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数学活动中为幼儿提供适切、适宜、适当的表达机会
2015-06-03张勤
摘 要:在数学活动中,不仅要注重幼儿的操作体验,还要重视幼儿在操作过程中的表达表现。幼儿的探索过程大于结果,所以,在数学活动中要为幼儿提供适切的时段、适宜的氛围、适当的形式,让幼儿学习表达、交流,从而提升教育的互动性、有效性。
关键词:数学活动;表达交流;探索操作
在数学活动中,教师不仅要重视幼儿的操作与体验,还要重视幼儿对于操作过程、结果和感受的表现表达。《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明确提出:“能用适当的方式表达、交流探索的过程和结果。”通过引导幼儿积极参与小组讨论、探索等方式,培养幼儿合作意识和能力,学习用多种方式表达、交流、分享探索的过程和结果。幼儿的探索过程和结果只有经过表达交流才能得到提升和分享。所以,在数学活动中除了为幼儿提供充分的操作条件和机会外,还要让幼儿进行表达和交流,从而提高教育的互动性、有效性。
一、适切的时段
在参加整合观基础上的科学教育本土化课题后,孩子从进入活动、进行活动到最后进行表达的过程中,往往表达与交流宜安排在幼儿充分感知操作之后。此时,幼儿们都很兴奋,常常希望与别人分享在感知操作过程中所获得的一些信息和经验。另外,他们在操作中也常常会有一些困难和疑惑,及时的表达与交流可以帮助幼儿强化所获得的信息和经验,相互启发、引发进一步的探索。当然,幼儿在表达与交流中还可以获得奖励,这是启发他们表达和交流的重要因素,更进一步通过表达,幼儿可以学习别人的好方法,还可以帮助做题不完整、不正确的幼儿及时改正错误。所以,每到活动结束集中幼儿表达时,幼儿都是踊跃表达。
如,在活动中,曹敏(化名)小朋友很快就做完了,她是班上做题最好的一名幼儿,而且对每个内容都很清楚,什么时候问她都对答如流,还能当小老师指出别人错误的地方,但是她在表达方面很欠缺,不能流利地说出自己操作的过程。只是说:“我先做这个,再做这个,再做这个。”作为老师当然心知度明,可是其他幼儿就不明白。这种情况我们班幼儿普遍存在,我每次利用集中表达时引导幼儿学习交流表达:“你在哪个组做的?你是怎么做的?”经过反复引导幼儿进步很快,表达能力得到提高,能熟练地说出操作过程和结果。
二、适宜的氛围
幼儿三三两两随意围坐在老师身边,这种宽松的氛围可以让孩子们的表达交流显得亲切自然、自由热烈。“请把你做的什么内容告诉大家”教师亲切的指导语可以让幼儿在分享交流时轻松愉悦、各抒几见。“你做的题真完整、记录得非常好、请其他小朋友向他学习、并奖励一朵小红花”。教师的肯定和接纳会潜移默化地影响幼儿接纳不同的意见和探索方法,让交流更开放、信息更多元。在活动的过程中通过观察,有些幼儿边做边给旁边幼儿说他做什么,我听后及时给予肯定、夸他真棒、做得很对,往往老师的一句不轻易的激励可以让幼儿感受到教师对他们的关注、支持和鼓励,使他们的交流更加投入、更加自信。
例如,在进行实物加活动时,我给幼儿投放了三个房子(两个房子和一房子中间贴一个等号)是让幼儿做一样多,投放了动物卡片、加号、数字卡片,我班王海涛(化名)小朋友他却做成了三个房子,每个房子都贴了六个小动物,并贴了两个等号。在集中表达时,他很自豪,不停地喊老师我!老师我!急于想表达。因为平时进行活动时他总是胡说,今天又有听课的老师,他会不会捣蛋,但是他的渴望劲让我没办法只好请他回答,没想到他说的那么好:“我在三个房子贴了六个小动物,三个房子里的小动物一样多。”再看他的记录纸也很完整,一看就明白他做的是一样多,我为他的进步而高兴,及时给予奖励并表扬他,请他入座时,你还没见他的高傲劲,好像在说:“我是最棒的。”
三、适当的形式
幼儿有许多种语言,而数学活动形式是从集体活动向个别活动、小组活动的转变中,为学习者营造一个充满挑战和无限想象,能刺激和引发其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情境,即能使学习者借助学习共同体(教师或其他学习者)的帮助,利用必要的学习材料,在已有知识结构的基础上通过意义建构方式获得数学概念,又能把数学学习融入真实的应用情境中,鼓励学习者进行基于真实问题情境的对话与交流。幼儿在活动中表达和交流的形式不拘一格、多种多样,有生动形象的语言描述、直观有趣的肢体表现和丰富多彩的画面表达。
在一次进餐活动中,第三组有六位小朋友,结果桌子上有七个碗,徐令晨(化名)小朋友说:“老师,我们组少了一个碗。”跟着本组幼儿都喊了起来,老师我们组少了一个碗,我走过去一看分明是多了一个却说少了一个,我很生气,但一想借此机会可以教幼儿学习多一少一。我就请徐令晨小朋友数数,徐令晨说:“是6个人、7个碗。”我问他是多一还是少一,他说:“多一。”其他幼儿也说多一个碗。“对呀!以后要看清楚、数对后再告诉老师。好吗?”小朋友齐声说:“好。”我又问第二组是多一还是少一呢?小朋友看后说:“不是不是。”曹敏嘴特别快说:“它们是一样多,7和7一样多。”
由此可见,数学知识不再被看成静态的、确定性的客观真理性知识,数学的思想、方法,数学与社会生活的联系都被纳入到教育的范畴,在数学知识的建构过程中,幼儿与材料之间存在着互相依存、互相证明、互相渗透、互相转化的关系,而学习者之间、幼儿与他人之间存在的互相依存、互相对话、互相借鉴、互相促进的关系。在互动中,教师显然不是一个权威的指导者,而是一个平等的参与者、合作者和共建者。在课题的实施中,幼儿语言表达提高得很快、进步很大,我们要不断更新材料变换形式,让幼儿在倾听中学习,在操作中进步。
作者简介:张勤,女,汉族,出生于1976年6月24日,本科(汉语言文学),致力于农村学前教育事业,就职于新疆乌鲁木齐市米东区万和街703号乌市第八幼儿园。
编辑 薄跃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