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自拍过多是心理疾病吗

2015-06-04孙继兰

家庭科学·新健康 2015年6期
关键词:精神病学心理医生心理疾病

孙继兰

男生选手机,通常是看配置,而女生呢,大多数是看像素,尤其是前置摄像头的像素,这样一来,就不必担心“自拍”效果了。爱美是天性,现在越来越多的年轻人迷上了自拍,在我们身边也涌现出各种美颜软件,以及自拍神器……

前不久,有消息称,“美国精神病学协会已将‘自拍成瘾’认定为一种精神疾病,即精神病学中的强迫症,主要症状是每天不停自拍,将照片上传至社交网络。”

在多番查证后,这个消息被指失实。但有心理专家称,过度沉迷自拍、炫耀式分享等行为可能是性格缺陷致使的病态表现。

求赞求关注是正常心理需求

“我也很爱自拍,每天把自己拍得美美的,一整天心情都好,大家点赞认可,会让我觉得自信,这样不仅能提升生活质量,还能增加工作干劲。”同事小沫说出了自己的亲身体会,她认为网上一些传言并不可信。

对此,心理医生表示:“朋友圈也好,微博也好,求赞求关注是每个人的正常心理需求,所有人都渴望得到别人的尊重和认可,只是迫切程度不同而已。”

不过,曾经有一组数据显示,有部分年轻人每天不自拍就觉得难受,或者自拍分享后没人评论就倍感失落,又或者觉得自己无论做什么都似乎是在摆自拍的造型。

而符合这些症状的人,就正在用自拍来获得短期的满足,换句话说,以过度自拍方式、弥补现实生活中自尊心缺失的人,存在一定心理障碍。

炫耀式分享者多为表演型人格

把自己正常的生活状态通过自拍方式分享到社交网络上,让大家来关注,来沟通互动,这当然是无可厚非。但也存在一部分人,把自己生活中较好的一面,甚至是少部分奢侈生活场景拿来炫耀,并且高频率出现,这就难免让看的人觉得异样。

最近,网上流传一种说法:借自拍来炫耀者,可能显示出内心缺乏安全感,缺乏自信,也就是心理脆弱的表现。

“炫耀式分享者多为表演型人格,倒也不是说是由心理脆弱引起,但他的性格肯定有些缺陷,过分自我中心,爱表演,往往以一种清高的姿态视人,这种性格的人很难与人相处融洽。”心理医生分析道。

在与朋友分享时,平常心对待是最好的做法,有时候,你自身的优势并不需要用炫耀来展示,而是用行动来“润物无声”,使他人对你暗自折服。

自拍上瘾需要矫治

据英国《每日邮报》报道,有名19岁的学生丹尼·鲍曼是“自拍达人”,其为了拥有一张展现完美形象的照片,休学在家6个月足不出户,体重下降了12.7公斤。后来,由于拍不出令自己满意的完美照片,甚至试图自杀。

“爱自拍”没问题,但是出现社会功能损害,不能正常上班、上学、生活等极端情况,就是自拍上了瘾,是一种心理障碍的病态表现。

对此,心理医生说:“不单是自拍,游戏、赌博等其他方面也一样,性格因素会决定一个人是否容易沉迷某样事物,也就是自我控制能力每个人各有高低。”

另外,医生还表示,一旦涉及此类极端心理疾病,都需要综合干预治疗。具体可分为两个部分:第一,心理疏导;第二,药物治疗。

其中,心理疏导包括引导患者对其自身有正确的社会地位评价、观念认知,以及平和乐观心态。药物治疗自然是有针对性地加以医疗控制。

猜你喜欢

精神病学心理医生心理疾病
基因决定了 你们会是好朋友
莫擅自贴上心理疾病标签
能治疗心理疾病的耳机
研究称心理疾病史与癌症死亡风险相关
所谓失败
所谓失败
PBL结合CBL教学模式在中西医结合精神病学本科教学中的探索与实践
基于磁共振的脑网络研究进展报告
更大的负担
真爱不是寄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