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课堂不妨“等待”片刻
2015-06-03赵玉娟
赵玉娟
摘 要:学生的成长需要一个过程,在漫长的过程中,需要进行计划性的教学,不能为了更快地达到教学效果就跨越性地教学,这样的教学方法是不科学的,在学校中,教师要尊重学生的成长过程,小学是人生的关键时刻,更要关注学生的成长,尤其要等待学生对智慧的觉醒,对人生观价值观的理解。在语文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注重等待意识,不断地对学生进行理解,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不断地讨论交流,能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为学生创造一个展示自我的平台。
关键词:语文课堂;等待;体验
在语文教学中,重要的是学生与教师之间的交流,这样既有利于学生的理解,又可以使得教师掌握学生的理解程度,教师应该通过与学生的交流,了解学生真实的想法,针对学生现有的学习状态可以及时地调整教学方法,有效地使得学生掌握语文知识,通过教学等待,充分地激发学生的想象力,让学生在思考的过程中,提高教学质量,在小学语文教学过程中,语文教师要通过教学等待逐渐培养学生的想象能力,增强学生的语文学习意识。
一、在引导中等待,展现思维的灵动
在课堂教学中,教师提出问题后,通常的表现就是比较着急地要求学生说出答案,着急让学生举手回答问题或者点名让学生回答,这样问出的答案并不是学生通过仔细的思考之后的答案,对问题的回答不够准确,这样容易使得学生出现紧张的状态,如果学生的回答出现错误,教师不对学生进行鼓励,学生会更加紧张。教师在提出问题后,要学会等待,给学生留出充足的时间,这样学生能够更加深入地思考。当学生的回答出现偏差的时候,教师应该给出学生相关的提示,注重学生对语文的情感体验。比如,在课文《小壁虎借尾巴》这篇课文中,教师要问学生小壁虎的尾巴容易断吗?小壁虎的尾巴假如真的断了还可以长出来吗?在提出这些问题后要学生根据自己的生活观察能力,对学生的生活想象力进行考查,在教师的引导下提高学生的思考能力,在教师的鼓励下能够有效地避免学生的紧张,启发学生思维。
二、在对话中等待,让问题的内涵更丰厚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引导学生积极地问问题,在问题的过程中可以活跃课堂气氛,引起学生对学习的积极性,在问问题的过程中教师要学会等待,在耐心的等待中能够促进学生对知识的理解,通过巧妙的点播能够促进学生对知识的深入思考。教师在等待的过程中能够与学生有个精彩的对话,在对话中还能够促使教师发现没有提出的观点,在提问的过程中能够促进课堂的科学进行,学生的提问可以充分地反映出学生在课堂上积极的思考,倡导学生在课堂上针对学习畅所欲言,教师不能压抑学生的话语权,这样就能够有效地避免学生今后对学习不能产生兴趣,教师应该在课堂上通过与学生的对话,在等待中引出深入的问题进行思考。
三、在静思中等待,达到阅读的深度
教师一般理解的是在活跃的学习生活中才能够促进学生的学习,提高教学质量,但是在比较安静的过程中能够进行沉静的学习,教师需要在宁静的环境中默默地等待,在课堂上教师要留给学生足够的时间,使得学生能够在课本中深入地展开对话,能够在静默的时间中体味语文的魅力,使得学生在小学时代就能够培养自身的语文能力,品味文字,学生可以真正地与作者进行对话,能够真正地理解作者表达的意思,能够与作者产生共鸣,教师要多留给学生思考的时间,以达到阅读的一个深度。在通常情况下,学生能够在安静的环境下学习、思考,教师要还原课堂的本身,让学生在阅读中积极思考提出的问题,在思考中问的问题能够促进学生的进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语文,给学生足够的时间思考。
四、在期望中等待,让学生获得成功的体验
在课堂上,每一个学生都期望自己是优秀的学生,在学生的内心都希望自己可以在课堂上展示自己的优点,但是学生自身的发展以及积累具有不均衡性,因此,学生在课堂上的表现并不能都可以充分地显示出自身的优点,在朗读课文的时候,有的学生在课前预习得比较充分,在课堂上阅读的时候就可以通顺且有感情地阅读,这样就可以得到老师的表扬,但是一些学生没有进行课前预习,被教师点名在课堂上朗读的时候不能真实地读出自己的水平,这样就会影响教学的进程。教师在这个时候不能放弃学生,要对学生进行鼓励,使得学生通过自己的努力得到老师的表扬。教师的语言具有较大的鼓励作用,要学会在期待中等待,在等待中会发现看到的不仅是学生的进步,而且促进了学生对语文的学习积极性,大大地提高了课堂的教学效率。
总之,教师要真正地理解等待的意义,在教学的过程中学会把握时机进行激励教学,学会等待是教学的关键,能够促进学生对知识的理解,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教师要明白等待的真正含义不是延长时间,而是学会理解学生,调整课堂的教学效率,提高学生参与教学的积极性,为学生提供一个可以展示自我的平台。
参考文献:
[1]杨敏.要耐心等待花开[J].上海教育,2006(06).
[2]鄢超云.师幼互动中的等待问题初探[J].学前教育研究. 2004(04).
[3]杨光泉.新课程课堂教学艺术[M].四川教育出版社, 2006.
?誗编辑 董慧红