。)

猜你喜欢

粮票恩师爱人
粮票
没有难度哪有高度
漫话“戴高帽”
粮票:承载着多少人的记忆
黄济恩师,您听我说
再见了,我的爱人
亲密爱人
小粮票,大收藏
爱人
粮票傍上“红色收藏”走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